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千家妙方,百治百效
- 格式:docx
- 大小:535.15 KB
- 文档页数:20
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很难治的一种,我自小学六年级就得了这病,至今已经十多年了,深知这病的痛苦与治疗的艰难。
从小到大中医西医看了不少,但收效甚微。
所以自己从小就立志学医。
我很幸运跟随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彭涛老师出门诊。
自从吃了彭老师的中药现在和正常人一样了,今天我把老师的方子发上来,作为对论坛的一点回报。
第一次方:生附子先煎30克、黄芪90、炮附子30、当归15、桂枝15、乌梅30、细辛10、干姜30、吴茱萸12、生白芍15、苍术30、茯苓30、生甘草30、生姜30大枣6个。
开了六剂。
第二次方是生附子30先煎、黄芪60、炮附子30、当归15、桂枝15、细辛10、生白芍15、干姜30、吴茱萸12、苍术30、茯苓30、生甘草30、生姜15、大枣6个、六剂。
第三次方:生附子60先煎、炮附子30、黄芪90、当归15、桂枝15、乌梅30、细辛10、干姜30、生白芍15、生甘草30、苍术30、生姜30、大枣6个,十剂。
我是典型的黄芪体质,并且髋关节与膝关节疼得特别厉害,第一次方我吃完第一剂的时候就基本不疼了,效果之神奇,让人惊讶,因为在吃药之前刚去301看病,说用生物制剂,但我没用,选择了中药。
我现在吃着第三次的方子,已经完全正常了,并且二十多年的口腔溃疡最近也没有
起。
我是一副药吃3天。
强直性脊柱炎效验良方强直性脊柱炎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及脊柱各关节,造成骨性强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病因病机】本病时发时止,病程可达数10年。
基本病理是一种原发的、慢性的、血管翳破坏的炎症,骨化是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化的一种继发的修复过程。
关节面软骨破坏融化后,软骨下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消失,成为骨性强直。
本病属中医“痹证”“着痹”“骨痹”范畴。
中医认为脊柱是督脉循行之所,故本病是脊督疾病,是正虚感邪所致。
正虚是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督脉脊骨失养。
盖肝藏血,主筋;肾藏精,充髓,主骨,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本,主肌肉。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劳欲不节,久病耗气伤血,致使肾精亏损,肝血不足,脾虚气血化生不足,从而督脉、脊骨失养,虚不受邪。
此时,若失于调摄,复感外邪,邪气直入,凝于脊里,使督脉经气受阻,瘀血痹阻而发病,而见腰脊强硬、冷痛等症。
本病早期多表现为脊柱周围疼痛、僵硬或累及周围关节和韧带及神经根,发热。
1~3年后腰部固定性疼痛,病变向上或向下行扩展,僵硬加重。
晚期脊柱严重畸形、强直、活动严重障碍。
【治疗思路】《素问·骨空论》云:“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
”经脉运行气血,以充盛通畅为顺。
因此,本病的治疗当以通补为法。
早期以实为主,当搜邪通督。
后期以虚为主,当填补壮督,佐以通督。
叶天士指出:实证“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并主张使用动物药,说:“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气可宣通”“参芪不能固阳以益其虚,归桂地等无能养营以却邪。
”“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不相应”,当以“柔剂阳药,通奇脉不滞”,以“血肉有情栽培身之精血”。
【辨证论治】1.早期湿热犯脊证见腰臀疼痛冷痛,晨僵,下肢体酸重,腰脊臀部活动不利,发热,脊强急,汗出,口咽干,尿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当辛凉散邪,方用柴葛解肌汤加薄荷、地龙、蝉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分为湿热蕴结、寒湿痹阻、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等。
【中医经验集成】一、(辨证论治)1、寒湿痹阻(1)主症腰骶、脊背酸楚疼痛,痛连颈项,伴僵硬和沉重感,阴雨潮冷天加重,得温痛减,或伴双膝冷痛,或恶寒怕冷。
舌苔淡,苔薄白腻,脉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剂:蠲痹汤合肾着汤加减(2)组成:羌活、独活各15g,酒当归10g、炙黄芪15g、姜黄15g,白芍15g,海风藤各15g,桑寄生、茯苓、桂枝、杜仲、续断、炒白术各15g,防风、干姜、川牛膝、甘草各9g。
寒邪偏重加细辛3g,制川乌6g先煎,附子12g先煎,以散寒止痛。
湿邪偏盛,有关节肿胀者加茯苓、薏仁20g,苍术15g。
疼痛日轻夜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可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30g。
颈背疼痛明显加葛根、狗脊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湿热阻络(1)主症腰骶、脊背、髋部酸痛、僵硬、活动不利,或伴膝、踝关节红肿疼痛,或见烦热、口苦、胸脘痞闷,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解热解毒、利湿通络。
方剂:四妙散合宣痹汤加减(2)组成:黄柏12g、苍术15g、白术15g,川牛膝15g,薏仁30g,连翘、栀子、防己各9g,法半夏9g,滑石15g,蚕沙15g包煎、老鹳草30g。
久痛腰膝酸软加杜仲、宣木瓜以壮腰除湿。
关节肿胀者加茯苓、泽泻各15g。
热象明显伴发热者加土茯苓、蒲公英各15g,金银花20g、清风藤、白花蛇舌草各30g。
湿热蕴久,耗伤阴津,加石斛15g,女贞子15g,旱连草15g以养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肾虚督空(1)主症腰骶、脊背、髋部、颈部酸痛、冷痛,劳累或遇寒加重,或关节强直,屈伸不利,或伴腿膝酸软乏力,或肌肉萎缩,或畏寒肢冷,或大便溏稀,小便清长。
苔淡,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温肾补督、祛痹通络方剂:青蛾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2)组成:桑寄生20g、独活、白芍、杜仲、熟地、秦艽、防风、茯苓、川牛膝各15g,核桃仁18g,川芎、补骨脂9g,肉桂5g,细辛3g。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风湿寒邪外袭!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
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一] 囗服基础方剂:独活10g,秦艽10g,细辛6g,雷公藤10克, 川芎10g,当归10g,熟地10g,芍药10g,茯苓10g,桂枝10g,杜仲10g,牛膝10g,党参10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甘草10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3次,有效率达92%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雷公藤、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
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一][二]方合用可提高疗效。
=====================================================中药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二] 药丸基础方剂:熟地100g,淫羊藿100g,鹿角胶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羌活80g,独活80g,桂枝50g,威灵仙100g,甲珠80g,狗脊60g,甘草50g,山茱萸80g,桑寄生80g,丹参50g,川断60g,红参80g,赤芍80g,构杞100g。
研细末蜜炼为丸,每粒9g,早晚各服2粒。
有效率达92%论证:“强脊炎”的发生是以肾督阳虚为内因,寒湿深侵为外因,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盛,筋骨失于荣养而发本病。
强直性脊柱炎奇效秘方强直性脊柱炎奇效秘方--祛风通督汤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脊柱关节,导致关节疼痛、强直、僵硬,甚至变形的一种疾病。
可导致脊柱关节溶合,使患者脊柱强直而发生驼背,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严重者甚至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付济华中医师有一个家藏秘方,正是治疗此类疾病,临床确有奇效,一直视若奇珍,秘而不宣。
至从皈依佛门之后,受佛法教诲,恍然顿悟,并发愿公开家藏秘方,救生苦海。
今天将此秘方公之于众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还在痛苦中煎熬的患者。
祛风通督汤组方:桂枝9g 白芍9g 葛根18g 羌活9g 防风6g 制川乌6g 黑附子6g 知母6g 川穹6g 制没药3g 延胡索9g 乌鞘蛇9g 蜈蚣2条淫羊藿6g 熟地12g 骨碎补9g 烫狗脊15g 鹿角片9g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益肾健骨主治:强直性脊柱炎用法:水煎二次,一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方解:祖国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本虚标实之证,风寒湿邪为标,肾虚督寒为本。
在背部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两条重要的经络与脊柱伴行。
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为诸经之藩篱,风寒湿邪侵袭,太阳膀胱经首当其冲。
太阳本经受邪,用医圣张仲景的话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这个项背强几几是河南方言,大概意思是项背部僵硬、强直、拘紧不适。
这又何尝不适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呢?(此药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故以医圣治疗此证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白芍、葛根)为基础;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疏散寒邪;用葛根舒筋,解除肌肉痉挛。
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寒邪侵犯太阳经脉,而强脊炎不但有寒邪还有风邪和湿邪,故用羌活、防风二药,祛风除湿。
强脊炎病久则寒邪入里,故又用大辛大热的制川乌、黑附子温里散寒,此二药骏猛刚烈,易生燥热,故又用知母反佐之。
久病多瘀,故用川芎、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
久病入络,非草木所能及,故用乌梢蛇、蜈蚣两味血肉友情之品,搜风通络。
风寒湿邪侵袭脊柱骨关节,肾主骨,久病则伤及肾,故用淫羊藿温补肾阳,用熟地滋补肾阴,骨碎补顾名思义可益肾壮骨。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骨关节,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脊柱和骨关节的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大椎、风池、肾俞等,针刺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选择,配合艾灸或电针疗法,可以达到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效果。
其次,中药内服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常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羌活、细辛、川芎、当归等,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整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中医推拿手法也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拿手法通过按摩、揉捏、拨叩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经络穴位,调畅气血,舒筋活络,促进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拨、推、拉、捏、按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选择,配合适当的理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注重整体调理,强调阴阳平衡,气血调畅,既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中医师进行治疗,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偏方】强直性脊柱炎千家妙方,百治百效2022-08-25 发表于河南强直性脊柱炎老中医处方方1组方:七叶一枝花20g,菟丝子20g,白术20g,茯苓20g,熟附子(先煎50分钟)20g,桑寄生20g,续断25g,巴戟天25g,杜仲25g,牛膝25g,连翘25g,秦艽25g,枸杞子30g,狗脊30g,威灵仙30g,鸡血藤30g,赤芍30g,白芍30g,红花12g,木香6g,桂枝15g,黄芩15g。
加减:⊙兼有大关节破坏并脊柱强直者,加地鳖虫、莪术、桃仁;⊙寒重者,加干姜、细辛;⊙湿重者,加木通、泽泻;⊙风重者,加青风藤;⊙服药后口干、眼干、舌红苔白者,加黄连、生地黄。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300毫升,早晚分服。
说明:同时应用正清风痛宁、能量合剂等。
服药过程中多饮水,如有上热征象,可服用牛黄上清丸1丸,每天2次。
方2组方:黄藤200g,忍冬藤100g,鸡血藤100g,当归100g,红花100g,生川乌100g,生草乌100g,杜仲100g,牛膝100g,枸杞子100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将上药放入熏蒸箱内的盆中,加水浸过药面,煮开,保持箱内温度40℃左右。
患者穿裤坐入箱中,头伸出箱外,熏蒸20至3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剂药熏5次。
说明:熏蒸时如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现象,应立即停止熏蒸并卧床休息。
以下情况不宜熏蒸:年老体弱者、高血压、心脏病、重度贫血、传染病患者,以及处于发热、月经期、妊娠期的患者。
方3组方:熟地黄20g,何首乌20g,仙灵脾20g,桑寄生20g,续断20g,丹参20g,杜仲15g,地龙15g,川芎12g,红花12g,菝葜12g,金毛狗脊30g。
加减:⊙舌红少苔,脉数者,加生地黄、玄参;⊙遇冷加重者,加制附子、桂枝;⊙关节肿痛者,加川牛膝、木瓜;⊙肩及颈项疼痛者,加威灵仙、羌活、葛根。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1中医治疗方法1.1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首先要辩别虚实,分清标本,其次辩明症性,分清风寒湿热之偏重。
以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为基本治则,以乌头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妙丸、阳和汤、桃红四物汤、活络效灵丹等为主要应用方剂,灵活应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临床上尚有许多中医名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研制新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报道,如焦树德研制的“补肾强督治痹汤”,方中用熟地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克。
临床取得很好疗效,治疗中值得借鉴1.2针刺治疗针刺对强立性脊柱炎进行个体化辩证施治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针刺治疗选穴以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人中、大椎和命门穴为主,局部配取阿是穴。
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拔罐、火针、梅花针、穴位注射、埋线法、针挑疗法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往往几个疗程就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收到满意效果,病轻者多能恢复正常。
临床上有背部腧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专题报道,收效满意,值得借鉴。
1.3铺灸治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铺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
铺灸疗法即长蛇灸,是国家级名中医罗诗荣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
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
铺灸具有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强、温通力强、取材便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常能收到满意果。
老中医治强直性脊柱炎方
搜索秘方
处方:骨碎补、威灵仙各15克,补骨脂、仙灵脾、续断、防风、白芍各12克,熟地20克,羌活、独活各10克,桂枝8克,甘草3克。
加减:瘀血重关节刺痛者加三七6克,元胡12 克;关节剧痛屈伸不利者加全蝎9克,蜈蚣2条,乌梢蛇12克;湿重者加苍术10克,白术、萆薜各12 克,薏苡仁15克;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5克,党参12 克;血虚者加当归、丹参各15克,川芎9克;脾虚者加茯苓、白术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补肾壮骨,舒督通痹。
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属肾阳亏虚,风湿痹阻型。
症见脊背僵硬疼痛,昼轻夜重,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专家点评:骨碎补、补骨脂温补肾阳,活血通络共为主药。
续断补肝肾,行血脉,补而不滞。
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通经络风寒;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二药合用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
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补血养阴,并可避免辛热药伤阴。
仙灵脾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痹;防风既能祛风散寒,又能胜湿止痛。
羌活善祛上部风湿又止头痛,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二药舒督通痹利关节。
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合用又能缓急止痛,合而用之,共奏补‘肾壮骨,舒督通痹之效。
『祖传秘方』强直性脊柱炎百治九零愈药汽浴汤
秘方:豨莶草、黄芪各30g,防己、鸡血藤、红花、麦冬、独活、五加皮、青风藤各20g,丹参、牡丹皮、秦艽各15g,露蜂房10g。
热象明显,血沉快加土茯苓50g,生石膏20g,寒象明显,血沉正常加麻黄、干姜各10g。
用法:将上药加水浸泡两小时,加热煎煮两次制成5000ml原液。
使用方法:病人坐入蒸汽浴房中,先用蒸汽熏蒸十五分钟,使全身汗毛孔开,然后开始进行药浴。
将中药液反复均匀地喷淋在皮肤上,重点在腰骶部位,时间为二十至三十分钟。
在熏蒸过程中嘱患者不断活动各关节,以使长期疼痛、僵硬的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隔日进行一次。
十五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药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面容、出汗多少等。
随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如头晕、恶心、乏力等,如有不适要及时终止治疗。
药浴结束后嘱病人淋浴净体,出浴房后,协助病人穿上浴衣,严防感冒。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各类传染性疾病及各种疾病引起体虚忌用。
方解: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益气活血,除湿通络,补肾通督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2例,结果近期治愈4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达90.4%,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荐方人:金远林。
强直性脊柱炎千家妙方,百治百效强直性脊柱炎老中医处方方1组方:七叶一枝花20g,菟丝子20g,白术20g,茯苓20g,熟附子(先煎50分钟)20g,桑寄生20g,续断25g,巴戟天25g,杜仲25g,牛膝25g,连翘25g,秦艽25g,枸杞子30g,狗脊30g,威灵仙30g,鸡血藤30g,赤芍30g,白芍30g,红花12g,木香6g,桂枝15g,黄芩15g。
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加减:⊙兼有大关节破坏并脊柱强直者,加地鳖虫、莪术、桃仁;⊙寒重者,加干姜、细辛;⊙湿重者,加木通、泽泻;⊙风重者,加青风藤;⊙服药后口干、眼干、舌红苔白者,加黄连、生地黄。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300毫升,早晚分服。
说明:同时应用正清风痛宁、能量合剂等。
服药过程中多饮水,如有上热征象,可服用牛黄上清丸1丸,每天2次。
方2组方:黄藤200g,忍冬藤100g,鸡血藤100g,当归100g,红花100g,生川乌100g,生草乌100g,杜仲100g,牛膝100g,枸杞子100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将上药放入熏蒸箱内的盆中,加水浸过药面,煮开,保持箱内温度40℃左右。
患者穿裤坐入箱中,头伸出箱外,熏蒸20至3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剂药熏5次。
说明:熏蒸时如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现象,应立即停止熏蒸并卧床休息。
以下情况不宜熏蒸:年老体弱者、高血压、心脏病、重度贫血、传染病患者,以及处于发热、月经期、妊娠期的患者。
方3组方:熟地黄20g,何首乌20g,仙灵脾20g,桑寄生20g,续断20g,丹参20g,杜仲15g,地龙15g,川芎12g,红花12g,菝葜12g,金毛狗脊30g。
加减:⊙舌红少苔,脉数者,加生地黄、玄参;⊙遇冷加重者,加制附子、桂枝;⊙关节肿痛者,加川牛膝、木瓜;⊙肩及颈项疼痛者,加威灵仙、羌活、葛根。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说明: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原服抗风湿类药物者,逐渐减量,1至2周减完),在疼痛能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方4组方:骨碎补20g,补骨脂10g,羌活10g,独活10g,赤芍10g,白芍10g,白蒺藜10g,山萸肉10g,乌蛇10g,制附子(先煎)10g,黄柏10g,红花10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威灵仙12g,桂枝12g,络石藤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炙山甲9g,地鳖虫9g,蜈蚣3条,续断15g,松节15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两虚、筋骨失荣型,腰背疼痛,腰骶及项背强直畸形,活动功能障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畏寒,阳痿,面色苍白,舌质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方5组方:狗脊25g,鹿角霜25g,威灵仙15g,牛膝15g,仙灵脾25g,没药15g,地鳖虫15g。
加减:⊙偏寒盛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炮附子;⊙偏湿盛者,加苍术、木瓜、薏苡仁、防己;⊙偏风盛者,加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乌梢蛇;⊙偏热盛者,加黄柏、忍冬藤、僵蚕;⊙虚者,加续断、杜仲、黄芪、当归;⊙痛久不愈者,加制马钱子。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天1剂,4周为1个疗程。
方6组方:狗脊10份,玄参10份,白芍10份,熟地黄7份,桂枝4份,羌活4份,枸杞子4份,牛膝4份,炮穿山甲3份,当归3份。
加减:⊙虚寒兼标热者,去桂枝、熟地黄,加生地黄、金银花、桑枝、地骨皮,待标热得清后再行祛寒之法;⊙血瘀者,加桃仁、红花。
主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每天1剂,水煎,空腹服用,15至30剂为1个疗程。
说明:如服药后腰腿明显疼痛,可卧床休息30分钟,待疼痛缓解后方可下床活动。
方7组方:麻黄10g,桂枝10g,独活10g,当归15g,赤芍15g,木瓜15g,伸筋草15g,青风藤15g,乌梢蛇15g,杜仲15g,五加皮15g,甘草10g。
加减:⊙寒盛,遇冷痛甚,加制川乌(先煎)6g,制草乌(先煎)6g;⊙内有热象,苔黄,脉数,加连翘30g,栀子10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方8组方:方①制川乌(先煎)9g,制草乌(先煎)9g,炙甘草9g,熟地黄30g,当归9g,川芎9g,独活9g,乳香9g,没药9g,桑寄生30g,细辛3g,露蜂房9g,红花9g,桂枝9g。
方②白芍24g,甘草9g,生地黄30g,麦冬15g,丹参15g,木瓜15g,乳香9g,没药9g,露蜂房9g,五味子9g,续断9g,桑寄生30g,独活9g,细辛3g,知母9g。
方③丹参30g,当归15g,乳香9g,没药9g,全蝎9g,地龙12g,露蜂房9g,桂枝9g,熟地黄15g,炙甘草9g,独活9g,细辛3g。
方④黄柏9g,苍术9g,牛膝9g,薏苡仁30g,秦艽9g,白附子(先煎)9g,防己9g,桑寄生30g,独活9g,续断9g,蜣螂虫3g,露蜂房9g,鸡血藤30g,徐长卿15g,姜黄9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方①用于阳虚型,方②用于阴虚型,方③用于瘀血型,方④用于湿热型。
用法:以上四方均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
方9组方:青风藤40g,生麻黄10g,桂枝10g,生姜10g,制附子(先煎1小时)24g,木通6g,生石膏(先煎)18g,甘草6g。
加减:⊙寒盛者,重用附子,加细辛;⊙热盛者,减附子、桂枝,加知母、黄柏;⊙风盛者,加蜈蚣、葛根;⊙湿盛者,加薏苡仁、土茯苓;⊙夹瘀血者,加地鳖虫、水蛭;⊙痛甚者,加刘寄奴。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分2次服,每天1剂。
说明:治疗期间,早期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宜守方候效。
气虚汗多,或阴虚阳亢者不宜应用。
方10组方:狗脊40g,续断15g,炒杜仲15g,仙灵脾10g,鹿角霜10g,桂枝10g,骨碎补10g,独活10g,地鳖虫10g,防风10g,赤芍10g,白芍10g,制附子(先煎)12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僵蚕12g,生薏苡仁30g,伸筋草30g,羌活15g,知母15g,麻黄9g,干姜9g,制草乌(先煎)9g,牛膝18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型,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恶寒,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或晨起腰骶、项背僵痛,活动不利,苔薄白,脉沉弦。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11组方:狗脊15g,杜仲15g,牛膝15g,骨碎补15g,独活15g,陈皮15g,仙灵脾15至30g,威灵仙15至30g,生地黄15至30g,枸杞子15至30g,僵蚕12g,熟地黄12g,当归12g,桂枝9至15g,蜈蚣2条。
加减:⊙阳虚明显者,加鹿角胶(烊化)9g;⊙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15g;⊙寒盛者,加制附子(先煎)9g;⊙湿盛者,加薏苡仁12g;⊙热盛者,加忍冬藤15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腰骶、脊背、髋部冷痛,遇寒加重,关节强直,或腰膝酸软乏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方12组方:方①露蜂房10g,白芥子6g,山甲片6g,桂枝6g,海藻9g,昆布9g,炒牛蒡子9g,血竭3g,生黄芪60g,当归12g,葛根12g,枸杞子30g。
方②川椒目30g,海藻30g,鸡血藤30g,昆布30g,制扶筋30g,羌活15g,独活15g,制半夏15g,木瓜15g,桂枝15g,制川乌5g,制草乌5g,胆南星9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方①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②各药共研粗末,用纱布包好,加水3升,水煎20分钟,加温水浸浴半小时,每周2次,每剂药用3次,连续浸15次。
方13组方:生地黄30至60g,葛根20至30g,金银花30g,土茯苓30g,蒲公英20g,狗脊15g,赤芍15g,王不留行15g,白芍15g,红花10g。
加减:⊙痛剧属热毒炽盛者,加紫花地丁、板蓝根;⊙属寒热错杂者,加川椒、桂枝;⊙发热者,加生石膏、丹皮;⊙下肢浮肿盛,或关节积液者,加薏苡仁、车前草,酌减生地黄剂量;⊙畏风多汗盛,加黄芪;⊙病情严重盛,加服理气通络散(香附、川芎、元胡、黄柏、全蝎)。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天1剂,连服6日休息1日,1个月为1个疗程。
方14组方:全蝎9g,蜈蚣9g,甘草9g,桂枝10g,细辛3至10g,当归12g,杜仲12g,骨碎补12g,仙茅12g,枸杞子12g,红花12g,防己12g,生川乌(先煎)12g,海风藤15g,秦艽15g,丹参15g,青风藤20g,黄芪60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需治疗3至4个疗程。
说明:早期宜配合服用消炎痛、阿司匹林等。
方15组方:方①制川乌(先煎)10g,制草乌(先煎)10g,炙甘草10g,红花12g,狗脊12g,石楠藤12g,当归15g,熟地黄30g。
方②黄柏10g,苍术10g,桑寄生10g,甘草10g,秦艽12g,防己12g,狗脊12g,石楠藤12g,徐长卿20g。
方③丹参30g,熟地黄30g,当归15g,续断15g,鸡血藤20g,乳香10g,没药10g,露蜂房10g,地龙10g,地鳖虫10g,桂枝10g,独活10g,桑寄生10g,炙甘草10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方①用虚寒型,方②用于湿热型,方③用于瘀血型。
用法:三方均加水煎煮,分2次服,每天1剂。
方16组方:补骨脂30g,炒杜仲30g,党参30g,当归30g,黄芪30g,海桐皮30g,怀牛膝30g,狗脊100g,炒苍术20g,姜黄20g,生南星(先煎)15g。
加减:⊙虚寒者,加制附子、桂枝;⊙湿热者,加黄柏。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煎药前用水浸泡2小时,慢火煎煮20分钟,分2次服,每天1剂,2个月为1个疗程。
方17组方:方①雷公藤500g,生地黄500g,炙川乌100g,炙草乌100g。
方②生黄芪60g,当归30g,补骨脂30g,何首乌60g,细辛30g,生薏苡仁30g,川牛膝30g,全蝎30g,山甲珠30g,蜈蚣30条,雷公藤100g。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将①方药物浸泡2小时,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2小时取药汁过滤。
第2煎、第3煎分别水煎1小时。
然后合并滤液,文火保持药液不沸浓缩至稀膏状。
将方②药物混匀粉碎,加入浓缩膏中搅拌均匀,烘干后压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g。
饭后服1丸,每天3次,重者临睡前加服1丸,连续服用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