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孙晶晶

[内容摘要]: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迅猛增加,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本文关注于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修正了模型;再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悉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向变动,但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迅猛增加,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供给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增加将会给一国的经济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关注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在定性分析之余,更着重于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正是本文着力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西方经济学界的国际数量论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发现,世界物价水平与国际储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强力货币的过度增长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储备的过度增长,是后者导致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孟德尔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数量说,对世界性通货膨胀做了全面分析,他们继承了休谟的货币-价格调节机制的思想,强调世界性通货膨胀来源于世界货币总量的过渡增长,而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正是物价上涨的传导机制。

这正是本文研究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数量关系的理论依据。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其中M s为货币供给,M d为货币需求)

M S=M d

货币需求是一阶齐次函数,设M d为货币需求,P为本国的物价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利率,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M d=P*f(Y,i)

对于货币供给M S,设D为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则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达为:

M S =m(D+R)

所以有P*f(Y,i)=m(D+R)

则P=F(D,R,Y,i)

从以上等式可以看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物价水平是国内信贷、外汇储备、国民收入以及利率的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汇储备的传导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二、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在本文的实证中,选取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国内价格水平(物价指数)P,以国民生产总值GDP代表国民收入Y,国内信贷数额D和外汇储备R则直接取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呈弱弹性,所以将模型简化为P=F(D,R,Y)。

实证数据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的宏观月度数据,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前期数据获得上的困难;第二个原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制度在2001年1月进行了重大

的改革,不仅将所调查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数量由325种增加到550种左右,还对基期及权数进行了调整。而月度数据的选取也是为了保证的样本量充足。

此外,因为量纲的问题,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当的处理后,才能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本文对所有的变量进行了指数化处理,统一选取2000年12月的数据为基期,并以各月的原始数据与基期数据相比后的百分数作为分析数据。格外提出国民生产总值这一变量数据的收集问题:因为国家统计局仅给出了季度数据,所以各月的数据选用了平均数,即将季度数据平分至各月;且GDP是一个期间数据,所以在消除量纲时,基期选用了2000年各月对应的数值,最后还要除以当月相应的CPI,以消除价格差异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差别。具体的数据处理结果详见附件1(分析数据)。

本文选用了Eviews软件作为工具,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探悉我国的外汇储备与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将运用多元回归,试图建立两者的量化模型。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 Relation Test)

1、Granger因果关系的定义

C.W.J.Granger是从预测可能性来定义因果关系的。通俗的说,它强调的是“因”在先,

“果”在后,Granger因果关系的定义与通常意义下的因果关系——-“果”是“因”的效应或结果——的定义不同,所以称为Granger因果关系。

Sims方法的基础是Granger因果关系的定义。C.A.Sims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Granger Causality)的定义,提出了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的方法,称为Sims方法。该方法同时对如下两个假设进行统计检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0: X ≠> Y HA: X => Y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0: Y ≠> X HA: Y => X

判断“X =>Y”Granger因果,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能够根据X预测Y。也就是说,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回归时,如果加上X的过去值这个解释变量,能显著的增强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不能根据Y预测X。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根据X预测Y,又能够根据Y预测X,只说明X和Y是关联在一起的,并很有可能X和Y都是由第三者或更多的其它变量所决定。

2、将CPI同R、D、GDP同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的假设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将消费价格指数CPI同外汇储备R、国内信贷D、国民生产总值GDP 同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的假设检验,结果如表1-1,1-2,1-3:

表1-1 R和CPI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

R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CPI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

滞后阶数 1 2 3 4 1 2 3 4

F检验值 6.13788 5.1437 3.65712 3.34558 0.08 0.014 0.16203 0.2522 概率0.01597 0.00873 0.01768 0.01626 0.92322 0.90619 0.92146 0.90706

表1-2 D和CPI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

D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CPI不是D的格兰杰原因

滞后阶数 1 2 3 4 1 2 3 4

F检验值 6.9106 6.85236 5.50379 5.05045 0.12685 0.02008 0.13321 0.20265 概率0.00201 0.01111 0.0022 0.0016 0.8811 0.88776 0.93988 0.93582

表1-3 GDP和CPI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

GDP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CPI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

滞后阶数 1 2 3 4 1 2 3 4

F检验值0.98934 0.18299 2.81528 3.45994 11.6822 18.6963 9.90621 6.3079 概率0.37791 0.67029 0.04737 0.01387 5.30E-05 5.70E-05 2.40E-05 0.00032

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知,R不是CPI的“因”的概率很小,则R=>CPI;同时CPI 不是R的“因”的可能性很大,则CPI≠>R,由此可以推定外汇储备R是消费价格指数CPI 的格兰杰“因”。同理可以看出国内信贷D也是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格兰杰因。而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而言,两个变量间显示出互为因果的关系,根据格兰杰检验,当接受HA: X => Y同时也接受HA: Y => X时,“两者相关,但可能共同受制于第三者的推动”。据此在模型中,CPI作为应变量,其他三个经济变量作为自变量,该模型的基本形式是可行的。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结论:外汇储备的变动是导致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原因之一;外汇储备数量的变动对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指标)的影响有滞后性,滞后期为2个月时影响最为明显。

四、消费价格指数与外汇储备的实证分析

由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变量R、D是经济变量CPI的Granger因,且R、D的变化先于CPI的变化。根据格兰杰检验方法可知,若用CPI的滞后值去预测CPI,再加上R、D的滞后值,将会有助于改善CPI的预测精度。

因此,本文对原有的P=F(R,D,Y)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为CPI t=F(CPI t-1,CPI t-2,R t-2,D t-1,GDP t)。应用Eviews软件,及附件1中的数据,拟合出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与外汇储备、国内信贷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相关统计检验见表2:

CPI t=1.104CPI t-1-0.296CPI t-1+0.013R t-2-0.001D t-1-0.032GDP t+21.199

其中,CPI t表示T月当月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t-1表示T-1即上月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t-2表示T-2即上上月的消费价格指数,R t-2代表T-2月的外汇储备,D t-1代表T-1月的国内信贷,GDP t代表T月当月的国民生产总值。

表2 EViews对线形回归的检验

Dependent Variable: CPI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adjusted): 2001:03 2005: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52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PI(-1) 1.103694 0.116518 9.472285 0

CPI(-2) -0.295976 0.117471 -2.519565 0.0145

R (-2) 0.01309 0.004239 3.088217 0.0031

D (-1) -0.001027 0.007744 -0.132564 0.895

GDP -0.032043 0.011134 -2.87803 0.0056

C 21.19854 6.497689 3.262474 0.0019

R-squared 0.967211 Mean dependent var 102.2952 Adjusted R-squared 0.964384 S.D. dependent var 3.221468 S.E. of regression 0.60796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31651 Sum squared resid 21.43783 Schwarz criterion 2.134046 Log likelihood -55.81283 F-statistic 342.1737

Durbin-Watson stat 1.920101

各项指标显示出,计量模型拟合效果不错。计量模型中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说明:

(1)当期的物价指数受前两期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存在短期的价格粘性。T-1期(即上一期)物价指数与本期物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其他条件不变,当T-1期物价指数相对于基期变动1%时,当期物价指数将相对于基期同向变化1.1%;T-2期(即上上期)物价指数与本期物价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其他条件不变,T-2期物价指数相对于基期变动1%时,当期物价指数将相对于基期反向变化约0.30%。

(2)物价指数的变动与外汇储备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但外汇储备对物价指数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其他条件不变,T-2期的外汇储备量相对于基期变动1%时,将引起当期的物价指数将相对于基期同向变化约0.013%。也就是说,2006年6月的外汇储备量相对于2000年12月的基数上涨了约468%,这导致CPI增长了约6%。

(3)物价指数的变动与国内信贷的变动呈负相关关系,但影响力极弱。

(4)物价指数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负相关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当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基期变动1%时,当期的物价指数将相对于基期反向变化0.03%。但必须强调的是,根据格兰杰检验,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是负相关。

因此从单位量的角度来看,在物价指数模型中,对当期CPI变动解释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前两期的CPI,当期的GDP,T-2期的外汇储备,T-1期的国内信贷。

五、结论

本文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开始,验证了外汇储备、国内信贷的变动是引发物价指数变动的原因,国民生产总值虽然不是原因之一,但它与物价指数相关,从而验证了最初模型的可行性。

从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外汇储备量的单位变动对物价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在几个自变量中,外汇储备的变动幅度却是最大。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从2001年1月的1561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6月的7109.73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到2006年6月业已达到9411.15亿美元,是基期(2000年12月)的5.68倍;而同期国内信贷和GDP的增长幅度仅1倍多。因此从总体来看,外汇储备对CPI的影响不可忽视。

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实证检验中存在与货币数量分析法的前提假定相违背的情况,即经济并未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然而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货币存量增长速度远大于物价的上升速度,其原因就是货币产出效应,即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不难看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导致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证检验中外汇储备系数为正);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抑止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证检验中GDP的系数为负)。因此这并没有影响到本文关于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实证检验的结论这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联。

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较快的增长状态,这是和我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发展阶段有关的。根据我国结售汇制度规定,企业超过限额的外汇收入必须在45天内进行结汇,而用汇时须从银行购买。对于外汇指定的银行也只能持有额定的外汇,多余或不足的部分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最终必须归结于人民银行。所以外汇市场并没有体现真正的需求关系,而是由人民银行以人民币完全吸收外汇市场上的差额,这正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高速膨胀的重要原因。人民银行外汇占款的增加意味着等量基础货币的投放。

同时,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使得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使得民间的外汇储蓄颇为动荡。在2005年7月21日宣布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的小幅升值更是引起了民间外汇储蓄和存款的大量兑换,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推进汇率制度的平稳改革,人民银行只能买进剩余的外汇,抛出相应的人民币,从而导致基础货币的进一步扩展。

目前,我国对汇率制度的改革逐一展开,包括外汇市场的远期交易、掉期互换、做市商制度、金融产品,以及大幅放宽对外汇的保留和兑换限额等,使得新的汇率机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也增强了汇率和利率的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引起物价指数的同向变动,虽然单位量变动的影响只有百分之一,但由于外汇储备总量增幅较大,相对放大了这种影响,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有限的。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2]刘荣茂,黎开颜,《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总58期)

[3]邵学言,郝雁,《对中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之间数量关系的研究-基于货币供求角度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6期

[4]《计量经济学软件包Eviews使用说明》

附件1分析数据

月份CPI 外汇

储备

国内

信贷

GDP 月份CPI

外汇

储备

国内

信贷

GDP

01.1100.90 101.84 94.16 102.71 03.10 100.72 242.18 160.30 130.46 01.2101.00 105.56 95.12 106.20 03.11 101.72 253.88 161.09 129.08 01.3100.39 106.20 95.70 110.46 03.12 102.33 243.55 166.06 128.22 01.4100.60 107.01 96.21 109.98 04.1 103.46 251.08 167.32 133.67 01.5100.09 108.11 100.72 110.28 04.2 103.25 257.67 168.73 140.79 01.698.89 109.22 100.36 111.37 04.3 103.56 265.63 171.56 147.21 01.798.40 111.43 102.79 111.75 04.4 104.08 271.19 173.13 146.22 01.898.50 114.78 101.22 111.47 04.5 103.98 276.95 172.69 146.11 01.999.38 118.23 101.76110.31 04.6 103.25 284.25 172.65 146.90 01.1099.68 122.62 102.29 109.69 04.7 103.04 291.70 172.69 147.58 01.1199.48 125.81 104.60 109.63 04.8 103.76 299.67 172.71 146.94

01.1299.58 128.14 106.92 109.23 04.9 104.90 310.76 175.96 145.73

02.199.88 131.30 121.47 112.15 04.10 104.90 327.61 175.31 145.77 02.2100.98 135.00 122.37 114.14 04.11 104.59 346.60 177.02 146.24 02.399.66 137.46 124.92 118.91 04.12 104.69 368.37 181.53 146.14 02.499.37 141.22 125.07 119.14 05.1 105.32 376.66 183.16 152.27 02.599.07 144.03 125.71 119.39 05.2 107.22 388.11 183.63 156.46 02.698.18 146.62 128.70 120.35 05.3 106.25 398.10 186.85 164.84 02.797.49 148.90 129.33 121.25 05.4 105.94 405.12 187.61 164.71 02.897.78 152.86 130.58 120.96 05.5 105.72 417.34 187.49 164.43 02.998.76 156.20 133.05 119.81 05.6 104.88 429.40 165.13 02.1098.96 160.37 133.48 119.18 05.7 104.88 442.54 191.86 195.44 02.1198.86 165.86 135.22 119.05 05.8105.09 454.91 194.95 194.6

02.1299.15 172.98 139.36 118.56 05.9105.83 464.45 199.38 192.8

03.1100.25 183.88 141.95 122.53 05.10106.25 474.05 198.98 191.95 03.2101.15 186.17 142.86 126.66 05.11105.93 479.68 202.46 192.45 03.3 100.54 190.86 145.69 132.69 05.12106.35 494.57 206.62 191.61 03.4100.34 197.07 146.80 132.22 06.1107.74 510.45 211.58 201.17 03.599.64 205.38 148.99 132.42 06.2108.27 515.58 213.32 212.14 03.698.44 209.26 153.73 133.28 06.3107.30 528.51 217.24 226.14 03.797.95 215.30 154.72 134.05 06.4107.52 540.57 218.60 223.29 03.898.63 220.28 157.88 133.22 06.5107.41 558.67 221.10 221.1 03.999.82 231.84 159.90 131.73 06.6106.87 568.40 223.79 219.79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金融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强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估计 一国的外汇储备可以看作本国对外汇发行国的债权,持有合理数量的外汇储备既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考虑,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是外汇储备如果构成不合理或者超过适度区间,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那么,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偏高呢?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外汇储备的实际需要两方面因素考虑,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应为4540亿美元。鉴于4540亿美元是以2004年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的结果,相对于我国当前所需要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偏小的,但考虑到我国现在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大关,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有过剩的倾向。 二、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效应 过高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经济平稳运行,已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储备过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高额的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的货币的供应结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4.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三、解决外汇储备过高问题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会给一国经济平衡发展带来压力和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抑制外汇储备不正常的扩大。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遏制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其次,对外汇储备结构适当调整,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独大的局面。 1.外汇储备规模的调整。(1)对进口措施进行调整。进口政策调整不仅可以减少我国过高的贸易顺差,也有利于消除政策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和灵敏的市场机制。同时,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大。(2)购买战略石油储备。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喻为“工业的血液”。但石油的蕴藏和使用却极不平衡。产油国和工业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都会造成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经一度摸高至80美元一桶。过高的石油价格给我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可以在石油价格回落到合理的时候,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加紧购买石油,扩大石油战略储备。(3)为社保基金注资。目前,全国的社保基金

中国外汇储备统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统计分析 [内容摘要] 文章针对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现状,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通过建立时间序列ARMA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1985年以来中国历年年末外汇储备量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汇储备的未来趋势做简单的预测,选取部分对外汇储备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因素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以及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问题进行讨了论。 [关键词]外汇储备 ARMA模型多元回归模型 引言 国家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成为世界外汇储备大国。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性问题备受关注,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问题也成为相关专家学者长期讨论的话题。对于外汇储备是否越多越好,中国外汇储备是否超额等问题,也始终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何根据我国国情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成为当前外汇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1985—2012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量和增长率(表1.1,图1.1)。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截至2012 年12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3116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1990—2011 年20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86.6 倍。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报告(图文)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图文) 中国外储的分析 1、外汇储备简介 2、外储的配置分析 3、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外储流动性 4、外汇负债的投资收益和最终结算 5、止损的办法和后期的外储管理 6、总结 1、外汇储备简介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截至到2011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0年年底时不足1700亿美元,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加入WTO,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1:8),并提供了大量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形成资本洼地,也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FDI).大规模进行低端消费品制造,相对应的,美国从2001年开始走美元贬值之路,鼓励超前消费.一边是中国促进出口,一边是美国促进消费。于是积累了大量外汇顺差。这些外汇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FDI。 对于积累下来的外汇,中国央行在一定期限以规定的比率强

制结汇的方式.使得外汇迅速归拢到中央银行的手里.形成外汇储备资产.而中央银行发行对应的人民币交给老百姓作为流通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属于借款人.借的是老百姓和外商投资者手里的外汇.这些外汇收到央行之后,就记录在资产一栏.而老百姓和外商属于债权人.手里的人民币就是债权凭证.对于央行来说,这些印发的人民币需要记录在负债一栏,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才能做到平衡.这个过程也决定了这些外汇只能印发一次人民币.不然资产负债表就无法平衡.另外,央行的这些外汇储备一旦遭遇投资损失导致资产这一栏缩水的话,那对应的人民币负债也必须减少.就是得回收人民币来冲销外汇损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持有人民币的债权人.在卖出人民币,回收属于他们自己的资产—外汇的时候,央行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国流通使用的人民币,说白了就是美元代用券.央行的外汇储备关乎着人民币的坚挺程度.好比我们把银子存在钱庄,钱庄印了一纸给你.盖上章.称之为银票.凭这个可以代替银子流通.也可以随时回银庄兑换银子.如果钱庄被强盗洗劫了.真金都没了.你说这些盖上章的银票还有人要么. 2、外储的配置分析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两头,我们先来研究资产这一栏.因为这属于国家的真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子分析 研究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子及其安全系数,运用EVIEWS6.0和EXCEL软件对外汇储备及其三个影响因子:进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进行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安全系数越来越低。最后,提出我国应该减少美元外汇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建议。 标签:外汇储备;多元回归;影响因子;安全系数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猛:2006年2月底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10月超过万亿美元大关;2007、2008年增长均超过4000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19460.3亿美元,接近两万亿美元大关。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相当于2008年我国GDP的约4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长速度快、数量多,对我国经济发展兼具积极和消极作用。 外汇储备在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国际信誉、有效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过多会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于一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研究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要先确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子,然后从这些确定的影响因子入手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2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4%,其中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货物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达到1342亿美元。这大大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额。由于相关系数较高,本文用进出口总额来代表贸易顺差额。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77.94亿美元,2003、2004年分别为184.22、270.45亿美元,表明从2002年开始,大量热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引起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吸引国外投资者到我国进行投资,这些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 因此进出口总额、人民币汇率、实际利用外资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三个原因。 3 模型检验 3.1 经济检验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第8期[作者:刘冬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发布时间:11-09-01 09:45:23 691 自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储备规模由2001年初的1 65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8 473亿美元①。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中国外汇储备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相应,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总体上看,自1985年以来,可以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与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3年,基本特征为储备规模偏低,且增长较为缓慢,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上看处于短缺状态。到199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1.99亿美元,为月进口额的2.4倍,如果以比较直观的特里芬比例法来衡量的话,属于储备不足。 第二阶段,1994—2000年,这一阶段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度。一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储备呈现顺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流入的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因此体现为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迅速增长。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储备增长快,规模迅速扩张。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从储备额的绝对量上来看,也从2001年初的1 655.7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末的28 473.38亿美元。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在已有的文献中,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汇储备的若干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因素的多少、影响程度的大小会存在一些差异。 Machlup(1966),Couchene and Youssef(1967)分析论证了国际收支变动率与外汇储备需求之间的关系;Kelly(1970),Frenkel and Jovanovie(1981)则论证了边际进口倾向与外汇储备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yoha(1976)在对欠发达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中提出:一个经济体的对外开放程度、出口创汇变动率的幅度及预期出口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 Lane与Burke(2001)认为:贸易开放度、金融深化程度、国家规模的大小、国际收支的波动幅度及负债规模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重要因素。 本文没有考虑那些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的会对储备规模产生影响的若干变量,而是考虑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特征,选择了外债风险、国家规模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作为分析的重点。 (一)外债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问题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48450965.html,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问题与分析 作者:尹继民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2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规避外汇风险的建议: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结构,适当拓宽投资渠道;利用外汇储备增加我国黄金、能源等占率储备;合理利用外汇储备促进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将外汇储备投资于医疗、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关键词】外汇储备;利弊;改革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 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债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199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此后的四年,外汇储备上升的态势相对平稳。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在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并且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持有国。截止2012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为32557亿美元。表1是一个关于我国近几年来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表格。 二、我国外汇储备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对美元的持有 目前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主要是对美元的持有,美元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的比率高达70%,而持有的美元中60%集中投资于美国国债和中长期债权。不可否认,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持有形式。但如果外汇储备过于集中于美元,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受制于美元;另外,对美国国债和中长期债券的大量投资缓解了美国政府的赤字,那些国债有效的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却无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出台了高达七千亿的救市计划,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赤字,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增发新的国债,其结果是美国国债价格不可避免的下跌,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收益自然受到损失;进一步的财政赤字,还会导致美联储继续的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现状及管理对策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现状及管理对策 摘要: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是一国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及应付紧急支付的重要资产。储备规模是否适当、储备结构是否合理,对一国国民经济及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膨胀,远远超过合理规模且结构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国家财富在美元长期贬值的背景下面临极大的汇率风险。巨额外汇储备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高速增长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成因政策建议 Abstract: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s a comprehensive dependent variable,and i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exchange rate regimes,international trade,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economic strength.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opening up constantly increase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ve been expanding.Such a huge amou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at home and abroad,and government and 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ay widespread attention to it.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current hu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t. In the end it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formation;suggestions 提纲: 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并结合几年来的数据进行佐证。数据表明,我国外汇几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规模过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部分对我国外汇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持续的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现行出口结售汇制度等因素。 第三部分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剧增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加剧经济结构失衡、激化国际贸易摩擦等。 文章最后一部分结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提出了管理外汇规模的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 闫永博 【摘要】: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该使持有外汇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按照这一思路建立起来的阿格沃尔模型是分析外汇储备规模的有效工具。但阿格沃尔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作必要的修正。本文使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1995年至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进行数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有日益超量的趋势。为了克服超量外汇储备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应该改革外汇制度,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 【关键词】:外汇储备;阿格沃尔模型;适度规模;汇率制度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国可兑换货币以及用它们表示的支付手段,是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的主体。当前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维护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货币汇率的稳定,并可满足应付国际紧急支付的需要。若储备过少,则不利于其功能的发挥,并会影响国内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实施;若储备过多,则会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浪费和机会成本上升,甚至导致利率、汇率、物价上涨率等经济变量的冲突,损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进而对国家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截至2006年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8751亿美元,居全球首位。针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问题,当前经济学界有许多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已经过多,有的学者则持相反观点,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中,莫衷一是。 一、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满足条件 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应该一方面能够保证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平衡和改善,保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应该有利于促进(至少不会妨碍)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可以为持有者带来收益,同时持有者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一国货币当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可以用来为政策调节选择适当时机。所以,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表现为融资成本和政策调节成本的节约。外汇储备持有额越多,则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能力越强,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也就越大。但随着外汇储备持有额持续增加,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边际效应将下降,因此持有外汇储备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表现为一国资本生产力与其外汇储备资产收益率之差,持有的外汇储备越多,则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也就越高,且其边际成本呈递增趋势。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问题与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问题与分析 本文介绍了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规避外汇风险的建议: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结构,适当拓宽投资渠道;利用外汇储备增加我国黄金、能源等占率储备;合理利用外汇储备促进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将外汇储备投资于医疗、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标签:外汇储备;利弊;改革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债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199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此后的四年,外汇储备上升的态势相对平稳。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在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并且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持有国。截止2012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为32557亿美元。表1是一个关于我国近几年来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表格。 二、我国外汇储备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对美元的持有 目前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主要是对美元的持有,美元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的比率高达70%,而持有的美元中60%集中投资于美国国债和中长期债权。不可否认,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持有形式。但如果外汇储备过于集中于美元,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受制于美元;另外,对美国国债和中长期债券的大量投资缓解了美国政府的赤字,那些国债有效的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却无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出台了高达七千亿的救市计划,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赤字,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增发新的国债,其结果是美国国债价格不可避免的下跌,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收益自然受到损失;进一步的财政赤字,还会导致美联储继续的增发纸币,使得美元继续贬值,我国将承受利率与汇率的双重损失。正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过于集中于美元使得其缺乏流动性。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关键字:外汇储备;发展趋势;经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 表一国家外汇储备规模 (1950年-2011年) 单位:亿美元

表二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 单位:亿美元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在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后,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一不难看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汇储备的数量很少,平均水平只有1亿到2亿美元左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处于敏感时期,国家实行的也是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很少,外资无法流入,长期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贫困化的泥潭。 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汇数量出现了小额的增长,但仍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在1980年我国外汇为—12。96亿美元,1981年开始变为正值为27美元,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强。1983年,由于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地方生产建设,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达了89亿元。然而,就在198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进口猛增,出口下降,经常账户出现较大逆差,到1986年外汇储备低至20亿。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有力地推动了出口,资本流入平稳增长。到1991年外汇储备激增四倍,从56亿美元增加到217亿美元。经历过几十年的大起大落,在1994年1月推出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并轨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项举措大大提高了国内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到1996年,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00多亿增加到1050亿。1998年,受1997年8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出现很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外汇储备没有出现下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到年底达到1449。59亿美元,仅此与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加入了国际市场至此,我国外汇储备呈现连续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增加,集中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30多年来,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资的大量涌入和国内适时的各项政策,都为外汇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似乎过快,但是这却是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所以很多人认为外汇储备

国际储备-2018年数据

一、国际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二是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三是用来作国家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二是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三是用来作国家信用保证。 二、 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399亿美元,较2017年初上升1294亿美元,升幅为4.3%。 数据显示,12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较11月末上升207亿美元,升幅为0.66%,连续第十一个月出现回升。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17年12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进一步趋于稳定和平衡。国际金融市场总体小幅波动,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上涨和资产价格上升,推动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上升。 我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存量规模,在没有其他减项的情况下,每个月超过百亿美元的投资收益是正常的。2017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外汇市场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个人和企业对外汇认识更加理性,央行得以减少对外汇市场干预。因此,比较此前两年而言,外储得以持续平稳增长。在全球经济持续回暖带来外需增长、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规模将保持平衡稳定。 “2018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加大,汇率价格更多地体现了市场自身的供需情况,但市场主体不会因此产生恐慌,这样会减少央行动用外储对市场进行干预,因此,2018年我国外汇储备有望延续目前的平稳小幅增长的态势。 四、据世界黄金协会(WGC)周四(12月7日)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3604.1公吨,11月为33499.6公吨。 其中,欧元区(包括欧洲央行)共计10782.0公吨,占总国际储备比重的56.0%,11月为10781.9公吨;央行售金协议(CBGA)签约国共计11947.8公吨,占总国际储备比重的29.9%,11月为11947.6公吨。

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与对策分析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31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与对策分析标准版本

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与对策分析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作为一项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外汇储 备的巨额增加会带来宏观经济过热的压力,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对巨额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外汇储备的经营和管理原则,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的现状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 外汇储备;风险;对策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充足的外汇储备被看作国家拥有坚实 经济基础和强大经济实力的象征,因此,十多年来将积累外汇储 备作为我国外贸、金融等一系列政策的目标指向之一的结果,就 是我国的目前外汇储备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并呈继续增长的势 头。然而,这种增长势头是否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 应,或者说我国外汇储备存量和增量的高增长是否已经超过了 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负担?这需要根据我国

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用途,以及其与我国现阶段外贸、金融政 策目标的匹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一、外汇储备管理和经营的原则 国家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可以归纳为“安全、灵活、保值、增值”。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础。但由于储备资产是支付工具,应该随时能变现,因此必须具有灵活性,这两者缺一不可。为减少储备资产风险,在考虑对外支付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手段,把储备当作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在保值的基础上,不仅要获取基本利息的收益,还要努力争取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实现储备资产的增值。 1.安全性 是指外汇储备应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

最新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及对策分析 外汇储备;结构;激增;原因;对策 1.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现状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逐渐增强等,归结起来可分为四个因素: 2.1 根本原因 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看。从国际层面来看,在当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经济体处于国际分工的中末端,承担了大量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转移,从而在贸易创造和转移过程中创造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同时,自2000年以来的本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等发展国家资本回报率优于发达国家,使得大量外资以战略投资等渠道涌入国内,从而通过资本项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从国内层面来看,近年来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在此过程中以出口为导向、以引资为重点的对外经贸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 2.2 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金融、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额高速增长,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潮流下,我国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国际贸易看,在不断增加的世界贸易额中我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2.3 直接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分析从国际收支表来看,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可归结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我国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优惠、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项目顺差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债务性储备稳定性较差,并且随着美元的贬值趋势,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蕴涵着一定风险。 我国近几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出现顺差,并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大幅增长。因为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关项目的比例大体一致,所以下面仅以201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说明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 从上表可知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发生了双顺差,并且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远远低于经常项目的差额。经常项目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出现了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说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尤其是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的逆差比较严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融项目,并且该项目当中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直接投资,尤其是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的。 2.4 制度原因 首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外汇储备的增长。1994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强制结汇和有条件售汇制度。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居民和所创造的外汇必须出售给国家,使外汇资源集中于央行,从而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亿美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为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额亿美元多增亿美元。自2002年底人民币升值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较快的增加,与此同时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太大的话题也经常被提起。从传统的理论和观念来看,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的国际支付手段,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单纯从贸易收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无疑是过量了。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加剧、金融工具不断出现,以及的破坏性不断增加且危机的难以预测性等,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已经不能单纯的以进口规模和进口付汇需要来考量。; 一、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及演变; 在30年代大萧条及之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影响下,二次大战后国际储备缓解一国外部脆弱性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战后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一国出口变动性作为计算各国份额的五个因素之一,这是国际组织将一国对外贸易与国际储备联系起来的最早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家特里芬提出一国的储备规模应该与贸易量呈线

形挂钩,储备/进口比(以下为R/I)应成为规模适度性的衡量指标。IMF于1953年应联合国要求首次计算储备规模的适度水平,其研究人员指出一国储备规模适度性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关系,而是与国际信贷体系有效性、汇率模式、货币及政策的合理程度、政策目标及国家发展程度相关联。1958年,IMF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由于对外贸易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储备规模首先应与贸易额相联系,并且通过比较出各国倾向于将R/I比保持在30%-50%的水平上。特里芬认为30%底限太低,建议将最低比例提高到35%。1966年Heller首次在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上引用边际效用及边际的方法,即一国为了拥有在出现收支赤字时具有稳定消费及产出的效用必须付出机会成本(即储备收益率与资本收益率之差),储备规模应为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但是由于各国中央毫无例外的属于风险规避型,关于机会成本的研究缺乏实证支持。总之,关于国际储备规模适度性的研究并没有定论,也没有各国应该保持多少储备才合适的统一指标。; 在实践中,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额由于简单明了、易于计算和衡量而被普遍采用。然而这并非是一个完美的衡量指标。随着国际收支内容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及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和学术界不断提出补充性意见,试图找出度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新方法或新模型。;

【开题报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研究

开题报告 金融学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保持本币国际信誉、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愈加密切,我国的外汇储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在199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4年,外汇储备上升相对平稳。但自2000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末,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之后,以30%的年增长率扶摇直上,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的8501亿美元,登上了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的位置。截至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23991.52亿美元。 巨额的外汇储备,不禁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保持充裕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现实能力,增强国际国内对我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提高我国国际清偿力,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降低国内经济的安全系数。因此,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规模,对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在国内外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研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算,得出我国外汇储备超额的结论,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结合国外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现有的对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研究成果,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及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重要意义,超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1 导论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1.05 103 2011年05月 财经视点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发展策略 文/杨楠 摘 要: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依然继续稳坐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位置。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如何弱化、消除这种不利的影响,未来我国外汇储备将本着怎样发展策略,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不利影响;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03-03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一)外汇储备的含义与功能 1、外汇储备的含义。外汇储备指的是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兑换外国货币的现汇、现钞以及外币资产和权益凭证,它可自由兑换为其他储备资产,且其内在价值相对比较稳定,并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2、外汇储备的功能。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1)外汇储备可随时用于偿付外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证正常的对外经济活动和国际资信不受影响;(2)外汇储备可以调节经济平衡,当国内经济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进口商品弥补国内的供给不足,促进宏观经济平衡;(3)外汇储备有助于维持汇价稳定,当汇率出现波动时,通过买入或卖出其他国家的货币,可有效防止本币汇率过度波动,保证本币汇率的稳定。 (二)我国外汇储备基本现状 1、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图1.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从2001~2010年是每年12月末数据,2011年是截止到3月末的数据,该图表直接反映了我近十年多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和增长情况。从1995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仅次于日本,稳居世界第二。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激增阶段,增长率每年递增,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尽管从增长率看2008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不如2008年以前那么快,但是单看增长率依然是很高的,在20%上下,而且每年新增储备都超过4000亿美元。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24.4%,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其中,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5年后,2001年10月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4月,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期间用时两年半。2011年3月外汇储备首破3万亿美元,用时两年。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48450965.html,. cn/model_safe/index.html 2、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分配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对外正式公布过数据。2010年9月3日,有报道称,“据外汇管理部门人士介绍,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我国基本与全球情况接近。”[1]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和欧元资产为主,其中有约70%为美元资产[2]。充足的必要的外汇储备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储备过于庞大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高额的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体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又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成本。 (一)储备规模过大风险 1、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外汇储备是一柄双刃剑。规模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但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使人民币产生巨大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意味着中国外汇市场的外汇供过于求,外币价格下降;同时,因为外汇流入中国,所以外汇对人民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人民币价格上涨。因此,快速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最终导致外币价格下跌,人民币价格上升。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1%左右,人民币对欧元升值11%左右,欧元和美元贬值已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一元钱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的美国产品,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因此,人民币逐步对美元升值是正常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外汇储备短期增长过快,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短期大幅上涨。人民币对美元短期大幅上涨将带来一系列恶性后果:一是引发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中国的财富白白送给美国等国;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热钱的吸引力,热钱涌入进一步套汇、套利或是购买人民币资产投机炒作;三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员工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产品价格上涨出口受阻,企业减产、停产、倒闭,员工失业。 2、加重国内的通货膨胀。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称为外汇占款。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23.7万亿元。据此计算,3月新增外汇占款4079亿元,较2月的2145亿元增九成,仅次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的逾5000亿元水平。[3]外汇储备增加越 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

外汇储备规模简单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的简单分析

摘要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将依据1991年到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简单定量分析。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规模过大,且增长迅猛。1990年底外汇储备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在此之后,我国进入了外汇储备快速而稳定增长的阶段。1996年底突破1千亿美元,2006年2月份增长到8千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接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10月底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096.26亿美元。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9万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2009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突破2万亿美元,2010年末外汇储备总额为2.8万亿,而到了2011年3月末,这一数字更是突破3万亿美元,单季度增长1974亿美元,增长迅猛。 从币种结构上看,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主要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货。其中美元占到65%左右,这一数字还不是历史最高,在2005年曾经一度接近70%,这一币种结构主要是受到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主要来来源渠道为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还有部分外汇储备是通过国际投资资本,即所谓的“热钱”流入我国,也有我国特殊的金融制度,即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和国际资本投机的因素。 首先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出口在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2001年加入WTO,我国出口额节节攀升。目前,出口仍然是我国拉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