制药工艺用水的制备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658.00 KB
- 文档页数:10
关于制药用纯化水的QC检测及工艺流程1、水是药物生产中用量大使用广的一种辅料,用于生产过程及药物制剂的制备。
制药用水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药材的提取溶剂。
第二类: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
不含任何附加剂,其质量应符合二部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第三类: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
第四类: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
2、纯化水制备反渗透预處理系统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然水中的杂质一般分为三类:即悬浮物、胶体、溶解物。
2.1.1 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膜法制水流程为:原水→原水贮罐→原水泵→换热器→絮凝剂加药装置→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阻垢剂加装置→精密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一级泵→一级反渗透→中间水箱→反渗透二级泵→二级反渗透自来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去除其中的悬浮颗粒,再经过活性炭过滤器去除其中的余氯及浊度,一级反渗透可以脱去水中的盐份。
2.1.2 原水贮罐一般原水贮罐应设置高、低水位电磁感应液位计,动态检测水箱液位。
在非低水位时仍具备原水泵、计量泵启动的条件,水箱材料多采用非金属,如聚乙烯(PF)。
2.1.3 原水泵可采用普通的离心泵,泵应设置高过热保护器、压力控制器,以提高泵的寿命。
为防止出现故障,泵还应设有自动报警系统。
2.1.4 换热器根据不同的过滤介及设计工艺选择不同的过滤元件,以达到出水水质的要求。
机体也可选用快装式,以方便快捷的更换滤芯及清洗。
2.1.5 凝剂加药装置通常运用精密计量泵进行自动加药(加药量由调试时确定),同时可根据城市管网供水的特点及原水水质报告,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原水中的藻类、胶体、颗粒及部分有机物等凝聚为较大的颗粒。
制药用水原理介绍制药用水是在制药工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特殊用途水。
它通常要求纯净、无菌,并且符合一定的药典标准。
制药用水在制药工艺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用于药物溶解、浸提、洗涤、稀释、调节浓度等多个环节,因此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选用合适的制药用水设备以及控制制药用水质量非常重要。
制药用水的制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包括预处理、纯化和消毒等过程。
预处理一般包括进水过滤、软化和反渗透处理等步骤,其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各种离子。
纯化过程是对预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电去盐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离子。
消毒则是为了杀灭预处理和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制药用水的纯度标准一般根据不同药典而定,常见的包括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等。
其中,欧洲药典对制药用水的要求最为严格,分为不同等级,包括A、B和C三个等级。
A级制药用水要求最高,适用于药物的高洁净度制备和生产,其水质要求符合多项指标,如电导率、溶解氧、菌落总数等。
B级制药用水要求稍低一些,适用于一般制药工艺中的溶解、稀释和调节等环节。
C级制药用水则是一种相对较低纯度的水,适用于洗涤、清洗和一般用途等。
制药用水中,除了物质的纯度之外,还要求水的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杀菌、臭氧消毒和化学消毒等。
紫外线杀菌是一种常用的非化学消毒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臭氧消毒则是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化学消毒则是通过添加化学消毒剂,如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制药用水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药物的溶解和稀释常常需要用到纯净水。
一些药物需要用溶液形式进行给药,这就要求愈加水质要纯净,使药物的质量得到保证。
其次,在药物的浸提过程中,制药用水可以用来浸泡药材,并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制药装置工艺流程制药装置工艺流程是指在制药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艺的连续操作流程。
下面以常见的制药装置工艺流程为例进行详细介绍: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药物原材料和辅料,根据制剂配方的要求进行称量和混合。
常用的原料有活性成分、助剂、稳定剂等。
2. 杀菌操作:将原料和辅料放入杀菌容器中进行杀菌操作,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无菌要求。
3. 溶液配置:根据药物配方,将需要的原料溶解于溶剂中,以制备药物溶液。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4. 混合搅拌:将制备好的溶液和其他辅料进行混合搅拌,以确保各种成分充分混合一致。
5. 过滤除杂:通过过滤设备将混合液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去除,以获得纯净的液体药物。
6. 浓缩蒸发:将过滤后的液体药物进行浓缩和蒸发处理,以达到所需的浓度和浓度要求。
7. 干燥操作:将浓缩蒸发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将其转化为固体药物。
8. 压片或打散:根据药物制剂的要求,将固体药物进行压片或者打散处理,以便制成片剂或散剂等形式的制剂。
9. 包装:将制好的药片或散剂进行包装,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方便携带。
包装方式可以是胶囊、瓶装、袋装等。
10. 质检:对制备好的制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含量、溶解度等方面的指标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11. 存储和运输:将质检合格的产品进行存储和运输,以确保其在使用前能够保持一定的质量稳定性。
制药装置工艺流程需要遵循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规范,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卫生和质量的可控性。
同时,对于不同的药物制剂,工艺流程也会有所差异,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设备配置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制药装置工艺流程的详细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制药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确保制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训纯化水的制备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通过纯化水制备的岗位操作,掌握纯化水制备的基本原理和质量要求;2、掌握纯化水制备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成和作用;3、熟悉纯化水制备的操作规程;二、原理(一)概述1、纯化水的质量标准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项目纯化水来源本品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的水性状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酸碱度PH 符合规定氨<0.3ug/ml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二氧符合规定化碳、不挥发物、易氧化物硝酸盐 <0.06ug/ml亚硝酸 <0.02ug/ml重金属 <0.5ug/ml细菌总数 ≤100个/ml(二)、纯化水的概念和主要制备方法 1、纯化水:指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如下三种: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三)本实训基地的纯化水制备总体工艺流程图:预处理原水泵混床泵(一级反渗透) (四)纯化水的制备工艺流程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工艺流程和设备各组成的作用:(1)原水(饮用水)经过原水泵进行增压,水压不低于0.1Mpa(1kg)。
(2)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内装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可滤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以及较大颗粒的杂质。
反洗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自动反洗是指可设定再生周期后自动进行反洗,一般设定反洗周期为7天,实际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而调整反洗时间。
(3)活性炭过滤器:内装活性炭,可除去原水中的余氯、胶体以及小分子有机物。
反洗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自动反洗是指可设定再生周期后自动进行反洗,一般设定反洗周期为7天,实际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而调整反洗时间。
(4)软化器:结构为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可将原水中导致结垢的钙、镁离子转化为钠离子,起到阻垢、软化作用。
可设定再生周期后自动进行再生,(再生用粗盐,严禁使用精制加碘盐),一般为7天,实际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而调整再生时间。
(一)制药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工艺用水的源水,来自自然界。
天然条件下的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通过不断与空气、地表、地层接触及对岩石与土壤的溶解等作用而被污染,含有各种杂质。
各国药典均要求,制药用水应以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为源水。
在自然界中,天然水中的杂质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悬浮物,其主要成分是泥沙、粘土、动植物残骸、微生物、有机物等;第二类是胶体,胶体颗粒是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这种细小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它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而被吸附的物质往往是水中的离子,因此胶体微粒带有一定的电荷;第三类杂质是溶解物,溶解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1)水中的悬浮物;①藻类与原生动物;②泥沙和粘土;③细菌;④不溶性物质(2)溶解状物质①盐类物质;主要是钠盐、钙盐和锰盐。
②气体;在水体中,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有机物分解气体。
③胶体物质;胶体物质包括溶胶体和高分子化合物。
(二)制药用水制备方法选定原则制药用水系统除控制化学指标及微粒污染外,必须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的污染。
纯化水制备常用的水处理技术纯化水的质量取决于源水的水质及纯化水制备系统的组成和处理能力。
纯化水制备系统的配置应根据源水水质、水质变化、用户对纯化水质量的要求、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考虑确定。
①源水进水的含盐量在500mg/L以下时,一般采用普通的离子交换法去除盐类物质。
②对含盐量500~1000mg/L的源水,可结合源水中硬度与碱度的比值,考虑采用弱酸、强碱阳床串联或组成双层床。
③当源水的含盐量为1000~3000mg/L,属高含盐量的苦咸水时(一般指海水),可采用反渗透的方法先将含盐量降至500mg/L以下,再用离了交换法脱盐处理。
④目前制备纯化水普遍流行的方法是采用全膜法、双级反渗透法、一级反渗透加混床法、一级反渗透加EDI法等等;阴、阳树脂单床加混床处理方法正在被淘汰。
源水预处理系统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的必要性及常用手段无论是直接采用离子交换系统或者先用电渗析法,再加上反渗透的系统,普通的自来水、地下水或工业用水往往都不能够满足离子交换树脂或反渗透膜对玷污物质的进水要求。
USP <1231>制药工艺用水在药物制品的生产、流程和合成中,水是最常用的一种物质,原料或者成分。
在水净化、贮存、输送期间,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有可能在水中扩散,因此对制品上述过程中的水中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未经控制即直接用于最终产品上,那些微生物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最终对药品产生不利的后果。
用在药品早期阶段和作为各种净化水的原料或供水者必须达到环境保护组织(EPA)公布的国家饮用水标准(NP DWR)(40 CFR 141)。
欧盟或日本类似的饮用水规定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规定保证水中不含有大肠杆菌。
如果确定水中含有这种污染源,这也许预示或者表明还存在其它微生物污染源,其中包括使人致病的一些病菌。
另外,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并不排除没有考虑到水中含有现在认为还不是关系公众健康的其它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药品成分和产品合成的一个危害因素,或影响其药品效果。
基于这个原因,现在把制药工艺用水分为不同的级别。
水的归类饮用水——虽然饮用水没有通过专题来论述,但它必须遵循EPA NPPWR(见上)或者欧盟和日本有类似的标准。
饮用水可以从不同的水源获得,其中包括公共事业用水或私人使用水(例如:水井)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
饮用水可以用在化工合成的初期阶段和制药设备初期阶段的清洗。
它是作为生产制药用水指定的供水源。
饮用水的质量的差异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生产制药用水的操作步骤应考虑到这一点而进行设计。
净化水——净化水(参见美国药典专著)在成药的正式生产中作为赋形剂,同样用于制药方面和清洗一定的机器设备和化学药用原料的成药。
净化水必须达到离子有机化学药品纯度的要求,同时还要避免微生物扩散。
通常使用饮用水作为供给水,通过一系列操作使水纯化。
这些操作包括去离子、蒸馏、离子交换、反向渗透、过滤或者其它适宜的程序。
净化水系统必须通过证实。
净化水系统是在环绕的环境中对水进行生产、贮存和循环,因而极易受粘性微生物膜的感染。
制药用医药用水设备制水标准一:制药用水分类及水质标1、制药用水(工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分类1)饮用水(Potable-Water):通常为自来水公司供应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又称原水,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按2000中国药典规定,饮用水不能直截了当用作制剂的制备或试验用水。
2)纯化水(Purified Water):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一般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
采纳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非热水处理设备的纯化水一样又称去离子水。
采纳专门设计的蒸馏器用蒸馏法制备的纯化水一样又称蒸馏水。
3)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是以纯化水作为原水,经专门设计的蒸馏器蒸馏冷凝冷却后经膜过滤制备而得的水。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4)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为注射用水依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
灭菌注射用水用于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2、制药用水的水质标准1)饮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纯化水:应符合《2000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纯化水标准。
在制水工艺中通常采纳在线检测纯化水的电阻率值的大小,来反映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制药行业的纯化水的电阻率通常应≥0.5MΩ.CM/25℃,关于注射剂、滴眼液容器冲洗用的纯化水的电阻率应≥1MΩ.CM/25℃。
3)注射用水:应符合2000中国药典所收载的注射用水标准。
二:GMP对制药用水制备装置的要求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纳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
3、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坦、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
工艺用水系统一、制药工艺用水的概念二、工艺用水的使用三、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标准四、原水中需除去的物质五、制药用水的制备六、储存和分配系统七、制水系统微生物的控制八、制水系统验证九、需要强调的问题十、制水系统的检查要点一、制药工艺用水的概念制药用水1、饮用水: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符合GB5749-2006,2007年7月1日实施,菌落数<100CFU/ml,小型集中供水或分散式供水< 500个)2、纯化水: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符合药典指标要求;菌落数<100CFU/ml3、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必须在防止细菌内毒素产生的条件下生产贮藏。
符合药典的要求,菌落数<10CFU/100ml4、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不含任何添加剂。
制剂品种。
二、工艺用水的使用要根据药品质量的工艺要求选择制药用水的品质要求;同时要满足本国的有关药品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目标市场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药典对无菌制剂均要求采用注射用水,如滴眼剂等。
1、2010版GMP第九十六条制药用水应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
制药用水至少应采用饮用水。
2、2010版GMP第一百条,应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3、附录1 第五十条,无菌原料药的精制、无菌药品的配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等最终清洗、A/B 级区内消毒剂和清洁剂的配制用水应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4、附录 2:原料药第十一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应至少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5、附录 5:中药制剂第三十三条,中药材洗涤、浸润、提取用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饮用水标准,无菌制剂的提取用工艺用水应采用纯化水。
饮用水:药品包装材料粗洗用水、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清洗、浸润、提取等用水。
USP <1231>制药工艺用水在药物制品的生产、流程和合成中,水是最常用的一种物质,原料或者成分。
在水净化、贮存、输送期间,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有可能在水中扩散,因此对制品上述过程中的水中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未经控制即直接用于最终产品上,那些微生物或者它们的代谢产物最终对药品产生不利的后果。
用在药品早期阶段和作为各种净化水的原料或供水者必须达到环境保护组织(EPA)公布的国家饮用水标准(NP DWR)(40 CFR 141)。
欧盟或日本类似的饮用水规定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规定保证水中不含有大肠杆菌。
如果确定水中含有这种污染源,这也许预示或者表明还存在其它微生物污染源,其中包括使人致病的一些病菌。
另外,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并不排除没有考虑到水中含有现在认为还不是关系公众健康的其它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药品成分和产品合成的一个危害因素,或影响其药品效果。
基于这个原因,现在把制药工艺用水分为不同的级别。
水的归类饮用水——虽然饮用水没有通过专题来论述,但它必须遵循EPA NPPWR(见上)或者欧盟和日本有类似的标准。
饮用水可以从不同的水源获得,其中包括公共事业用水或私人使用水(例如:水井)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
饮用水可以用在化工合成的初期阶段和制药设备初期阶段的清洗。
它是作为生产制药用水指定的供水源。
饮用水的质量的差异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生产制药用水的操作步骤应考虑到这一点而进行设计。
净化水——净化水(参见美国药典专著)在成药的正式生产中作为赋形剂,同样用于制药方面和清洗一定的机器设备和化学药用原料的成药。
净化水必须达到离子有机化学药品纯度的要求,同时还要避免微生物扩散。
通常使用饮用水作为供给水,通过一系列操作使水纯化。
这些操作包括去离子、蒸馏、离子交换、反向渗透、过滤或者其它适宜的程序。
净化水系统必须通过证实。
净化水系统是在环绕的环境中对水进行生产、贮存和循环,因而极易受粘性微生物膜的感染。
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操作规程(SOP)
一. 目的:建立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的方法,使之能符合规定要求投入生产。
二. 适用范围: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工序岗位操作人员。
三. 操作:
1. 纯化水的制备应采用饮用水作原水,经塔式蒸馏水器蒸馏而得。
2. 制备纯化水的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制造。
3. 制备好的纯化水经不锈钢管道输送至纯化水储存罐,储存罐宜采用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制造,储存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口和焊缝不形成死角或沙眼。
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操作规程(SOP)。
【精编原版】GMP认证制药用水要求精编原版资料GMP认证制药用水要求一:制药用水分类及水质标1、制药用水(工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分类1)饮用水(Potable-Water):通常为自来水公司供应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又称原水,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按2000中国药典规定,饮用水不能直接用作制剂的制备或试验用水。
2)纯化水(Purified Water):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非热处理制备的纯化水一般又称去离子水。
采用特殊设计的蒸馏器用蒸馏法制备的纯化水一般又称蒸馏水。
3)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是以纯化水作为原水,经特殊设计的蒸馏器蒸馏,冷凝冷却后经膜过滤制备而得的水。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4)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为注射用水依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
灭菌注射用水用于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2、制药用水的水质标准1)饮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2)纯化水:应符合《2000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纯化水标准。
精编原版资料精编原版资料在制水工艺中通常采用在线检测纯化水的电阻率值的大小,来反映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制药行业的纯化水的电阻率通常应?0.5MΩ.CM/25?,对于注射剂、滴眼液容器冲洗用的纯化水的电阻率应?1MΩ.CM/25?。
3)注射用水:应符合2000中国药典所收载的注射用水标准。
二:GMP对制药用水制备装置的要求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