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分析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4年第7期1.感染疾病。
仔猪在哺乳期间抵抗力很差,很容易生病,轻则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死亡。
导致哺乳仔猪死亡的疫病较多,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链球菌病以及仔猪黄白痢。
哺乳期仔猪的胃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非常容易发生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
生理性腹泻往往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
仔猪黄白痢是中小型种猪场以及农户散养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危害最大,不但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易根除。
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于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另外,还有一些疾病可从母猪传给仔猪,特别是由于炎热、分娩致使母猪虚弱、抵抗力低的时候。
2.母猪日粮搭配不科学。
由于经济投入少,有的养殖户以自产农作物作饲料,易使,母猪缺乏微量元素,从而造成产后无奶,导致仔猪因营养摄入不够而死亡。
3.母乳不足。
引发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年龄偏大、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等。
母猪少乳或缺乳时,仔猪易因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而死。
4.管理不当。
管理不当易造成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咬死等,多集中发生于产后l~2周内。
①压死或踩死。
哺乳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仔猪出生后,行动不灵活,反应较为迟钝,且又怕冷,常会钻进母猪腹下或垫草中取暖。
这时一些身体较肥、行动不便、年老耳聋及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常会发生压死或踩死仔猪的现象。
②冻死。
仔猪出生时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3~34 ℃,第1周适温为29~33 ℃,而大多母猪分娩舍内的温度都达不到初生仔猪所需的温度,特别是在冬季又无保温设备的情况下,舍内温度更低。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及对策哺乳仔猪阶段,最严重的问题是仔猪死亡率高,一般在10%左右,严重者在25%甚至一半以上。
仔猪出生后的前3天是最危险的时期,占死亡总数的60%~80%。
主要是由于仔猪初生虚弱、挤压、饥饿、疾病和寒冷等原因造成的。
根据死亡原因,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死亡率。
1.挤压母猪趴卧时,许多仔猪不能从母猪身下及时逃走而被压死,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8%~46%。
当前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猪场及农户,将待产母猪迁至特制的母猪分娩栏内分娩。
分娩栏设母猪躺卧区和仔猪活动区,两区用栅栏隔开,下面相通,可供小猪自由来往。
母猪在分娩栏内分娩,能有效地防止母猪踩压仔猪。
分娩栏的网床离地面20~40厘米,粪尿从网床的缝隙漏下,不污染乳头,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与地面产仔相比较,哺乳率和断奶体重可提高15%以上。
2.饥饿仔猪因饥饿死亡的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1%,初生重低于0.90千克的仔猪,生存机会较低。
因为它们的能量储备较少,难以与体重大、强壮的同伴竞争乳房周围的空间,如果得不到人为的及时护理,仔猪会在3天内死亡。
在分娩时和产后12小时内,要经常对母猪和仔猪进行检查,这样可有效地降低因饥饿而出现的仔猪死亡。
较大的仔猪也会因饥饿而死亡,原因有:一部分母猪泌乳量不足,不能满足全窝仔猪增长的需要;当仔猪错过一次或几次吃奶时,其他仔猪会很快吃完空乳头的奶。
有经验的饲养员会很快识别出挨饿的仔猪。
当窝产仔数较多时,会加剧竞争,死亡率也会增加。
当一头母猪的产仔数超过12头时,即使熟练的饲养员,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3.并窝与寄养在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有些母猪产仔数太少,每窝三四头,甚至一两头;而有些母猪则产仔数很多,由于母猪乳头数的限制,难以哺乳全部仔猪;还有一些母猪产后无乳或者产后因病死亡,新生仔猪嗷嗷待哺。
遇到上述情况时,可用并窝与寄养的办法来解决。
并窝是指将两三窝较少的仔猪合并起来,由泌乳性能较好的一头母猪哺养。
新生仔猪突然死亡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初生仔猪,是需要得到特别照顾的,无论是喂养上,还是平日里的管理上,都应更加留心。
有的猪场会出现有新生仔猪莫名其妙死亡现象,这个让养猪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现在行情这么好,实在是挺心疼的。
为避免初生仔猪突然死亡,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其发生的几个原因,且附有应对措施,供参考。
一、挤压仔猪初生后1周内,被压死的一般要占死亡总数的大部分。
这是因为初生仔猪不灵活,对复杂的外界环境不适应,对周围的反应能力差,加上母猪产后疲乏,行动迟缓或母性不强的缘故。
一般防压的措施:首先是保持产房安静,避免陌生人突然进入,引起母猪的惊恐,突然起立,压住仔猪;其次是剪除、剪好獠牙。
仔猪哺乳时往往由于尖锐的獠牙咬痛母猪乳头,造成母猪起卧不安,容易压死仔猪;第三是设置母猪限位栏或扣栏,可以限制母猪大范围的躺卧方式,母猪只能慢慢地伏卧,然后伸出四肢侧卧,这样使仔猪有个躲避的机会,以免被母猪压死;第四是给初生仔猪提供一定的保温设施。
当环境温度低时,仔猪往往挤到母猪身边取暖,在这种情况下,母猪很容易将熟睡的仔猪压死;第五是要及时维修产床。
有些产床的漏缝条缺损,仔猪一不小心夹住或陷下腿去,母猪躺卧根本没办法躲避,容易造成压死仔猪。
除非是在睡着的情况下,仔猪被压时会发出尖利的叫声,因此产房应有专人看管,夜间要值班,一旦发现仔猪被压,立即哄起母猪救出仔猪。
二、仔猪虚弱弱仔猪是出生时处于昏睡状的仔猪。
这可能是分娩持续时间较长、能量储备较低或遗传原因导致的结果。
这些仔猪通常吃不上初乳,因此容易饥饿而被母猪压死。
应将那些仔猪放在单独的乳头下面以利于吃奶。
三、饥饿在产圈中因饥饿死亡的损失占所有断奶前死亡数的21%。
许多因素导致个别仔猪饥饿。
1.初生重低(初生重低于0.90公斤)的仔猪生存机会较低。
因为在有限的能量储备消耗之前,它们不能和体重大、强壮的同伴竞争乳房周围的空间。
如果得不到及时护理,遇到寒冷的气候时,仔猪将在3天内死亡。
仔猪压死常见原因及对策无论在哪一家鸡舍,巴氏被压死是无法避免的砸伤事故之一,根据前述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哺乳仔猪遇难死亡主因中,压死居首位,占44.8%。
究竟是哪些原因所导致?我们又可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能够降低其发生频率呢?1.母猪奶水不足仔猪出生其后如果能够得到充足的母乳,那么吃饱的仔猪在大多数时间内会呆在保温箱躲休息。
但如果母猪羊水不好,仔猪饥饿,会不断进出保温箱拱奶,母猪狂躁频繁起卧,仔猪被压死的存活率仔猪就会大大增加。
应对措施如下:1)对母猪进行合理的饲喂,合理攻胎,提高母猪哺乳期的蜂蜜采食量是增加奶水的主要途径之一;2)使母猪能够得到充足的饮水,尤其从产仔前2d开始至整座哺乳期,母猪给予充足的饮水,能直接提高其泌乳量;3)在母猪产仔前后一旦观察到其发生乳房肥猪炎、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必须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像热敷、按摩、消炎等措施确保母猪能够充分泌乳;4)对于产后奶水不足的绵羊,在饲料中添加2%的“牲命1号”促进泌乳。
2.设备设施产床母羊的空间和结构与仔猪压死有直接的关系,有些产床设计不合理,有些母猪体型白眉林,身体前后方与产床的长度等同甚至大于产床,这就导致母猪躺下时,存储空间容易顶住食槽边缘阻碍了小猪活动空间,小猪被卡在食槽底下后压死。
此外,很多猪场产床都有防压装置,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年久失修,临产前对母猪产仔舍进行检查,安装或更换防压装置,能有效降低仔猪的压死率。
应对措施如下:1)合理设计产床的空间(长度和宽度),长度一般设计到2.3m左右为宜,至于宽度,经常见到许多猪场为防止母猪扑通坐下去而给其提供较为狭窄的场所,但是也有研究分析指出,给哺乳母猪提供较为宽敞的反而能够减少仔猪被压死的情况;2)架设防止仔猪被压死的装置,如果已经安装了再次确认防压装置是否处于的工作状态,测试其是否减慢验证母猪躺下的速度;3)保持产床干燥,产床地面不应太滑,如果太滑,母猪摔倒坐下去后仔猪被压死的几率就会加大;4)哺乳母猪躺卧的地方与仔猪的哺乳地方设置一个高度差,有些养猪场给母猪脚下地面设置一个5cm的高度差,以防止刚出生吹出的仔猪钻入母猪的腹下;5)给配备能够在躺着休息时也能饮到水的饮水器,上层普通饮水器通常安装在饲喂器内部的一侧,距地面60cm高的位置。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有哪些哺乳仔猪为何死亡率高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在猪场内是最高的,而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母猪的原因,又有仔猪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饲养管理的原因。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有哪些。
一、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有哪些哺乳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四项:1、冻死。
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常因寒冷而被冻死。
2、压死、踩死。
这完全是饲养管理人员的责任。
3、母乳不足。
发生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乳房炎或感染其他疾病。
4、疫病引起。
如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布氏杆菌等。
二、哺乳仔猪为何缺少免疫力母猪的免疫抗体因胚胎结构不能直接转移给胎儿,而使初生仔猪缺乏对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抵抗能力。
母猪分娩后,其初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高浓度免疫抗体,而仔猪的肠道对物质的透过性又高,仔猪吃初乳后,能将初乳中的抗体通过“胞饮作用”吸到血液中,并逐步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若仔猪在开始哺乳时,由于各种原因(如体弱等)采食初乳不多,被动免疫抗体数量少,而消失时间提前,因而疾病往往发生在出生后7~10天。
仔猪易发疫病主要有: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红痢(坏死性肠炎)、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副伤寒等,应注意鉴别与防治。
三、如何减少哺乳仔猪死亡率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母猪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临产前1个月)再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并可添喂油脂,还应保证常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供给,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同时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于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最好在配种前结合当地的实际发病情况作好乙脑,细小病毒,猪瘟,伪狂犬,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工作。
仔猪常见的死亡原因提高仔猪成活率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提高仔猪成活率,这就要求饲养人员加强管理,分析死亡原因,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
虽然仔猪死亡的原因很多,但生产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方面:压死1、仔猪出生后一周内,易发生压死现象,主要原因为:1)、有的母猪,年老体弱,反应迟钝,肥胖,母性不强,性情急燥,初产母猪由于护仔经验差等。
总之,母猪母性越差越容易死压仔猪。
2)、仔猪初生后先天不足或患病虚弱无力,或因天冷活力不强,行动不快,即使母猪较为敏感,因仔猪叫声低哑,不足引起母猪惊觉,常被压死,或仔猪因乳头固定不好,而发生争夺,引起母猪急剧变换位置,也易踩死,踩伤仔猪。
3)、由于抽打或急赶母猪,引起母猪受惊;褥草过长,仔猪钻入草堆,致猪母猪不易识别或仔猪不易逃脱;母猪舍过小,仔猪无回旋和逃避余地,均易造成仔猪被压死。
2、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1)、加强仔猪的看护,母猪压死仔猪多发生在吃食和排便后回圈躺卧时发生,因此,在母猪躺下之前不能离人,若听到仔猪发生尖叫声,应迅速救护。
2)、设护仔架,在猪床靠墙的两面,用8~10 cm粗圆木或钢筋,距离墙壁和地面20~30 cm处安装护仔架,可以防止母猪在靠墙睡卧时压死仔猪。
3)、设仔猪猪箱,将初生仔猪在垫有柔软干草的仔猪箱或箩筐内,吃奶时放出来,在5日龄内每隔1~2 h喂奶一次。
设产仔箱尽管费工费时,但能有效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冻死仔猪生后皮簿毛稀,体脂极少,体温调节能力弱,天冷易发生冻死现象,因此,为仔猪创造温暖的环境是防冻的有效措施。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生后1~3日龄30~32℃,4~7日龄为28~30℃,8~30日龄25~28℃,30~60日龄22~25℃,2~3月19~22℃。
保温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以提高仔猪周围局部环境温度。
1、厚垫草在没有其它取暖设施,或者有取暖设施又欲加强取暖效果时,应垫厚草于地面上或仔猪箱内,这种取暖方式适合于小型猪场和农家。
2.2.2合理使用氯前列烯醇和催产素,调整产仔时间到白天,特别是夏天,以利于饲养人员的管理。
方法是在妊娠第112~113天凌晨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ml/头,最好在阴户周边注射。
注射氯前列烯醇后,可能需要经24小时左右分娩。
市场上的此类产品比较多,质量也大,需要仔细选购。
在出生4~5头仔猪后,可以注射催产素,加快分娩速度。
催产素剂量不能太大,一般每次20iu,没有开始分娩则不射,以免宫颈口不开放,而子宫收缩力太强,胎儿容易窒息、死亡。
产后注射催产素可以促进子宫内恶露的排放,减少子宫炎发生的机会在产后注射氯前列烯醇,除能增进恶露的排放外,并可促进泌乳。
2.2.3合理营养,防止母猪分娩体力不足,尤其是钙的补充。
能量不足和缺钙都可降低子宫的收缩力,造成产程延长、泌乳障碍。
夏程一般比其它季节的长,可消耗母猪更多的能量,而且仔猪活力低。
补充氯化钾、硫酸镁和硫酸钠以达到离子平衡,缓解热应激。
有机铬热应激的很好的微量元素,每吨料中补充0.2克铬即具有显著的效果。
当然,还有很多产品具有缓解应激的作用,可通过试验选用。
油脂油)代谢产生的热量低,而且在采食量低的时候可有效补充能量。
霉菌毒素对所有猪都有影响,有时母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可见仔猪八弱仔、外阴红肿等,因而,需要使用合格的原料,并尽可能选择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足够的量。
2.2.4确保足够、清洁的饮水:夏季一般猪场水压力低,造成饮水量不足,导致采食量低。
水管埋在地下可保持温度,不致水发烫,为母猪降温。
2.2.5防止母猪便秘:母猪便秘可造成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原因是大肠内有大量的细菌内毒素,便秘母猪肠道蠕动缓慢,吸收这些毒素进入血液,诱发炎症反应。
此外,这些毒素具有靶向作用,引起乳腺炎并干扰催乳激素的产生和作用,降低泌乳量。
可适当纤维的浓度,或饲料中添加朴硝等物质,促进粪便排出。
3.分娩的管理
3.1实行接生制度:及时断脐、防止冻死、压死、弱死、饿死等。
用柔软的纸或毛巾擦干仔猪体表的液体,或用密斯陀或其它吸湿粉减少体热的散失。
断脐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断口用消毒药消毒后放入保温箱。
体重低于0.75kg的仔猪不计活仔。
及时抢救“假死仔猪进行人工呼吸或将“假死猪”浸泡在35-40℃温水中保温。
3.2合理寄养:弱小仔猪吃奶能力弱,或够不到比较高的乳头,需要调整到合适的母猪代养。
最好在分娩后24小时内完成寄养,寄养足够的初乳,没有能力吃的可以挤到奶瓶或碗里喂。
3.3为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无贼风的安全生活区。
母猪的后躯潮湿、常有贼风,需要开启保温灯火电热板,诱导仔猪在保温箱息,远离母猪,以免被压死。
3.4固定乳头,尽早吃足初乳。
初乳的营养有别于常乳,除了营养浓度高外,还含有与母猪血清中效价相近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排粪,获得被动抗病力。
一般在出生后2小时就要让每头仔猪都吃到足够的初乳。
仔猪有吃固定乳头的习性,为使窝仔猪均匀健壮,提高成
在出生后2~3天,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
4.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4.1.1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尾巴,防止咬母猪乳头、咬尾和互相咬架,影响哺乳和猪的安全。
剪牙工具必须锋利,而且要严毒,防止交叉感染。
剪牙时要特别仔细,以免损伤牙龈或者留下尖锐的牙刺,造成粘膜损伤。
断尾最好用电络铁,温度应保证伤口能够止痂,以免感染。
4.1.2防止病从口入:仔猪出生3天内,每次吃奶前用0.01%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擦洗、按摩母猪的乳房、后躯,一则母猪乳房炎,二则预防仔猪黄、白痢。
4.2补铁、补料、防下痢
4.2.1及时补铁,防贫血:一般在仔猪出生3天内每头注射100~200毫克右旋糖酐铁;对生长较快的仔猪,或者腹泻严重的猪在10日应考虑第二次注射。
4.2.2及时补水:仔猪出生3~5日龄后就可在补饲间设饮水槽,补给清洁饮水,并稍加甜味剂,防止仔猪口渴时,没有清水,就喝脏尿,引起下痢。
4.2.3及时补料:补料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降低断奶后吃料的应激。
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方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少许乳猪颗粒料,让其强制吃料3~4天,当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时,便可采用料槽。
补料时,要尽量少添勤添,一般5~6次,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把剩余部分舍弃,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
4.2.4在3~5日龄前后口服百球清或其它抗球虫药,可有效预防球虫性腹泻或混合感染造成的腹泻,减轻白痢发生的程度。
4.3过好断奶关母猪泌乳在3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那时单靠母乳不能完全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而仔猪在补料10~15天全采食乳猪料,因此必须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促使仔猪大量采食,从而弥补母乳的不足,降低断奶应激。
4.3.1选择营养浓度高且平衡、适口性和消化性好的乳猪饲料,饲喂量逐渐增加,以免造成浪费和粪尿污染,并尽快适应肠胃功能,大采食量。
4.3.2降低应激反应的影响:断奶时,避开疫苗注射、转群、阉割等应激因素。
可在母猪转走后留养几天,但存在母猪传播疾病的风之,哺乳仔猪是猪场饲养的难点,将母猪饲养好,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产出更多合乎标准的健仔,并注意哺乳母猪的采食管理奶水的充足。
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温、干燥、无贼风是产房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细心管理决定了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严格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