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起源之模仿说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原理期末整理一、艺术的起源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模仿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创作和制作了原始艺术,这些原始艺术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画上的动物轮廓)却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成为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正因为史前造型艺术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动物。
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
而其它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
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着名美学家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斯宾塞理论"。
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在这种学说看来,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4、说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艺术起源的模仿说名词解释艺术起源的模仿说什么是艺术起源的模仿说?艺术起源的模仿说是一种理论观点,认为艺术创作的初始阶段是基于模仿已有作品或样本而产生的。
这一观点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参考他人的作品,并通过模仿、借鉴和演绎,最终形成自己的创新作品。
相关名词和解释•模仿:指艺术家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他人的作品,并试图以相似的方式进行创作。
模仿是对已有作品的直接参照和复制,是艺术起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子:一位年轻画家对名画《蒙娜丽莎》进行模仿,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类似的神秘和微笑。
•借鉴:指艺术家从其他领域或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和元素,然后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融合和创新。
借鉴可以是从音乐、文学、电影等领域获取创作启发的过程。
例子:一位作曲家借鉴了古典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和声,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现代音乐创作中。
•演绎:指艺术家通过对已有作品的重新解读和重构,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演绎强调对原作的理解和再创作的能力,通过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表达形式来展示艺术家的创意。
例子:一位编舞家根据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进行演绎,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和动作,展现出与传统版本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
•创新:指艺术家通过模仿、借鉴和演绎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创新是艺术起源的最终目标,通过将多种元素融合、新颖的表现手法以及独特的观点,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例子:一位摄影师运用数码技术和后期处理技巧,将不同照片进行合成和处理,创作出一幅视觉效果独特的艺术作品。
总结艺术起源的模仿说认为模仿、借鉴和演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些手段艺术家能够获取灵感、提高技巧,并最终创造出符合自己风格和独特性的作品。
创新是模仿说的最终目标,艺术家通过整合多种元素和独创性的表达方式,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艺术就是模仿,每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能(1)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83-322年)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学理论,即他的诗学。
他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铸成了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2)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模仿”植根于人的天性亚里士多德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肯定“模仿说”的。
他把诗和艺术的起源归结为“模仿”,而这种“模仿”的行为正是根植于人的天性之中。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段话:诗一般来说似乎是有两个起因,各各深藏于我们的天性。
首先,人类从孩提时代就具有模仿的本能,他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他是最善于模仿的生物,通过模仿他得到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同样普遍的,是模仿的作品中我们感到的快感。
经验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东西本身看上去给人痛感,栩栩如生再现出来以后,我们却乐于观看:诸如最可鄙动物的形状和尸体。
究其原因依然是快乐莫过于求知,不仅哲学家是这样,一般人亦然,虽然他们的求知能力有限。
很多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论著都会引用到这段话,但很少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
而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从人性这个角度来对它重新进行讨论和解读:首先,它涉及了人和动物的区别。
“人是两足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土多德对于人曾有过许多的定义,但在这里,似乎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新的定义,人是能够模仿并且最善于模仿的动物。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来源于模仿,通过模仿,人类得到了最初的知识。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第三章艺术发展论关于美术的本质,历代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过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
他们的解答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思想方法和观点不同,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缺点,不能令人满意。
一、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一时。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就是过剩经历的发泄。
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认为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去。
游戏与艺术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其把“游戏”看做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
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因此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游戏说: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天生的游戏本能。
理论内容: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不够全面。
代表人物:席勒:艺术是一种游戏的冲动。
斯宾塞: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二、模仿说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
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美。
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艺术概论第一节艺术的起源一、模仿说▪德利谟克特说:“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二、游戏说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游戏说”。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三、巫术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四、表现说▪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苏珊·朗格提出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符号五、劳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既不单纯是一种本能,也不仅仅是为了纯粹实用的目的,而是两者的结合。
“劳动说”就是这种学说的一种表现。
三、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线性均速发展的,在有的时期可能发展迅猛,而也有的时期则停滞不前,这即是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有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较少约束的思想氛围给艺术家提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出现某些艺术的繁荣。
艺术发展的不均衡在艺术内部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
四、继承与创新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发展除了与时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有关外,还有其自身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等内部的原因。
就艺术发展的总体而言,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而且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从继承的方式看,后代艺术对于前代艺术的继承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从艺术创新角度看,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没有创新因素的艺术是没有活力的。
关于艺术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三、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四、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五、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
百度百科—艺术起源艺术起源有哪些观点?谈谈艺术起源哪种观点更为合理?众所周知,艺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巫术。
即还处在童年时期的人类,在混沌未开,愚昧无知的生存状态中,试图借助脑海里的幻想,来征服生存恶劣恐怖的现实世界。
如果要了解原始的艺术起源,我们需要站在原始人类的立场,来重新审视我们现在所谓的艺术。
我们发现,在原始人的认知里,艺术”完全没有审美的意味,这就是他们生存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画在岩洞里的画,无论我们现在看来多么生动形象。
在最初的人类眼里,它跟建造遮身避雨,挡风防晒的茅屋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朝着洞壁上的野牛扔石块,就意味着他们在现实中也可以捕获一头野牛。
恶劣的生存环境,未知的自然力量,让原始的人类分不清楚幻想与现实的区别。
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学说艺术,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个梦幻的仙境,里面充满了色彩、音符和创意的狂欢。
但是,艺术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不同的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学说,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看看艺术背后的故事。
1. 自然模仿说首先,咱们得聊聊“自然模仿说”。
这个观点简单明了,就像是小朋友玩捉迷藏,爱模仿大人的动作。
古人看到美丽的自然,便想把它画下来,或者用石头雕刻出来。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一个原始人对着夕阳下的山川,心里那种激动,拿起工具就开始挥舞。
于是,洞穴壁画诞生了,真是“看见了就想画”的典范!这就好比孩子看到超级英雄电影,立马跑去模仿那种英勇姿态。
说到底,艺术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回应,仿佛在说:“嘿,我也能让你看到这些美好!”1.1 感知与表达再往深了说,艺术不仅仅是模仿,它也是一种感知的表达。
你想啊,古人看到闪电劈下,心里肯定是“哇,这太酷了!”于是他们就用画笔把这种震撼表现出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现在听到一首动人的歌,脑海里立马涌现出画面。
艺术家们就是这样的感知者,用他们的作品告诉世界:“我看到的东西,你们也一定想看看!”所以说,艺术是情感的传递,简单又深刻。
2. 实用功能说接下来,我们要聊的是“实用功能说”。
这个观点认为,艺术最开始是为了实用而生的,就像你做饭需要锅碗瓢盆,早期的人们制作的器物也带着功能性。
比如说,陶器的造型就是为了方便盛水、储粮,没啥华丽的装饰,完全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
再想象一下,原始人坐在篝火旁,给朋友讲个故事,旁边的陶罐和工具就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媒介。
艺术从一开始就是生活的延伸,犹如“柴米油盐”的必需品,简单却有力量。
2.1 社会凝聚力而且,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想想那些原始部落,大家围在一起,听着长者讲述部落的历史,舞动着手中的工具,那场面多热闹啊!艺术活动让人们团结在一起,增强了归属感。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艺术就是这样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每个人的心都紧紧绑在一起。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
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艺术起源的模仿什么是艺术起源的模仿?艺术起源的模仿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模仿自然界或其他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它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艺术起源的模仿在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并开始进行壁画和雕刻等形式的艺术创作。
这些史前艺术作品往往通过对动物、植物、人体等自然界事物的模仿来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例如,史前洞穴壁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如猎豹、野牛等,都是通过对动物外貌特征和动态姿态的模仿而创作出来的。
同时,在史前时期,人们还通过对其他艺术作品的模仿来推动艺术发展。
例如,在欧洲早期文化中,可以看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对欧洲原始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的原始艺术家通过模仿这些文明的艺术作品,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丰富了欧洲原始艺术的内涵和形式。
艺术起源的模仿在古代文明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古代文明也出现了以模仿为基础的艺术创作。
例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神话故事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模仿来表达自己对美、智慧和力量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模仿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中,还体现在建筑、戏剧和音乐等领域。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对艺术起源的模仿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注重传统和经典,并提倡通过学习经典来培养个人修养。
因此,在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主题是对先贤名家作品进行模仿,并通过模仿来学习他们的技巧和精神内涵。
艺术起源的模仿在现代艺术中在现代艺术中,艺术起源的模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式。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界、其他艺术作品和社会现实等事物的模仿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同时,他们也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和风格的模仿来与历史对话,并为当代艺术注入新的内涵。
例如,在绘画领域,一些现代艺术家通过对古典绘画技法和题材的模仿来创作出新的作品。
他们将传统绘画元素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艺术起源学说口诀
艺术起源学说有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学说:
1. 模仿说:这是最古老的学说,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在欧洲盛行长达两千年。
当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2. 游戏说: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艺术和游戏都是一种向外在的无限空间或内在的深邃精神的自由形式的探索和表现”。
3. 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它强调艺术中情感和情感的表现是核心。
4. 巫术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仪式,它强调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巫术仪式来表达和沟通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控制。
5. 劳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它强调劳动中人们创造性的表现和美的追求。
以上是关于艺术起源学说的口诀,可以参考以上学说,以便更好地了解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他认为人的主官感觉和思想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赋予的,而是从客观事物的“影象”中产生的,人的许多行为和创作是从对自然地摹仿中来的。
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所为小学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其后的亚里士多德则照样首先肯定人类的“摹仿本能”,并进一步把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都断论为“摹仿”,一方面是人类有摹仿的天性,另一方面这种摹仿活动又能引起人的快感,于是由此产生了艺术。
他还进一步推论,艺术活动中的不同门类,是由于摹仿的对象、摹仿的媒介和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猜测,如“师蜘蛛而结网”(《抱朴子》)、“作律,有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艺术起源之模仿说
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亚里士多德。
不能成立原因是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
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不是动机。
艺术上的模仿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其它艺术家的作品为样板,用同样方法制作;另一种情况是仿照现实的存在物,意味着再现或描写性表达客观世界。
最早提出这一基本概念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他提出艺术是模仿,然而,他所说的模仿是指对物质世界的物像的模仿,是物的外形相似。
他认为自然界不是真实存在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模仿自然的艺术只能是影子的影子,因此,只能模仿外形,不能模仿实质。
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不仅模仿美的外形,还能模仿人的性格、精神特质和心理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的模仿说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真正为艺术的模仿说建立起积极而肯定意义的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哲学家,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模仿说。
认为感性世界是第一性实体,艺术所模仿的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艺术对现实的模仿应通过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模仿而比现实更真实、更理想,从而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
他初步地涉及到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美学原则。
他认为模仿有三种:一是模仿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模仿人所说所想的样子;三是模仿事物应有的样子。
他提倡最后一种模仿,强调艺术应根据事物的本质规律把自然加以理想化。
要求画家所画的人物应当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继承亚里斯多德的传统。
达·芬奇认为“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的模仿者,自然是绘画的源泉。
绘画的主要方面是表现自然界和人的美,它的任务是艺术地再现自然。
”
“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
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
模仿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
苏格拉底把他对人的哲学思考运用于文艺领域,引起了文艺创作原则与批评标准的根本变化。
苏格拉底的文学思想大体保持在文艺伦理学的范围内。
苏格拉底彻底贯彻了智者的文化哲学思想,却又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智者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认为只有思维着的人才有资格作为万物的尺度。
思维着的人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这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本质所在。
因此,苏格拉底把哲学认识的目标定位在人类自身,并以一生的活动躬行了“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信念。
黑格尔认为,苏格拉底的人类学主体“原则造成了整个世界史的改变,这个改变的转折点便是:个人精神的证明代替了神谕,主体自己来从事决定”。
苏格拉底认为艺术来源于自然,摹仿美的形象、性格。
首先,艺术不但应该模仿形象,而且应该摹仿性格,而且他模仿的重点是美的性格。
其次,在模仿的过程中,要通过精神特质的模仿,来达到外在形象的性格模仿的目的。
人在精神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质,通过形象特质的姿态来描写,可以模仿美的形象。
高尚和慷慨,下贱和鄙吝,谦虚和聪慧,骄傲和愚蠢等等,都会表现在一个人的神色和姿态上,不管这人是坐还是站,艺术的摹仿应该抓住富含特征性的部分。
最后,艺术的摹仿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摹仿人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摹仿活人
的身体各个部位的俯仰,屈伸,紧张,松散,能使一个雕塑更真实生动。
这就是说,在苏格拉底看来,所谓的艺术模仿,应该是对对象的内在与外在、精神与外形的整体的再现。
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艺术家对人生的再现不是奴隶式的临摹,而应该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他曾告诫艺术家们:当你们描绘美的人物形象的时候,由于在一个人的身上不容易在各个方面都很完善,你们就从许多人物形象中把那些最美的部分提炼出来,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显得极其美丽。
从苏格拉底的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所主张的艺术模仿自然的有关注人和社会、运用理论的思维和辩证法对美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揭示的特点,并开始向客观的唯心主义美学体系过渡了。
这样,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观帮助他实现了模仿从自然向精神领域的过渡,使文艺创作的原则发生了更新,这一新的创作原则经由柏拉图的中介,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体系中得到完善,成为西方历史上牢不可破的文艺本质观念,直到19世纪才被动摇。
艺术模仿之所以会让人产生愉快感,是因为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从艺术品本身产生一种认知感,“即使所模仿的对象并不使人愉快……欣赏者经过推论,认出‘这就是那个事物’,从而有所认识”,从而使人产生愉快感,亚里斯多德据此推论,“绘画、雕像、诗,以及一切模仿得很好的作品,也必然是使人愉快的”。
在当今艺术设计发展迅速的年代,设计普遍充斥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去创造艺术,因为,艺术本身就来自模仿,来自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学习。
但更重要一点是,我们要学会模仿,学会怎样模仿,不仅是模仿,更要超越原作。
这就要靠人的主观实践了。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模仿论忽略了作为艺术起源的主要因素的人类生命的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