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计划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计划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计划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计划

1、验证方案的起草

2、验证方案的审批

3、验证方案的批准

目录

1 前言

2 职责

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

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

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

6、再验证周期

1.前言

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

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1.3验证的范围

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

1.4验证内容:

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

2.1验证小组成员:

2.2职责

2.3验证进度

3. 验证方法及步骤

3.1实验材料

3.3.1 菌株

(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

大肠杆菌(ATCC25922)

伤寒杆菌(ATCC6539)

(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

(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3.3.2 培养基

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

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

3.3.6 无菌平皿(90mm)

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

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

3.2中和剂效力确认

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

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因为消毒体系中残留的消毒剂,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可导致对杀菌效果偏高的错误判断,甚至产生假阴性结果。残留消毒剂的去除,可排除残留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从而使试验获得正确结果。中和法是指在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到达规定时间的终点时,取样加于适宜种类和浓度的中和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试验中所使用的中和剂必须既能有效抑制消毒剂的杀菌性(中和剂的效力试验)同时又不削弱微生物活力的恢复(中和剂的毒性试验)。

②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

用稀释剂将试验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的菌悬液备用。

准备无菌试管6支,按表一试验操作步骤表分组进行操作。各组试昝充分震荡放置于振荡器震荡至少20秒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然后移取Iml混合液到平皿中做平皿计数,轻轻转动平皿以使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散开来,每组做两皿平皿,并做好标记。平皿在层流台下吹干,倒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具体结果见附件一中和剂中

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

-!

表一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试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

分组试验操作试验目的试验结果判断

A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稀释

液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观察消毒剂对试验菌有无杀

灭或抑制能力。

应无试验菌生长或极少数菌落生长

B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

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观察残留消毒液被中和后受

到消毒剂作用后的试验菌是

否能恢复生长。

B组菌落数比C、D、E组少,并符合下列

要求:

A组平均菌落数 B组平均菌落数

0 >5

X(1~10) >X+5

Y(>10) >Y+0.5Y

C 4.5ml中和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 4.5ml中

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中和剂是否抑菌。

D 4.5ml中和产物液+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 4.5ml

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观察中和产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残留消毒剂对试验菌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影响。

E 4.5ml稀释液+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稀

释液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作为菌数对照

F 分别吸取1ml中和剂和1ml灭菌0.9%氯化钠溶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作阴性对照应无菌落生长

备注若菌落太多不能计数,则移取1ml上述混合物,到9ml灭菌注射的生理盐水中(稀释10倍),充分振荡后再移取1ml做平皿计数。试验结果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所测中和剂才可判为合格。

3.3消毒剂杀菌效率确认(定量悬浮试验)。

3.3.1 原理将定量的细菌悬液加入消毒剂溶液中,作用一定时间。去除残留的消毒剂影响后,以上液定量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计算其菌落数。与未经消毒剂作用的对照菌液平板计数相比较,计算出杀菌效率。

3.3.2菌悬液的制备

用第三代的菌悬液按1:10用9ml的稀释剂稀释5次,计数培养,大约70-80之间,以获得10-4-10-6数量级的菌悬液。

将最终稀释的10-4、10-5、10-6三个数量级,即三个稀释梯度的菌悬液,各取2份1ml 均匀接种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计数。

将涂布的6块平板在37℃进行培养,7天后进行读数,以确认稀释浓度。

3.3.3试验方法: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加到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白色念珠菌23~28℃培养72 h后计数,其它菌液30~35℃培养48 h后计数。记录每个梯度1.0ml

样品的菌落数(a

1,a

2

),a和a1的平均值都应处于30-300CFU之间。记录结果见附件二

3.3.4阳性对照:用稀释剂代替消毒剂,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计算每一种挑战菌种的Log下降值,并记下消毒剂的浓度和各自的接触时间。

3.3.5杀灭对数值计算

杀灭对数值(KL)=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对数值-试验组活菌浓度对数值

3.3.6判定标准

消毒剂对挑战菌的杀灭对数值≥3 判为合格。

3.3.7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符合接受标准,即在一定的接触时间内,消毒剂能够使挑战菌水平下降99.9%(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表明消毒剂能够进行日常消毒使用

3.4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现场考察

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3.4.1采样计划汇总表

3.4.2试验操作程序

(1)随机取物体表而(设备表面、台面、门等),用规格板标定2块面积各为25cm 2的区块,一供消毒前采样,一供消毒后采样。

(2)消毒前,将无菌棉拭于含5ml 中和剂试管中沾湿,对一区块涂抹采样,横竖往返各

8次。采样后,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中和剂试管内,漩涡混合仪震荡20s 或振打80次,作为消毒前样本。

(3)将配置好的消毒剂喷雾或涂擦于物体表面,保持湿润10分钟进行消毒。消毒 后,将无菌棉签拭于中和剂试管中沾湿,并于试管壁上挤干后,对消毒区块涂抹采样, 横竖往返各8次。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签拭采样端剪入原中和剂试管内,漩 涡混合仪震荡20s 或振打80次,作为消毒组样本。

擦拭法取样示意图

(4)试验结束后,将用过的同批次中和剂各1.Oml 接种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每份吸取

1.Oml ,以琼脂倾注法接种平皿,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放37℃恒温箱中培养48h ,观察最终结果。 (5)计算杀灭对数值。

杀灭对数值N=lg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 -lg 消毒后平均菌落数。 (6)判定标准

消毒剂杀灭对数值≥3 判为合格。 (7)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符合接受标准,即在一定的接触时间内,消毒剂能够使菌落数水平下降99.9%(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表明消毒剂能够进行日常消毒使用

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

4.1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4.1.1日常监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2偏差或变更说明

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和异常必须详细记录和说明,并经过调查分析和处理。

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

质量保证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领导小组核对。验证领导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确认该再验证周期。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

5.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5.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5.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5.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6、再验证周期

6.1质量保证部根据验证结果确定再验证周期。

6.2当环境监控的结果出现偏差时,应重新评估目前使用的消毒剂,必要时更换消毒剂的品种以及调整消毒剂的使用周期。新消毒剂使用前均需经效果验证后方可使用。

附件一中和剂中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

1.1.工作菌液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

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

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1

1.2工作菌液大肠埃希菌为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

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

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3工作菌液为铜绿假单胞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

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

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4 工作菌液为伤寒杆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

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

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5工作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

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

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6 工作菌液白色念珠菌为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

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

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附件二消毒剂效力评估测试记录

2.1 消毒剂杀菌对数值菌落数记录

挑战细菌名称:金黄色葡萄球菌

挑战细菌名称:大肠杆菌

挑战细菌名称:铜绿假单胞菌

挑战细菌名称:伤寒杆菌

挑战细菌名称:枯草芽孢杆菌

洁净区离心机清洁验证方案

洁净区离心机 (咪喹莫特用)清洁验证方案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一、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风险评估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参考资料 (2) 4、验证小组成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验证前资料检查 (3) 6、验证原理 (4) 7、清洁方法及清洁产品 (4) 8、接受标准限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取样部位的确定 (5) 10、取样方法及回收率测定 (5) 11、检验方法 (7) 12、清洁验证结果 (7) 13、清洁有效期的验证 (8) 14、偏差分析与整改 (9) 15、结果分析及评价: (9) 16、再验证: (9) 17、相关文件: (9) 18、相关记录: (9) 19、文件发放范围: (9) 20、附件: (9)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2.验证范围 3.验证目的 4.验证参考文件 5.验证小组名单 6.验证小组职责 7.验证内容 8.结论与评价 9.再验证周期

1. 概述 1.1. 本公司的洁净区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拟定用于洁净区表面消毒的有三种消毒剂:75%乙醇、0.1%新洁尔灭溶液、2%甲酚皂溶液。本次验证方案将选用以上3种消毒剂分别进行验证试验。 1.3. 作用对象一样的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避免表面微生物产生耐药菌株。在利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利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的不少于5分钟。 1.4. 为了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力,通过实验室考察部分和现场考察部分分别进行验证。实验室考察部分,定量悬浮试验法适用于浸泡或液封方式的消毒方法;表面实验法适用于擦拭或喷洒方式的消毒方法。洁净区设施表面材质有不锈钢、镀锌板及玻璃三种,故表面试验法选用不锈钢载片、镀锌板及玻璃载片模拟洁净区设施表面进行验证试验。现场考察试验部分选择冻干车间的配液间(C级洁净区)、灌装间(A/B级洁净区)、灌装间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前和消毒后分别进行取样,测定其微生物数量。 1.5. 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需经0.22μm除菌过滤。 2. 验证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地漏、推车、桌椅等表面以及操作人员双手(手套)的消毒等。 3. 验证目的 通过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的确认,科学制订消毒程序,以保证各洁净级别的操作间及设备外表面、人员手部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消毒能够达到消毒防止污染的效果。 4. 验证参考文件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现代医药工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与验证技术》。 5. 验证小组名单

消毒剂有效性验证报告

项目名称:消毒剂有效性验证报告 起草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目录 1.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3) 2. 概述 (3) 3. 验证结果 (3) 4. 验证的范围 (3) 5. 判定标准 (3) 6. 验证周期 (4) 7. 验证时间 (4) 8. 验证的具体操作及取样方法 (4) 9. 检验方法与结果计算 (11) 10. 总结 (12)

1.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验证小组成员 职责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组长,检验报告的批准、验证报告的审核 成员,组织取样、样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出 具检验报告 2.概述 洁净室的清洁和消毒是清除微生物的主要手段,必须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彻底性,因此必须对洁净室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洁净室消毒效果的验证是以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考察洁净室人员的手部、操作间、设备、器具应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后的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剂使用的有效性,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环境保障。 3.验证结果 通过对0.2%新洁尔灭和75%医用酒精消毒剂,对人员双手消毒、设备外表面及容器、生产场地的消毒效的验证,证明该消毒剂使用效果符合广东朗呈生产工艺要求。 4.验证的范围 4.1.洁净室人员手、操作间(工作台、设备表面、墙壁、地板)、器具所使用的各 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 4.2.洁净室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手部消毒时间间隔的验证。 5.判定标准 5.1.判定依据: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5.2.验证的具体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消毒对象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双手消毒菌落合格:≤300cfu/每只手 器皿菌落合格:≤20 cfu/cm2 操作间 墙面菌落合格:≤20 cfu/cm2地面菌落合格:≤20 cfu/cm2工作台菌落合格:≤20 cfu/cm2

消毒剂验证方案

项目名称:消毒剂有效性验证方案 起草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目录 1.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3) 2.概述 (3) 3.验证目的 (3) 4.验证的范围 (3) 5.判定标准 (3) 6.验证周期 (4) 7.验证的具体操作及取样方法 (4) 8.检验方法与结果计算 (5) 9.异常情况处理 (5) 10.总结 (6) 11.附件 (6)

1.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2.概述洁净室的清洁和消毒是清除微生物的主要手段,必须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彻底性,因此必须对洁净室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洁净室消毒效果的验证是以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考察洁净室人员的手部、操作间、设备、器具应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后的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剂使用的有效性,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环境保障。 3.验证目的 通过对0.2%新洁尔灭和75%医用酒精消毒剂,对人员双手消毒、设备外表面及容器、生产场地的消毒效的验证,证明该消毒剂使用效果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4.验证的范围 4.1.洁净室人员手、操作间(工作台、设备表面、墙壁、地板)、器具所使 用的各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 4.2.洁净室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手部消毒时间间隔的验证。 5.判定标准 5.1. 判定依据: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5.2. 验证的具体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6.验证周期 消毒液更换周期为1个月1次,每月底进行1次采样,一次采样的采样周期为3天,重复1 个更换周期,以确定消毒液更换周期的有效性。 7.验证的具体操作及取样方法 7.1.试验前准备: 7.1.1.器具准备:所有与菌检试验有关的器具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 灭菌30min 备用。 7.1.2.试剂及培养基: 7.1.3.取15mL试管27 支,每支加入10mL0.9%氯化钠溶液,置高压蒸汽 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 备用。 7.1.4.按照无菌操作方法,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备用。 7.2. 生产人员手的消毒及取样 7.2.1 . 洗手: 7.2.2 . 将手伸进感应区,湿润双手。 7.2.3 . 使用足量的液体肥皂擦洗手。 7.2.4 . 将手冲洗干净。 7.2.5 . 检查手指、指甲、手掌,并对可能遗留污渍重新洗涤 7.2.6 . 将手烘干后穿上洁净工作。 7.2.7 . 取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灭菌棉签一个蘸取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在右手指曲面,从指间、甲沟至指根处往返涂抹10 次后(往返记为一次,涂抹要均匀),擦拭后用灭菌剪刀剪下签头,投入盛有10mL0.9%灭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立即上塞。 7.2.8. 取样人员总数:4 人,洗手后,消毒前4 人全部取样作为阳性对 照,洗手消毒后连续工作2h对2 人进行采样,另2人连续工作4h进行 采样。 7.3. 设备表面、器具、工具等的消毒及取样

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DOC)

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X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范围 4、验证组织及培训 5、验证内容 6、结论与评价 7、再验证周期

1、概述 我公司洁净区为D级和一般区,工作服按其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D级区的工作服统一在D级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服清洗消毒的效果直接会对洁净区的净化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 防止上批产品对下批产生污染或混淆,为确定工作服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洁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此项验证。本验证和工艺验证同时进行,每批工艺验证后的工作服清洁后,进行此项验证。验证产品及批次:连续进行3次试验。 2、验证目的 车间D级洁净区工作服在使用后,按照经批准的清洁方法操作后,能够达到清洁要求,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工作服生产操作时,没有来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并经批准。 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工作服洗涤效果的验证。 4、验证组织及培训 4.1由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项目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公司验证领导小

组成员名单见验证计划)

4.2所有参加验证人员均按GMP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内容、时间、结果及参加人员见下表。 4.3验证方案培训

5、验证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5.1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工作服清洁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因素,为验证提供分析参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程度和范围,并对重大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最大限度的防范此类风险发生带来对产品质量的危害,保证产品质量。 5.2适用范围: 工作服清洁过程验证风险管理。 5.3风险管理程序 5.3.1风险识别: 通过对工作服清洁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采用鱼刺图方式进行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点。

最新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 4.1消毒剂种类:

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 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 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60CFU/25cm2 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医疗器械_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3 2 目的-------------------------------------------------------------------------------------3 3 适用范围-------------------------------------------------------------------------------3 4 验证参考资料-------------------------------------------------------------------------3 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 6 验证内容------------------------------------------------------------------------------4 7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10 8 再验证周期

---------------------------------------------------------------------------11 9 附表------------------------------------------------------------------------------------12 1 概述 我公司拟采用75%酒精和0.1%新洁尔灭作为洁净区消毒剂,按月交替使用。75%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酒精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比较容易渗透到菌体内,使得细菌细胞破坏溶解,通过抑制细菌体内酶的活性,特别是脱氢酶和氧化酶,阻碍细菌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酒精消毒与浓度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反复的试验,75%酒精杀菌力最强。酒精消毒具有价格低廉、无色、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易于挥发,无残留,在医药行业中广泛使用。新洁尔灭别名为苯扎溴铵 / 溴化苄烷铵,属于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下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和部分病毒。新洁尔灭具有性质稳定、易于贮存、毒性和腐蚀性较小、刺激性小等特点。直接与原料、溶剂和产品直接接触的器皿只用酒精消毒。 消毒剂消杀地方为: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1、验证方案的起草 2、验证方案的审批 3、验证方案的批准

目录 1 前言 2 职责 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 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 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 6、再验证周期

1.前言 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 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1.3验证的范围 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 1.4验证内容: 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 2.1验证小组成员: 2.2职责 2.3验证进度 3. 验证方法及步骤 3.1实验材料 3.3.1 菌株 (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

大肠杆菌(ATCC25922) 伤寒杆菌(ATCC6539) (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 (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3.3.2 培养基 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 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 3.3.6 无菌平皿(90mm) 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 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 3.2中和剂效力确认 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 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因为消毒体系中残留的消毒剂,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可导致对杀菌效果偏高的错误判断,甚至产生假阴性结果。残留消毒剂的去除,可排除残留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从而使试验获得正确结果。中和法是指在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到达规定时间的终点时,取样加于适宜种类和浓度的中和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试验中所使用的中和剂必须既能有效抑制消毒剂的杀菌性(中和剂的效力试验)同时又不削弱微生物活力的恢复(中和剂的毒性试验)。 ②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 用稀释剂将试验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的菌悬液备用。 准备无菌试管6支,按表一试验操作步骤表分组进行操作。各组试昝充分震荡放置于振荡器震荡至少20秒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然后移取Iml混合液到平皿中做平皿计数,轻轻转动平皿以使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散开来,每组做两皿平皿,并做好标记。平皿在层流台下吹干,倒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具体结果见附件一中和剂中

31-洁净区离心机(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

洁净区离心机 (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三、职责 (1) 四、内容 (1) 1、概述 (1) 2、风险评估结果 (1) 3、参考资料 (2) 4、验证小组成员 (2) 5、验证前资料检查 (3) 6、验证原理 (4) 7、清洁方法及清洁产品 (4) 8、接受标准限度 (4) 9、取样部位的确定 (5) 10、取样方法及回收率测定 (5) 11、检验方法 (7) 12、清洁验证结果 (7) 13、清洁有效期的验证 (9) 14、偏差分析与整改 (9) 15、结果分析及评价: (9) 16、再验证: (9) 17、相关文件: (9) 18、相关记录: (9) 19、文件发放范围: (9) 20、附件: (9)

洁净区离心机 (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 一、目的 建立《洁净区离心机(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确认用于利拉萘酯产品离心甩滤时,按《离心机(2016200034)清洁标准操作规程》清洗后,设备上的的残留物不超过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不会对将生产的产品造成交叉污染,证明《离心机(2016200034)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有效性,保证药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离心机(2016200034)的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 三、职责 1、验证小组成员负责《洁净区离心机(利拉萘酯用)清洁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实施。 2、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与验证过程的监督。 四、内容 1、概述 合成车间洁净区离心机(2016200034)是利拉萘酯离心甩滤使用设备,主要是通过高速旋转将结晶液固液分离。其规格型号为PSL-1000。本次验证对《离心机(2016200034)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可行性进行确认,评价在整个设备内表面(或与物料所接触部位)的潜在残留量和微生物污染情况,以保证药品的生产是在符合GMP要求的情况下生产的。使用该设备生产产品时没有来自上批产品及清洗过程所带来污染的风险,从而制造出安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药。 2、风险评估结果 清洁验证实施前,对影响清洁验证效果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低风险点:人员因素中人员培训不到位及身体健康状况不能满足卫生要求,设备因素中设备材质及维护、清洁剂的清洗设计参数不合理,原辅料因素中清洁剂残留量超标,环境因素中环境洁净度超标造成微生物污染、设备使用后清洁之前污染情况过于严重导致无法使用。 中风险点:人员因素中人员清洁操作失误、人员取样位置不具有代表性,原辅料因素中产品活性成分残留量超标、难于清洁的辅料残留量超标,环境因素中在清洁

无菌服清洁与灭菌效果验证方案措施

无菌检验 方法学验证方案
辽宁爱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10 年 9 月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起草部门
无菌检验方法学验证方案
起草人
起草日期
总页数 备注
审核部门
审核人
生产技术部主管
起草部门主管
审批部门
审批人
总工办负责人
质量部主管
审核意见
审核日期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1、验证对象、范围及时间 2、目的 3、实施验证的人员分工及职责 4、可接受标准 5、验证操作方法 6、验证结论 7、结果分析与评价 8、漏项与偏差表 9、再验证周期 10、最终批准 11、附录
目录
1、验证对象及范围

本实验是关于产品无菌检查试验的验证。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
部附录无菌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采用直接接种法对人工污染的六种菌株
进行试验,产品对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采用薄
膜过滤法用0.9%氯化钠100mL进行样品稀释,然后用500mL的pH7.0氯化钠缓冲
液分几次冲洗,可消除其抑菌成分。验证结果应显示对产品无菌试验方法。
2、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为分析评价无菌检验方法,以确认采用适宜的检验
方法。
3、实施验证的人员分工及职责
表 1 无菌检验方法学验证小组职责分工
验证职责
负责部门
负责人
起草验证方案
起草验证报告
无菌检验方法学验证实施
检验
审核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4、接受标准
已对生化检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5、验证操作方法
5、1 概述
本产品为三类医疗器械无菌产品。无菌检查法是对该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
检查项目,《2005年版药典》要求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法时要进行方法学的
验证,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用。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以金葡
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作

洁净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

工作服清洁验证方案 XXXXXXX 有限公司 目 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 3、 验证范围 4、 验证组织及培训 5、 验证内容 6、 结论与评价 7、 再验证周期 1、概述 我公司洁净区为D 级和一般区,工作服按其区域及用途使用不同颜色进行 了区分,D 级区的工作服统一在D 级区域内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服清洗消毒的 效果直接会对洁净区的净化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进 行验证,确认其效果。 ____________ 防止上批产品对下批产生污染或混淆,为确定工作服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 洁方法的 —比工艺验证 自上批产品所带来污染的风险。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 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 并经批准。 3、验证范围 达到清洁要求,生产时,操作人员穿着清洁后的工作服生产操作时,没有来 2 后的工作服清洁后,进行此项验证。验证产品及批次:连续进行 3次试验

本方案适用于工作服洗涤效果的验证。 4、验证组织及培训 4.1由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及项目验证小组成员组成(公司验证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验证计划)

4.2所有参加验证人员均按GMI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内容、时间、结果及参加人员见下表。 4.3 验证方案培训

5、验证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5.1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工作服清洁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因素,为验证提供分析参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程度和范围,并对重大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重点控制,以最大限度的防范此类风险发生带来对产品质量的危害,保证产品质量。 5.2适用范围: 工作服清洁过程验证风险管理。 5.3风险管理程序 5.3.1风险识别: 通过对工作服清洁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采用鱼刺图方式进行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点。

清洁验证方案

目的:通过对颗粒剂生产设备清洁效果的验证,证实各设备按其清洁操作规程操作能够有效地除去残留物,达到预先规定的限度,从而 达到对下批产品无影响。 适用范围:适用生产车间(一)生产设备的清洁方法和储存有效期的确定。制定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设备相应清洁规 程操作文件,制订本验证方案。 容: 1. 验证组织及职责 1.1验证组织见《验证总规划》,由清洁验证小组执行本验证方案。 1.2职责

2. 概述 2.1根据GMP要求,在每次更换品种、批号或生产工序完成后,要认真按清洁规程,对设备、容器、生产场地进行清洁,以避免造成不同批号或不同品种产品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 2.2设备清洁在制药生产中有特殊地位,生产设备的清洗是指从设备表面去除可见及不可见物质的过程。这些物质包括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辅料、清洁剂、环境污染物质、水冲洗残留物及设备运行过程中释放出的异物。为正确评估清洗程度的效果,需定期对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进行清洁验证。 3. 颗粒剂生产设备 3.1颗粒剂生产设备清单

3.2本次验证设备的主要材质为304不锈钢。 3.3本次验证设备及与产品接触面积

4. 验证周期 为了验证清洁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批生产后,分别进行清洁验证。 5. 清洁验证准备工作 5.1进行生产设备清洁验证前,所有与清洁验证有关的仪器、设备应进行过校验或确认。仪表、计量器具等应校验合格,仪器、设备等应建立相应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对清洁验证的样品应建立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本次清洁验证中所使用设备的确认情况及QC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仪表、计量器具等确认或校验情况见附表。 5.2设备清洁规程及文件编号 5.3清洁介质及用品 清洁介质:饮用水、纯化水、压缩空气、75%乙醇 清洁用品:清洁布、一次性清洁布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 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目录 1. 引言 (3) 概述 (3) 验证目的 (3) 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3) 略

1.引言 概述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洁净车间包括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器具均应进行消毒,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前必须验证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对象如下图所示: 验证目的 确保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验证小组成员

职责 验证委员会职责 .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协调验证的各项工作,保证本方案规定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3负责验证数据及方法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3负责再验证周期的制定; .6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生产管理部职责 .1制定验证方案; .2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 .3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收集、归纳并评估结果。 质量管理部职责 .1制订验证确认检测项目; .2负责取样、检验并出据检验报告; .3确定验证周期。

物资管理部 负责按生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毒剂。 2. 相关文件

3. 验证方法 操作方法 待生产结束后按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对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后分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以确定消毒的效果。选择操作间的墙面、地面、操作人员手部、设备外壁以及操作台最难清洁的地方作为取样点。 取样方法:棉签取样法 取样人员用经过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润湿经过灭菌处理的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将棉签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按图A,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签,按图B,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见下图: 图A 图B 图A 图B a. 擦拭完毕后,将棉签放入试管中,并加盖密封。 b. 向试管中加入10ml灭菌后的生理盐水,振摇10分钟。 c. 空白样品的制备:按以上第二步湿润棉签,将棉签直接放入试管并加盖密封。

洁净区清洁验证方案

制剂室洁净生产区清洁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2015年 目录 一.目的 (4) 二. 围 (4)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4) 四.容 (4) 1.概述 (4) 2. 实施频次 (4) 3.验证方法 (4) 4. 验证指标 (4) 5. 验证实施 (4) 6. 验证结果与评定 (4) 7. 验证周期 (4) 五. 偏差处理 (4) 六. 附件 (4)

验证方案审批起草 审核 批准

一.目的 对制剂室洁净区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洁净区所含微生物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证明其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和可靠,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制剂室洁净区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GMP 规的要求。 二. 围 本方案适用于制剂室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三.验证小组及职责 四.容 1.概述 根据GMP要求,每次投入生产结束后或生产前都应按清洁规程对洁净生产区的厂房及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且使用的消毒剂品种需定期更换,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为此,本验证方案主要验证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后,通过采用目测及微生物检测方法来检查清洁消毒的效果,从而评价出洁净区清洁规程,对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实施频次 为证明D级洁净生产区的环境清洁、消毒规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验证需连续进行一定的次数保证其重现性,在本验证方案中,验证的次数为连续3次。 3.验证方法 3.1选用的清洁剂及消毒剂 清洁剂:1%NaHCO3溶液、纯化水、注射用水 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 3.2取样操作 3.3.1厂房设施清洁效果检查: 厂房按清洁规程完成清洁后,对各部位进行目测,生产区设施、用具表面无可见异物及生产遗留物,洁净丝光毛巾擦拭后无污渍。 3.3.2厂房设施消毒效果检查: 3.3.2.3 表面微生物数测定 1、将20个脱脂棉签、镊子放入容器盒,用湿热灭菌箱于121℃、20min湿热灭菌后,拿出,冷却后备用。 2、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经灭菌的脱脂棉签,用镊子取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3、用经灭菌后的镊子将棉签头按在取样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的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消毒剂对手、物体表面消毒有效性验证解析

消毒剂有效性及更换周期 再验证确认 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设备有限公司 ××××年××月

一.验证目的: 洁净区用消毒剂对生产人员手部、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表面及工位器具等进行消毒,旨在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防止微生物在产品生产环境中的污染,以及验证消毒剂在使用中的更换周期,防止微生物的耐药性,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二.验证范围 本公司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对象如下图所示: 三. 验证依据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物体表面和生产人员手细菌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净化区消毒液使用配制操作规程 五.验证内容 5.1、消毒液配制 5.1.1 75%酒精的配制:可直接从有证单位采购,原液擦拭。 5.1.2 84消毒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84消毒液倒入配制桶,再加纯化水,比例为1:100,搅拌均匀即得。 5.1.3 0.1%新洁尔灭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5%新洁尔灭溶液倒入配制桶,再加纯化水,比例为1:50,搅拌均匀即得。

5.2、超净台洁净度验证 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大豆酪蛋白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5.3、手表面、物体表面清洗消毒 a.生产人员按进净化区程序用洗手液将手洗净,伸向自动杀菌净手器喷淋消毒液至手掌,双 手将消毒液均匀搓开,晾干; b.净化区裸手接触产品每隔2h洗手消毒一次; c.连续7天对工作台面、墙面等清洗消毒。 5.4、采样方法 5.4.1 对物体表面的采样:将内径为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根据物体表面积大小,采平行样1~4个,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涂抹10次(往返计为1次,涂抹方法如下图所示),将棉拭子放入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 5.4.2 对生产人员手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甲沟至指根处往返涂抹10次后,将棉拭子放入1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5.5、检验方法和结果计算 将每个采样管震打80次,混匀,10倍递减稀释,对每个稀释度(取3个稀释度),分别取1mL 放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倾注2块平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作倾注培养,置35℃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72h,观察结果,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算,求出平均菌落数。 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菌数/cm2=——————————— 采样面积(cm2) 菌数/每只手=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六.验证结论及其接受标准 1、净化区生产工人按进净化区程序手消毒及裸手接触产品每隔2h手消毒一次后的细菌总数 ≤300 cfu/每只手 2、用同一种消毒液对工作台面、墙面等连续消毒7天后的菌落数≤10 cfu/cm2

除菌过滤后消毒剂无菌验证方案

消毒剂除菌过滤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0 概述 .................................................................... 3 . 1.1 目的 (3) 1.2 范围 (3) 1.3 职责 (3) 2.0 可接受标准 .............................................................. 4... 3.0 确认前条件 .............................................................. 4... 1.1 人员确认 (4) 1.2 文件确认 (5) 4.0 文件记录要求 ............................................................ 5... 5.0 程序 .................................................................... 5 . 5.1 仪器的确认.. (5) 5.2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 (5) 5.3 验证步骤 (7) 5.4 验证总结 (9) 6.0 再确认 .................................................................. 9 . 7.0 偏差 .................................................................... 9 . 8.0 变更 ................................................................... 1..0.. 9.0 术语 ................................................................... 1..0.. 10.0 参考文件 .............................................................. 1.0.. 11.0 修订历史 .............................................................. 1.0.. 12.0 附录列表 .............................................................. 1.0..

D级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公司验证文件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 清洁消毒程序、消毒剂种类及使用范围、验证原理、验证人员及职责 4. 验证内容 5. 验证实施步骤 6. 可接受限度标准 7.验证实施 8.验证结论判定 9.验证周期 10.附录 10.1 验证取样记录 10.2 验证检测结果记录

1.概述 公司新建厂房包括口服固体车间、软乳膏剂车间(激素类、非激素类)、***原料药车间,车间洁净区级别为D级。针对洁净区域的清洁消毒程序已经建立,在新厂房投入正常运行之前,有必要对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验证,防止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以及交叉污染,保证药品质量。本方案拟通过连续三个周期的洁净区清洁消毒后取样进行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2.验证目的 对洁净区内地漏、传递柜、墙面、顶栅、地面、操作台等按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进行相应检测,确认清洁消毒效果能够达到预定要求,符合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从而验证相关清洁消毒程序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3. 清洁消毒程序、消毒剂种类及使用范围、验证原理、验证人员及职责: 3.1待验证清洁消毒程序: 3.2消毒剂种类及使用范围: 3.3验证原理:

本次验证采用棉签擦拭法取样,对清洁后洁净区墙面、地面、操作台面、传递柜、等表面进行取样,检测微生物残留,将所得结果和可接受限度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均低于可接受的残留限度,证明有关清洁消毒程序是科学、有效和安全的。 3.4验证人员及职责: 4. 验证内容: 本方案拟连续三个周期对清洁后的固体车间、两个软乳膏剂车间、***原料药车间洁净区进行表面擦拭取样,考察残留微生物,将检测结果与可接受的限度标准进行比较,若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则可证实清洁消毒程序的有效性及稳定性,相关操作程序可行。反之,则需对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改进并重新验证确认。 因洁净区设备均单独进行了设备的清洁验证,所以,本验证只针对洁净区内除设备表面外的其他表面取样检测。 5. 验证实施步骤 5.1 验证前提条件 5.1.1 生产车间厂房按规范要求设计、建造并已峻工;纯化水系统已完成性能确认并正常运行供水;车间洁净区空调净化系统已完成性能确认,静态检测各项指标(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尘埃粒子、沉降菌、照度)均达到D级洁净区的要求。 5.1.2 车间操作人员均有健康档案,均经过GMP知识、岗位操作SOP、设备及洁净区清洁SOP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5.1.3 验证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经过校验并在校验有效期内。 5.2清洁和消毒:

(完整版)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目录 1. 引言 (3) 1.1 概述 (3) 1.2 验证目的 (3) 1.3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3) 略

1.引言 1.1概述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洁净车间包括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器具均应进行消毒,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前必须验证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 1.2 确保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1.3 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1.3.1 1.3.2 1.3. 2.1验证委员会职责 1.3. 2.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1.3. 2.1.2负责协调验证的各项工作,保证本方案规定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1.3. 2.1.3负责验证数据及方法审核; 1.3. 2.1.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1.3. 2.1.3负责再验证周期的制定; 1.3. 2.1.6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1.3. 2.2生产管理部职责 1.3. 2.2.1制定验证方案; 1.3. 2.2.2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 1.3. 2.2.3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收集、归纳并评估结果。 1.3. 2.3质量管理部职责 1.3. 2. 3.1制订验证确认检测项目; 1.3. 2. 3.2负责取样、检验并出据检验报告; 1.3. 2. 3.3确定验证周期。 1.3. 2.4物资管理部 负责按生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毒剂。 2. 相关文件

药品生产车间清洁验证方案

目的: 1 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药物的残留,因此在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后及更换品种时极易造成微量污染,主要污染来自设备清洁不彻底,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清洁操作程序并按该程序进行清洁后,设备上的残留物(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包括前一批次或前一品种的残留物及清洗过程中的残留溶剂)达到了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不会对将生产的产品造成交叉污染,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 为再验证提供数据资料。 范围: 适用于以下设备、容器具的清洁验证 工程设备部负责验证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设备和设备系统的取样和操作提供帮助。人力资源部负责对验证相关人员组织培训。生技部负责负责指派生产人员按对应设备相应的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清洁操作满足规范要求,为验证操作及取样提供帮助。质量部负责组织起草验证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实施验证。 内容: 1、验证领导小组成员 主要职责:

对验证实施小组起草的验证方案进行审核与批准,领导验证实施小组对批准的经培训的验证方案进行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验证结束阶段,对验证结果进行临时批准。 2、验证实施小组成员 主要职责: 起草验证方案,提交验证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人员组织,对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验证实施小组对验证方案进行组织实施。详细记录验证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取样、分析检测过程及发生的偏差的调查处理过程。验证结束阶段,对验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填写验证报告,并提交验证领导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临时审核批准。 2、验证计划 2.1生产过程中,生产完OMM后,按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并实施验证。 2.2验证时间:与生产时同步进行,记录连续三次清洁检测结果 3、验证内容: 3.1验证所需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