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养生技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养生十二法口诀
1、撞墙式(头锤壁):
口诀:两手扶墙立,头尖向墙顶。
2、开弓式(左右拉):
口诀:左右开弓似射雕,一低一仰伸腰腘。
3、调理脾胃须单举:
口诀:单举左右手,调理脾与胃。
4、五劳七伤往后瞧:
口诀:两手抱膝顶,回头望后窍。
5、摇头摆尾去心火:
口诀:摇头摆尾意自在,去除心中五火灾。
6、两手攀足固肾腰:
口诀:两手攀足弯腰低,固肾腰间好气随。
7、攒拳怒目增气力:
口诀:攒拳怒目气聚力,左右开弓如拗柴。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口诀:背后七颠百病消,前后摇摆不用腰。
9、车轮式(两手抱头):
口诀:两手抱头力自豪,身如车轮转又绕。
10、提踵式(侍郎步):
口诀:提踵侍郎步,健脾胃,肝肺舒。
11、箭弩式(飞将军):
口诀:左右箭弩似飞将,一展一收身体壮。
12、摘星换斗助长年:
口诀:摘星换斗多久年,左右摘星换北斗。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闭目养生12法
开闭目养生12法是一套古老而又简单有效的养生之道,由开目、闭目、揉眼、抹泪、拧鼻梁、舔肩膀、拍背、按掌心、肘掌搔背、抓耳、搓太极结合而成,可以调节和谐脏腑,治疗头痛牙痛、颈痛、咽喉痛,并改善头晕耳鸣,此外还可以使身体产生活力,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免疫力和记忆力。
开闭目养生12法的基本功法是以按掌心为中心,左右绕行12招,每招运用不同的部位和讯号,使脏腑得到刺激,达到改善和谐的作用。
先将双手掌心对接,从右向左,以全拇指头做引导,开目,以眼角处做讯号,先进行12招中的第一招,也就是开目。
然后,以全拇指头拧鼻梁,以舒缓和放松状态做准备,再以掌心继续搥通每个脏腑,逐一施以按推、抹拍。
接下来,搓太极,往左、右、前、后,各方向运动,凹凸比较好,虚实互换,左右搓揉,给每个部位轮绕一周,时间不宜过长,每招都要更换跟脏腑的法同样的时间。
运用开闭目养生12法有利于改善头痛牙痛、颈痛、咽喉痛,此外,可以调节和谐脏腑、改善头晕耳鸣,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免疫力和记忆力,可以让身体产生活力回复健康。
但是,有些慢性病需要药物干预,所以,开目养生12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来实施。
养生十二法养生之道十二法
养生十二法养生之道十二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养生十二法养生之道十二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养生十二法
第一式,通过两臂内旋、外旋,使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得以通畅,使呼吸系统疾病得到防治;
第二式,通过腰部运动、手指切脉、腕部旋转等动作,有助于肺、脾、胃、肾等功能的提高;
第三式,以指代针、点抠劳宫,有利于提高心功能,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状;通过勾手、叠腕、卷指、可以刺激肺经、心经的原穴,起到了强心益肺的作用;
第四式,两手握拳,点抠劳宫、拉弓射箭,可以调和心肺;脚部碾动、刺激涌泉,可以固肾壮腰;
第五式,身体向前弯曲,作用于腰部的督脉、带脉,既养肾阴,又补肾阳,可以固肾壮腰、健脑增智;
第六式,转动腰部、碾动涌泉,可以改善腰、肾机能;加以颈部旋转,可缓解肩、肘、腕、颈、背等部位的疼痛;通过臂的内旋、外旋,可畅通手臂部的六条经络,促进心肺、三焦、大、小肠的健康;
养生之道十二法
第七式,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美不胜收,既极具观赏性,又可强化五脏六腑的机能;
第八式,勾手六井会,变掌下按,可疏通三焦;脚跟拔起、屈膝后伸,有助于滋阴补肾;
第九式,通过手的屈伸和脚的下蹲盘根,可提高肺、心、脾、肾等脏器的功能;
第十式,脚趾上翘,压迫涌泉,滋阴补肾;合谷捻压大包穴,和胃健脾;抖腕亮掌,通调三焦;
第十一式,转身旋臂、屈腕勾手,促进任督二脉和臂部六条经络的通畅;脚趾上翘,刺激下肢六条经络的原穴,可防治肝胆、脾胃、膀胱、肾等器官的疾病;
第十二式,既采集阳气,又收集阴气,将日月精华之气,将练功产生的能量,归于关元,以补元气、壮中气,滋养肺腑、保健养生;。
中华传统养生概论:古人养生延寿十二法我国古代有许多很好的养生方法,在今日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忘记了是哪位古人,他有一段很好的关于养生的论述,说:“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
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
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叩齿牙无病,观升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掩耳去头旋。
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
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
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这段话总结了健身延寿的许多有效方法,具体解释如下:1. 水潮除后患法“水潮”,是指口生津液。
自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舔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可除许多病患。
2.起火得长安法“起火”,是指肾中生火。
自每日子、午二时,盘腿平坐,微微呼吸,双目垂帘,返观内照,则丹田温暖,肾中之火自生,体内自然百脉融融。
3.梦失封金柜法“梦失”,是指精关不固,梦中自遗。
欲动则神疲,神疲则精易滑而梦失,可于睡前安息定气,以左右手搓脐14次,再用手搓胁区和腹部35次,左右各摇肩3回,然后慢慢将津液咽下,用意注于丹田,两手抱拳握固良久,然后屈足向左侧卧,再向右侧卧,则精关自固。
4.形衰守玉关法“形衰”,形体虚衰者。
形体虚衰者切须凝神守好丹田,行住坐卧,一意固守勿怠,且运用丹田之火生气、生津、生神,则有望变衰颜如童子。
5.鼓呵消积滞法“积滞”,指气滞食积。
气滞食积者拖延日久,则脾胃受损,医药难治。
患此病者,应当盘腿平坐,直身微微闭息,做腹肌伸缩锻炼,缓缓呵气,连续做35次,当时就会积消聚散,轻松舒适。
6.兜礼治伤寒法“兜礼”,两手兜起肾囊,屈腰如礼拜。
体虚感冒的患者,须平坐调息,两手兜起肾囊,屈腰下弯;头如礼拜,弯曲至地,起身时则用丹田真气驱除风寒。
连做42次,则汗出而愈。
此法无病行之,则头目清爽,容颜润泽。
7.叩齿牙无病法牙好胃口好,健康自来。
每日清晨,或不拘时,每次叩齿36下,则牙齿坚固。
如能配合茶水含嗽,则虫蛀不生,风邪不生。
如因牙病,难以叩齿者,可用舌舐于牙龈间,真气透骨,亦有效。
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一、前言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一套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融合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被认为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珍宝之一。
通过对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深入探讨和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二、概述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又称十二段锦,是一套有气功养健功能的传统体育功法。
十二法分别是导引、活脑、再五脏、消心火、和胃气、振颈项、逆系腰、缓愁思、活肾精、顺心志、健肺气和长肠络。
每一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器官进行调理和保健。
三、深度评估导引养生功十二法1. 导引导引是十二法的第一法,其作用是引导全身经络气血畅通,激发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通过导引,可以帮助人们调理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活脑活脑是导引养生功的第二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头部动作,来调理脑部气血,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3. 再五脏再五脏是针对五脏六腑进行调理的功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促进五脏功能平衡,增强脏腑功能。
4. 消心火消心火是针对情绪调理的功法,主要是通过放松和调整情绪,减少焦虑和紧张,达到心火平衡的效果。
5. 和胃气和胃气是通过一系列腹部动作和呼吸调理,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疾病。
6. 振颈项振颈项是通过颈部活动,来调理颈椎和肩颈部位的气血流通,达到缓解颈椎病和肩周炎的效果。
7. 逆系腰逆系腰是通过腰部活动,来调理腰椎和腰部肌肉,改善腰部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8. 缓愁思缓愁思是通过调整心态和情绪,来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
9. 活肾精活肾精是调理肾脏功能的功法,主要是通过锻炼腰部和腰肾部位,来增强肾脏功能,延缓衰老。
10. 顺心志顺心志是通过调理心脏功能,来保持心脏健康,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11. 健肺气健肺气是通过呼吸锻炼,来增强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教给大家一套简单易做的运动方法。
1.头常抬:头部由前向后慢慢抬起,反复做24次。
能防治颈椎病、头晕头痛。
2.发常梳:两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从头部前面向后方轻轻地梳发,反复做36次。
能防治高血压、头晕头痛。
3.面常浴:两眼轻闭,先将两手掌前后搓动24次,随后将两手掌面从鼻旁两侧向上按摩到前额,又向两侧分开按摩到太阳穴,再向下按摩到下颌,反复浴面18次,最后两眼睁开。
能防治面部疮疖,消皱美容。
4.耳常弹:口腔微闭,将两手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十个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指面压在中指指背上,轻轻地滑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
可防治耳病,提高听力。
5.目常运:两眼睁开,眼珠慢慢地向左右、上下、远近各活动18次,再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18次。
能防治眼病,提高视力。
6.鼻常揉:用两手中指指面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轻轻地揉按48次。
能防治感冒、鼻炎。
7.齿常叩:先叩上下门牙48次,后叩两侧大牙48次,叩的力量不宜太大,以轻轻作响为度。
能防治牙病,提高智力。
8.舌常搅:口唇轻闭,先将舌头放在牙齿外面、嘴唇里面,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各做9次。
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语言能力,增加唾液。
9.津常咽:当口腔中唾液较多时,要分3次,用意念诱导慢慢地吞咽到小腹部。
能防治口腔炎,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10.胸常撸:两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撸胸24次。
能防治咳喘症、心脏病、忧郁症。
11.腹常摩: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中央,先在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小范围摩腹12次,再大范围摩腹12次。
随后按逆时针方向大范围摩腹12次,再小范围摩腹12次。
能防治肝、胆、胃、肠、胰、盆腔诸病。
注意:便秘宜顺时针摩腹,腹泻宜逆时针摩腹。
12.腰常转:将两手掌心轻轻地放在两侧腰部的肾腧穴上,指尖朝下,慢慢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3次,随后以脊柱为轴,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3次。
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肾脏病。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一套传统的养生功法,可以帮助调节
身体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下面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具
体介绍:
1. 醒睡法:每天早晨醒来后,先闭目静坐片刻,全身放松,调整呼吸,慢慢活动筋骨。
2. 摇摆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朝前摇摆,时左时右,放松腰背肌肉。
3. 手环法:双手交握,做慢慢环转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
4. 引导法:用手指按摩头部穴位,类似指导气血流动的动作,有助于提高脑部血液供应。
5. 揉腹法:顺时针揉腹,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问题。
6. 琉璃车法:以手掌紧握住拳头,将腿弯曲至胸部夹紧,
然后快速放松,可消除腰酸背痛。
7. 宜走法:每天坚持散步,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和保持健康。
8. 十指梳头法:用十个手指从头顶开始沿着头部梳理发际,有利于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
9. 盆坐法:平躺在地上,双腿抬起屈曲,双手托于下巴,
保持5-10分钟,有利于改善脊椎问题。
10. 擦掌法:两手掌擦热,然后用掌心揉搓腹部,有助于提升消化功能。
11. 按摩法:使用双手轻柔按摩颈部、肩部和背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舒缓肌肉紧张。
12. 四两拨千斤法:用掌心拍打胸口、后背、肩膀和头部,有助于通经活络、促进气血循环。
以上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简要介绍,每种方法都需要正确练习和坚持才能取得养生效果。
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健身养生功十二法健身养生功第一式乾元启运本式具有生发肝气,摄纳肾气,疏通上肢经络的作用。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
提会阴是指封闭下面窍门防止真气外泄,有延缓衰老之效,也可以使呼吸下达下焦进入肾中。
中医认为“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此法有助于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证。
《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
”随着两臂的上升眼看左掌,可以调动下焦气机,从左升起,起到滋水涵木的作用。
两臂内旋,可以加强对神经、骨骼、肌肉、关节的刺激。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地旋臂,可以加强对手部各条经脉上五腧穴的刺激,进而有利于加强心经、心包经、肺经和与其相表里的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的经气的流通。
因此,此动有助于收到强心益肺、润肠化结、通调三焦的效果。
意守丹田,便于启动丹田中的气机,也便于排除杂念,净化大脑,又有助于补中益气,扶正培本,进而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
健身养生功第二式双鱼悬阁本式有强腰固肾,补益肺气的作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
”中医理论认为肾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之源,同时肾主水、主纳气。
本式以腰为轴带动身体旋转,可起到强腰固肾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功能。
两臂的内旋外旋,可以对手部穴位进行刺激,对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心经、三焦经、小肠经的经气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原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捻太渊穴,可强化肺经气机的流动,起到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效果。
健身养生功第三式老骥伏枥本式具有补益心肺,清心降火的作用。
本式握拳时中冲抠劳宫,可达到“以指代针”刺激穴位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中冲和劳宫是心包经上的穴位,而心包经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劳宫五行属火,因此,中冲点抠劳宫有助于清心降火,有益于提高心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缓解效果。
经络养生12法秘诀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
那么怎样按摩经络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按摩经络的养生功效,喜欢养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十二条经络养生小窍门经络养生方法一:梳“常梳发,头不白”头为“精明之府”,它汇集五脏六腑的精气,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
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
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
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
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
此外,还可以用梳子轻叩头顶百汇穴、两侧天冲穴及脑后风池穴,有助于加强头部经络系统与全身器官的联系。
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经络养生方法二:搓“搓面庞,洁脏腑”脸有多干净,脏腑就有多干净。
”光洁红润的面部不仅使人精神焕发,还是脏腑功能状态良好的表现。
人体的主要经脉大多经过面部,分布着十几个保健要穴。
经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整体保健的作用,清代乾隆皇帝的养生法则里就大力推崇“面常搓”。
但是,搓脸有讲究,不能像搓澡那样用力,要顺肌肉纹理、逆皱纹方向,即两手轻轻地贴住脸颊,向上、向外搓摩,然后手指由内向外轻按眼角鱼尾纹处,最后用两掌心交替在额头从下向上摩擦,至脸部发热微红即可。
脸上有伤口或明显痤疮时,要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经络养生方法三:熨“熨双眼,能明目”很多人时常感觉“累从眼入”。
的确,“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
“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
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
养生十八式手法养生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而手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使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18种常见且实用的养生手法,并详细阐述其使用方法和效果。
1. 揉掌揉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手法。
将双手互相揉搓,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力度适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手部疲劳,并有助于提神醒脑。
2. 手指敲打用另一只手指关节轻轻敲打自己的手指,从大拇指开始至小指,可舒展手指关节,舒缓手部肌肉疲劳,还能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3. 摩擦双掌将双掌互相摩擦,产生温热感,然后用双掌温热的部位按摩自己的面部、太阳穴或其他身体部位,有助于放松肌肉、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提升养生效果。
4. 洗手洗手可以除去手部的细菌和污垢,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同时还能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卫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手法。
5. 绞手腕将手腕轻轻反复绞动,有助于缓解手部疲劳,舒展手部肌肉和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强化手腕力量。
6. 按摩手掌中央将双手掌心相对,用指腹轻轻按摩手掌中央,可以刺激手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部疲劳,同时还有助于调整心态、舒缓压力。
7. 点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左右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焦虑等症状,有助于全身养生。
8. 甩手指将手指自由甩动,使其自然晃动,可以缓解手部疲劳,舒展手指关节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9. 早晨五分钟摇手早晨起床后,用五分钟的时间将双手自由地摇动,轻轻晃动、抖动手指,可以刺激手部经络,舒缓手部肌肉,提升活力和养生效果。
10. 打拳操打拳操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手法。
通过挥舞拳头、用力击打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养生效果。
11. 推拿手掌将一只手的掌心贴合另一只手的手背,用力推拿手掌,从手腕往手指方向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手部肌肉疲劳。
12. 握笔、捏球握笔、捏球等手势动作可以锻炼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手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对手部保健和养生非常有益。
养生十二大秘诀!
1
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
2益肾养肝多吃咸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
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宜多吃咸味食物,如马蹄、沙葛、粉葛等。
3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
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
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促进肠子蠕动,防止便秘。
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
4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的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
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5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
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可以防止“秋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12种简易养生技法!
1.梳头: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脱离,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晕车等诸多不适,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防止。
3.揉眼: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
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
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脸部抹擦数回,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环,皮肤润泽。
9.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转腰:右手顺弯腰之势向左脚尖伸展,起身,换左手向右脚尖伸展,轮替数回。
11.握拳: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12.踩脚尖:右脚跟踩左脚尖,左脚跟踩右脚尖,交替数回。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强调“养生须知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饮食调养,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主张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2. 气功养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3. 静坐养生,通过静坐冥想,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增强抵抗力。
4. 按摩养生,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5. 药膳养生,选用中药食材,炖煮成药膳,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穴位保健,按摩穴位,促进经络畅通,调和阴阳。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增强意志力。
8. 草药养生,采用中草药,泡水喝或熬汤服用,调理脏腑功能。
9. 水疗养生,利用水的温热、冷热等特性,进行水疗保健,促进血液循环。
10. 拔罐养生,通过拔罐,促进经络畅通,排除体内湿气。
11. 足浴养生,用草药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12. 饮水养生,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促进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13. 艺术养生,欣赏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调整情绪。
14. 瑜伽养生,通过瑜伽练习,增强身体柔韧性,调整呼吸,舒缓压力。
15. 太极养生,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16.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不悲不喜,平和处世,减少心理压力。
17. 水果养生,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18. 茶道养生,饮茶有益健康,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19. 步行养生,多走路,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健康。
20. 睡眠养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以上就是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道家养生强调调整身心,顺应自然,注重预防保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十二种养生技法
1、梳头: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灵数秒,然后迅速脱离。
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头痛、晕车等诸多不适。
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防止感冒。
3、揉眼: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休、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
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营养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住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
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脸部抹擦数回。
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环,皮肤润泽。
9、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转腰:右手顺弯腰之势向左脚尖伸展。
起身,换左手向右脚尖伸展一轮替数回。
11、握拳: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12、踩脚尖:右脚跟踩左脚尖,左脚跟踩右脚尖,交替数回。
老年人中医保健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五脏虚损——功能衰退
2).气血津液不足——物质缺乏
3).易伤七情——心理衰老
2、饮食疗法
限制热量摄入,保证基本营养的供给,根据中医四气“春生、夏长、秋燥、冬藏”及五昧的特点,春季宜清淡、忌辛辣、温热肥甘食物。
夏季宜益气养阴、健脾、忌生冷、热性食物。
秋季宜甘寒滋润、生津之品,忌炸、熏、煎、烤等食物;冬季宜适当进补等等。
饮食多样化,不偏食,新鲜蔬菜、水果食物纤维素应全面平衡。
3、对慢性病的防治
1).及早就医,防止疾病发展和恶化。
2).减轻疾病带来的残疾程度,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3).终级防治,对绝症要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痛苦,防止新的残疾。
4、提高机体免疫力
1).营养调控:减脂、低盐、高蛋白饮食。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党参、黄芪、女贞、灵芝、淫羊霍、枸杞、首乌等药调理。
5、心理疗法
调节七情,保持心情愉快,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不为小事烦恼,心胸豁达,培养广泛兴趣,平静生活。
6、运动疗法
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宜的运动,如五禽戏疗法、八段锦疗法、易筋经疗法、练功十八法、少林内功法等,必须持之以恒,增加体质,防止疾病。
儿童中医药防治保健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体格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机体各器管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变化、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未成熟完善,故历代儿科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妖嫩,形气未充。
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康
乐,经脉未盛,神气祛弱,精气未足等特点,又称为“稚阳稚阴”
1、一般小儿如疾病,不需使用滋补品。
2、对于患病小儿,应视病情轻重缓急,选择疗效好,副作
用小的药物,慎用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攻伐和有毒之品,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药物反应往往比成人迅速灵敏,宜掌握应当有效剂量。
3、对体质有偏盛偏衰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
法,加以调解。
1).卫气不固,易感冒者,可玉屏风散。
2).脾气虚弱,易泄泻者,可用异功散。
3).饮食失当,食积者,可用保和丸。
4).肾气不足遗尿者,可用肾气丸和缩泉丸。
5).对体虚,又无明显症状者,可用黄、太子参、红枣、山药、米仁、陈皮等。
经期保健
1、防御外邪
2、中医认为妇女在经期气随血泄,气虚则卫外机能不固,
易受风、寒、热等淫邪侵袭,而导致经行感冒、经痛、月经不调等,故不宜贪风受凉、淋雨涉水和坐卧湿地。
经期血室正开,邪气易乘虚而入,滋生疾病,因此必须保持外阴和月经垫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