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品落花生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4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落花生》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的方法,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懂得付出劳动才能收获成果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掌握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颗花生,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花生的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花生的特点。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花生的生长过程。
(2)教师讲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粮食的珍惜。
3. 课堂实践(1)学生动手实践,绘制花生生长过程的简笔画。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付出劳动才能收获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拓展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花生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花生生长过程的理解。
(3)关注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应用能力。
四年级《落花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花生果实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花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花生生长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付出劳动,收获成果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花生生长过程及其果实的作用。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花生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多媒体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花生的种植和观察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花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生的外形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花生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花生生长过程及其果实的作用。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花生生长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他们对花生的认识。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里的花生,了解其生长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花生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花生”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炼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从文中提炼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付出与收获”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其克服学习难点。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对生字词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或改编,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
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2、指名说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不长,但是这篇*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一)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
怎样知道*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3、对。
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课文《落花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落花生》,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其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落花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落花生的更多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付出劳动才能收获成果的道理。
(3)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不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其营养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落花生》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落花生的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落花生》。
(2)查找有关落花生的资料,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其营养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落花生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落花生资料。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落花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学习课文(1)讨论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其营养价值。
(2)学生分享自己对落花生的认识。
(3)教师总结,强调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道理。
4. 课后拓展(1)学生课后观察附近的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农村生活,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不易。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落花生》。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3)观察附近的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与家长交流感受。
人教版语文《落花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取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学会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的词语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资料。
第二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通过展示花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简介课文: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表现。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落花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落花生》。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等环节,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教育学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启示,学会做有用的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花生种子、花生长势图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组词、造句。
5.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花生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花生的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种植花生,观察花生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做有用的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花生种植的观察日记。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花生的其他用途,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花生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花生的生长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实践活动的时间充足。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花生种植实践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校合作。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花生加工厂,了解花生的其他用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培养阅读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体会到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花生,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对花生的认识,教师总结,引出课文《落花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段大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讲解重点句子和生字词。
(2)学生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所学,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写一篇关于花生的小作文,可以是描述花生外形、生长过程或者表达对花生的感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颗花生,体会花生生长的过程。
(2)学生分享感受,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这篇文章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描写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作者介绍】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著名、、“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1917年考入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运动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等。
1935年应聘为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落花生:花生。
一年生草本植物。
果实为,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
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或花生仁,是生产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一到春天,农民伯伯就开始耕地、bōzhǒng()、jiāo shuǐ(),期待秋天有更好的收获。
2.妈妈fēn fu()我去那座tíng zi()里等着她,不要乱跑。
二、用斜线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价格便.(pián biàn)宜。
2.我家楼下是超市,买东西很方便.(pián biàn)。
3.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kōng kòng)地。
4.山里的空.(kōng kòng )气真好。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
..出来种花生吧。
()
2.没过几个月,居然
..收获了。
()
3.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
(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虽然
..很有用。
(用加点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不好看,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描写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点明要做_________,不要做只讲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重点段落品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很有用。
”
..不好看,可是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
A语言B动作C心理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
请你代表大家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播种浇水 2.吩咐亭子
二、1.biàn 2.pián 3.kōng 4.kòng
三、1.开垦 2.竟然 3.爱戴
四、1.花生不仅味道很美,还可以榨油。
2.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但是我们的心离得很近。
3.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五、借物喻人朴实默默无闻有用体面
六、1.A 2.她虽然表情冷冷的,可是心地很善良。
3.做人要朴实,要做有用的人,要对社会、对他人有好处。
七、示例:你们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你们是那样伟大,那样值得敬佩。
我要向你们学习,也做一个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