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的症状如何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分析及护理【摘要】脑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从脑水肿的定义和危害入手,介绍了脑水肿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重点强调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脑水肿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脑水肿诊疗水平的建议,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水肿,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引起医护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护理的重视,提高对该病情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和机会。
【关键词】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药物治疗、诊疗水平。
1. 引言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重要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造成严重威胁。
脑水肿的发生会使脑组织受到挤压,增加颅内压力,导致脑灌注减少,进而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脑水肿至关重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水肿至关重要。
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护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加强监测观察,及时发现脑水肿的征兆和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脑水肿的定义脑水肿是一种颅脑损伤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脑水肿指的是大脑组织内液体的异常积聚,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影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脑水肿往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措施来遏制其发展和减轻其危害。
脑水肿可以分为细胞内水肿和间质水肿两种类型。
细胞内水肿是指细胞内液体和电解质的累积,导致细胞体积增大;而间质水肿则是指细胞外液体的聚积,使得脑组织体积增大,从而增加颅内压力。
什么是脑水肿
一、什么是脑水肿二、脑水肿的治疗三、脑水肿的饮食
什么是脑水肿1、脑水肿的解释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
可致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临床上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癫痫发作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
2、脑水肿的预后
脑水肿属于继发性病理过程,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严重洗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病、休克、中毒代谢性疾病等使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的微循环与脑细胞代谢障碍,可可能引起脑水肿。
所以它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
在神经外科方面,脑病疾病如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炎症、脑血管病、脑寄生虫病、脑先天性疾病等,经常继发性水肿,继发性水肿,往往关系到颅内疾病过程和预后,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神经外科领域,如果能更多认识脑水肿的发生机理,使脑水肿得到预防与治疗,则能使颅内疾病的治疗取得更好的结果。
3、脑水肿的表现
脑损害症状:局限性脑水肿多发生在局部脑挫裂伤灶或脑瘤等占位病变及血管病的周围。
常见的症状为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或因水质范围扩大,波及语言运动中枢引起运动性失语。
脑损伤后,如症状逐渐恶化,应多考虑脑水肿所致。
弥漫性脑水肿,可因局限性脑水肿未能控制,继续扩展为全脑性,或一开始即为弥漫性脑水肿,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眼。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水肿的分类和特点
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水肿的分类和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今天帮助大家梳理水肿的分类和特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一、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伴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可出现全身水肿伴胸水、腹水等。
肾源性水肿:早期晨起眼睑和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性水肿。
伴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肝源性水肿:水肿首先出现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和上肢常无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脾肝肿大、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以及黄疸、肝掌、蜘蛛痣、ALT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营养不良性水肿:先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及全身,常伴消瘦、体重减轻等。
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因组织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好发于下肢胫骨前区域,也可出现在眼眶周围。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前7-14天出现眼眶、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胀痛、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水肿逐渐消退。
特发性水肿:周期性,主要见于身体下垂部位,体重昼夜变化很大,天气炎热或月经前变化更为明显。
二、局部性水肿
局部炎症、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过敏、丝虫病等。
例题:
下列不是右心衰的体征的是( )。
A.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C.肝脏肿大
D.水肿
E.交替脉
【答案】E。
解析:交替脉是左心衰的体征,右心衰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静脉压升高和水肿。
脑水肿的主要治疗措施什么是脑水肿脑水肿是指脑组织内部存在过多的液体而导致脑容积增大的一种疾病。
脑水肿会引起颅内压力增高,造成脑功能异常,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脑水肿至关重要。
1. 保持适当的体位由于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合理的体位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该保持半卧位或半坐位,以减少颅内压力的增加。
这种体位可以通过使用枕头垫高头部来实现。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水肿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措施:•利尿药物:利尿药物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从而减少体液积聚,降低颅内压力。
常用的利尿药物包括呋塞米和麦角酮。
•渗透剂:渗透剂可以通过调节脑组织内的渗透压来减少脑水肿。
常用的渗透剂包括甘露醇和甘油。
•脱水剂:脱水剂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来减少体液积聚,从而减轻脑水肿症状。
常用的脱水剂包括氢氯噻嗪。
•类固醇药物:类固醇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脑组织水肿。
地塞米松是常用的类固醇药物之一。
请注意,药物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病情进行,患者不应擅自使用药物。
3. 脑脊液引流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进而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和排出。
脑脊液引流是通过插入脑室引流管或脑室穿刺来排除多余的脑脊液,减轻脑水肿。
脑脊液引流需要在医院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因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 手术治疗当脑水肿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以下是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减压开颅术:通过手术切除部分颅骨,以减轻颅内压力,降低脑水肿。
•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通过手术将引流管插入脑室,并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以减轻脑水肿。
手术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并需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5.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是脑水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见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高氧供应: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改善脑缺氧状况,减轻脑水肿。
•控制体温:保持体温稳定,避免高热或低温,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症状。
脑水肿常见临床病因分析及治疗现状关键词脑水肿病因治疗现状综述脑水肿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有害因素的刺激所致的一种组织病理学反应,引起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使脑体积增大,重量也增加,颅内压增高、脑疝,甚至死亡,危害严重。
水分聚积于脑间质内称为细胞外水肿,聚积于细胞内包括胶质细胞或神经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水肿[1],二者常同时存在。
脑组织的液体含量较多,引起脑容积增大称为脑水肿。
脑梗死后脑水肿有两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
前者发生于缺血后1~3天;后者发生于1~6天,第3~4天为高峰。
脑细胞毒性脑水肿特点:水肿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内。
包括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
细胞外间隙不但不扩大,反而缩小,灰质虽有弥漫性病变分布,但主要变化见于白质。
此种脑水肿主要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缺氧如心跳骤停、窒息、脑循环中断。
分类和特点:①血管源性脑水肿:是最常见的一类。
见于脑的外伤、肿瘤、出血、梗死、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铅中毒脑病及实验性脑冻伤等。
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主要特点是白质的细胞间隙有大量液体积聚,且富含蛋白质,灰质无此变化。
灰质主要出现血管和神经元周围胶质成分的肿胀(胶质细胞水肿)。
②细胞中毒性脑水肿:临床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缺氧如心脏停跳、窒息、脑循不中断(缺血)等均可引起细胞中毒性脑水肿(cytotoxic brain edema),也称细胞性脑水肿。
某些内源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急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化脓性脑膜炎等也可引起这种水肿。
动物实验中,局部涂搽或灌注毒毛旋花子苷(G-strophanthin),或用二硝基酚、三乙基锡(triethyl tin)或3-乙酰吡啶(3-acetylpyridine)等代谢抑制物注射或涂擦,也可引起这种水肿。
本类脑水肿的主要特点,是水肿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包括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外间隙不但不扩大,反而缩小。
高血压脑病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高血压、头痛、心慌、雾视、血流阻力增加、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昏迷、头胀、脑功能不全、猝死、旋转性眩晕、血压波动大
急骤起病,病情发展非常迅速。
1.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
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多见于儿童,子痫常见于年轻妇女,脑动脉硬化者多见于老年患者。
2.动脉压升高
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速度。
多发生与急进型高血压和严重的缓进型高血压,后者一般情况严重,血压显著升高,血压达到
250/150mmHg左右才发生,而急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到
200/130mmHg亦能发生高血压脑病。
3.颅内压增高
由脑水肿引起。
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并有火焰样出血和动脉痉挛以及绒毛状渗出物。
4.意识障碍
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神情萎靡、木僵、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错乱亦有发生。
5.癫痫发作
可为全身性局限性发作,有的出现癫痫连续状态。
6.阵发性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7.其他脑机能障碍的症状
如失语、偏瘫、偏盲、黑蒙、暂时性失明等,约32%患者会发生视物模糊。
50%以上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
8.头痛
常是高血压脑病的早期症状,约70%患者会出现,多数为全头痛或额顶部疼痛明显,咳嗽、活动用力时头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
当血压下降后头痛可得以缓解。
9.脑水肿症状为主
大多数病人具有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三大特征,谓之为高血压脑病三联征。
超声检查脑水肿诊断标准
脑水肿的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如下:
1.脑实质不同程度回声增强。
以脉络丛回声强度作为参照物,回声强度低于脉络丛或
等同于脉络丛。
2.冠状面示脑结构模糊,侧脑室前角及第三脑室边界模糊难辨。
3.旁矢状面示侧脑室变窄或消失,有抑制感。
4.重度脑水肿时,脑正常结构消失,脑血管搏动减弱。
5.脑室可相应变窄,严重时窄如缝隙,有压抑感,脑室边界模糊不清。
6.脑裂也可相应变窄。
7.晚期神经元广泛受损,脑结构发生变化,双侧脑半球可见多灶性大小不等的低回声
或无回声区,有时可见强回声囊壁。
严重的甚至会形成水脑或萎缩性改变。
此外,当新生儿出现脑室内出血伴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时,属于Ⅳ度出血,即重度出血。
脑水肿护理措施有哪些发表时间:2019-09-05T17:29:34.7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杨瑞芳[导读]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现象。
脑水肿,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的病理状态。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人民医院 636250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现象。
脑水肿,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的病理状态。
脑水肿,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血管源性水肿、间质性水肿、渗透性水肿、细胞性水肿、创伤性水肿、缺血性水肿等,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以解除病因为主,以改善脑血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代谢等为辅,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防治相关并发症,配合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现对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如下介绍。
1脑水肿的临床表现1.1脑损害脑损害,包括局限性脑水肿、弥漫性脑水肿两种类型,前者以癫痫、瘫痪症状持续性加重最常见,另外,由于水质范围的扩大,导致患者语言运动中枢系统受到损伤,进而造成运动性失语的发生。
后者的发生与局限性脑水肿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成全脑性有关。
1.2颅内压增高普遍存在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随机进入嗜睡状态,甚至昏迷状态,对其进行眼底检查,可以看到患者视乳头水肿。
如果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发展成脑疝,危及健康安全。
1.3其他症状当患者的额叶、颞叶、丘脑前部等受到脑水肿影响时,将会出现精神障碍,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等不良后果。
所以,认为积极解除水肿对改善患者临床转归、预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也要对脑水肿患者护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优化治疗效果,提升机体健康水平。
2脑水肿的护理措施2.1急救护理首选,备好氧气、冰块、吸引器冰帽等器械,以及镇静剂、脱水剂、利尿剂、抗生素、激素、呼吸兴奋剂等药物;其次,确定发生脑水肿后,协助患者平卧位,确定无低血压症状后,适当抬高床头15°~30°,促进脑静脉回流;立即予以吸氧,氧流量为3~4L.min,改善脑缺氧,缓解脑水肿,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水肿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水肿是指血管外组织间隙中体液积聚过多,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明显凹陷。
中医称之为"水气",中医定义为体内水运行障碍、水湿停留、皮肤溢出、头部、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水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称为水肿。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累的体液来自血浆,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
习惯上,体内积累过多的体液称为水(hydrops)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与肺、脾、肾、三焦脏器密切相关。
由于感觉外邪、饮食障碍或过度劳累,肺失调、脾健康、肾失开合、膀胱气化障碍,导致体内水滞留、皮肤泛滥,头、眼睑、四肢、腹部背部,甚至全身水肿为临床特征。
根据症状分为阳水、阴水,常见于肾炎、肺心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1.外感水湿:长期生活在湿地,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时间过长,水湿内侵,抑制脾阳,脾胃失去升清降浊的能量,水无所制,发生水肿。
2.饮食不当:吃太多脂肪、甜食、辛辣食物,长时间湿热阻塞,损害脾胃;或由于生活饥荒、营养不足、脾气、脾运输不健康、脾转移、水湿、饮食疲劳、损伤脾胃、运输、湿停止、溢出皮肤水肿。
3.风邪袭表:风是六淫之首,每夹寒夹热,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失调,风水相搏,则水道不通,水溢于皮肤发肿。
4.疮毒内犯:皮肤患痈疮毒,内功火热,肺脾损伤,津液气化异常,发生水肿。
5.禀赋不足,长期疾病疲劳:先天性禀赋薄弱,肾气不足,膀胱开关不利,气化异常,皮肤水肿。
或者因为过度疲劳,过度的房间疲劳,内伤肾元。
长期疾病产后,脾肾损伤,水湿输布异常,溢出皮肤,发生水肿。
1.凹陷性水肿当皮下组织间隙中体液积聚过多时,皮肤苍白、肿胀、皱纹变浅、局部温度低、弹性差。
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如内踝、胫骨前部或前额、颧骨部位)。
如果有凹陷,则称为凹陷水肿或显性水肿。
手指松开后,这种凹陷必须在几秒钟内达到1分钟才能平静下来。
缺氧性脑病的症状表现
缺氧性脑病的症状多见于婴幼儿,可表现出意识障碍、嗜睡,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癫痫发作表现,家长应该关注患儿的症状表现,注意正确处理。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
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
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
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
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
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水肿的症状如何表现
脑水肿是颅内疾病和全身性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病理过程,同时脑水肿常引起或加剧颅内压增高,所以临床表现往往与原发病变的症状重叠,并使其加重。
㈠细胞毒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是缺血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类型。
其机制是缺血缺氧引起能量依赖离子泵衰竭。
此型脑水肿的特点是:①脑组织中的所有细胞成分(神经元、胶质和内皮细胞)均有肿胀,以胶质细胞最明显; ②水肿液主要积聚于细胞内,细胞外间隙不扩大或容量减小;③无血管损伤,血脑屏障相对完整;④水肿液不含蛋白质,钠和氯化物含量增加,其浓度与血浆显著不同,具有血浆超滤液的特征;⑤单纯细胞毒性水肿CT检查无脑组织密度改变。
㈡血管源性水肿
脑缺血初期多为细胞毒性水肿:如缺血持续存在或脑受压不能解除,病灶区的血脑屏障被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成分和水分子外溢而发展为血管源性水肿,在血管源性水肿发生后,内皮细胞机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致密接合处开放和内皮细胞膜上的饮液小泡(pinocytic vesicles)数量增加,饮液小泡对水分和血浆大分子的摄取和输送加速。
该型脑水肿的特点是:①脑细胞内水和钠含量增加,K+和氯无变化或变化较小;②细胞外液腔扩大,细胞外液体容量增加,主要为含血浆蛋白的液体充填;③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脑屏障破坏时血浆中的大分子(如血浆蛋白及血浆蛋白综合物等) 的渗透性增高;④水肿以白质为主,其中星形细胞变化最明显;⑤CT表现为水肿密度增高。
㈢间质性脑水肿
间质性脑水肿系伴发于脑积水的以脑室周围内质为主的一种脑水肿类型,又称脑积水性脑水肿。
在卒中病人中,此型脑水肿多并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或脑内出血、小脑或脑干的出血或梗塞引起的阻塞性脑积水。
大脑半球的缺血或梗塞,由于不引起脑室系统的阻塞,故不发生此型脑水肿。
㈣混合性脑水肿
1.缺血性脑水肿:少数作者将脑缺血后引起的脑水肿另分为一类缺血性脑水肿,它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性脑水肿,此型脑水肿以细胞毒性水肿开始,后期出现血管源性水肿。
在脑梗塞发生后数分钟,梗塞区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即开始肿胀。
由于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持续肿胀,也会引起血
脑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此时已由开始的细胞毒性水肿过度到血管源性水肿。
由于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破坏,坏死后的分解产物又引起梗塞区内渗透性增高,促使水分潴留,因而脑水肿进一步加剧。
2.脑出血性脑水肿:不是单一类型的,早期是细胞毒性的; 当血肿形成以后大脑半球移位时,以血管源性为主;当脑积水时又合并间质性水肿;后期由于Na+离子降低,又可引起渗压性脑水肿。
总之,脑水肿患者在严重情况下,过度累积的脑脊液可能压迫脑部使穿越枕骨大孔的延髓受损,导致死亡。
因此,尽早发现脑水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脑脊液过度的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链接:/njs/2014/0730/18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