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表扬,慢慢找错_成长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27 KB
- 文档页数:2
多赞美少批评故事分享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赞美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多赞美少批评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自尊心,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励孩子不断进取,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和老师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
如果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指导和教育时,总是大量使用批评的手段,则会使孩子倍感压抑和失落,缺乏自信,甚至会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相反,如果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多使用赞美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那么他们就会更加自信、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举个例子,当孩子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时,面对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你真棒啊,你的成绩越来越好了,真是太好了!”而不是直接说:“这次还挺行啊,以后要再努力,不能轻敌!”虽然这两种说法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赞美的力量,从而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另外,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多地强调孩子的不足之处,而是要注重他们的优点和潜力。
比如,如果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犯了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他们提供改进的方法,然后再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加以表扬。
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自我认可,从而助力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当然,要实现多赞美少批评,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需要不断收集资料,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总之,多赞美少批评是一种有效、健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应该注重赞美孩子,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鼓励中成长作文在鼓励中成长作文(精选61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在鼓励中成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鼓励中成长作文篇1我在鼓励中成长鼓励是阳光,鼓励是雨露,鼓励是清风。
鼓励是我们成功的动力,鼓励包含着对你的爱,对你的期望。
一看到鼓励这个词,我就想起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
那是四年级的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们放了一下午的假,我在紧张的复习。
晚上,妈妈问我:“明天就要考试了,你有信心吗?”“我上一次才考89分,这一次……”“凯凯,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考好,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第二天上午,考场上我信心百倍,心里一直在想着妈妈鼓励我的话:“凯凯,你是最棒的。
”卷子发了下来,我看看卷子,嘴角微微一笑,卷子还算简单。
开始写了,我的笔微微颤抖着,我认真仔细地审视着每一道题,不敢漏掉一个字。
我的书写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卷子上几乎没有难题。
我看到一道填空题愣住了,这道题是让写孔子的名言,我碰到一只拦路虎,我紧锁眉头,绷着脸,一声也不吭,在心里默默的想着,思考着:孔子的名言……难道是……论语!我的眼睛一亮,哼哼!出题的人是放了一个“烟雾弹”,实际是让写一个“日积月累”的论语。
我一路过关斩将,奋力拼搏,埋头苦干,最终考了99分的高分,居全班第二名。
鼓励是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走向成功的动力。
我在鼓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鼓励中成长作文篇2人人都需要鼓励,鼓励是拼搏的力量,鼓励会使人心里充满希望,向自己的理想不断迈进……每天放学一出校门,爸爸就问我“你今天在校开不开心?”我如果说“开心,老师上课提问我了,让我上黑板写题目了”等等,爸爸听了,就会抚摸着我的头说“对,要大胆举手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至少我们知道怎么错的,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从批评中获得成长的例子
1. 当老师批评我上课不认真听讲时,哎呀,那真的让我脸一下子就红了!这就好像是有人在我脑袋上敲了一记警钟,告诉我不能再这样混日子啦!从那以后,我每节课都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慢慢的,我的成绩竟然真的提高了不少呢!
2. 记得有一次同事说我工作方法太死板,一开始我还挺不高兴的呢,但后来一想,嘿,这不就是让我改进的好机会吗?就像走路遇到了一块石头,跨过去就是了呀!于是我开始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工作也变得更有效率了。
3. 被父母批评不懂事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呀!可是后来想想,他们说得也对呀,我就像那还没长大的小树苗,需要修剪才能长得更直更好!我开始学着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呢。
4. 朋友指出我脾气太急躁,哇,当时真有点接受不了,但回头看看,自己确实因为这吃了不少亏呀!这不就像是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个小毛病,赶紧改掉才不会影响自己呀!我慢慢学会控制情绪,和朋友相处也更愉快了。
5. 领导批评我的方案没有创意,哎呀,那瞬间感觉自己好失败呀,但过后我就振作起来了啊!这就像一场比赛输了,得赶紧爬起来准备下一场嘛!我到处找灵感,学习新的知识,后来的方案真的让领导刮目相看了呢。
6. 当有人批评我说话太直接伤人时,心里真的很懊恼呀!但这不正是提醒我要变得更会与人相处嘛!好比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得注意脚下呀!之后我说话就会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7. 被批评穿着不得体的时候,哎呀,真的有点尴尬呢!但换个角度想,这是让我变得更时尚更好看呀!就像给房子装修一样,要弄得更漂亮舒适嘛!于是我开始关注穿搭,整个人的形象都不一样了呢!我觉得呀,批评真的是成长的良药,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就能从中学到好多,变得越来越好!。
拜读了雷老师的状元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反思我在儿子的教育之路上走过的弯路,我为自己的错误观念而自责,更为自己的迷途之返而庆幸。
正如我在《手牵手,我们一起走》中说的那样,在夸孩子方面,以前的我真的很吝啬,错误地认为现在的孩子已经生活在蜜罐中了,如果再让他生活在褒奖之中,唯恐他会飘飘然,找不到北,所以我给予孩子的总是批评多于夸奖。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变得不自信了,也不开心了,我越是批评的问题,他越是一错再错;我越是强调的事情,他越是做不好,甚至于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时间,我急燥,我愤怒,我和孩子之间也经常纷争不断。
就这样,我和儿子一起磕磕绊绊地走过了他的三年级上学期。
慢慢地,我开始反思自己,我开始试着改变,没想到,还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年级下学期开学之初,借着儿子的新鲜劲儿,我趁热打铁,有意在家人面前夸他这学期进步了,改掉了写作业磨蹭的坏习惯,回家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家庭作业。
这一招还真灵,儿子这学期真的不磨蹭了,写完家庭作业,还能有时间读一会儿书,或者是陪妹妹玩一会儿,家里每天都是其乐融融的氛围,再也没有了我的呵斥声和儿子无声的反抗。
儿子的书写习惯问题,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的头疼之事,为此老师曾经罚他重写、甚至是写多遍,我曾经撕过他的作业,以至于我神经质般地每次在他写作业之前都要强调一番。
就这样,儿子的书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儿子的一张单元生字测查小卷上老师给批注了“你的书写进步真大!”,于是我效仿老师的做法,在儿子当天的.作业本上也留下了表扬和鼓励的话,第二天,我就孩子的改变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老师在同学面前也对他的进步给予了表扬,还发了表扬条给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儿子的书写奇迹般地改变了,他的进步带给我惊喜,于是我每天都会在他的作业上留下鼓励的话,在他的作业本上我也经常能看到老师写的“加油”“优”等字样。
儿子的信心大增,每天都在很用心地写着,这样的改变已经持续了近一周了,在儿子的身上,我看到了适度夸奖带来的正能量。
批评慢一点、表扬快一点李玉莲作为教师,对于后进的学生总是大有怒其不争的无名火,结果搞得老师和学生都很痛苦,互相煎熬。
作为B层班的班主任,每天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更是一种考验。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宽容以待之。
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
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生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肖XX,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母亲早逝,与父亲及及继母感情淡漠,迷恋网络,学习动力不足,基础薄弱,态度消极,经常不按时交作业。
在开学初制定中考目标时,他就直言不讳的说:“我不打算上高中了,初三毕业后我直接上职中,然后出去打工。
”在一次宿舍检查中,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把头蒙在被窝里,情形怪异,八成是在玩手机!我心中窃喜,看来今晚的检查没白来,抓了个现行,刚好来个杀鸡骇猴!“你干什么呢?”我冷笑,拍着被子质问道。
头伸出来了,我一看,是肖x。
“没干什么。
”他用自己一贯的冷漠表情淡淡的说。
“你好好的把头蒙在被子里干什么?”“……我洗头的,怕冷……”昏暗的光线中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声音弱弱的,我用手摸摸他的被头,干干的。
我很想让他把被子掀开,甚至能想象出手机落地时他的狼狈表情。
可是,我犹豫了,让一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在这种情形下的站在众人面前,我觉得十分不雅,而且,我还没想好,这样一个孤僻叛逆的孩子,我该怎么处理他?于是我决定以退求进,假装相信他了,说:“哦,那注意保暖”但我盯着的眼睛看了许久,轻轻的叹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没说几句话他就坦白交代:昨晚确实是在玩手机。
手机是他在苏州打工的姐姐买给他的。
巧用评价,静待花开读者在读这篇教学故事之前,先听我讲一个故事: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牵着蜗牛,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呢?我摧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爬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呢?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啊!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听了这个故事,读者就该明白我写这个故事的意图了。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这只蜗牛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在工作中只要用心引导,尽心培养,孩子总有绽放优秀的一天。
我今天的教育故事主题就是——巧用评价,静待花开,让生健康成长。
印象最深那件事此时浮现在眼前。
2009年十一月,我在开学两个月后调入@小学,教三二班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
我发现本班有的学生书本很新,学过的课文居然没有做一点笔记,上课不会听讲或不听讲比比皆是。
上交的作业也做的丢三落四,更有甚者,居然胆大的上交空本。
下午上课好久了,有两个男学生才来上课,来迟原因是利用中午时间上游戏室打游戏。
怪不得之前代的好好的老师不带了,把这个“烫手山芋班”甩给我一个刚来的新人。
批评表扬巧结合风雨阳光促成长——做一个会表扬的老师摘要: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激励手段。
常常结伴而行,相融而生。
如何正确运用这两者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学习成绩,本文对表扬和批评如何更得体、适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字:表扬;批评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一、一棵幼苗既需要经过风雨的洗礼,也要经过阳光的沐浴。
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
一个人也是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到处布满阳光,总会有风风雨雨,总要经过困难、挫折、错误,才能成材。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被表扬,总是被包容,总是被宽纵,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的人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到了野外,一点点严寒就受不了,那就不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然而,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也要有阳光的照耀,给予温暖和热量,他才能有力量成长。
所以,批评和表扬都是让一个人顺利成长不能缺少的手段。
而要使表扬与批评起到良好的效果,就要讲究一定的艺术。
一、表扬的艺术1 、善于发现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老师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这些学生的这些优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候表扬一次能让学生好几天都会感到被别人肯定的喜悦。
2、表扬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神采飞扬。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教师的表扬不能只限于班级的部分学生,而要面向全体。
在班级里要使人人都有受表扬的机会,只要学生有进步,有特长,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
表扬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量化考核中的分数,有时是一个小小的奖励。
老师不能只表扬学习成绩好的一部分同学,而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视而不见,眼里看到任何人进步都要予以肯定。
二、批评的艺术(一)冷处理法,就是在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班主任老师要给学生以反思的机会,而不是基于处理他们所犯的错误,应该再过一段时间之后,等他对自己的言行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在进行教育。
我的教育故事不吝表扬效果好不断地被小仙儿老师感动,我对我的学生也更加有爱了!今天上午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时,在班级微信群里特别表扬了一个孩子朱A,把他的读写笔记拍发给家长看,因为他的字前后差别很大,原因是妈妈发现他作业中的字不好时适时地给予提醒,更为可贵的是这个妈妈在下面写了几句鼓励孩子的话。
我又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一向表情淡漠的孩子美滋滋的!同样的,对于另一个性格比较内向,在课堂上总是分心走神,懒洋洋地咋就不愿张嘴的孩子余B,我今天在课堂上又一次特意要求并引导他磕磕巴巴地把新学的一首诗《游园不值》背了出来,然后告诉他的妈妈等孩子回家后一定要表扬夸奖一下,他的妈妈很高兴,并提起前几天孩子回去对她说许老师表扬他字写得好时,妈妈竟然说的是“你字写那样老师还表扬你!”听了这些,我给家长交流了许多,教她如何如何“牵一直蜗牛散步”……另一个进步特别大的孩子冀C,今天主动跑我办公室找我报告班务,我夸他越来越阳光自信了,并特别表扬他现在不惹事了。
曾经的他学习一塌糊涂,个头不小,却幼稚得不行。
去年刚接这个班时经常处理他与同学的纠纷,他动不动就跟同学发生肢体冲突,然后自己还委屈得不行。
他的妈妈又急又气,说孩子学习笨之类的话,我给她推荐看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妈妈如何把一个别人看来弱智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经历。
非常庆幸的是这个妈妈从那时起一直坚持非常有耐心地陪伴孩子,经常在作业中给孩子批一些鼓励的话,我见到后再画个大拇指还当班特别表扬一番。
于是,这个孩子在不断改变,因为得表扬多了,他没有了之前的急躁,不再动不动就对人发脾气动手脚了……很早听赏识教育专家周弘作讲座时曾经说过:“如果父母如果能拿出当年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耐心和爱心的话,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就会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吧!毕竟没有几个孩子学不会走路或者学不会说话的。
”试想,哪一个好孩子背后没有一群人的爱心陪伴和耐心引导?缺乏表扬和鼓励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成长得阳光快乐?反思自己:对学生倒还真是不吝表扬鼓励;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却表扬不足,指责有余。
我有个下属,性格外向,擅长交际,是个销售和公关的高手,但是做事情粗枝大叶,经常犯错。
而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注重细节,对他的表现很是不满,曾经多
次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原本抱着治病救人的想法,指望他做事认真一点,细心
一点,谁知他变本加厉,犯的错越来越多。
我变得很生气,有时甚至当面指责他。
他也越来越叛逆,一副大不了我不干了的神情,谁怕谁?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多表扬,少指责,情况发生了好转,他做事越来越到位,
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灿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批评。
批评只能让人不做什么,它不能让人做什么。
他犯错了,你批评他,下次不犯错;他迟到了,你批评他,下次不迟到;但
批评不能让人做什么。
一名领导要想充分发掘每一个人才能的最佳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
世界上最容
易摧毁一个人志气的,就是领导的批评。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很少再去批评任何人,只给他们表扬和激励。
对待下属,我是快快称赞而慢慢找错。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取得宏伟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常公开称赞他的同事。
他甚至在自己的墓碑上,还称赞别人。
他在碑文中说:“埋葬在这里的,是一个知
道如何跟比自己聪明的人相处的一个人。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批到一本作业本,虽然刚换还没几天,可角已经翘得老高,再看,上面划着几条乱七八糟的线,不用说,肯定是马立辉的。
看来他是存心不想写好这作业了,已经擦了两次,还是这副样子!再往前一翻,更让人生气,前面做过的作业纸又缺了半张,这个懒懒散散的小家伙!责任心告诉我,我一定要“治治”他的毛病,对他采取严厉的措施。
于是,利用下课时间,我把他叫到我身边,给了他一本新的本子,平静地告诉他像他那么卷角的作业本必须换掉,而且所有的作业必须重新补起来。
小家伙急急地摇着头,我只是铁板着脸,继续告诉他要求有两个,把字写好,爱护好本子。
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小家伙只好低着头在旁边写了起来。
他一边写我一边在旁边指导,也找机会表扬他,提高他的积极性。
不到三十分钟,他补完了前三课的作业,真是又快又好,我又连着打了两个“优秀”,又再旁边画了两个笑脸。
看得出,小家伙很开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公益广告一下子从我脑子里跳了出来。
记得台湾作家刘墉说,好的老师就像是磁铁,它能连串地吸引学生,并使学生影响更多的人。
它能使平凡的针成为罗盘,散乱的铁砂排列图案。
最重要的是:它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它是大的铁块,或是小的铁屑。
让我们在对学生严格之余,多一些鼓励和赞扬。
让我们谨记,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阳光,都会“给点阳光就灿烂!”。
快快表扬,慢慢找错
在美国,最早年薪过百万的两个人,分别是克莱斯勒和查尔斯·;施瓦布。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为什么要付给施瓦布百万美元年薪?换个说法,他工作一天就给三千多美元,为什么?因为施瓦布是优秀的天才?不。
难道施瓦布的专长很特殊?也不是。
施瓦布对我说,他的许多手下,对钢铁业的知识,比他知道得多。
施瓦布有这样高的薪金,是因为他有特殊待人的能力。
我问他是怎么做的,他告诉我,这些话应当刻在铜牌上流传后世。
施瓦布说:“我认为,我有激发大家热情的能力,那是我最大的优势……我充分发掘每一个人才能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世界上最容易摧毁一个人志向的,就是上司的批评。
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只给人们工作的激励。
对于下属,我总是快快称赞而慢慢找错。
如果说我喜欢做什么,那就是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
施瓦布的做法,的确跟一般人相反。
一般人不喜欢一件事,总会拼命挑错;如果喜欢,一句话也不说。
施瓦布说:“我的交际广阔,和世界名人的见面,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人,无论他如何伟大,地位如何崇高,不是在被点赞多于被批评的情形下,更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
他所说的也是钢铁大王卡内基取得宏伟成就的一项重要理由。
卡内基并非悄悄地,总是经常公开称赞他的同事。
卡内基甚至在自己的墓碑上,还在称赞他的助手。
他为自己写的碑文说:“埋葬在这里的,是一个知道如何跟比自己聪明的人相处的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