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
- 格式:docx
- 大小:15.19 KB
- 文档页数:7
落花生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落花生》内容:主要讲了我们种花生、收花生。
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在过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边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一、《落花生》主要内容《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
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2.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3.第三部分(3—15)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落花生》赏析《落花生》的行文的特点是简沽明快,它没有拖泥带水的絮絮叼叼,没有天高地远的高谈阔论,也没有晦涩费猜的玄机妙语,更无刮古搜今,广引博征的自我炫耀和卖弄。
然而它在家人的闲谈中流露出的一种朴素的思想,却可以使人们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引起遐想和深思。
《落花生》为文短小,平易、浅显、清淡、质朴,由此达到了美的极致。
它之所以能够长期流传,脍炙人口,除了这种极致的美之外,更由于它以意取胜,具有超越时空的象征意蕴。
它的象征和暗示,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那种朴实无华而又优美崇高的思想情感,使人们能倍受其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表达主旨1.《落花生》散文,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
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
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
2.《落花生》平易、浅显、简洁,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并不浅薄。
它那平易的话语,讲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小学语文教案:《落花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落花生》。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落花生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付出劳动,才能收获成果的道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落花生》。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落花生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落花生》的幻灯片或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落花生。
(2)简要介绍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题?(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4. 深入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
(2)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落花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落花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落花生》。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落花生生长过程的画。
3. 收集关于落花生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4.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落花生四年级作文
落花生——我的四年级作文
在我的四年级学习生涯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作文就是关于落花生的。
落花生,既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
这篇作文让我对落花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从小就喜欢吃落花生。
每当听到爷爷奶奶说要给我买落花生吃时,我总是特别开心。
可是,我只知道落花生是一种坚果,其实关于落花生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落花生是一种由豆科植物落花生所结出的果实。
落花生果实通常是一些个黄褐色的荚果,里面包含有一些个圆形的种子——落花生仁。
落花生仁,我也叫它花生米,是非常营养的食品。
它们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钾、镁、锌、硒等营养成分。
除了营养价值高,落花生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的南方,落花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
它们的种植历史已有几千年,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日常生活中,落花生也被广泛运用。
比如,我们吃的花生酱、花生糖、花生米等等,都是可以从落花生中制作出来的。
在我的作文中,我除了介绍落花生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写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我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说是落花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人,他在月宫里为月亮女神制作着药品。
有一天,他意外地将一些个药品掉落到了地球上,这些药品化为了一个个的落花生。
虽然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是它让落花生更加神秘和有趣。
总之,这篇关于落花生的作文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更加喜欢这个美味又神秘的食品。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继续学习落花生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落花生迷。
《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以下是这篇课文的笔记:一、生字1. 亩:mǔ,用来计算土地面积或者农田的单位。
2. 尝:cháng,曾经的意思。
3. 吩:fēn,吩咐的意思。
4. 榨:zhà,压出物体里的水分或者油脂。
5. 慕:mù,羡慕的意思。
6. 矮:ǎi,高度低的意思。
7. 淡:dàn,不浓烈的意思。
8. 茅:máo,指用茅草覆盖的房屋。
9. 榨:zhà,压出物体里的水分或者油脂。
10. 价:jià,价值的意思。
二、多音字1. 种:zhǒng(种子),zhòng(种地)2. 空:kōng(空气),kòng(有空)3. 便:pián(便宜),biàn(方便)4. 的:de(好的),dí(的确)5. 把:bǎ(把手),bà(椅子)6. 只:zhǐ(只有),zhī(一只鸟)7. 数:shù(数学),shǔ(数数)8. 相:xiāng(相互),xiàng(相片)9. 要:yào(重要),yāo(要求)10. 难:nán(困难),nàn(灾难)三、近义词辨析1. 居然与果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但“居然”要比“果然”轻一些。
2. 吩咐与命令,都有命令的意思。
但“吩咐”常用于口头,“命令”常用于书面语。
3. 爱慕与羡慕,都有喜欢、欣赏的意思。
但“爱慕”的对象多指人,“羡慕”的对象多指物。
4. 朴实与简朴,都有朴素的意思。
但“朴实”强调不浮夸,“简朴”强调简单朴素。
5. 便宜与低廉,都有价格低的意思。
但“便宜”侧重于物品不值钱,“低廉”侧重于价格低廉。
6. 可惜与遗憾,都有遗憾的意思。
但“可惜”侧重于值得惋惜,“遗憾”侧重于遗撼。
7. 清晰与清楚,都有清楚的意思。
但“清晰”侧重于清楚的程度高,“清楚”侧重于事物的明晰程度。
8. 居然与竟然,都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
落花生课文解析1. 背景介绍《落花生》是中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张洁。
这篇课文以赞美落花生的美味和落花生产生的故事为主题,通过描述种植、收获和制作落花生的过程,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美好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
2. 内容概述《落花生》这篇课文由五个部分组成:2.1 第一部分:引言文章开始,作者以“春天,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奇异的植物正处于生命的延续中”作为引子,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繁忙而神奇的场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2.2 第二部分:种植落花生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详细描述了落花生的种植过程。
从选种、施肥、分株、灌溉等一系列农事活动,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表达出对农业生产的敬意。
2.3 第三部分:收获落花生这一篇描述了落花生成熟后的收获过程。
作者展示了农民认真细致的态度,一颗颗摘下来的红色果实落入篮子中,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农民的幸福。
2.4 第四部分:制作落花生糖和花生油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制作落花生糖和花生油的过程。
他描绘了制作过程中的步骤和细节,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对落花生制品的美味和制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2.5 结尾整篇文章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写就,最后,作者提醒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珍惜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以落花生为载体,表达了劳动者辛勤努力的心声。
3. 价值观和生活智慧《落花生》这篇课文融入了许多美好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 尊重劳动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课文向读者传递了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作者提醒读者,美味的落花生背后需要农民辛勤的付出和智慧的积累。
3.2 珍惜食物在描写制作落花生糖和花生油的过程时,作者向读者展示了食物背后的努力。
通过讲述制作过程中的细节,课文告诉读者,食物不易得来,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激。
3.3 探索创新在农民种植落花生的过程中,作者描绘了农民的智慧和创新。
例如,作者提到种植落花生的技巧和经验,表达了对创新的认同和鼓励。
2023年《落花生》教案范文7篇《落花生》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
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
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
另外,__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
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
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最终五篇)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
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
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
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8篇学校四班级语文《落花生》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老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由于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这篇课文的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由于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示同学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把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同学区分并把握“榨”是翘舌音zhà,订正同学口语习惯读音“zhᔓ慕”字下面是不是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精确地理解词语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惋惜:值得可惜。
开拓:开拓进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叮嘱:口头指派或指令。
喜爱:由于宠爱或敬重而情愿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辨别:区分。
风光:〔相貌或样子〕好看;秀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老师范读课文,同学思索: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营造学生对于语言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练习和提高。
《落花生》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精品课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生命哲学。
今天,笔者就以这篇教材为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全文。
2.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并了解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生命是无价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落花生》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散文课文。
文章通过一个小学生在田野里偶然地发现了花生结的时候,表达了关于生命和劳动的多重意义。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析法、交互式教学法和互动式阅读法等方法:1. 分析法:通过分析和解读全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深层次的思想。
2. 交互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通过问学生:“为什么“过猪肠”环节很重要?”来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3. 互动式阅读法:通过课堂小故事、图画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
三、教学过程1. 教师热身引导.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故事或提示学生后续课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课文。
例如:我可以和学生谈谈花生的另一种玩法,或讲讲泥鳅捉蝌蚪的方法等等。
2. 正式阅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老师配合点读等形式,来逐步调整和提升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演、演讲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3. 听、说、写的交替训练.通过听、读、说、写等形式,帮助学生消化并回顾课文,让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组织课后活动.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例如画画、做手工等小活动。
四、教学效果《落花生》这篇课文本身就非常充实,教学效果很好。
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落花生《落花生》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7课的一篇有哲理的课文,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落花生》:《落花生》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
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
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导语】这篇精读课⽂着重讲了⼀家⼈过花⽣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好处的谈论,揭⽰了花⽣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理想。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会本课8个⽣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榴、爱慕”的等词语;分⾓⾊朗读课⽂,背诵⾃⼰喜欢的段落;理解“⽗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的道理;初步学习分清⽂章的主次,加深对⽂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亲赞美花⽣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初步学习分清⽂章的主次,加深对⽂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构想 课前,让学⽣了解花⽣的⽣长特点及有关花⽣的常识。
教学时,先结合课题,组织学⽣交流对“落花⽣”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
然后从内容⼊⼿,引导学⽣了解课⽂围绕落花⽣写了⼏件事。
要保证学⽣充分阅读、思考和⼩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课时第⼀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整体感知课⽂内容,引导学⽣⼩组合作,质疑问难。
学⽣学习过程 ⼀、巧妙激趣,导⼊新课。
1 指名学⽣上台写下⾃⼰的名字,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 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花⽣”,并请学⽣猜想它的含义。
3 教师把“落华⽣”改写为“落花⽣”,并介绍作者许地⼭。
许地⼭为什么把⾃⼰的笔名叫做“落华⽣”呢?读了本课,我们就清楚了。
⼆、⾃读⾃悟,整体感知。
1 学⽣⾃读课⽂,读准字⾳,理解词义。
2 同位互读,相互订正。
3 ⼩组讨论:课⽂围绕“落花⽣”写了哪些内容? 4 回报交流,理清脉络。
三、质疑问难,培养能⼒。
1 引导学⽣⼩组合作,⾃学第⼀部分,提出不懂的问题。
2 学⽣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姐弟⼏个⼈通过⾟勤劳动,收获了花⽣,为什么⽤“居然”⽽不⽤“果然”呢?⽤“居然”说明了花⽣的什么特点? (2)⽂中为什么只⽤“买种”“播种”“浇⽔”这⼏个词写种花⽣?这些词能颠倒吗? (3)母亲为什么提议过“收获节”,还吩咐在后花园的茅亭⾥过这个节? (4)“那晚上天⾊不⼤好,可是⽗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句中,“天⾊不⼤好”⽗亲为什么也来了?⽗亲对孩⼦们⼀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 “很难得”“实在很难得”?⽗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中的新花⽣吗?诸如上述问题,让学⽣在⼩组内充分讨论、释疑,更好的理解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落花生》课文原文及赏析《落花生》课文原文: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可以过一个收获节了,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赏析:《落花生》是许地山的一篇散文,通过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以及谈论花生的过程,寓言性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文章以花生为线索,通过对比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特点,突出了花生的内在美和实用价值。
花生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它深藏于地下,默默奉献,这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观——人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华丽和虚荣。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家庭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受到深刻的启示。
总的来说,《落花生》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021年关于《落花生》教案9篇《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2、有感情的朗读对话;3、理解父亲说的话,懂得其中的道理: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话,细细体会。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1、小黑板、纸片、吸磁铁。
2、许地山的__。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围绕谈字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2~14自然段。
)1、自由读2~14自然段,思考:⑴这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特点?⑵父亲和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什么?2、谁说的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划出,读一读。
3、出示句子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摹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⑴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⑵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⑶这句话的重点词是什么?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⑷三位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小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小微说: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⑸辩论:在现代社会中,你认为该做怎样的人?⑹朗读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4、出示句子2:父亲只是在赞美花生吗?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⑴读句子,理解。
⑵父亲的希望是什么?5、出示句子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⑴怎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请举例。
⑵怎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⑶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6、朗读指导四段话。
7、填空: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他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优秀教案(精选12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优秀篇1教学要求: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
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的作家。
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 )、( )、( )、( )、( )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 )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 )的语言,他说了( )次话,其中第( )次和第( )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不好看鲜红嫩绿埋在地里高挂枝头挖起来才知道鲜红嫩绿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
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落花生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
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
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思考·练习2)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
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
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