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和霉菌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9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描述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课前准备: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
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引入: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讲述酵母菌结构。
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1.酵母菌是球菌么?为什么?2.酵母菌如何生活的?它的体内有没有叶绿体?3.总结青霉和曲霉的特点,说出真菌与高等植物、动物的共同点,得出真核生物的概念。
4.蒸馒头的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5.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它有怎样作用?6.曲霉有哪些功用?7.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板书:一、酵母菌1、个体:微小,单细胞,卵形。
2、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和明显的液泡,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环境适宜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4、生活特点: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属于异养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
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
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
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
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1.样品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
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简介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属于真菌界中的子门酵母菌门。
它们主要以糖类为能源,通过发酵作用将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环境中,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培养。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和肾脏形等。
它们的细胞壁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酵母菌通过孢子繁殖,形成新的个体。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有重要的应用,如面包发酵、啤酒酿造等。
此外,酵母菌还是科研领域重要的模式生物,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学过程以及人类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霉菌简介霉菌,又称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动物或人体上的微生物。
它们属于真菌界中栓菌门。
霉菌通常呈菌丝状生长,菌丝可以分为无色或有色的。
有色菌丝的色素来自于细胞内的色素颗粒。
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生长在土壤、植物表面、空气中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霉菌也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种类繁多,部分霉菌具有致病性。
人类常见的霉菌感染疾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霉菌感染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等症状。
酵母菌和霉菌的比较酵母菌和霉菌都属于真菌,但在形态、生理特征及应用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而霉菌由多个细胞组成。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多样,而霉菌由分枝的菌丝构成。
其次,酵母菌主要以糖类为能源进行发酵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而霉菌则以有机物为能源,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
此外,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应用,如啤酒酿造、面包发酵等;而霉菌则主要用于产酶和蜡状物的生产、抗生素的制备等。
酵母菌和霉菌在科研领域也有应用价值。
例如,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霉菌则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农药的开发等。
总的来说,酵母菌和霉菌在形态、生理特征和应用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真菌的一类,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霉菌和酵母菌落形态一、引言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在不同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霉菌和酵母菌落形态是研究它们生长和繁殖方式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可以了解其生长状态和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将分别介绍霉菌和酵母菌落的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二、霉菌菌落形态霉菌是一类真菌,其菌丝体具有分枝的特点,常以菌丝网状生长。
霉菌菌落形态多样,根据菌丝的生长方式和菌落的外观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毛状菌落:毛状菌落是霉菌最常见的类型,菌丝从中心点向外辐射状生长,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放射状分枝,菌落表面形成一层绒毛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霉菌通常生长较快,菌丝之间紧密排列,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分解能力。
2. 斑点状菌落:斑点状菌落是霉菌的另一种常见类型,菌丝从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生长,形成不规则的斑点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之间较为疏松,菌落表面呈现出颗粒状或颗粒堆积状,常见于一些食物变质或发霉的情况。
3. 锈状菌落:锈状菌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霉菌形态,菌丝从中心点向四周生长,形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锈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霉菌通常生长缓慢,菌落表面呈现出暗红色或棕色,常见于一些湿润环境或土壤中。
霉菌菌落形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可以用于鉴定霉菌的物种分类和毒力评估。
不同类型的霉菌菌落形态反映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生长状态,通过观察和比对菌落形态,可以快速初步鉴定霉菌的种类和特性。
三、酵母菌落形态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其菌体呈现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不具有菌丝体结构。
酵母菌落形态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外观特征和颜色来描述,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1. 圆形菌落:圆形菌落是最常见的酵母菌形态,菌落呈现出规则的圆形,在培养基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酵母菌通常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和发酵能力。
2. 不规则菌落:不规则菌落是酵母菌的另一种常见类型,菌落形状不规则,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叉或凸起结构。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比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2、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霉菌孢子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永久装片、新鲜的面包霉、青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包、葡萄酒、腐乳、发霉的水果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酵母菌和霉菌。
(二)新课讲授1、酵母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的永久装片和图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形态为椭圆形或球形。
接着,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2)生殖方式教师提问:酵母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然后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方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生活应用让学生讨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酿酒、制作面包等。
教师补充讲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2、霉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新鲜的面包霉和青霉,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其形态。
然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永久装片,描述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
【导入】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们在各个环境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两种微生物——酵母菌和霉菌。
【引出话题】你们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使用到了酵母菌和霉菌。
例如,在你们的蛋糕、面包、啤酒、酸奶等中,都加入了酵母菌;而霉菌,在发面时防止面团过度硬化,保持其湿润度。
那么,酵母菌和霉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正文】一、酵母菌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又称为酵母,常见于果实和花粉等植物部位,也在空气中普遍存在。
下面是酵母菌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1.酵母菌在发酵中的重要作用酵母菌是一类能够代谢糖分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的微生物,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发酵。
通过发酵,酵母菌不仅可以制造出啤酒、葡萄酒等酒类饮品,还可以发制面包、蛋糕等食品。
此外,它们还能将葡萄糖转变成为丙酮酸、醛类物,等等。
通过变换不同的培养条件,就能够生产出不同的化合物。
2.酵母菌参与土壤和环境中的营养循环酵母菌还能利用腐殖质和矿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重要且复杂。
通过酵母菌的代谢,可以释放出大量有机酸和酶,分解了环境中的各种物质,把它们最终转换成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进而提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平。
3.酵母菌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酵母菌在医学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能够产生保护作用的多肽物质在细胞外膜基质(ECM)合成中,就必须要有酵母菌参与,这促使了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
此外,酵母菌还能够用于抗癌药物的开发、葡萄糖代谢、生长调节和造纸工业等,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微生物种类。
二、霉菌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霉菌是由一些多细胞的真菌组成,它们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例如,发霉的食物、腐烂的树叶、沉渣等,下面是霉菌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1.霉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霉菌种类繁多,可被用于食品工业的多个环节中。
例如,在某种芝士和调味料的制作过程中,会将某些霉菌加入,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特殊的口味和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