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 马咏华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65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升级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20年第11期文|桑蕾孙铭阳《黑龙江日报》记者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今年6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
标志着,国企改革将在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进入新阶段,国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由此进入升级阶段。
1.混改激发国企活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自2016年以来,黑龙江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完成混改已突破100户,共引进非国有资本90多亿元,促进了各类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无人驾驶、智慧公路管控(服务)平台、智慧公交系统……这些听起来科技感十足的项目,都来自一家集产品、系统研发、运营、销售、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公司——黑龙江省交投千方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新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千方科技整合了交投集团的资本优势和千方集团的技术优势,给公司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了决策机制改变,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获取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交通科技行业顶尖技术人才的支持,加大了与市场接轨的力度,完善了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2019年9月成立以来,当年年底即实现了营业收入1.3亿元,净利润1290万元的优异成绩。
增员不增薪、减员不减薪。
利润上涨工资总额就上涨,利润下降工资总额就下降。
大唐黑龙江五常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隶属于黑龙江新产业投资集团,只有66名员工,却在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突破2000万元,员工的平均工资也达到了11.6万元。
公司上下将这一成果归功于混合所有制下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
“传统国企的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提升,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薪酬打开,实现工资总额与企业业绩挂钩的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作者:李直来源:《企业文明》2017年第10期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大家一直很关注,也提出了很多的这方面信息需求,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女士,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先生,下面先请肖主任做个介绍。
肖亚庆:谢谢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这里和中外媒体朋友见面,向大家介绍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改革的情况。
党中央十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国企改革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纷呈,成效十分显著。
回顾5年来的历程,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形成了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的大的框架。
这些文件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对于推动基层实践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促进和指导作用。
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都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的实际,制定了很多实施的方案和操作的细则,相继展开,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5年来,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相继落地,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央企业分类改革全面推开,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搞了10项改革试点,这些试点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经验。
“一企一策”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作者:李予阳祝君壁来源:《现代企业》2014年第07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八个月后,国资委7月15日宣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这意味着国资国企改革打破僵局,也标志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
外界期待,有关方面能够扎实做好相关试点工作,为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意义——国资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难题,而且相互交织、彼此叠加,破解难题,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7月15日宣布,国资委正式启动国资国企“四项改革”试点,首批试点6家央企名单亮相。
就此次“四项改革”试点的意义,彭华岗说,推进“四项改革”试点,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首先,通过试点和企业一起探索破解改革难题。
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难题很多,而且相互交织、彼此叠加,破解这些难题,还是要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和探索,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其次,通过试点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一些改革的重大问题上,企业有大量的实践,试点一方面是完善这些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总结实践经验,探寻规律。
再其次,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
企业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动力也应该来自企业。
中央企业都有先行先试的愿望,开展“四项改革”试点,也是顺应企业的要求,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当然,试点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依规,稳步实施,有序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目前已召开9次全体会议和5次专题会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就至少开了11次会议,讨论国企改革。
这些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新一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成型。
目标——把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作为主线,加强试点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四项改革”试点的目标是舆论关注的重点,对此,彭华岗表示,开展“四项改革”试点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目的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
【国资改革“鸣枪”:上海方案强调股权激励】
此次上海国资改革方案中着重提出:要完善注重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实现收入分配与市场水平接轨。
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
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
此前,上海国资委曾于2008年实施过一轮国企高管股权激励方案,但由于激励制度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仅光明乳业、上海家化进行了尝试。
上海国资系统内部人士表示:“上海汽车、上海交运股份也都搞过,但他们是拿现金激励通过奖励池再去买股票,属中长期激励。
”
从新一轮国资改革方案来看,将会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加大股权激励的步伐,由此带动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河北抚宁国企改制催生富豪 10亿国资成私人财富2010年02月09日14:24 法人杂志姜东良先是利用职工“以身份换股份”的方法,以2500多名职工放弃“国有身份”为代价,将全部的国有股份变更到一个职工名下。
沉寂三年后,又辅以“腾笼换鸟”之术,企业高管以区区四千万元代价取得了职工的全部股份,将市值10个多亿的企业纳入囊中,而这一切却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容忍与支持。
“这是一场阴谋!辗转腾挪中,十个多亿的国有资产都成了他的个人财富。
”2010元旦假日,大雪前的抚宁县城阴沉得有些可怕,石军(化名)背对着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骊骅淀粉”)的生产厂区压低了声音。
石军口中的“他”,指的是骊华淀粉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贺俊士,贺俊士的另一个身份是抚宁县人大副主任。
管理层4千万元收购10亿元职工股在暮色中,下班的工人步履匆匆。
石军领着《法人》记者沿着偌大的厂区转了一圈,为了防止别人认出,他将自己裹了起来,除了一双眼睛外,其余的地方都包的严严实实。
他说,“如果被认出了,以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记者的采访,也在这种近似“白色恐怖”的氛围中艰难收官。
骊骅淀粉原本是一个国有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河北省百强企业、河北省医药系统利税大户(年利税八千万元左右),是抚宁县的支柱产业,上交的利税一度占据了该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改制前账面资产总额高达7亿元。
石军是这里的老工人,还是个中层干部。
2006年4月,抚宁县打着“国退民进”的旗号,以“身份换股份”的名义,将国有股份“卖给”了职工——职工以放弃“国有企业的职工身份”和拖欠的各种保险费用来置换国有产权,完成了“国退民进”。
职工仁彩芹代表全体职工受让了全部的国有股份,石军在内的2432名职工“有幸”成为这家大型新民企的“隐形股东”。
这次改制的奇特之处在于:“身份置换股份”。
改制过程中,企业一直都在按部就班的生产,几个刚刚上马的千万级项目也在紧张的建设中。
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作者:陈海峰来源:《企业文明》2016年第03期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国企改革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其成败事关全局和民众利益,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深化国企改革”记者会。
履新刚一个月的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在记者会上一亮相,就受到中外媒体的热切关注。
如何激发国企的内生动力、如何把握各方利益平衡、如何定位国资委在改革进程中的角色、如何落实中央对国企改革的新要求……不仅是肖亚庆在记者会上遇到的“刁钻”提问,更是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过程中亟待攻克的难题。
在历时70分钟的记者会上,肖亚庆逐一作了祥细回答。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出席记者会,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
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就在前不久的3月7日上午,在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还特别指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要求以改革促发展,并对国企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要求。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顶层设计的文件已经出台,标志是“1+12”个文件印发,国企改革框架已搭好,改革措施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比如:关于国有企业分类,已经有12个省把分类工作落实到了具体企业。
比如重组,去年也向大家通报了,中央企业有6对12家企业完成了重组,这个效果现在看已初步显现。
还比如:下放、精简各种审批权力,各省、市国资委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也都下放了一些权力。
国资委自身也在下放权力,经过清理,取消、下放了20多项审批权力。
其他的我们还在清理当中,随着清理的推进,随着改革的进展,该放下去的一定要放到位,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
肖亚庆指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初步进展。
正视问题完善举措坚定改革——关于推进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作者:王启瑞来源:《前进》 2017年第5期王启瑞进入2017年,山西迎来了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对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省长楼阳生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
王一新副省长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辱使命,坚决打赢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报告,拉开了国资国企改革的序幕,打响了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发令枪。
山西的国资国企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按照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资国企改革大政方针全面推进。
面对当前我省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如何改?我认为,国资国企改革要盯住改革的战略目标、方向路径和关键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重点关注员工思想、防范风险、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等问题,确保改革能够全面顺利推进。
一、统一思想,坚定改革信心这次国资国企改革成败与否,首要的问题是要看干部员工是否能够统一思想,坚定改革的信心。
企业领导干部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动员者、设计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国资国企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他们的思想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动员者,要积极宣传改革方针政策和思路要求,鼓励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改革,讲清改革的目的意义,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改革思路;作为设计者,要多做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改革方案,以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保证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政策要求;作为执行者,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主动,把改革的各项举措认真落实,彰显担当时代重任的政治勇气,展示推进改革的坚定信心;作为参与者,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摒弃部门意识、个人意识。
员工是国企改革中最大的参与群体,员工思想统一与否直接决定企业改革的成败。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择取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探讨国企改革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一、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问题。
深化国企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二、典型案例一:我国石油集团我国石油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能源企业,一直以其规模庞大、产业链完整、市场地位稳固而闻名。
近年来,我国石油集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办企原则,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国内外优质资本,注重创新和科技进步,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了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石油集团的改革路径和成效,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三、典型案例二:我国铁路总公司我国铁路总公司是国家铁路运输主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任务。
国铁总在深化改革中,加快了铁路体制和业务结构改革步伐,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了内部职能部门改革和员工素质提升。
国铁总也积极推进了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国铁总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的自我完善和良性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四、典型案例三:我国电信集团我国电信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通信服务的重要职责。
我国电信集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营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
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
七是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能力、内控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9日,涉及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216起,与去年同期的120起相比,同比增长80%。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市场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治理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主要发力点:一是通过混改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决策机制,提升决策的效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在激励机制方面,采用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给予公司核心骨干成员以股权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稳定性;三是监管机制方面,建立高效、透明的内外部联动监管体系以及合理的容错和纠错机制,对公司运营及利益相关方进行多点综合的常态化监管指导,提升监管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普华永道认为,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有企业中的“领头羊”,更应该切实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企业内控的建设、实施、评价、提升,一直以来都是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经营管理中常态化的工作内容。
“自2011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出台以来,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在近十年中对于内部内控的实施和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内控执行的薄弱点集中在境内外投资业务、关联交易以及资金管理。
以境内投资为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应该进一步制定科学完善的前期可行性尽职调查流程,对企业自身资金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确保每个项目投资都是企业战略意图的直接体现;遵循严谨的审核批复程序,严格依照适用的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国有企业新投入项目之前应当向国资监管部门提交申请,并完整备案。
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对外投资的后期跟踪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对相应目标项目的实现程度、财务、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对比,查明项目预期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差距,做好经验的总结工作。
Frontier国企改革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等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肖亚庆指出,国企改革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国企的改革不是把企业搞弱了、搞小了、搞僵化了,而是进一步在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上下功夫。
以下为肖亚庆主任在此次记者会上答记者问的主要内容。
国资委今年工作部署我们改革的任务很重,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都做了部署,国资委主要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文件体系,同时要研究一些规范性文件,使得我们的改革政策更加具体、更加可操作、行之有效。
二是要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
三是要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资委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要理清。
四是完成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
五是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力度。
我们现在还有一些企业不是公司制,以《企业法》注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大股权多元化,包括积极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六是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
我刚才举例子也谈到了这一点。
七是推动中央企业的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摘录则上要归位于一级企业。
国资委现在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也在梳理,就是归位于政府相关部门。
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些职能也在理顺,进行调整。
以后我们重点要监管好国有资本的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的安全。
所以,国资委的改革任务是很重的,我们自身也在学习,也在提高,也在梳理,也在改革。
对国资委自身的改革,我们坚定不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确实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该管的坚决去掉。
我们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以适应改革的要求,以完成改革的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好“三个一批”、“三个创新”、“三品”央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主动作为,有几个方面。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录1. 内容概述 (3)1.1 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4)1.2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5)1.3 文档目的与结构 (6)2.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与目标 (7)2.1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8)2.2 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9)2.3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1)3. 主要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12)3.1 税制与财政体制改革 (13)3.1.1 税负与税收体系的结构调整 (15)3.1.2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6)3.1.3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7)3.2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 (18)3.2.1 商业银行业务与发展牌照制放宽 (20)3.2.2 增强汇率市场化与资本账户可兑换 (21)3.2.3 强化金融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 (22)3.3 国有企业改革 (24)3.3.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3.3.2 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26)3.3.3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27)3.4 市场体系建设 (28)3.4.1 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 (29)3.4.2 重塑城乡统一市场 (30)3.4.3 促进服务市场发展 (32)4. 简化的制度与法律构建 (33)4.1 行政许可简化与放权松绑 (33)4.2 保障产权和合同权利 (34)4.2.1 财产权的明确界定与保护 (36)4.2.2 合同法的完善与执行保障 (37)4.2.3 知识产权制度的全方位完善 (38)4.3 对外开放大格局 (39)4.3.1 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41)4.3.2 拓展国际竞争合作 (42)4.3.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3)5. 社会体制改革的益处与调整 (44)5.1 社会管理体制与公共服务改革 (45)5.1.1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效能 (47)5.1.2 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 (48)5.1.3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49)5.2 推动公平包容的社会管制 (51)5.2.1 增强社会政策与可持继发展战略的对接 (52)5.2.2 消除社会歧视,增进社会公正 (53)5.2.3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55)6. 结语与未来展望 (56)6.1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挑战与解决策略 (57)6.2 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意义与影响 (59)6.3 总结与未来展望 (60)1. 内容概述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刘春梅(1987-),女,四川大英人,从事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1引言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职责划入审计署,国资委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这一改革,避免了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的监事工作和审计监督的重复,增强了监督效能。
此次改革后,国资委不再向重点大型企业外派监事会,是否意味着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在内部公司治理上不能或不再需要设立“内部监事会”如果设立内部监事会,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呢?2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发展历程公司监事会制度的产生,是基于西方经济学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产生的[1],在这种原则下,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不具备能力经验或时间精力经营企业,需要将经营权交由专业人员代理,为保证股东的财产安全、保值增值,就需要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约束。
在这种背景下,监事会制度应势产生,并在分权制衡理论下逐步完善,规范公司经营活动,保护股东合法权益。
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最早起源于1994年出台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向企业派出监事会”,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中“未公司化”的国企实行“政企分开”,对未改制的重点大型国企实行“类公司化管理”。
外派监事会制度推行实施并不顺利,一段时期与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的稽察特派员制度并行,尤其是1998年《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颁布后,国有重点企业外派监事会实际上被稽察特派员取代。
2000年国务院通过《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外派监事会全面接管稽察特派员制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国有资产,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
外派监事会制度的发展,与当时国企改革和市场发展形势相符,也是国有出资人对国资经营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1.4 报告结构安排 (6)2.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现状 (7)2.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8)2.2 国有企业当前改革成效分析 (10)2.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1)3.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2)3.1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内涵 (13)3.2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15)3.3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紧迫性 (16)4.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6)4.1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 (18)4.1.1 坚持党的领导 (18)4.1.2 坚持市场导向 (19)4.1.3 坚持问题导向 (21)4.1.4 坚持改革创新 (22)4.2 深化提升行动的总体目标 (23)4.2.1 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4.2.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4.2.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7)4.2.4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28)5. 深化提升行动的主要任务 (29)5.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0)5.2 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31)5.3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2)5.4 加强国有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33)5.5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35)5.6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36)6. 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37)6.1 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39)6.2 试点先行,模式创新 (40)6.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效 (42)7. 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3)7.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44)7.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政策建议 (46)7.3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政策建议 (48)7.4 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9)1. 内容概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新时代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30•【字号】安政办发〔2021〕21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康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30日安康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市国资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8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8〕72号)精神,推进市国资委职能转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系列重要论述,紧扣“五个扎实”“五项要求”,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国资国企改革方向,以管资本为主强化监管,明确出资人定位,优化调整监管职能,改进完善监管方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切实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准确定位。
市国资委作为市政府直属特设机构,依据授权代表市政府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
坚持依法监管。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和完善出资人监管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充实监管力量,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者: 马黎
作者机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页码: 87-90页
主题词: 中国 市场经济 产权结构 资本市场 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由于宏观形势的好转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国有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脱困,形势好转,国有经济运行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据测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比1999年增加的1377亿元利润中,有48%来自于宏观环境的改善,23%来自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扭亏脱困政策的直接效应,企业改进自身工作、加强管理对经济效益提高的贡献仅为29%.但因脱困基础尚不稳固、产权关系转变还不到位,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中国入世后,外部环境日益趋紧,企业发展将直接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所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国企改革步伐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