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强制补饲技术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给乳猪补饲乳猪料的好处和补饲过程当仔猪非常小的时候,其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固体食物会有困难。
事实上,在生命的头2周,仔猪只能充分消化乳蛋白(酪蛋白)、乳糖、葡萄糖和脂肪。
这个阶段的乳猪料主要是乳制品。
到2-3周龄,仔猪的酶系统已有发展,可消化更多的淀粉、蔗糖和非乳蛋白。
补饲乳猪料的仔猪会比那些仅采食母乳的仔猪发育得更成熟。
通过补饲乳猪料,可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以便适应断奶的需要。
除了可以减轻断奶应激,补饲乳猪料还有下列好处:1、可以将不同乳头供奶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2、使仔猪在断奶前能够稳定持续地增重。
3、早期增重的效率是最高的,补饲乳猪料可使仔猪达到最大的断奶体重,从而降低出栏日龄。
4、高效地使用乳猪料使得早期断奶成为可能,从而减少母猪泌乳期饲料用量,降低母猪成本。
补饲过程不同窝的仔猪采食乳猪料的时间各不相同,但通常是1-2周龄开始。
早在2-3日龄,即可在仔猪区撒上几粒饲料或谷物,诱导仔猪采食。
把这些食物撒在干净的土上有时也能刺激仔猪采食。
直到2-3周龄,仔猪才会明显地采食一定量的乳猪料。
注意每次添加的量一定要少,并且每天要把剩料清走。
饲料可放在一块干净的地板上,不过最好是放在一块转的凹陷部位,或放在陶碟里。
每天添五、六次,随着采食量增加,可改为将饲料放在牢固的料槽里。
然而,添加的量要让仔猪在24小时内吃完。
随着仔猪的生长,其采食量会增加,这是可改用小型自动料槽。
不过,料槽中所盛的饲料量不应超过几天的采食量,而且仍然要求每天检查,看看料槽是否堵塞,料是否变质。
填料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
要确保饲料新鲜、适口性好,以便刺激仔猪采食的兴趣。
除了乳猪料,还要全天为仔猪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这也非常重要。
乳猪料主要是用来补充仔猪的营养需要的,高产母猪的仔猪的营养需要常常会超出母猪的泌乳能力,从而更需要乳猪料。
猪场实践中常常购买商品乳猪料,由熟谷物和大量乳制品加工而成。
开食料应包含至少15.0兆焦(MJ)/kg(DE/kg)的消化能和0.9g 可消化赖氨酸/MJDE。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哺乳仔猪是家畜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其成活率和增重速度对于养殖业的产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是养殖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将从饲料、环境和疫病防治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
一、合理的饲料配比。
对于哺乳仔猪来说,合理的饲料配比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哺乳仔猪在出生后的前两周内,只能通过奶水来获取养分。
当然,要想养育出健康的哺乳仔猪,需要在配制饲料时充分考虑其生长需要,不断地加强营养和保健,确保其体内养分正常代谢。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适中,过多过少都对哺乳仔猪的成长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还要遵循分阶段逐渐增加记录蛋白质含量的原则,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蛋白饲料比例,以帮助哺乳仔猪快速成长,达到最佳生长效果。
二、优良的环境条件。
对于哺乳仔猪而言,良好的生活环境自然是必要的。
合理的生活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哺乳猪健康成长,降低生病的风险。
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等均应该符合合理标准,以保持室温舒适,防止疾病的发生。
此外,哺乳仔猪的运动量和活动空间同样需要受到重视。
狭窄的空间会影响哺乳仔猪生长,应该合理规划空间,以确保哺乳仔猪的身体能够自由舒展,不受束缚。
三、合理的疫病防治工作。
哺乳仔猪在生存过程中,常常受到疾病的侵害。
为了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增重速度,应该加强疫病防治的工作。
在哺乳仔猪的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疾病的防范和舒缓。
合理的疫苗接种、消毒杀菌、管理卫生、增强哺乳仔猪身体抵抗力等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对于新入场的猪只,也应该注意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出现。
以上三方面措施,都对于哺乳仔猪的成活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可谓是家畜养殖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只有在充分重视了这些方面,才有可能保证哺乳仔猪良好的生长发展,从而能够满足家畜养殖客户的需求。
哺乳仔猪的饲养措施和管理措施一、饲养措施1. 提供合适的饲料:哺乳仔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哺乳仔猪配合饲料,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2. 定时喂养:哺乳仔猪需要定时喂养,通常每天喂食4-6次,每次的喂养量要适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初期可以采用奶瓶喂养,后期可以逐渐过渡到自由进食。
3. 提供清洁的饮水:哺乳仔猪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饮水器要保持清洁,随时补充新鲜水源。
4.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哺乳仔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一般来说,温度应保持在28-30摄氏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冷对仔猪的影响。
5. 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哺乳仔猪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无污秽物的饲养环境。
饲养舍内要保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床材,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二、管理措施1. 定期体检:定期对哺乳仔猪进行体检,观察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2.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对哺乳仔猪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和驱虫。
定期消毒饲养舍和用具,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免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每只仔猪的栏舍面积应达到一定标准,保证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4. 注意营养均衡:哺乳仔猪的饲料要保持营养均衡,不仅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饲喂,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5. 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饲养记录、生产数据统计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方法。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饲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哺乳仔猪的饲养和管理措施是确保仔猪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
通过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条件,定期体检和疫病防控,以及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确保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1. 引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猪群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保障仔猪的营养供应和健康成长,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率。
本文将介绍哺乳仔猪饲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果。
2. 饲养环境2.1 温度控制确保哺乳仔猪的舒适温度是饲养管理的关键。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仔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冷季节,应提供恒温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摄氏度。
在炎热季节,要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施。
2.2 空气质量保持饲养环境的空气流通是至关重要的。
通风系统应确保新鲜空气的流入,排除湿度和有害气体。
饲养场的卫生状况也应定期清理,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3 照明适当的照明可以提高仔猪的饲食和活动能力。
光照应保持稳定和明亮,建议每天提供12-16小时的光照,确保仔猪有足够的时间觅食和活动。
3. 饲料管理3.1 母猪饲料母猪的饲料应该富含蛋白质、能量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在哺乳期,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可以增加母猪乳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
3.2 仔猪饲料仔猪的饲料选择和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断奶后。
初始阶段,应提供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饲料,鼓励仔猪主动采食。
随着仔猪生长,饲料的颗粒大小和成分比例可以适量调整。
4. 健康管理4.1 疫苗接种及时接种适当的疫苗可以预防猪群常见的疾病。
根据兽医的建议,制定并执行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猪群的免疫力。
4.2 疾病防控监测和控制疾病是饲养管理的重要一环。
定期检查猪群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有效的防病措施包括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和注意隔离感染病猪。
4.3 注意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应该经常被监测和观察。
密切关注仔猪的食欲、体重和精神状态,发现早期异常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扩散。
5. 水的管理饲养环境应提供清洁、新鲜和充足的水源。
供水设施应定期检查和清洗,以确保猪群充足的饮水量和优质的饮水质量。
强制补饲对仔猪早期(21天)断奶生长性能的影响摘要:本试验依据母猪产仔数和初生重大小,对出生3天内的24窝仔猪重新分群寄养,保证每头母猪平均带仔10头左右,(按照品种、膘情、胎次以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分成三组分别饲喂三种不同的乳猪料。
通过与28、30及35天断奶试验进行生长性能比较,以期得出仔猪早期断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强制补饲;仔猪;生长性能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依据母猪产仔数和初生重大小,对出生3天内的24窝仔猪重新分群寄养,保证每头母猪平均带仔10头左右,(按照品种、膘情、胎次以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分成三组分别饲喂三种不同的乳猪料。
每天按照测定指标:即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增重=阶段平均增重(kg)/头数/天数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采食量=总耗料量(kg)/头数/天数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补水方法从仔猪出生的第三天起,在补料槽装少许清洁的饮水(最好加少许电解多维和补液盐),放于小猪饮水器附近,白天始终保持有水,供仔猪自由饮用。
每天定时换水二次,上、下午各一次,其它时间根据各栏仔猪饮水量多少,适当补加,并及时将污染的水槽清洗后重新放上清洁的饮水。
晚间不用料槽供水,留出时间让仔猪尝试在饮水器上喝水。
经过一周左右,移走水槽后,仔猪已学会在没有水槽的时候能够通过饮水器喝水。
1.3 诱食方法诱食时饲喂以少量多次(每天不少于3次)为原则,污染的料或过夜料不再用作诱食。
采用带动诱食法,即训练乳猪食料时,把乳猪料用水泡软,然后选择活动力强的乳猪,抹到嘴里,或待乳猪吃奶时将泡软的乳猪料抹到母猪的乳房周围,乳猪吃奶时顺利吃上乳猪料,一旦学会食料,就能带动同窝的其他仔猪吃料。
对于补料7天后仍不愿食料的乳猪,我们对其哺乳母猪减料l~2顿,使母猪泌乳量减少,促使乳猪食料。
经过10天的诱食基本上每窝仔猪除个别仔猪不知道采食外大部分仔猪都能上槽采食。
2结果3 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1天断奶与28、30天及35天断奶相比,22-28天日增重偏低(断奶应激不可避免),但到35天时与后者体重基本持平。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苏小丽/湖南省临武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424300摘 要:哺乳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消化机能不完善以及体温调节能力和自身免疫力差等生理特点。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强化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其成活率,增加断奶仔猪数,提升养猪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从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加强补料训练,抓旺食、适时断乳等方面总结了哺乳仔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以期为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成活率哺乳仔猪机体的体温调节不完善,产热少,体重轻,体表面积大,相对来说散热较快,出生时从母体带来的能量紧紧够维持数小时。
为此,出生时如果外界环境低,适当的采取保温措施,及时吃足初乳,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
了解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控制不良因素的影响,能够促进促进哺乳仔猪的健康发育。
1 做好初生仔猪管理工作1.1 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母猪的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酶激素、磷脂类和镁盐等,易被消化吸收,可以大大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初乳也就是分娩后24h内的乳汁,保证仔猪及时吃上、吃足初乳不仅能够提高机体能量储备、利于胎粪排出,而且可以增强抗病力,预防低血糖、僵猪的发生概率,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
1.2 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3d 内应通过人工辅助方式促其形成固定乳头吸乳的习惯,可将弱仔固定在泌乳量较高的中前部分乳头,能够提高同窝仔猪生长均匀度、整齐度。
1.3 加强保温,防踩压 初生仔猪缺乏较强的体温调节能力,应强化保温措施,防止温度过低导致仔猪感冒、腹泻。
应协调做好猪舍通风换气工作,确保舍内干湿度适宜。
同时,因1~3d内的新生仔猪反应慢,极易被母猪踩压而死,为此养殖户应加强巡视,着重看护弱小或行动不灵活的仔猪避免母猪踩压,以降低死亡率。
1.4 及时补充铁、硒元素 初生仔猪机体最易缺乏铁、硒元素,为防止仔猪出现缺铁性贫血,需及时肌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等铁制剂;同时在缺硒地区要肌注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
1.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不正确的使用开食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影响仔猪断奶以后的生长性能和健康。
高营养质量、易消化、饲料抗原性低以及保证一定的总摄入量是使用开食料成功与否的关键。
开食料的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开食料应该是仔猪喜欢采食并且是容易消化的日粮;②开食料的物理特性要适合仔猪的采食(片状、小颗粒状或碎屑状比粉状饲料更适合仔猪的采食);③所使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便于仔猪接近和采食;④开食料饲槽应该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和碰撞的地方;⑤开食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⑥饲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的味道以及其他异味,经常彻底清理饲槽,剩料要及时清除掉(可以投喂给母猪);⑦为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每天应该适当的把母猪和仔猪分隔一定时间(如8小时)。
2.哺乳仔猪疾病的防治有效预防仔猪早期患病的措施包括:①确保仔猪的出生活力;②出生时控制好温度,避免过度寒冷;③确保仔猪吃到初乳,尤其是出生后的最初6小时;④维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避免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⑤采取谨慎的寄养措施;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先锋霉素预防和有效治疗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抗生素保健能够增强仔猪养殖业健康仔猪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可达到400克,但目前国内最高水平也就是200多克,因而潜力巨大。
哺乳仔猪阶段的成功饲养,能使猪场周转率加快,育肥猪料肉比降低,设备折旧降低,提高全猪场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饲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供读者参考。
哺乳仔猪饲养要点农民文摘年第5期YAN GZ H IYE1.避免疫苗滥用近年来,滥用疫苗的现象已非常明显。
农村养鸡户最常使用和多次过量使用的疫苗是新城疫I系、Ⅳ系等。
过多地使用疫苗会中和血液中原有的高浓度抗体,从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机体出现应激,导致产蛋率下降甚至疾病发生。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1.固定乳头,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应在2小时内吃上初乳。
特别是让弱小仔猪尽快吃足初乳(固定于前、中部奶头)。
人工固定奶头时,最简单的方法是抓两头,即把一窝中最强和最弱的仔猪控制好,强制强壮仔猪吃后部奶头的奶,而将弱小仔猪固定到前部奶头上吃奶,对一些不大不小、不强不弱的仔猪由其自行固定于中部奶头吃奶。
一般在出生后坚持2~3天,便可使小猪建立吸乳的位次。
2.防寒保暖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生后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8~14日龄为25~28℃,15~30日龄为22~25℃。
仔猪的保温方法,普遍设保温箱(间)给仔猪保温,根据不同的气温采用红外线灯或普通电灯泡或电热保温板,通过调整其功率或吊灯高低(一般40~50厘米)来调节保温区里的温度。
为了增加保温效果,保温箱要加盖,分娩舍内不能有穿堂风,采用排气扇通风时,气流不能直接吹到小猪身上。
在条件不许可的地方,可在传统式的产栏内铺上厚而柔软的干草,并吊干草捆给仔猪保温。
判断保温区温度是否适宜的方法:若小猪分散均匀卧睡在保温区内表示温度适宜;若小猪打堆睡在一起表示温度过低;若小猪远离保温灯卧睡,表示温度过高。
3.防压防踩集约式猪舍的分娩栏内有限位架并设防压栏杆和保温箱,能有效减少小猪被压。
还有些猪场实行分娩舍全天轮流值班能有效地防止仔猪被压。
一旦发现仔猪被压,立即拍打母猪耳朵哄起母猪救出小猪。
传统式猪舍的产栏要加设防压栏杆,防压栏杆装置在栏内凸出墙面和离地面各20~30厘米地方。
同时要保持猪舍的安静。
4.寄养当母猪一窝产仔数超出奶头数或母猪产后死亡时,可采用寄养方法。
将多出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被寄仔猪必须吃过生母初乳后方可寄出,被寄与受寄者的分娩时间以相差3天内为宜,寄养时必须将被寄仔猪身上涂上受寄母猪和仔猪的尿液等,以尽可能使它们与原有仔猪气味一致,否则有被受寄母猪咬死的危险。
5.提早开食,补料根据仔猪喜爱香、甜物质的特点,利用仔猪的探究行为,诱导仔猪开食。
哺乳仔猪强制补饲技术要点
核心提示:早期断奶降低了仔猪疫病的发生,提高了母猪的生产力,但是大的
应激也对乳猪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为降低这一伤害,采用早期诱饲的措施,在
实践中,人们发现将强制诱食改为“填鸭式”的直接强制补饲,效果明显优于
诱食。
为防止疾病水平传播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目前国内外多采取仔猪早期断奶、超早期断奶以及早期断奶隔离饲养等技术,但早期隔离断奶又会对仔猪造成心理、环境和营养的应激,表现为食欲差、腹泻、生长迟滞、呼吸道疾病等。
其实造成“早期断奶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仔猪不能尽早有效地采食,断奶后所需营养物质骤然下降。
目前主要通过诱食的方法解决仔猪早期补饲困难的问题,诱食方法有自由诱食和强制诱食两种。
但实践中发现这些方法效果都不令人满意,关键的问题是仔猪这时可以从母乳中获得基本满足需要的营养.仔猪根本不愿采食或采食量很小,起不到应有作用。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将强制诱食改为“填鸭式”的直接强制补饲,效果明显优于诱食。
强制补饲方法:
1.仔猪日常管理仔猪出生后断尾、断牙;吃足初乳,固定乳头;仔猪3日龄时注射铁一硒制剂补铁、硒:采用自吸式水龙头饮水,供给清洁饮水;保持猪舍清洁卫生,每7 d消毒1次。
采用红外灯取暖。
注意防寒保温、防压。
2.强制补饲期14 d。
前4 d为调教适应期,水:料=1:1,后10 d水:
料=1.5:1。
3.饲喂操作整个过程由两人配合完成。
将所有仔猪集中在产箱一角,一人从产箱中将仔猪抓出,递给喂料者,喂料者坐在凳子上,两腿夹住仔猪后躯,一手扶头,并用食指和无名指将猪嘴掰开,另一只手用汤匙柄将碗中调和好的软料放入仔猪口中。
每次每头仔猪如此强制饲喂3-5回。
4. 补饲时间每日4次,时间为8:00,12:00,16:00,20:00。
每次补饲时间掌握在刚好母猪放奶前,这样补饲后仔猪吃奶时正好将口中的饲料送下。
5. 注意事项:①补饲效果如何选择“开口料”是关键,“开口料”要求:高营养水平、能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动物性饲料占一定比例.以利仔猪完成从动物性饲料向植物性饲料的逐渐过渡,细度、黏度陛能较好,具有香、甜味道等良好适口性;②人员固定,衣着固定,饲喂程序、时间固定,以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发现仔猪有拉稀现象也不能停喂.继
续补饲。
实践证明。
此法对非菌毒性痢疾有治疗效果。
③无须第2次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