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
表1 瘦肉型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1续瘦肉型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表2 瘦肉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2续瘦肉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3续肉脂型生长肥育猪Ⅱ、Ⅲ型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4 肉脂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地方猪种后备母猪
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NY/T65-2004《猪饲养标准》
表4续肉脂型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地方猪种后备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肉类食品。
因此,科学合理的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
一、环境条件。
1. 猪舍,猪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猪舍内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猪舍的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猪的生长环境舒适。
2. 饮水,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清洁饮用水,饮水设施应保持畅通,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和消毒。
3. 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
二、饲料配制。
1. 营养成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合理。
2. 饲料种类,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包括全价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等。
三、生长管理。
1. 生猪选种,选择优良的生猪种猪,保证种猪的遗传品质,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2. 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病防治,保证猪群的健康状况;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浪费和营养过剩;定期进行体重测定和生长监测,及时调整饲料配制和管理措施。
四、疫病防治。
1. 疫苗接种,按照猪的生长阶段和当地的疫情情况,合理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猪的免疫力。
2.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猪群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疾病问题,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以上就是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保证猪肉的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肉猪是产品的定型阶段,可采取适当措施,使产品适合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益。
肉猪在70-180日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时期,期间饲料消耗占养猪总消耗的68.5%,是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
肉猪的饲养管理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提供充分的营养,搞好舍内外的卫生,提供充足饮水,保证猪只充分生长发育。
工作目标:少投入,多产肉,高效益。
一、生长肥育猪的发育规律1、猪体重的增长体重增长变化规律是决定肉猪上市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检验日粮营养水平的重要依据。
肉猪生长一般以平均日增重来表示,呈不规则的抛物线。
在高速生长到减慢的过程中有一个转折点,大约相当于成年体重的40%,是适宜的屠宰体重。
不同品种、环境条件等适宜屠宰体重不同,但一般在6月龄之前。
2、体躯各组织生长发育规律随年龄增长,骨骼最先发育,也最早停止;肌肉生长发育处于中间,脂肪是最晚发育的组织。
三种组织生长的快慢、多少与品种有很大关系,瘦肉型品种在30-100kg,肌肉保持高速生长,此后逐渐下降。
应用:肥育前期采用高营养水平,尤其是充足的蛋白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后期采取限制饲养,以减少脂肪沉积,获得良好的胴体和肉质。
二、提高肉猪肥育效果的技术措施1、选用瘦肉型杂交猪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猪肥育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杂种优势?)我国现多用二元或三元杂交种来生产商品猪,但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2、适宜的饲养水平饲养水平是指猪一昼夜采食的营养物质总量,采食的总量越多,则饲养水平越高。
对猪肥育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能量水平:在蛋白质、氨基酸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一定限度内,能量采食越多则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越多,胴体瘦肉率越低。
在兼顾肥育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变化时,能量水平必须适度。
不同的品种、类型、性别的猪都有自己的最宜能量水平。
蛋白质水平:在考虑蛋白质水平的同时,更应考虑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效率,否则易造成浪费。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2023-11-30汇报人:CATALOGUE目录•饲养管理概述•饲料管理•猪舍管理•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经济效益分析CHAPTER饲养管理概述01提供充足营养01促进生长发育02改善肉品质03消化特点免疫特点行为特点030201温度湿度空气质量CHAPTER饲料管理02营养均衡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配制适合的日粮,以确保猪的健康生长。
适应猪生长阶段成本控制定时定量投喂按照饲养计划,定时投喂饲料,并控制日粮的喂量,以保持猪的食欲和消化机能。
逐渐增加喂量随着猪的生长,逐渐增加日粮的喂量,以适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
观察猪的食欲注意观察猪的食欲变化,及时调整日粮的喂量和种类,以保持猪的健康状态。
030201保证饲料质量定期检查饲料成分防止饲料污染饲料的质量管理与安全CHAPTER猪舍管理03猪舍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饲料加工设备、饮水设施、通风设备、取暖设备等,以满足生猪饲养的基本需求。
猪舍的布局与设施设施完善合理布局卫生管理消毒制度猪舍的卫生与消毒温度控制湿度调节猪舍的温度与湿度控制CHAPTER饲养管理技术0403健康监测01合理饲喂02定期称重个体饲养技术前期饲养在猪刚入栏的前两周,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让猪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中期饲养在猪入栏的第三周到第六周,逐渐增加饲料的喂量,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
后期饲养在猪入栏的第七周到第十二周,继续增加饲料的喂量,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运动空间。
分阶段饲养技术饲养密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与空气质量CHAPTER疫病防治05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常见疫病的诊断与治疗猪瘟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合理使用药物在屠宰前按规定停药,确保药物残留符合标准。
遵守停药期规定详细记录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等信息,以备查验。
建立药物使用记录药物使用与残留控制CHAPTER经济效益分析06饲养成本与收益核算饲养成本成本收益对比收益核算优化饲料配方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提高猪对饲料的利用率。
主要畜禽饲养标准表1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1.1 生长肥育猪每头每日需要量表
1.2 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1.3 后备母猪每次每日营养需要量表
1.4 后备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1.5 妊娠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表
1.6 妊娠母猪每千克饲料中养分含量表
1.7 哺乳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表(哺育仔猪10头)
1.8 哺乳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1.9 种公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表
1.10 种公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2. 鸡的饲养标准
2.1 生长期蛋鸡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2.2 产蛋期蛋用鸡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2.3 轻型蛋用鸡生长期体重及耗料量表
2.4 肉用仔鸡饲粮中养分含量表
2.5 肉用仔鸡体重及给料标准表
2.6 家鸭饲粮中的养分含量表
3. 草食动物饲养标准3.1 成年母牛维持营养需要表
3.2 每产1千克奶的营养标准表
3.3 育肥肉牛的营养需要表
3.4 奶山羊的营养需要表
3.5 奶山羊每产1千克奶的营养标准表
3.6 家兔的营养需要表
3.7 鹅的营养需要表。
核心提示: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
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
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
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
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
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
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
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
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
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
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现慢棗快棗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猪体内组织增长规律:猪体骨骼、肌肉内、脂肪、皮肤的生长强度也是不平衡的。
一般骨骼是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的。
骨骼是先向纵行方向长(即向长度长),后向横行方向长。
肌肉继骨骼的生长之后而生长。
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强,直至成年。
脂肪先长网油,再长板油。
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100公斤)猪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矿物质从小到大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蛋白质,在20~100公斤这个主要生长阶段沉积,实际变化不大,每日沉积蛋白质80~120克。
小肠生长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胃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的来说,育肥期20~60公斤为骨骼发育的高峰期,60~90公斤肌肉发育高峰期,100公斤以后为脂肪发育的高峰期。
猪生长育肥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猪生长育肥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猪生长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23 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GB/T 17824.2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 65 猪饲养标准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NY/T 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5033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 3381 生猪无害化处理操作规范DB 34/T 1393 XX猪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XX猪符合DB 34/T 1393的规定。
3.2 生长猪体重30kg~60kg阶段的商品猪。
3.3 育肥猪体重60kg~90kg阶段的商品猪。
4 猪场及猪舍要求4.1 猪场要求应符合GB/T 17824.1的规定。
4.2 猪舍要求4.2.1 生长猪每头占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育肥猪每头占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每栏饲养10~15头。
4.2.2 猪舍建筑宜选用有窗式或开敞式,檐高2.5~2.8米。
4.2.3 猪舍墙面应耐酸、碱等消毒液的腐蚀。
4.2.4 猪舍房顶应设隔热保温层。
4.2.5 猪舍内温湿度、通风及空气卫生应符合GB/T 17824.3的要求。
5 饲养管理5.1 消毒定期对猪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NY/T 5033的规定执行。
科学的生长育肥猪管理方法多年养猪生产实践表明,生长育肥猪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即生长速度慢、发挥不了生长遗传潜能、病死率高、养殖效益不理想。
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与育肥方法不当、养殖密度大等有关。
现在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1 科学育肥方法瘦肉型肥育猪通常采用“一条龙”肥育方法,也被称之为直线肥育。
采用这种肥育方式,可将肥育期划分为2阶段,即前期20~60kg ,后期60一90kg;或者是划分为3阶段,即前期20一35kg,中期35—60kg,后期60—90kg。
根据划分的不同日龄阶段,可采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喂技术。
一般情况下,瘦肉型肥育猪自开始到结束都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
到了后期,可适量控制饲喂日粮的能量水平,减少脂肪的沉积,提高酮体瘦肉率。
2 养殖规模及饲养密度肉猪养殖群养为主,饲养密度及规模大小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
养殖密度太大,肉猪占位空间有限,将增加猪只间的咬斗次数,影响采食量和休息。
尤其是在夏季,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舍内温湿度增加,影响猪的增重量和饲料转化率,诱发疾病。
通常情况下,需要限制饲喂。
每头猪占槽位及面积相似的情况,建议无论什么季节都要小群饲养,每群在10—15头为适宜,最多不能超过3O头。
自由采食条件下,可增加头数在5O头左右。
育肥猪饲养密度的大小,则因猪的体重和猪舍的地面结构而不同。
通常随育肥猪体重增大,每栏饲养的头数减少,每头猪占的面积相应增大。
对于有小运动场结构的猪舍,每头猪的运动场最小的占地面积可与内圈相同;体重35kg,所需小运动场面积为0.2~0.3 m 2/头;体重75kg ,需0.25~0.35 m 2/头;体重100 kg,需0.30~0.40 m2 /头。
但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因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才能使猪生长发育正常。
大群饲养育肥猪,在猪舍内要设活动板或活动栅栏,可根据猪的个体大小调节猪舍面积大小。
同时,将生长发育差的猪,及时调到另外圈舍内集中加强饲养。
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与管理要点育肥猪是绝大部分乳牛养猪人都要面对的猪,也猪场是养殖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能养好育肥猪的配运肯定有着不错的收益,而且育肥猪的饲养技术要求鸭子还是比较低,因此很多养猪人选择了购买架子猪来二次育肥,这里说说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与管理要点。
1实行保护性饲养。
外夏秋季节在猪舍外造林葫芦、大瓜、窝瓜、雏菊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2推行高密度养成猪。
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
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
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3育肥猪超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较为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张鲁博,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4品种要优。
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
当前,要推广多元杂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国PIC猪,五系配套,生长速度快,158天可达110公斤,瘦内率66%,料肉比2.8:1。
5栏舍要简。
猪舍不要造得过于豪华,达到防寒保暖通风就行了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与管控要点6饲料要廉。
牛乳占养猪成本的70-75%。
饲料配方要随着整个市场价格、雨季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
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
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能够为宜7防疫要严。
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水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8出栏要适时。
如相互依赖猪休重达到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时,为出栏的适时体重。
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运动量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9“倒喂法”养猪,就是针对上述的缺点并结合猪的生育规律和特点而确定的养猪法,该办法在小猪到中猪阶段。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猪饲养者对优良品种、优质饲料、饲养管理和严格防疫等的认识也越来越高。
生长育肥猪是指养猪生产中从育成到最佳出栏上市时的猪只(一般在70~180日龄),该阶段的猪生长速度最快,饲料消耗占养猪饲料总消耗的78%,超过全部生产成本的60%,也是决定生猪饲养者获得最终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
所以,生猪饲养者必须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应用猪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和环境控制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制技术,达到猪群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种优、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以下就我国生猪养殖场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做一概述,旨在为生猪的商品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生长发育规律猪群的生长受到品种、营养和饲养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不同猪种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不尽相同,但其生长规律一致。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是先提高(加速生长期),到达最大生长速度后降低(减速生长期),转折点发生在成年体重的40%左右,相当于生长育肥猪的适宜屠宰期。
猪的各种体组织增长速度类似于体重增长,其生长顺序和强度不平衡,但各部分的生长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总的顺序是:神经组织—骨骼—肌肉—脂肪。
猪体的化学成分也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即幼龄时猪体的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而幼龄时猪体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以后则迅速增高。
在生长育肥猪的一生当中,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变化最大,而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小。
此外,从增重成分上看,年龄越大,增重部分所含水分越少,含脂肪越多,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在胚胎期与生后最初几个月增长很快,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速。
2 育肥方式育肥方式对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均有很大的影响,生长育肥猪的育肥方法一般可分为直线育肥法、吊架子育肥法和一贯限制育肥法。
直线育肥法是指从断奶开始到育肥结束,猪只一直自由采食高能日粮的培育方法,整个育肥期没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方法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短商品率高,便于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是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普遍采用的方式。
肥育猪饲养管理指标要求一、引言肥育猪饲养管理是保证生猪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猪只能够健康快速地成长,提高生产效益,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指标要求。
二、环境指标1. 温度:肥育猪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猪只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2. 湿度:湿度对于猪只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适宜的湿度范围为50%~70%。
3. 通风:良好的通风可以保证空气新鲜,排出污浊空气和臭气。
每小时换气量应该达到10次以上。
三、饮水指标1. 饮水温度:水温应该在15℃~2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只正常喝水。
2. 饮水量:肥育猪每日饮水量应该在4~6L之间。
3. 饮水质量:水质清洁无污染,含氯量不超过0.5mg/L。
四、饲料指标1. 营养成分:肥育猪饲料中应该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
2. 饲喂量:每头猪每日应该摄取足够的饲料,一般为3%~4%的体重。
3. 饲喂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天应该分3次饲喂,保证猪只正常进食。
五、疾病防治指标1. 疫苗接种:及时接种各种必要的疫苗,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猪只身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防止外界污染:保持场地干净整洁,防止外界污染和传播。
六、运输指标1. 运输条件:运输时应该保证车辆干净卫生,温度适宜,并且避免过度拥挤和受伤等情况。
2. 运输时间:运输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6小时以内。
3. 运输前准备:运输前应该对猪只进行检查和清洗,保证猪只健康。
七、结语通过以上的饲养管理指标要求,可以有效的提高肥育猪的生产效益,保证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同时,也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措施。
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日粮的科学配制应根据生长育肥猪的实际营养需要、饲养标准以及当地饲料原料资源确定其饲料配方,并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日每头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料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
完整的饲养标准包括标准研究条件、研究方法说明、各类动物不同阶段、不同生产目的营养需要量以及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表。
美国NRC和英国ARC的营养需要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标准,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1998年第十版NRC《猪的营养需要》。
在使用饲养标准时,对饲养标准要正确理解、灵活应用。
一定要考虑到猪的生产性能、饲养规格及质量、环境和饲养方式的差异,对标准中的营养需要按实际水平、饲料饲养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严格讲,猪的饲养标准不能简单地用哪一个现成的标准作参考而是要根据所养生猪的品种或类群、体重特征等方面的条件而决定。
一般如果所养生猪为杜长大等洋三元组合,且是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并将市场瞄准在国际市场,则可以按照美国NRC和英国ARC的标准;但如果不是这样,则可以将我国的饲养标准与美国NRC或英国ARC标准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标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一、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
此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此时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饲养管理目标: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的死淘率、良好的屠体品质、最佳的日增重和最低的增重成本。
育成阶段成活率99%。
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7:1。
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克。
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全期饲养日龄165天)。
目前存在问题:生长速度较慢,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猪种的生长遗传潜能,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养殖效益不显著。
具体操作管理要点:1、对外购仔猪育肥,要在无疫区选调品质优良的健康仔猪,仔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未去势的要去势;2、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3、保育猪转群要合理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应尽量原窝或原群转入一栏,避免重组咬斗应激。
4、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三定位,营造舒适的环境条件。
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然后再用水冲洗栏舍,冬季每隔一天冲洗一次,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5、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对症治疗。
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6、按季节温度的变化,调整好通风降温设备,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一般冬季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2-3倍,春秋季是4倍,夏季是5倍。
7、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8、控制慢性增生性肠炎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9、每周消毒一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10、做好猪只转入转出、死亡、用料等记录,系统分析猪只饲养及经济效益状况;11、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售。
目前商品猪市售体重一般在90-1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