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381.02 KB
- 文档页数:5
地震勘探中的多分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一、前言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多分量数据处理方法在地震勘探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多分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
二、地震勘探中的多分量数据地震勘探中所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空气枪震源产生的横向波和纵向波,以及地层反射波。
这些数据都经过处理后,成为“常规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其他的数据形式就是多分量数据。
在常规地震数据中处理时,往往会忽略横向波数据。
而在多分量数据中,横向波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多分量数据处理方法多分量数据处理方法是指从多分量数据中提取横向波数据和其他有效地震信号的处理技术。
(一) 分量旋转在常规地震勘探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是横向波和纵向波两个分量。
而在多分量数据中,一般会采集到三个或更多个分量数据。
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分量旋转。
分量旋转就是通过数学方法将多分量数据中的横向波分量旋转到纵向波分量方向上,使得处理时符合地震波传播的物理机理和数学规律,同时也减少了噪声干扰。
(二) 极化滤波极化滤波是用于分离横向波和纵向波数据的技术。
传统的带通滤波是无法同时滤除横向波和纵向波干扰的,而极化滤波则可以针对性地分离这两种波。
(三) 偏移校正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从震源处开始传播并进入地下,被地下介质反射和折射后再回到地面上。
这里会产生时间差异,使得多分量数据中的不同分量之间时间不一致。
为了处理这种差异,需要进行偏移校正操作。
偏移校正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将多分量数据中的不同分量对齐,进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偏移校正可以通过速度谱校正、反射时差校正等多种方法实现。
四、多分量数据的应用多分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很广泛,包括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防等领域。
下面以油气勘探为例,介绍多分量数据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情况:(一) 海上油气勘探海上油气勘探中,地下结构复杂,表层水深较大,靠常规地震数据难以得到精确的地下结构图像。
地质勘探中地震信号处理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地震信号处理在地质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将地震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用于获取地球内部结构信息、判断地层性质以及找寻地下矿产等目标。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震信号处理方法,并分析其中的常见问题。
地震信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波形处理、滤波、频率分析、速度分析和偏移等。
波形处理是最基本的信号处理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地震波信号进行增益、修正和校正,使其得到更精确的描述。
波形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噪声、增强信号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常用的波形处理方法包括时间域校正和空间域校正。
滤波是一种通过去除地震波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来改善信号质量的处理方法。
滤波通常分为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
低通滤波能够去除高频噪声,使信号变得平滑;高通滤波则可去除低频噪声,突出信号的细节。
频率分析是地震信号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地震信号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帮助分辨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
频率分析可用于确定地下结构的层序性、识别反射界面以及检测异常体等。
常用的频率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
速度分析是地震信号处理中用于获取地下结构速度信息的方法。
速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确定地下结构的深度和速度变化,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速度分析主要通过检测反射波到达时间与角度,进行速度模型的建立和校正。
偏移是地震信号处理中重要的成像方法。
它通过将地震记录数据反射回到其原始位置,得到更准确的地下结构图像。
偏移方法可分为常规偏移和倾角叠加偏移。
常规偏移通常应用于简单地质情况,而倾角叠加偏移适用于复杂地质情况。
在地震信号处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其中一种常见问题是信号叠加。
信号叠加是指在记录中多个地震信号叠加在一起,导致信号混乱,难以分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滤波和相位旋转等技术手段,将信号分离开来。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噪声的干扰。
噪声干扰是指在地震信号中混入了非地震信号的背景噪声,降低了信号的质量。
收稿日期:2005-03-02作者简介:田晓红(1967-),女,吉林长春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勘探战略研究。
文章编号:1000-3754(2005)04-0094-03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田晓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综述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引用较新资料,对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明多分量地震勘探应在深度域资料处理和各向异性处理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注重资料综合分析利用。
关键词:多分量;地震;勘探;现状;进展中图分类号:P63114 文献标识码:A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增加,勘探难度不断加大。
常规的纵波地震勘探技术面临诸多挑战性的地质勘探问题,如对尖灭、小幅度构造、小断层、礁体、古潜山的准确定位,对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真假亮点的识别,气囱内部成像,裂缝发育带分析,流体的识别与监测等。
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就地震勘探技术而言,仅仅依靠纵波单一波型的常规三维地震已无法解决,必须采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最有科学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勘探地震学前缘学科之一。
1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优越性利用多波多分量的走时、振幅、波场特性、速度场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差、振幅比、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品质因子Q 和各向异性系数(裂隙等的表征),就可以对油气储集体几何形态、岩石物性、流体性质等进行全面的成像与刻画,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利用单纯纵波进行储层预测的不唯一性[1-7]。
国内外大量实例表明多分量地震勘探能推动这些复杂目标勘探中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8-25]。
同样,在油气田开发初期增加转换波信息也可以更好地描述油气藏、刻画油气藏动态[26-37]。
如图1,转换波较好地解决气云下构造成像的质量,图2中横波波阻抗变化大于纵波波阻抗变化,有利于识别储层顶底。
当前,多分量地震在我国海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陆上开展大规模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应用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一直困扰陆上多分量地震勘探的静校正问题、处理软件及方法的完善问题、解释软件及方法的配套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的解决。
浅析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与实际应用效果摘要: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地震波的多向性,即横波、纵波、转换波等的采集和分析,以此形成相应的线性图,并通过纵横波的联合反演来分析和判断地下地质结构特征和岩层特性的一种新兴的地震勘探方法,能够相应弥补纵波勘探的不足,是目前国内外地震勘探专家正在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多分量技术勘探原理实际应用前景展望一、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概述40年前,地球物理学家开始对多波地震勘探进行研究,特别是在学者证实了裂隙诱导各向异性的特征和横波分裂的存在后,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就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同国外相比我国的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进入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具体到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来讲,近10多年来,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的研究拓展:1、多分量地震勘探原理多分量地震波的勘探原理是利用地震产生的横纵波对勘测的区域进行回波信息采集。
大量的多波技术研究仍然是针对转换波采集,激发采用常规纵波震源,接收采用多分量数字检波器,以获得纵(p)波和转换(p-s)波。
地震波在岩层中以球面形式传播,当遇到岩层物性界面的时候就会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发生折射进入前方的介质。
反射和折射回来的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多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并传送至中央处理器,此时就可以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差异来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解释系统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
针对煤田勘探来讲,由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慢可看出,对于厚度较小的同一岩层,横波从某一岩层顶传播到其岩层底所需的时间比纵波长。
由于煤层厚度一般不大,因此,根据横波来分辨煤层的能力要比纵波强。
理论与试验表明,综合应用纵波和横波资料可获得更准确的反映构造和岩性的参数,2、多分量的数据采集多波多分量地震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采集技术,其采集的重点是对转换波测量。
目前,在三分量野外数据采集设备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和多分量数字检波器相继问世。
针对地质勘查工程中的难题和重点进行分析难题分析1. 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地质勘查工程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地质结构的复杂性。
由于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层的分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为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等,以提高对地质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等,以提高对地质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2. 地下资源的隐蔽性地下资源的隐蔽性是地质勘查工程中的另一个难题。
许多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都存在于地下深处,且被地下水和岩层遮挡,难以直接观察和探测。
解决方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以及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如土壤测量、水质测量等,以揭示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
: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以及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如土壤测量、水质测量等,以揭示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
3. 环境影响的挑战地质勘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污染等,这需要我们在勘查过程中特别注意。
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采用绿色勘查技术,如无损勘查技术、无人机勘查技术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采用绿色勘查技术,如无损勘查技术、无人机勘查技术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分析1. 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地质勘查工程进步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勘查技术不断涌现,为地质勘查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重点关注:持续关注和引进新的勘查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和效率。
:持续关注和引进新的勘查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和效率。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地质勘查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在勘查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重点关注: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提高公众对地质勘查工程环境保护的认识。
针对地质勘查工程中的难题和重点进行分析引言地质勘查工程是为了获取有关地下地质情况的信息,以支持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
在地质勘查工程中,存在一些难题和重点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难题分析在地质勘查工程中,以下几个难题经常会遇到:1. 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地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常常使得勘查工程变得困难。
地下岩石层的结构、地下水的流动和地下断层等因素都会对勘查结果产生影响,需要采用合适的勘查方法和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2. 勘查范围广泛:地质勘查工程的范围通常较大,需要对大面积地区进行勘查。
这涉及到资源和时间的消耗,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勘查步骤和采样点,以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3. 数据获取和分析困难:地质勘查工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信息。
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是勘查工程中的难点,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这些数据。
重点分析在地质勘查工程中,以下几个重点需要特别关注:1. 勘查方法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勘查目标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非常重要。
常用的勘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测量和采样等。
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2. 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地质勘查工程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
因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采样和测试的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地质勘查工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地下水突涌、地质灾害等。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结地质勘查工程中的难题和重点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通过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勘查工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支持。
地质勘查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分析1. 引言地质勘查工程是建设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功与否。
然而,地质勘查工程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重点需要关注。
本文将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2. 难点分析2.1 地质信息获取困难地质勘查工程需要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然而,地质信息的获取并不容易。
有时地质勘查区域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导致地质信息获取困难。
2.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勘查工程还需要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地质构造、地质过程和工程活动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质勘查工程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这些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等。
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 重点分析3.1 地质勘查方案设计地质勘查方案的设计是地质勘查工程中的重点之一。
一个合理和科学的地质勘查方案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在设计地质勘查方案时,需要考虑地质勘查区域的特点、勘查目标和勘查方法等因素。
3.2 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地质勘查工程需要借助各种地质勘查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提高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地质勘查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等。
3.3 地质勘查结果的解读和评估地质勘查工程最终需要对勘查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
通过对勘查结果的准确解读和科学评估,可以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对地质勘查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4. 总结地质勘查工程面临着一些难点,如地质信息获取困难、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
在应对这些难点的同时,需要关注地质勘查方案设计、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勘查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通过克服难点,关注重点,可以提高地质勘查工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展作为地震勘探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领域,一直在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以期提高勘探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成像算法等多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拥有更加高精度的成像分辨率。
相比较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成像结果,从而使得勘探人员可以更好地确定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以及不同地质储层的精细刻画。
其次,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地震勘探技术方法中构造对勘探结果的错误影响。
在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中,构造因素对于成像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往往会出现建立模型后勘探结果得到很大的改善,而这种情况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中显得特别不同。
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对地下结构进行有效的成像分析,不受构造干扰的最小化影响,使得勘探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得到地质储层,从而为资源的勘探、开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三,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识别、刻画、分类等能力在这些领域方面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利用多波和多分量数据提高地震勘探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该领域的一项主要任务。
此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油气储层、地下水、隧道工程、海底地质等领域。
因为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允许针对具体储层创建高分辨率图像,可以通过图像分析检测储层含气和含水量的差异,来预测储层覆盖和有用化石类别的丰富性。
第四,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勘探生产的效率。
由于这项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以实现成像分析,因此勘探生产的效率与数据处理的速度之间需要保持极佳的平衡。
多波和多分量数据的处理需要计算机算法和软件辅助,不仅需要提高硬件设备的稳定和计算能力,还应该进行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
通过算法优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勘探生产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总之,多波和多分量数据的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了地震勘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方向,其在地质分类、成像处理、构造分析、地质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