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五篇语文高效课堂备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35 KB
- 文档页数:1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目标和任务协商的依据,建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导向。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考虑。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同学围绕阅读提示中的考虑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实际的,在说说自身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同学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高效课堂四下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高效课堂四下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课堂练习题、黑板、彩色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2.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Step 3:听说读练(20分钟)1. 听力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口语表达: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模仿课文中的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训练: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4:写作训练(15分钟)1.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或写作任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备课教案解析五篇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案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写教案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1《天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
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
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高效公开课教案设计3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学实录)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高效公开课教案设计3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学实录),以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高效公开课教案设计1《爬天都峰》教案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鱼游到纸上》一学习目标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课文。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三学习准备: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1 (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
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 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1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 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
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3 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
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5 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1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2 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指名(师板书)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三重点研读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并运用汉字的基本笔画与构造规律;2. 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与阅读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汉字的基本笔画与构造规律;2. 课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4. 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相关内容,重点涵盖以下主题:1. 研究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规律;2. 掌握课文的核心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3. 进行阅读理解训练;4.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包括以下方法:1.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 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3. 个别辅导与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4. 课后作业巩固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2. 作业考核: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测验或考试:通过定期的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案的实施,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资源;3. 教具:包括汉字书写练册、词语卡片等;4. 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的相关文本。
六、教学安排第一节:汉字的基本笔画与构造规律(1课时)1. 引入汉字的基本笔画与构造规律,并进行示范与讲解;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汉字书写练;3. 小组合作完成汉字构造规律讨论与总结;4. 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与构造规律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三)给课文分段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
)(小黑板出示)(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五)学习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概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高效课堂教案指南五篇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知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颐和园》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
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由组长组织活动。
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023年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5篇)2023年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堂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一一、导入: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心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常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深厚的兴趣。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特别好玩的小动物——松鼠。
二、文体介绍:本文是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采纳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
它短小精练,资料牢靠,数据确凿,力求学问的科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表达,可描写;它力求生动,多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三、检查预习1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局部,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以下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 缨(yīng) 圆锥(zhuī) 榛(zhēn)子榉(jǔ)实四、初步阅读,整体感知2初步阅读课文,思索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段?对象:松鼠特点:美丽、驯良、乖巧(在本文中有讨人喜爱、聪慧、心灵手巧的意思)3、依据说明文的构造特点,依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第一局部( 1 ):总写松鼠的特点总其次局部( 2--5):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
分第三局部( 6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4围绕这三个特点,文章中间是怎样详细、分别表达的?分析文章:(1)找出关于松鼠的几个词语,哪些是直接写的,哪些不是?这三个词语能否调换挨次?为什么?提示:不能,观看挨次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纳这种挨次,与下文第2—5自然段内容相照顾。
人教版四年级五篇语文高效课堂备课教案教案本质上是一种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包括一套相关的教与学的原理、指导原则和创新性做法;它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主旨,其核心价值观是以学生为本,对社会负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云海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
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
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来高度赞美它。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1) 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
(评价)(2) 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
那就是云海。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
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 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
”(置身梦幻)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 4学习“日出”(1)师读第5自然段。
(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
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
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
师:真是美丽壮观啊。
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看出来的。
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
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
(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板书设计云海日出云海: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日出: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玛瑙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音乐之乡》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1、出示“自读提示”:(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
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动人的旋律悠扬的乐声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多姿的多瑙河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七、总结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牧场之国》教案一、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重点:积累词句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
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
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
(牛多)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
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我的菜园》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2、学生交流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7、交流:洗洗衣物------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