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步步高考前3个月地理(通用版)三轮冲刺课件考前回扣微专题14资源丰富区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1
题型4 对策措施型1.(2013·重庆文综)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指出图1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2)某公司拟在图2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
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答案(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下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2)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
(3)负面影响: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解析(1)阅读图1中图例及图形信息,即可归纳地表组成物质及地形起伏特点;对地下水的影响,一要从“地表组成物质”、“地形起伏特点”两方面分别阐释,二要从对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量两方面来组织答案。
(2)“饮用水生产”是一种原料(地下水)密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不高;分析其区位优势,应从地价、水源水质、劳动力价格三方面思考。
(3)种植业发展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从对水量、水质两方面思考,防治措施应“对症下药”。
2.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材料二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1)简述2007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
题型6 特征描述型1.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1)~(4)题。
材料一图甲为2011年9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强降雨量图,图乙为汾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1)图甲所反映的强降水最有可能是________(锋面)引起,降雨区位于锋线的____________(地图方向)。
(2)读图丙,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B两地形成的流水地貌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乙、图丙和所学知识,试比较汉江和汾河水文特征的异同。
(4)答案(1)冷锋北或西北(2)沿河或河谷地带分布甲: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乙: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3)相同点: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不同点:汉江: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汾河: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
(4)自然条件:水热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种植历史悠久;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劳动力丰富等。
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9月华北地区的降水只可能是冷锋天气系统所致,不可能是暖锋所为。
冷锋的降水一般都在锋后(冷气团一侧,即锋线的西北或北侧)。
第(2)题,从图丙中可以看出图中的城市分布具有沿河设城的特点。
这是一般南方城市分布的基本特征。
对于图中A、B两处的河流地貌可以从它们所处的河流的不同地段做出判断。
A位于汉江的上游地区,B位于汉江的下游河段。
根据所学的地貌基本常识可知:在河流的上游河段一般是以侵蚀地貌为主,形成V形谷;在河流的下游河段多为堆积地貌,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
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的比较主要是从位(水位高低)、流(流量的大小)、沙(含沙量)、冰(有无结冰期)、汛(汛期)等方面进行比较,一定抓住汉江位于秦岭以南,从气候上来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汾河地处黄土高原,从气候上来看是温带季风气候。
精心整理考点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润湿地域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惹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我国西北地域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1)西北地域的东西差别(2)西北地域天气干旱的原由及表现(3)西北地域生态环境的柔弱性3.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①干旱的天气 (基本条件 )②松散的沙质堆积物 (物质基础 )因为天气干旱,植被稀罕,土壤发育差,地表多松散的沙质堆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供给了物质来源。
③狂风日数多且集中 (动力因素 )靠近亚洲高压中心,狂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建了有益条件。
④天气异样 (重要影响因素 ):连续干旱会加快荒漠化进度。
(2)人为因素人为原由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致使荒漠化的主要原由。
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妥,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分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详细以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散布地域主要危害过分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少地域草场遭损坏过分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快草场退化和沙化沙质土壤肥力降落,荒弃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过分开垦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区,特别是沙区边沿连片发展内地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水资源利用不妥区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周边城镇或许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四周草场退化、精心整理环保沙化4.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单影响西北地域经济和社会的连续发展,并且严重威迫到当地甚至其余地域人们的生计环境。
5.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伏荒漠化的威迫。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6.防治原则:坚持保护生态均衡与提升经济效益相联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治沙相联合。
7.防治举措(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良耕作和浇灌技术,推行节水农业,防止土壤盐碱农作区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目,免得牲口大批无序增添干旱的内地地合理分派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区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举措和工程举措修建防备系统(3)调理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①现有林地→作为防备林②绿洲边沿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③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纳综合举措,多门路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添我国不一样地域的荒漠化治理不一样地域有不一样的生产状况,形成不一样的荒漠化问题,详细的散布特色、防治举措也不同样,针对我国西北地域的荒漠化,剖析重点以以下图所示:题组一荒漠化的形成1.(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 )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