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勘探原理第5章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第5章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第5章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第5章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防爆电气作业考试题库

防爆电气作业考试题库 、判断题 ()1、隔离式自救器可适用于任何空气环境中的自救。答案:" ( )2、当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之差较大时,电缆与密封圈之间可缠胶带使密封圈和电缆紧固。答案:X ( )3、电缆引入装置密封圈单孔内穿入2 根电缆时同样为合格。答案:X ( )4、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地线做电气连接的保护措施。答案:X ( )5、对于外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外壳以及铠装电缆的铅皮和铠装等,均应可靠接地。答案:" ( )6、井下低压配电系统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电压时,低压电气设备上应明显标出其电压的额定值。答案:" ( )7、煤矿企业要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落实,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答案:" ( )8、已在井下工作的防爆检查工,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 天。答案:V ( )9、在煤矿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避灾人员在撤离灾区时佩带的自救器可根据需要随时取下。答案:X ( )10、每类防爆型电气设备连锁装置都应使用专用工具才能解除其连锁作用。答案:V

( )1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防爆电气设备快开门结构开门时间应 在警告版上表明。答案:" ( )12、安装连锁装置困难的防爆电气设备,在征得国家检验机构的同意后,可以不用安装,也不用设置代替装置。答案:X ()13、安全电流为50mA及以下。答案:X ()14、采区低压电缆严禁采用铝芯。答案:" ()15、钢丝铠装电缆多用于水平巷道和缓倾斜巷道内。答案:X ()16、主接地极在井下主、副水仓内埋设1块即可。答案:X ( )17、增安型电气设备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了安全程度,避免了在正常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答案:X ( )18、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存放地点。答案:V ()19、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国标GB3836.2规定的条件下,正常工作条件 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环境气体的电路。答案:X ( )20、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答案:V ( )21、所有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都必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螺栓。答案:X ( )2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因素。答案:V ( )23、采用了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就是单一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

防爆电气作业初训试卷及答案1

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初培20150526试卷卷1 考核类型: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初培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考生姓名: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判断题共50题(每题1分,满分5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在2区,如果外壳和其管道内部的环境远远低于爆炸下限,则可以不进行冲洗。()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0号令已于2010年5月24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3、爆炸性气体环境电缆布线0区电缆只允许敷设ia类本质安全电缆,并考虑保护和防雷措施。() 4、各岗位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全部设备和系统,掌握构造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 5、制造厂规定的正压外壳最短冲洗时间应增加制造厂规定的管道单位体积最小附加冲洗时间除以管道容积所得的时间。() 6、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 7、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8、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9、特种作业复审安全培训,主要培训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10、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以前,救护人不得放弃对触电人的现场急救。() 11、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与胸外按压法和俯卧压背法。() 12、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迅速解脱,最好用两只手同时进行。() 13、对带负载线路发生的火灾,灭火时应先停掉负载,再切断着火现场电线。() 14、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所指示的数值都是有效值。() 15、带电灭火应使用泡沫、干粉灭火器。() 16、电流通过人体的局部肢体是没有危险的。() 17、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有:拉、切、挑、拽、垫。() 18、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电火花是造成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 19、触电后,经检查呼吸和心脏均已停止,由此可以判定触电人已经死亡。() 20、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减小。() 21、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为“d”。() 22、户内敷设电缆时,与热力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m。() 23、在有剧烈振动的地方用电设备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软线或铜芯多股电缆。() 24、可燃性粉尘环境导管布线的类型有金属导管和塑料导管。() 25、防爆电气设备使用时,电压等级不得高于其标称电压等级,否则视为失爆。() 26、在IT系统中,设计和安装人员应该设置绝缘电阻检测装置。() 27、电气设备外壳接地是防治意外情况下带电的一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28、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制为50V。()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调谐厚度 2.倾斜因子 3.波的吸收 4.第一类方向特性 5.动校正 二、叙述题 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 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 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 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 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 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 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 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 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 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 六、分析题 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 图2

地震勘探原理 测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 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1. 1111+++++-= i i i i i i i i i V V V V R ρρρρ 2. 1 ,2 1, 02112 =??? ? ??=n r r A A n 3.dK dC K 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 三、填空题 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时间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5.VSP 剖面中波的类型有( )。 6.第一类方向特性指的是( )。 7.检波器组合利用( )特性,压制面波干扰。 8.检波器组合法压制随机干扰波是利用( )特性。 9.水平多次叠加法压制多次波是利用一次波与多次波之间( )差异。 10.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11.利用绕射波时距曲线( )判断断层位置。 13.韵律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4.递变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5.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 )成份衰减快。 16.地震纵波在地下传播中遇到固体弹性分界面时可产生( )波动现象。 17.在( )情况下,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处只产生同类波。 18.面波的( )特点用于工程勘查中。 19.地震薄层厚度横向变化时,顶底板的反射波会产生( )现象。 20.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简化数学模型为( )。 四、回答下列问题 2.试阐述影响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因素。 3.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4.地震检波器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法有何异同之处? 五、证明题 1.试证明地震波在薄层中传播时相对振幅达最大,厚度等于4λ 。 2.试证明在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变换到P -τ域内为椭圆。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三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 波阻抗 2. 时距曲线 3. 规则干扰 4. 视速度 5. 动校正 6. 均方根速度 7. 振动图 8. 观测系统 9. 转换波10. 低速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 )和( )。 2. 波在各种介质中沿( )传播,满足所需时间( )的路径传播。 3. 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是( ),极小点坐标是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地震勘探原理期末总复习 3 (共四部分)

5组合法的缺陷: 1、进行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但组合本身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 2、在设计组合方案时,只考虑到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的差异,没有考虑它们在频谱上的差别,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使有效波畸变的不良作用。 我们不希望组合改变波形,只希望提高信噪比。因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3、组合实质上是针对某一频率成分的视速度滤波,有效波和干扰波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比f 频率高的成分,压制不了干扰波中比f 低的频率成分。这是组合法不可避免的缺陷。 6随机干扰的压制: 来源可分三类: 1)地面的微震,如风吹草动,人走车行,这类干扰的特点是在震源激发前就已存在。 2)仪器接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3)次生的干扰波,如不均匀体散射等。特点是无方向性,相位变化无规律。 随机干扰的“统计规律”: 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这种压制作用主要是利用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主要结论: 组内检波器的间距大于该地区的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n 个检波器组合后,对垂直入射到地面的有效波振幅增强n 倍;对随机干扰振幅只增强n1/2倍。因此,有效波相对振幅增强n1/2倍 7 信噪比 信噪比是有效波与随机干扰相对强弱的对比 由此可知,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 倍,即采用n 个组合后,有效波对无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当n 越大时,信噪比提高的越高。 8 平均效应 组合的平均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表层的平均效应,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 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 2) 深层的平均效应,深层的平均效应为当反射界面起伏不平时,因为组合检波器接收 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的不同点的反射,组合的作用是将这些反射波平均,使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小,尤其在多断层的地区,当组合的总长度过大时,组合的平均效应更明显,可以造成反射波同相轴的畸变。 )() () ()()()()(ωωωωωωωR S n R n S n R S b Z Z ===

(完整版)防爆电气作业初训试卷及答案

考核类型: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初培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考生姓名: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判断题共50题(每题1分,满分5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在2区,如果外壳和其管道内部的环境远远低于爆炸下限,则可以不进行冲洗。()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0号令已于2010年5月24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3、爆炸性气体环境电缆布线0区电缆只允许敷设ia类本质安全电缆,并考虑保护和防雷措施。() 4、各岗位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全部设备和系统,掌握构造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 5、制造厂规定的正压外壳最短冲洗时间应增加制造厂规定的管道单位体积最小附加冲洗时间除以管道容积所得的时间。() 6、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 7、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8、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9、特种作业复审安全培训,主要培训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10、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以前,救护人不得放弃对触电人的现场急救。() 11、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与胸外按压法和俯卧压背法。() 12、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迅速解脱,

最好用两只手同时进行。() 13、对带负载线路发生的火灾,灭火时应先停掉负载,再切断着火现场电线。() 14、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所指示的数值都是有效值。() 15、带电灭火应使用泡沫、干粉灭火器。() 16、电流通过人体的局部肢体是没有危险的。() 17、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有:拉、切、挑、拽、垫。() 18、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电火花是造成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 19、触电后,经检查呼吸和心脏均已停止,由此可以判定触电人已经死亡。() 20、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减小。() 21、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为“d”。() 22、户内敷设电缆时,与热力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m。() 23、在有剧烈振动的地方用电设备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软线或铜芯多股电缆。() 24、可燃性粉尘环境导管布线的类型有金属导管和塑料导管。() 25、防爆电气设备使用时,电压等级不得高于其标称电压等级,否则视为失爆。() 26、在IT系统中,设计和安装人员应该设置绝缘电阻检测装置。()27、电气设备外壳接地是防治意外情况下带电的一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28、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制为50V。() 29、正压型电气设备无需设置补气及控制系统。() 30、浇封型是一种隔离型防爆技术。浇封型电气设备防爆标志为“m"。() 31、电气设备结构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降低防爆性能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2015年防爆电气从业人员试题及答案

防爆电气作业 一、判断题:318条(正确的填“√”,错误的填“×”,填入括号中) (一)、法律、法规判断题:30条 ()1、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和规章。 ()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先开展生产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3、为了不让闲杂人进入车间,单位可以将车间出口予以堵塞。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但在生产任务重时,从业人员可以先上岗,后培训。 ()5、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即“三同时”。 ()6、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7、从业人员可以按照单位的要求阻挠和干扰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8、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只有国家标准,不包括行业标准。 ()9、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0、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时,可根据情况采用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 ()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12、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13、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的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14、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15、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 ()16、劳动者就业,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不同。 ()17、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18、用人单位因任务繁忙可以安排劳动者先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空闲后再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9、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 ()20、精神障碍患者的劳动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1、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20倍计算。 ()22、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23、对应持证未持证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并依法对企业按规定上限处罚,直至停产整顿和关闭。 ()24、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离岗二年以内重新上岗时,不需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试题库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数:80 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学院 2001年2月 一、判断题(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每题1分) 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倾斜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4.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5.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6.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大于真倾角。() 7.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是波前面的传播速度。() 9.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0.法线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11.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激发的短脉冲的频率变低。()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13.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小于真倾角。() 1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 15.沿地层倾向布置地震测线,倾斜反射界面的射线平面与地面垂直。()16.n个检波器组合后,有效波的振幅是未组合前单个检波器输出振幅的n 倍。() 17如果叠加速度大于有效波的真速度,动校正后有效波的同相轴与初至波的同相轴方向一致。() 18.水平叠加法的统计效应优于组合法。() 19.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 20.对水平多层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 21.对水平叠加法,偏移距增大,分辨率提高。() 22.地震测线任意观测点处的反射界面视深度和法线深度小于或等于真深度。() 23.倾斜反射界面情况下,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极小点位于界面的上倾方向。() 24.从各个方向的测线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一般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大致倾向。() 25.沿走向观测时,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随倾斜界面的倾角加大和埋深加深而偏离爆炸点越远。() 26.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面等时线的地面投影为同心圆系,其圆心位于爆炸点处。()

[全]防爆电气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全考点

防爆电气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1. 作业时如将防爆电气设备拆走,现场的设备电源电缆线头应做好防爆处理,并严禁(通电)。 2. 最小点燃电流比是指相应气体的最小点燃电流相对于(甲烷)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3.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试时通过的接合面的长度是(25)mm。 4. 最大爆炸压力值是指在常温常压下用容积为(8)L的球形容器测得的数值。 5. 正压型防爆电气设备启动前均须进行通风或充气,当通风或充气的总量达到外壳和管道内部空间总容积的(5)倍以上,才准许送电启动。 6. 正压型防爆电气设备检修内容包括(设备外壳和管道;安全栅组件;活动隔爆结合面)。 7. 正压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正压外壳,及管道内的所有空间的最小气体的主力值应不低于(50)Pa,特别要保证泄漏部位的最小气体压力值。 8. 正压型电气设备外壳内的保护气体应是不燃性气体,通常采用清洁空气或(惰性气体)。 9. 正压型电气设备防爆的关键措施是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性气体(新鲜气体或惰性气体)的压力高于环境的压力至少(50)Pa。

10. 正压型电气设备安装时应注意进入通风、充气系统及电气设备内的(空气或气体)应清洁,不得含有爆炸混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11. 正压型电气设备,通风充气系统的联锁装置,应按照先(供电;停电;通风)后停风。 12. 正压型电气防爆设备壳内最小换气量为外壳及其连接管道总净容积的(5)倍。 13. 正压型电气防爆设备的正压外壳及其连接管道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0)。 14. 正压外壳及管道内的所有空间的最小气体压力值应不低于(50)Mpa。 15. 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或电弧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必须设置(电气联锁)装置,保证安全。 16. 正常运行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是(开关)。 17. 正常运行不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是(异步电动机)。 18. 针对浇封型电气设备的特点和防爆原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可只部分浇封)。 19. 长距离布线的外壳应有排放装置,电线绝缘应有(防水)特性。 20. 增湿是一种从(工艺)上消除静电危险的措施。 21. 增安型电气设备主要的防爆措施是(限制表面温度)。

防爆电气作业考试题库

防爆电气作业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 )1、隔离式自救器可适用于任何空气环境中的自救。答案:√ ( )2、当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之差较大时,电缆与密封圈之间可缠胶带使密封圈和电缆紧固。答案:× ( )3、电缆引入装置密封圈单孔内穿入2根电缆时同样为合格。答案:× ( )4、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地线做电气连接的保护措施。答案:× ( )5、对于外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外壳以及铠装电缆的铅皮和铠装等,均应可靠接地。答案:√ ( )6、井下低压配电系统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电压时,低压电气设备上应明显标出其电压的额定值。答案:√ ( )7、煤矿企业要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落实,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答案:√ ( )8、已在井下工作的防爆检查工,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答案:√ ( )9、在煤矿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避灾人员在撤离灾区时佩带的自救器可根据需要随时取下。答案:× ( )10、每类防爆型电气设备连锁装置都应使用专用工具才能解除其连锁作用。答案:√ ( )1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防爆电气设备快开门结构开门时间应

在警告版上表明。答案:√ ( )12、安装连锁装置困难的防爆电气设备,在征得国家检验机构的同意后,可以不用安装,也不用设置代替装置。答案:× ( )13、安全电流为50mA及以下。答案:× ( )14、采区低压电缆严禁采用铝芯。答案:√ ( )15、钢丝铠装电缆多用于水平巷道和缓倾斜巷道内。答案:× ( )16、主接地极在井下主、副水仓内埋设1块即可。答案:× ( )17、增安型电气设备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了安全程度,避免了在正常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答案:× ( )18、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存放地点。答案:√ ( )19、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国标GB3836.2规定的条件下,正常工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环境气体 的电路。答案:× ( )20、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答案:√ ( )21、所有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都必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螺栓。答案:× ( )2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因素。答案:√ ( )23、采用了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就是单一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经波阻抗界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波叫做反射波。 2、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在进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时,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3、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4、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人工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介质中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地下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物探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折射波_______地震法、__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__透射波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地表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介质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振动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振动 _____转换成___电信号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数字磁带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处理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解释______,做出地震_构造图___________,并提出____井位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检波点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连续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观测系统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弹性波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介质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反射波.________就是有效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 A.一个点_________.

防爆作业题库

爆炸性危险场所划分: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0区、1区、2区三个级别, 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10(20)区、11(21)区两个级别 气体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得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得环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得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就是短时存在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得环境 粉尘10(2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得环境 11(2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得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得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按防爆结构形式其名称与标志:隔爆型d充油型o增安型e充砂型q 本质安全型i 无火花型n主要用于2区;浇封型(m)、气密型(h)、正压型p 特殊型s 隔爆型d(适用于1/2区场合)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得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 本质安全型仪表(i型):适用于0/1/2区特点就是仪表在正常状态下与故障状态下,电路、系统产生得火花与达到得温度都不会引燃爆炸性混合物。适用于一切危险场所与一切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并可以在通电得情况下进行维修与调整。它不单独使用必须与本安关联设备(安全栅)、外部配线一起组成本安电路,才能发挥防爆功能 正压型(p型)仪表:向仪表外壳内充入正压得洁净空气、惰性气体,或连续通入洁净空气、不燃性气体,保持外壳内部保护气体得压力高于周围危险性环境得压力,阻止外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进入壳内主要用于2区 增安型(e型)仪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得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如密封等),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与规定得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得仪表设备(异步电机) 主要用于2区; 特殊型(s型)仪表:除d、e、i、p、n之外得特殊形式,或者就是上述几种形式得组合,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得防爆仪表称为特殊型仪表 0区——只能选ia型、S型(指专为0区设计得S型); I区——可能除n型以外得其她型式; 2区——所有防爆型式均可选 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大类: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工厂用电气设备II类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A,B,C 三级 II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温度组别:爆炸气体混合物得引燃温度T1-T6;6组,标志为T1~T6,组别级别T1(T>450℃) T2(450℃≥T>300℃T3(300℃≥T>200℃T4(200℃≥T<135℃ T5(135℃≥T<100℃T6(100℃≥T<85℃) 闪点,就是在规定得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得最低温度。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试时通过得接合面得长度就是(25mm) 1、本质安全型、无火花型、浇封型防爆电气设备都可以用于0区域。错 2、在划分为20区得可燃性粉尘环境,粉尘为非导电则即可选择A型也可选B型电气设备对(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A,B,C) 3通过“瞧、听、试”判断触电者有否自主呼吸,瞧胸、腹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得气流声,试口鼻有无呼气得气流,如都没有,则可判断没有自主呼吸。对 5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引起人体得反应变大,可能导致坠落等二次事故。对 6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得进线口内得弹性密封圈得一个孔只许密封二根电缆。错(一根) 7可燃性粉尘环境电缆敷设路线布置应不会因粉尘得通过而受到摩擦与静电得聚积,并应采

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研真题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模拟试题 考试内容包括第三版教材第1~6章 一、填空题(共计40分,1分/空) 1、根据波面的形状可以划分波的类型为:球面波、柱面波、平面波。(3空) 2、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两介质波速不等(下部大于上部);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两介质有波阻抗差。(3空) 3、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分别是(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两个切点(3)直达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一个交点Xp,在XXp的区间,折射波为初至波,而直达波为续至波,反射波总是最后接收到。(3空) 4、瑞雷面波的主要特点是频率低、速度低、频散和 质点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椭圆。(4空) 5、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综合平面图上可以得到共激发点、共接收点、 共炮检距和共反射点四种记录。(4空) 6、讨论检波器组合的解题思路是:把组合看成一个滤波系统,单个检波器的信号看成是滤波系统的输入,多个检波器组合后的信号为滤波系统的输出。(2空) 7、共反射点叠加也称水平叠加;其目的是得到能基本反映地下地质形态的水平叠加剖面或相应的数据体;其基本原理是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将野外观测的多次覆盖原始记录经过抽取共中心点或共深度点或共反射点道集记录、速度分析、动静校正、水平叠加等一系列处理的工作过程。(3空) 8、影响共反射点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速度;其二是地层倾斜。(2空) 9、如果凹界面可用圆周的一部分来表示,圆的曲率半径为ρ,界面深度为H,则接收到回转波的条件是ρ< H。水平叠加剖面上可看到明显的回转波,这主要是多次叠加 原因造成的。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可以采用偏移处理方法使回转波归位。(3空)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

地震勘探原理(采集部分)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 1. 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2. 振动曲线: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 3. 分辨率:两个波可以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做分辨率。 4.折射波:地震波以邻界角入射到介质分界面时,透射角等于90°,透射波沿界面滑行,引起上层介质震动而传到地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 5.屏蔽:由于剖面中有速度很高的厚层存在,引起不能在地面接收到来自深层的反射波,这种现象叫做屏蔽效应。(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波长,则无屏蔽作用)。上部界面的反射系数越大,则接收到的下部界面的能量越小,称屏蔽作用越厉害。 6.波阻抗:介质传播地震波的能力。波阻抗等于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Z=Vρ)。 7. 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 8. 尼奎斯特频率:是指采样率不会出现假频的最高频率,它等于采样频率的一半,也称为折叠频率。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也以较低频的假频出现。 9. 视速度:沿检波器排列所见的波列上被记录的速度。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

10. 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3C3D 三分量三维;AVO 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2. 振动在介质中___传播____就形成波. 地震波是一种___弹性_____波。 3. 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____检波器__将___机械振动信号___转变 为___电信号。 4. 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覆盖次数发生变化。 5.沿排列的CMP 点距为1/2 道距。 6. 通常,宽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是:当横、纵比大于时,为宽方位角观测系统。 7. 线束状三维勘探中,子区是指两条相邻的震源线和两条相邻的接收线所确定的区域。 8. 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____联络测线_,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____主测线___。 6.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__界面上下___地层的___波阻抗差异____的 大小。 7.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可分为水平(横向)分辨率和垂直(纵向)分辨率。 8. 在行业标准中规定,覆盖次数渐减带一般要求大于偏移孔径和最大炮检距的 1/5(或20%)

特种作业考试题库(有答案)

特种作业有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对1.国家规定要求:从事电气作业的电工,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机构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对2.作为一名电气工作人员,对发现任何人员有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应立即制止。 3.在电气施工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安装电气线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以方便使用者的原则来安装。 4.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工矿企业等单位有条件的应该建立适合自已情况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为了保证电气作业的安全性,新入厂的工作人员只有接受工厂、车间等部门的两级安全教育,才能从事电气作业。 6.电工作业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 二、单选题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C)学时。 ,40 ,8 C.48,16 2.作为电气工作者,员工必须熟知本工种的(B)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违章作业。 A.生产安排 B.安全操作规程 C.工作时间 第二章电工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对1.全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指: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而与电源内部电阻和负载电阻之和成反比。 2.若干电阻串联时,其中阻值越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也越小。 对3.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回路,回路中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各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 4.有两个频率和初相位不同的正弦交流电压U1和U2,若它们的有效值相同,则瞬时值也相同。 5.正弦量可以用相量表示,所以正弦量也等于相量。 对6.反映二极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叫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正向特性曲线和反向特性曲线之分。 7.最大反向电流是指二极管加上最大反向工作电压时的反向电流,反向电流越大,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越好。 对8.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是:发射极电流等于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之和。 对9.输出电路与输入电路共用了发射极,简称共发射极电路。 10.共基极电路特点是输入阻抗较小,输出阻抗较大,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放大倍数以及稳定性与频率特性较差。 对11.整流电路就是利用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电路。 12.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愈高,则允许的最大允许耗散功率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