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饲喂小麦饲粮
- 格式:pdf
- 大小:239.65 KB
- 文档页数:3
猪料中小麦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影响小麦品质及使用效果的因素:小麦生长区域、小麦生长年份、小麦品种、小麦储存时间、小麦中可溶性与非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动物个体和品种、酶制剂使用情况;介绍了小麦日粮应用常见的问题(粗蛋白偏高、原料验收难、硬度非常大、粪便稠而稀)及解决措施;分析了小麦日粮的优缺点;提出了猪料应用小麦日粮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些以期为猪料中合理正确使用小麦提供依据。
关键词:猪料;小麦日粮;品质;改善措施1影响小麦品质及使用效果的因素1.1小麦生长区域北方小麦相对南方小麦,品质比较好,饲用的价值比较高,主要表现在不完善粒低、粗蛋白较高、容重高、猪的代谢能较高以及霉菌毒素污染率低等。
1.2小麦生长年份小麦的质量受生长和收获季节的影响比较大,若某年份灌浆期雨水充足,收获期天气干燥,则小麦饱满、芽麦比例很少;反之,收获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特别是南方区域,则芽麦的比例非常高,小麦受霉菌毒素污染率很高等。
1.3小麦品种小麦的品种不同,其品质差异也较大。
1.4小麦储存时间动物不同,对其使用新小麦的时间节点也有所不同,笔者所在的区域要求新小麦上市后45d才允许使用,而在鸭料中新小麦可以直接使用而不受影响。
1)谷物AME变异很大,尤其是在收获时期。
2)与储存3个月以上的小麦相比,以新收获的小麦作为肉鸡日粮的主要能量来源,会引起很大问题。
3)谷物营养价值与其NSP含量呈负相关,这是单胃动物日粮补充酶制剂增强养分消化率的原因。
4)已通过后熟期的小麦,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其品质将逐渐劣变。
不管仓贮条件多么优越,这种变化趋势总是客观存在的。
1.5小麦中可溶性与非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小麦中木聚糖的含量很高,在小麦日粮中要添加足够的木聚糖酶;小麦中NSP的含量与储存时间、环境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1.6动物个体和品种不同动物使用小麦日粮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肉鸭、蛋鸭使用小麦效果很好。
肉鸡使用小麦要注意添加量,尤其是幼肉禽,大量试验表明,肉鸡颗粒料中添加15%左右的整粒小麦,会对肉鸡肌胃的发育有帮助。
小麦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小麦对猪的营养价值、饲养特性和猪饲粮如小麦的加工技术及小麦在猪料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麦;猪饲料;加工方法;饲养价值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在猪饲料中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
在前苏联,欧洲(法国)和北美(加拿大)等小麦主产区,畜禽饲料中多使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
在我国,小麦能否在猪日粮中应用主要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价格的比值。
当小麦的营养价值特性好于玉米时,用小麦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猪能取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
然而,对于小麦对猪的营养价值的评价,提高小麦的饲用价值的科学加工手段,小麦在动物饲料中使用的合理比例,以及培育适合于饲料应用的新品种小麦一直都是国内外动物营养和饲料工业界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小麦化学成分与对猪的营养价值小麦按种植时间分为冬小麦、春小麦;按皮色分为红小麦、白皮麦、花麦;按麦粒质地分为硬小麦和软质麦。
小麦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小麦品种、土壤类型、环境状况、肥育状况的影响.硬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l%-16%)比软质小麦(8%~10%)高,但于物质、能量及蛋白质利用率两者相差不大。
小麦赖氨酸含量为0.31%~0.37%,相当于玉米赖氨酸含量(0.25%~0.27%)的1.24%~1.48%。
猪饲粮易发生不足的色氨酸与苏氨酸,小麦分别含 0.15%~0.16%与 0.33%~0.38%,分别相当于玉米含量(0.07%~0.08%与0.32%~0.34%)的200%与103%~119%。
就三种氨基酸的猪的表现消化率而言,小麦和玉米有着相同的苏氨酸消化率,小麦的赖氨酸消化率比玉米高(71%:69%),色氨酸的消化率则要更高一些(78%:67%)。
小麦的能量大致与玉米相等,其喂猪的消化能含量为 14.23 MJ/kg左右,相当于玉米消化能含量(1423~1448 MJ/kg)的 98%~100%。
小麦粗脂肪含量(1.6%~2%中亚油酸(0.58%~0.70%咱含量仅为玉米含量(3.6%~42%和1.62%~1.82%)的45%左右和37%左右,这对肥有猪而言是一优点,但对幼猪而言是值得注意的缺点。
猪常用能量饲料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常用高能量饲料有玉米、小麦、小麦麸、米糠等,互助特点是能
值较高,蛋白质含量低,且氨基酸不平衡。
此类物质不能单独喂猪,
需采用和蛋白质饲料等配合使用。
玉米:淀粉,脂肪含量高,因而能值高,粗蛋白低且氨基酸不失衡,不饱和脂肪酸高。
易被霉菌污染,破碎五米脂肪易氧化酸败,应
注意将玉米水分含量控制在13%—14%以下及有效保证粒的完整性。
小麦:能量低于玉米,蛋白质含量比谷物高。
用小麦喂粘毛以粗
碎为宜,太细影响嗜口性,如果颗粒大小在600-800微米(每粒小麦破
碎成4-6片)之间,小麦可以代替玉米;乳猪料中一般用粉末状。
小麦麸:粗纤维含量高,能值低,质地疏松,具有倾泻作用,可
减缓母猪便秘,但仔猪喂傲过多易引起腹泻。
易氧化变质,不宜贮存。
米糠:分为全脂米糠。
脱脂米糠和粗糠,纤维含量高,赖氨酸含
量低,精氨酸含量高。
米糠含胰蛋白酶抑制淋巴细胞:需加热除去。
金脂米糠不饱和脂肪含量高,不耐贮存,对猪适口性不好,肉猪饲用
全脂阿提斯鲁夫尔谷米糠会软化脂肪,降低肉品质;仔猪饲用易引起
下痢;脱脂米糠钙质含量低,其它成分与全脂米糠基本相同,对猪的
适口性好于全脂米糠;粗糠充分利用脂肪以至于没有利用价值,多用
做填充物。
为避免能量不足,应限量使用米糠。
肉猪养殖之生产饲料调制与饲喂方法掌握正确的生产饲料调制与先进的饲喂方法,对于提高肉猪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标签:肉猪;饲料;调制;饲喂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生猪养殖行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
但是,市场需求对生猪规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所以掌握正确的生产饲料调制与先进的饲喂方法,对于提高肉猪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一、饲料调制谷实类饲料适当粉碎是必要的,但粉碎过细有害。
饲料饲喂前适当掺水有利,但超过一定限度不利。
大多数饲料应生喂,个别饲料熟喂有益。
饲料粉碎细度: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稻谷等谷实饲料,都有一层硬种皮或兼有粗硬的颖壳,喂前粉碎或压片,可减少咀嚼消耗的能量,也有利于消化。
粉碎的细度可分为细(颗径1.8-2.6毫米)。
许多试验和实践证明,玉米等谷实粉碎的细度,以颗粒直径1.2-1.8毫米的中等粉碎程度为好。
肉猪吃起来爽口,采食量大,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
玉米粉碎过细,对食道和胃粘膜有损害。
如在一项试验中,喂给粗粉玉米的猪,胃粘膜糜烂和溃疡的猪相应为8%和3%。
喂中度粉碎玉米的猪,胃粘膜糜烂和溃疡的猪相应为14%和4%。
而喂细磨玉米的猪,胃粘膜糜烂和溃疡者相应为46%和15%。
玉米粉碎过细,也降低猪的采食量、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据试验,喂给颗粒直径0.3-0.5毫米细粉配合饲料的肉猪,比喂给中等细度配合饲料的肉猪,延迟15天达到相同出栏体重。
另一试验结果,吃颗粒直径1.2毫米配合饲料的肉猪日增重700-723克,而吃颗粒直径1.6毫米配合饲料的肉猪日增重758-780克。
谷实饲料的粉碎细度也不能绝对看待,当饲粮含有较多青粗饲料时,谷实粉碎细一些并不影响适口性,也不致造成胃溃疡。
用大麦、小麦喂肉猪时,用压片机压成片状比粉碎效果好。
青绿饲料、块根块茎类、青贮料及瓜类饲料,可切碎或打浆拌入配合精料一起喂猪,能减少糟损,减少咀嚼,缩小体积,增加采食量。
八种饲料巧喂猪一、麦麸用麦麸饲喂畜禽,用量不能过多,更不能长时间单独饲喂,否则容易造成畜禽缺钙。
其适宜喂饲量为:喂猪――不超过日粮的15%;喂雏鸡――不超过日粮的5%;喂产蛋鸡――不超过日粮的10%。
二、米糠配制配合饲料时应用新鲜米糠。
配制猪用配合饲料,米糠的用量不宜超过30%。
否则,会导致仔猪腹泻;育肥猪容易形成软脂,致使猪肉品质变差。
三、豆渣豆渣必须煮熟后再饲喂,否则易引起畜禽拉稀,甚至中毒死亡。
豆渣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应与精、粗饲料及青饲料合理搭配饲喂,且用量不宜超过饲喂总量的30%。
变质的豆渣绝对不能用于饲喂畜禽。
四、酒糟酒糟富含粗蛋白、VB、VK、磷酸盐等,但含钙量少,且有酒精残留。
因此,必须与青饲料和配合饲料搭配喂,且不宜用于饲喂孕畜,以免造成孕畜流产。
五、菜籽饼菜籽饼含有多种有毒成分,未去毒的菜籽饼应先用温水浸泡后煮沸去毒,或粉碎后焙炒去毒后再饲喂,菜籽饼在畜禽日粮中只能占有较小比例,饲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中毒。
六、甘薯甘薯一般含淀粉在16%-26%之间,养分含量不全,单喂营养不全,生喂不易消化吸收。
因此,甘薯应煮熟后与配合饲料和青饲料混喂。
七、树叶槐树叶、柳树叶、榆树叶等多种树叶可直接采来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用于饲喂猪、鸡,则需要加工成叶粉配入饲料中饲喂。
大量采集的树叶应及时晾干,或置于50℃-60℃的温度下烘干、粉碎,然后装入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备用,青绿叶片也可混同青草制成青贮饲料。
八、秸秆玉米、油菜、水稻及豆科作物的秸秆和籽壳等营养价值丰富,营养全面。
用于饲喂畜禽,需风干后,再加工成粉状。
饲喂前要用水浸泡8-12小时,待其软化后,再与青饲料或配合饲料混合饲喂。
小麦替代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骆宏机【期刊名称】《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年(卷),期】2014(39)3【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小麦替代玉米,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适宜的替代量.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0.12±1.2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5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1 0头×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Ⅱ、Ⅲ、Ⅳ、Ⅴ组为小麦替代组,用小麦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玉米,并在其中分别添加0.015%、0.020%、0.025%和0.030%的复合酶制剂(阿拉伯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试验期67天,其中预饲期7天,正试期60天.结果表明用小麦替代适当比例的玉米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在添加复合酶制剂的情况下,小麦等量替代50%的玉米养殖效果最佳.【总页数】5页(P26-30)【作者】骆宏机【作者单位】惠州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广东惠州 51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24【相关文献】1.不同品质小麦日粮添加霉菌吸附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J], 吴朋朋;曹璀文;徐剑波2.小麦替代玉米对三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3.玉米源葡萄糖替代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J], 赵慧敏; 王改芳; 王铁岗4.益生菌发酵小麦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劳俊;曹佩磊;戴生雷5.小麦替代玉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易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料喂猪省钱省力采用生料喂猪,不仅节省人力、财力,而且能增加猪的采食量,促进增重,同时可减少饲料消耗,提高饲料报酬,但是必须讲究生喂的方法。
可生喂的饲料主要是禾本科子实,如玉米、小麦、稻谷及其加工副产品,如稻糠、麦麸等。
上述饲料煮熟后营养物质损失达13%以上,其饲养效果只相当于生喂的87%。
此外,青绿饲料也应生喂,熟喂则大部分蛋白质和维生素遭到破坏。
不过豆科子实饲料,如黄豆、豆饼、花生饼、豆渣等饲料中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能阻碍猪体内胰蛋白酶对豆类蛋白质的分解。
因此,此类饲料不能生喂,须高温处理后再喂。
生喂可分湿喂和干喂两种。
湿喂料与水的比例不能超过1∶2.5,否则就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最适宜的比例应该为1∶1。
拌好的饲料,以能挤出水滴为宜。
干喂是以粉状的形式饲喂,饲后再喂水。
干喂的好处:一是饲料不易变质,配1次可喂几天,节省人工;二是便于制成配合饲料。
生饲料喂猪要注意洗净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虫病。
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最好的办法是种植饲料的场地不用猪粪或未发酵过的粪肥,以防虫卵污染。
含有某些毒素的菜子饼、棉子饼、鲜木薯、荞麦等,一般须经粉碎、浸水、发酵或青贮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后才可生喂。
生料粉碎颗粒直径以1.20毫米~1.80毫米为宜。
这种粒型猪吃起来爽口,采食量大,长膘快,直径小于1毫米猪采食时易粘嘴,影响适口性,并易引发胃溃疡;直径大于2毫米,粗糙、适口性差,猪不喜欢采食。
精青生料要分开喂。
猪饥饿时,消化液分泌最旺盛。
精饲料营养丰富,体积小,粗纤维少,适口性好,质量高,易消化,故应先喂精料。
如精青料混合喂,则由于青料的体积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过多的水分又能冲淡消化液,从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生料喂猪,喂量因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而有所区别。
子猪和育肥猪可任其自由采食,种猪则不然,要定量供应,否则因采食过量会造成脂肪沉积而影响繁殖。
用小麦完全替代玉米饲养肥育猪的效果扩大试验研究作者:邱光忠,苏州,刘瑞平等来源:《江西饲料》 2016年第1期邱光忠苏州刘瑞平钟云平李建军(赣州市畜牧研究所赣州341401)摘要:旨在进一步验证小麦完全替代玉米饲养肥育猪的效果的代表性和重复性,在赣州市畜牧研究所种猪场进行了用小麦完全替代玉米饲养肥育猪(即选玉米空白对照组与小麦+甜叶菊提沉物+小麦专用酶等试验组)扩大试验。
采用单因子组间比较设计,选用210 头体重15kg 左右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5 头,即Ⅰ组(小麦+甜叶菊提沉物+小麦专用酶等)、Ⅱ组(玉米空白对照组)。
试验期为120d,结果表明:第1~120 天个体平均日增重,Ⅰ组明显高于Ⅱ组9.35%,差异显著(P <0.05);Ⅰ组的料重比比Ⅱ组的料重比降低9.76%。
因此,小麦完全可以替代玉米饲养肥育猪。
关键词:小麦;玉米;肥育猪;甜叶菊提沉物;效果中图分类号:S81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6)01-0001-020 引言为了评价小麦完全替代玉米饲养肥育猪的可能性,我们在赣州市畜牧研究所种猪场进行了用小麦完全替代玉饲养肥育猪初步试验。
采用单因子组间比较设计,选用40头体重15kg左右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成4组,即Ⅰ组(玉米+甜叶菊提沉物)、Ⅱ组(小麦+甜叶菊提沉物+小麦专用酶等)、Ⅲ组(玉米空白对照组)和Ⅳ 组(小麦+小麦专用酶等对照组)。
试验期为120d,结果表明:Ⅱ组与Ⅰ 组间的增重效果及料重比差异不显著;Ⅱ组与Ⅲ组、Ⅳ 组间差异显著,日增重分别提高8.19%、8.53%,料重比分别降低9.25%、9.86%,取得了显著效果。
为了验证其代表性和重复性,在赣州市畜牧研究所种猪场进行了用小麦完全替代玉饲养肥育猪(即选玉米空白对照组与小麦+甜叶菊提沉物+小麦专用酶等试验组)扩大(中间)试验。
小麦(次粉)喂猪的实际分析在近几年玉米发霉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玉米价格不断攀升,养殖利润严重缩水。
养殖业饲料安全和养殖利润找出路是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用传统自配料(玉米、麸皮、豆粕、预混料、)营养成分达到动物营养需求标准,无论配方怎么变动价格差距都每斤料1-2分钱浮动,有些养殖户为防止玉米霉变带来的副作用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导致饲料成本继续上升养猪利润明显缩水,为此大大降低养殖的抗分险能力。
为解决以上两点问题北京万发佳牧借助科学研究优势从2007年开发研究小麦(次粉)型预混料实际应用技术,历经2年的科学研究实验克服多项技术难题,于2009年面向市场推广小麦(次粉)喂猪的技术截止到2012年已有上万家猪场在使用小麦(次粉)型预混料喂猪。
北京万发佳牧本着科技创新的原则为养殖开辟出新的思路!小麦(次粉)喂猪的技术难点一适口性:小麦次粉经粉碎或碾磨后遇潮、遇湿粘度增强,导致猪只在采食小麦次粉时粘嘴、粘牙、粘鼻孔的现象,导致猪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解决办法:小麦粉碎建议用2.0筛片,将小麦粒粉碎4-5瓣,次粉选择3:7--4:6(细麸占到3-4成、面占到7-6成)最为适宜,在自配全价粉料时添加少量玉米降低粘度,猪只采食饲料能彻底解决粘嘴问题。
小麦(次粉)喂猪的技术难点二消化问题:小麦次粉经粉碎或碾磨后遇潮、遇湿粘度增强,给肠胃带蠕动消化增加负担,导致猪只便秘、粪便发干、饲料消化不完全、采食量降低!解决办法:北京万发佳牧小麦(次粉)型预混料中运用酶制剂和产酶菌技术彻底分解小麦次粉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发挥营养价值,少量玉米降低粘度,使肠胃正常蠕动充分消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使猪只粪便明显减少、不粘、落地成形。
小麦(次粉)喂猪的技术难点三小麦次粉能量低:小麦次粉中的蛋白高能量低玉米能量为3410、小麦能量为3390、次粉能量为3210。
养殖户在实际配料时添加植物油,混合均匀度不达标而且存在诸多不便!猪只后期生长需求能量提高增重速度,在冬季猪只需求能量维持体能和温度,缺少能量会导致冬季猪只背毛长、被毛发嵌,后期体重增重速度严重减缓!解决办法:按北京万发佳牧营养专家提出3=1(3斤玉米=1斤油的能量)要求适量添加玉米补充能量,将饲料中的消化能提升至3150-3200水平,充分满足猪只生长后期和冬季所需求的能量要求,达到提高增重速度、改善体形、皮毛颜色自然红润。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选自《畜牧人》杂志总第四期来自乡下的狼来自乡下的狼楼主我国饲养畜禽的日粮以玉米、豆粕型为主,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日粮中使用的比例较小。
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畜禽养殖效益日趋降低,因此,采取"非常规饲料原料+饲料酶"的养殖概念逐渐为广大养殖户和饲料厂所接受,但对于如何科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仍存在一定的迷惑,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侧重讲述小麦代替玉米、豆粕作为日粮饲喂畜禽及使用小麦时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小麦替代玉米的优缺点优点:一是小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可以节省昂贵的增加蛋白质原料的费用;二是小麦的有效磷含量高(小麦0.21%,而玉米0.10%),可以节省磷酸氢钙的使用量;三是小麦的粗脂肪含量低(小麦1.70%,而玉米3.6%),能很大程度改善肉质。
缺点:一是小麦中纤维素含量高,主要是木聚糖,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常在1%~10%,而猪消化道由于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添加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二是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对胃肠多肽的抑制,导致胰液分泌紊乱;三是木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四是由于木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
二、小麦替代玉米、豆粕日粮的适宜时间:小麦替代玉米,可减少玉米的使用量,尤其是在玉米价格较高的时候;小麦也可以替代豆粕,减少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何时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取决于豆粕的价格,一般豆粕原料价格高于2000元/吨时可考虑使用小麦。
二是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价格差。
一般价格差在100元/吨时可考虑使用小麦。
上述两点是独立的,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节约饲料成本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豆粕原料价格高的时候,如果小麦替代玉米,能节约饲料中蛋白质原料的含用量。
小麦在猪饲料中的应用作者:侯元熙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期侯元熙(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畜牧兽医站,海东 810500)摘要:小麦、玉米、水稻被称为世界3大粮食作物。
小麦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阔的种植面积,是我国现阶段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将小麦作为替代品,替代饲料中的玉米,能极大节约养殖成本的投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小麦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麦;猪饲料;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1.0870 引言小麦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在猪饲料中应用已有很长的时间。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小麦主产区,畜禽饲料多采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
而在我国,由于小麦特殊的地位,小麦能否在猪日粮中得以充足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小麦与玉米营养价值、价格的比较。
当小麦的营养价值特性高于玉米时,可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饲喂,进而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1 形势分析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呈现降低趋势,国内外玉米价格稳定上涨,生猪养殖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很多大型饲料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开始陆续使用价格低廉的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替代部分玉米,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饲料成本,降低养殖成本。
1.1 价格优势过去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农作物,其价格一直稳居于玉米之上。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玉米价格已超过小麦价格。
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如果养殖户一直沿用传统玉米作为能量饲料,会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成本。
而选择小麦替代玉米饲料,在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1.2 库存问题我国连续小麦粮食丰收,全国小麦结余数千万吨,另外,每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每年会有大量剩余,使小麦库存量不断增加,而玉米库存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工业化工产业如乙醇加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相互争夺玉米的现象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