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中国作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被世界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医学、武术、茶文化等也被国际社会所称道。
中国文化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又吸收了包括满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
这种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的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比如追求和谐、崇尚礼仪、重视家庭等。
中国人崇尚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
这体现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如皇家园林和传统古建筑的布局都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中国人注重礼仪,讲究细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都有着特定的礼仪和习俗。
拜年是中国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小孩子们要向长辈鞠躬问安并磕头,长辈会给他们压岁钱作为祝福和鼓励。
中国人重视家庭,家庭是中国社会的核心。
中国人有句古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明了中国人对老人的尊重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中国,子女们要尽孝养父母,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丝绸之路将东西方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学习和研究。
尤其是中国的太极拳、中国菜和中国功夫等都普遍受到世界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丰富多样,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价值观。
中国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世界更加多彩。
《四大文明》观后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周老师利用四节课的时间,让我们观赏了由日本广播公司拍摄的大型科教纪录片《四大文明》。
看完之后,深有感触。
利用周末的空余时间,我通过回忆纪录片内容,再结合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他们分别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
从观影的先后次序,最先观看的是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诞生于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下游。
从上游携带了大量养分的河水滋养了尼罗河下游周边的土壤,也就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用物质第一性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文明的诞生,如果不是尼罗河滋养了古埃及的土壤,那么就无法诞生像古埃及文明那样兴盛繁荣的古文明,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物质才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古埃及文明的诞生,是人类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像其他三大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沿岸,从而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然而,滋养了埃及土壤的尼罗河并非是驯服的,它每年的定期泛滥,都会对古埃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泛滥期,人民无法正常从事农业劳动。
但是,古埃及人正是根据尼罗河的泛滥周期制定了历法,同时,在泛滥期,人民得以从事除农业生产其他的活动,比方说建立雄伟的金字塔,这又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矛盾在一切事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尼罗河定期泛滥,虽然停滞了古埃及人民的农业生产,但泛滥期,土地得以休养,同时补充因耕作损耗的土壤有机质。
而阿斯旺水坝建造完成后,虽然人们从此能够控制尼罗河的泛滥,但造成尼罗河下游土壤贫瘠,人们不得不采用化肥来肥沃耕作的土地。
这同时也可以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很好地解释: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两者总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而纪录片中突破性地引用了一种金字塔建造的新颖观点:金字塔是由古埃及人民在尼罗河泛滥期间制造的,目的是统治阶级为了合理利用休耕期间的剩余劳动力,使社会安定。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古人是怎样看天下的呢?古人认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天的下面,所以叫天下。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就有了天圆地方的概念。
为什么天是圆的?因为没有人看到天中间有棱角。
为什么地是方的?因为古人很早就有了方向感,知道东南西北。
他们想象南和东之间一定有个角,所以地是方的。
这个概念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
地的周围是什么?是海。
由此引出一个“四海”的概念。
既然周围都是海,而且地有四个方向,那么周围就有四个海。
人住的地方又可称为四海之内,天下和四海之内的概念是差不多的。
“天下、四海、九州”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但是四海之内那么大怎么办呢?战国后期人们设想,这个世界太大了,应该分开来管理,于是就出现“九州”的概念。
中原人住在九州之中的赤县神州。
所以我们今天经常用神州作为中国的代名词。
毛主席曾作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六亿神州就是指当时有着六亿人口的中国。
战国时候,有一个叫邹衍的山东人突发奇想,他认为,天的下面有九个州,每个州之间都有海,一个州里面又有九个州。
中国就是九九八十一个州的其中之一。
中国不是全部,还有更大的世界。
在两千多年前,一个足迹没有离开过山东的人,会提出这样的学说,靠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
很可惜,邹衍的大九州学说,除了司马迁把它记下来外,没有继续相传。
真正在中国实施划州而治的是汉武帝十三刺史部。
汉武帝管辖的范围北至大青山、阴山脚下,南至今天越南胡志明市,东至韩国首尔汉江一带,西至敦煌。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要管理这么大的地方是不容易的。
汉武帝就把除了首都以外的其他地方划分为十三个州。
每个州都派一个刺史,相当于今天的纪检组组长,专门督察地方官。
地域经过精细划分后,中国人关于天下的观念改变了吗?没有。
儒家提出一个观念,把天下分成一个个方块。
国君住的地方叫王畿,京城在中间,然后每隔五百里画一个方块,取一个名字。
一共有五服,在每一服里又分成一个个城市。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观后感《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观后感此视频是由日本人拍摄的,对中国的文化及历史了解的并不是十分透彻和清晰,他分段落的讲解了很多内容,例如:中国的黄土以其分布范围广泛、连续、地层发育完整、厚度大而着称于世。
中国黄土分布在北纬30°~49°之间,以34°~39°之间最为发育,较之欧洲、北美的黄土分布区45°~62°N稍靠南。
分布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
在西北地区、黄河中游一带构成着名的黄土高原,连续面积可达44万平方千米。
黄土的厚度变化一般自数米至数十米,黄土高原黄土厚度可达百余米,最厚达400余米。
地层层序完整,从更新世早期到全新世都有沉积。
黄土地层中夹有多层古土壤,标志着黄土形成时的古气候有过多次干冷和暖湿的变化。
黄土地貌形态受基岩及黄土沉积前古地形的控制,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后期的剥蚀、侵蚀起着塑造地形的积极作用。
铜器的出现和使用这是人类史上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之一,有了铜器,人类才真正进入了文明的殿堂。
中国夏商青铜文化就是早期文明的代表,这些锈蚀斑驳的铜器,穿越4000多年的风云向后人展示远古的荣光。
大禹(即“伟大的禹”)是历史转折期的关键人物,他起初并没有把首领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沿袭旧制,拟将身后首领的座席禅让给东夷集团的伯益,但是,时迁事移,旧的禅让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况,他死后诸部族的上层集团纷纷“去益而朝启”,拥戴启为领袖,于是启便取代伯益,自立为王,正式建立了夏王朝。
自启至夏最后一个君王桀,共传13世,16王,大约存在了500年左右(有学者以禹为夏朝首位君王,若此则夏为14世、17王)。
启之为王也并不和平顺利,先是伯益率东夷部队攻启,被夏启击。
接着又与有扈氏争战,大败有扈氏于“甘”。
夏启站稳了脚跟,便在钧台(今河南阳翟)大会诸侯,才获得了“诸侯”正式的承认。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脱胎于同旧势力的争战。
二年级中国作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文明的国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明发展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文明古国之所以被称为“古”,是因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我国的历史跨度非常广泛,从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开始,到各个朝代的兴衰史,再到现今强大的中国。
这段历史经历了战争、征服和社会的变迁,但中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精神。
中国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因为它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礼仪制度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汉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而中国的文学艺术更是独具特色,如诗歌、戏曲、绘画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中国拥有着世界上独特的文化遗产。
中国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天坛等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景观和建筑。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荣耀,也成为了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中国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还因为中国拥有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例如孔子、老子、孟子等哲学家的思想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考和思辨使中国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而在科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如张衡、郭守敬等,他们的杰出贡献也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是因为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并且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文明古国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核心价值观。
我们也要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荣耀,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的文明之光更加耀眼。
四大文明古国观后感前言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古老而辉煌的文明古国,它们的繁荣与衰落、创造与贡献,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四大文明古国的观后感,分别是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埃及埃及是古代近东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它的存在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我对埃及的文明感到震撼和惊叹。
埃及人的独特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以及他们对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的探索,都展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参观金字塔时,我被它们的巨大和壮丽所震撼。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代表着埃及人对死者的崇拜和追思,显示出埃及人的宗教深度。
此外,埃及的象形文字也令我着迷。
通过探索这些古老的文字,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巴比伦巴比伦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巴比伦人以他们的城市规划和法律制度而闻名。
我对巴比伦的观后感是它的秩序和组织。
巴比伦的城市规划是非常先进的,这个古代城市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城市。
他们建造了高大的城墙、宫殿和神庙,并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园林和水利系统。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这显示出巴比伦人在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追求。
印度印度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它的文明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我对印度的观后感是它的宗教和艺术。
印度拥有众多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等。
这些宗教对印度人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曾参观过印度的许多寺庙和教堂,感受到印度人对宗教的虔诚。
此外,印度的艺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宏伟壮丽的泰姬陵到细腻精美的印度绘画,印度艺术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创作技巧。
中国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我对中国的观后感是它的哲学和科技。
中国的古代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等,这些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责任,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哲学观念在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年级中国作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着灿烂的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非常早。
从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类社会,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再到青铜时代的夏、商、周三代,中国文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这样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比拟的。
中国古代的文明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字的发明和发展。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人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中国文字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上。
中国的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汉字。
汉字可以表达非常复杂和丰富的意思,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
中国古代的文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哲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哲学家,他们通过思考人生的真理和道德的规范,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孔子提倡“仁爱”和“中庸”,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墨子强调公平和利他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哲学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文字和哲学之外,中国古代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
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闻名于世,中国的音乐以古琴、二胡等乐器为代表,中国的舞蹈以《精忠报国》、《彩云追月》等经典作品享誉国际。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表达。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是一个伟大而辉煌的称号。
中国古代的文明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珍惜中国的文明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并共同推动世界的进步。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作文5篇纪录片《中国》观后感作文1中国之历史,源远流长,贯穿在其中所流淌下来的精神也历久弥新,这样一股精神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也正是这样一股子精神,撑起了中国得以历经千年的岁月流转,依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孔子,乃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为《论语》,这位儒家始祖的一生却并不顺利。
孔子一生都在推崇他的儒家思想,四处奔波:卫国、晋国、宋国、楚国......但他最后只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国。
记得有一次,孔子在卫国被监视了,这当然被孔子察觉到了。
为此,孔子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不尊重。
还不仅仅是这样,贵族甚至还来驱赶孔子,孔子不得不为此而感到厌烦。
即便这样,孔子依然竭力推崇自己的儒家思想,让它能有栖身之地。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源远流长,我对孔老夫子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教诲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只死记硬背而不思考,就不能融会贯通,没有效果。
但只是成天空想而不学习新知识,也会因为知识的积累稀少而一无所成。
子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多复习,才能从已得到的知识中悟到新知识,能像老师一样熟练。
子还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我们要“学”、“思”结合,打牢基础功,认真请教别人的长处,才能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作文2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在外颠沛流离19年,尝尽各种艰难,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
途经楚国时,一次楚成王问重耳:如若公子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重耳笑着道:大王的恩惠是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的。
拖大王的福,如若我回到晋国执政,我要让两国和睦相处;一旦两国为各自利益发生争斗,我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大王的恩德。
二年级中国作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灿烂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古老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
中国的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深受世界各国的赞扬和尊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多元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文化遗产还包括了诗词、音乐、书画、戏曲、民间艺术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中国的古代文明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三字经》和《百家姓》是中国儿童最早学习的经典读物,它们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念,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
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比如孔子、孟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伦理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美食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技巧。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烹饪技艺和营养均衡,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也注重健康和体验。
中国菜以其独特的味道、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国际餐饮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还对世界艺术、科学、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绘画和雕塑艺术形式独特,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中医、太极拳、茶道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学习和传承。
中国的文明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展现在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
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勤劳朴实、尊敬长辈、重视家庭和友谊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理念。
中国的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如仁爱、礼仪、忍让等,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文明传统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二年级中国作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的灿烂文化和丰富的历史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可以被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四个时期里,中国历代治理者都注重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交流,创造各种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长城和故宫。
长城,是中国古时候用来防御外敌入侵的建筑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故宫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帝所居住的中心,同样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
此外,中国的其他文化遗产还有西安的兵马俑、扬州的瘦西湖、成都的大熊猫等等。
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很丰富多样。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风水、中国医学、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茶道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不仅表现了中国丰富的精神内涵,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中国文化能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早早接触和融合。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增长,已成为现代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的发展经济模式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更加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位随之亦与此相应地上升。
总之,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的国家之一,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它成为世界上其他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也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固本培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与繁荣做出贡献。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观后感
此视频是由日本人拍摄的,对中国的文化及历史了解的并不是十分透彻和清晰,他分段落的讲解了很多内容,例如:
中国的黄土
以其分布范围广泛、连续、地层发育完整、厚度大而著称于世。
中国黄土分布在北纬30°~49°之间,以34°~39°之间最为发育,较之欧洲、北美的黄土分布区45°~62°N稍靠南。
分布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
在西北地区、黄河中游一带构成著名的黄土高原,连续面积可达44万平方千米。
黄土的厚度变化一般自数米至数十米,黄土高原黄土厚度可达百余米,最厚达400余米。
地层层序完整,从更新世早期到全新世都有沉积。
黄土地层中夹有多层古土壤,标志着黄土形成时的古气候有过多次干冷和暖湿的变化。
黄土地貌形态受基岩及黄土沉积前古地形的控制,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后期的剥蚀、侵蚀起着塑造地形的积极作用。
铜器的出现和使用
这是人类史上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之一,有了铜器,人类才真正进入了文明的殿堂。
中国夏商青铜文化就是早期文明的代表,这些锈蚀斑驳的铜器,穿越4000多年的风云向后人展示远古的荣光。
大禹(即“伟大的禹”)是历史转折期的关键人物,他起初并没有把首领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沿袭旧制,拟将身后首领的座席禅让给东夷集团的伯益,但是,时迁事移,旧的禅让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况,他死后诸部族的上层集团纷纷“去益而朝启”,拥戴启为领袖,于是启便取代伯益,自立为王,正式建立了夏王朝。
自启至夏最后一个君王桀,共传13世,16王,大约存在了500年左右(有学者以禹为夏朝首位君王,若此则夏为14世、17王)。
启之为王也并不和平顺利,先是伯益率东夷部队攻启,被夏启击。
接着又与有扈氏争战,大败有扈氏于“甘”。
夏启站稳了脚跟,便在钧台(今河南阳翟)大会诸侯,才获得了“诸侯”正式的承认。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脱胎于同旧势力的争战。
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出世,便证明了这个历史的法则。
夏的都城在哪里,传说纷纭:有说在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境内,又说夏的第14位帝王,十代孙帝廑时,又迁都西河。
夏朝之初,国家尚属雏型,有过几十年的动乱,夏启平弭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使文明的演进术未曾逆转。
夏设“百官”,有牧正、庖正等官职,又打破了血缘关系,将全国划为九州,进行管理,颁布法律,建立军队,河南二里头文化的发掘证实夏王朝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夏桀,荒淫无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残暴的君王。
在黄河下游崛起的商族在汤的率领下,推翻了夏的统治,把古代社会的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殷商的发展
(历法也颇发达,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的历法就起于商殷,还有编制整齐的多声部乐队,演奏优美的音乐,可惜,我们已经无法聆听到了。
不过,在河南舞阳的贾湖地区,出土了早于殷商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距今8500-7600年,其年代早于仰韶文化)其中一支有7个孔和一个调音孔,用现代手段测量结果,该笛竞能吹奏以C为宫(即1C调)的七声古音阶(1234567i)或以G为宫(1G调)的七声新音阶(1234567i),用它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音质音色都颇为动听,由此可以想象,殷时的乐器能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
舞阳贾湖地区真是我们的宝地,它还捧出了契刻文字,正是殷商甲骨文的前身,将中国文明史上推至距今7000至8000年,真是功德无量。
殷商传至纣,又在沫邑(今河南洪县)建陪都,朝朝歌舞、夜夜恣意,于是沫邑又更名为朝歌。
于今,酒池肉林之遗址,杀害忠良比干的摘心台旧迹及纣王自焚的鹿台旧地犹在阳光下细数他的罪恶。
周灭商,殷都夷为平地,加上洪水湮没,300年王城荡然无存。
往昔的楼阁殿阙坍圯散落,笙歌艳舞化为云烟,文物起于地下,兴盛埋进废墟。
安阳小屯村称之为“殷墟”倒也名符其实。
)
春秋战国时的变化
(安阳几经变迁,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大将王翦重修安阳城墙,今日的安阳正始于那时,距今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此后,项羽曾在此大败秦将章邯订立城上之盟;曹魏建都邺城,即今距安阳北去45里的邺镇。
著名的西门豹曾为此地之令,而曹操父子(曹丕、曹植)在此地又成为文坛主将,经营起史称“建安文学”的文学集团让邺城——安阳,又以独有的文学之光闪耀在中国历史上。
魏晋之后,安阳地区、邺城先后是五朝都城,以后地位渐渐衰败。
七朝旧都仿佛在历史上睡去了。
直至宋朝,安阳又再度辉煌,不过,是以著名的洹河流域瓷窑的发展为标志。
宋瓷那柔润晶莹的光泽,穿透近千年的风尘,幽幽发亮,成为今天的至宝。
安阳地区人杰辈出,代有俊雄,战国时诸子之一的鬼谷子(王蝉)在此办学。
韩琦、岳飞是安阳的骄傲,神医扁鹊虽不是此地人(扁鹊是河北保定任丘县人)却将自己的身体埋藏在安阳汤阴县伏道村南,成为安阳的光荣之一。
隋末唐初,义军蜂起,安阳滑县瓦岗寨成为义军中心之一,一部《隋唐演义》在评书艺人的口中将义军和安阳的名字传布于街头巷尾。
而窃国大盗袁世凯在皇帝梦破灭后,也葬于洹上在安阳留下了他的坟墓——袁林,给安阳添上块耻辱的伤疤。
于今,安阳古迹遍地,寺观多多,犹如苍劲的大树挺立在豫北大地。
或许是她负载的历史太久太厚,以至于今日的安阳不得不面临一个沉重的话题:怎样让古代文明的光芒融进今日的灿烂星光之中,再造一次更新的辉煌。
)。
我认为还有一些内容需要补充,可以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化作为切入点,在拍摄视频内容。
长江文化
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和集聚,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在文化体系上同属中国南方文化体系。
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支主体文化。
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虽然,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式、作用和历史发展进程,但却不是彼此孤立的、互不相干的。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它们既相互冲撞、相互对抗,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是两支平行发展的、并驾齐驱的文化系统。
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的文化联系,在血缘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统一体,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使大一统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并给周围的海外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长江文化是一种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具有认同性、归趋性的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和集聚。
从其生存空间来说,除传统所谓的长江流域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省二市外,还应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这不仅因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而且在文化体系上也同出一辙,同属中国南方文化的体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长江文化是以一个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含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而构成的庞大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规则下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长江文化。
黄河文明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
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
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省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太昊、少昊。
据文献记载,他们的族团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早期
文明。
这时的社会是邦国林立,出现了城郭、农业生产社会化、手工业专门化、礼制规范化。
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文化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
这时的黄河文明处于大交融的形成时期,可以称为邦国文明,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初级阶段。
黄河的古代文化遗存几乎遍及整个流域。
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是仰韶文化的集中地,从陕西的关中、山西的晋南、河北的冀南到河南大部,甚至远达甘肃交界,河套、冀北,豫东和鄂西北一带。
早期的代表就是陕西临潼的姜寨。
面对姜寨村落遗址,会让你生出无限的遐想。
一个古代先民群居的场所,把远古拉到你的面前。
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关中、陇东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前身。
黄河上游甘肃地区的马家窑洞文化、齐家文化则是仰韶文化的后期,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甚至有人判断,齐家文化的下延可能已属奴隶社会。
黄河下游海岱地区文化则自成系列,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一脉相承。
有人说依旧是仰韶文化的支系,有人则说是南方良渚文化的影响,因为陶器和玉器的制作都有良渚文化的特色,更有人说,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是独立的文化中心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