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制定方法)合同法笔记

(合同制定方法)合同法笔记

合同是一种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非单方;

2、合同是合法行为,是当事人按法定程序并合法的形式达成协议,因而受到国家承认和保

护,可以取得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后果:

1)对双方当事人约束力;

2)对当事人以外第三人;

3)国家强制力对合同的保障;

4)合同是法律文书,是处于双方纠纷依据。

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面根据权利义务一致原则而进行的民事合同,除法律特别规定外,

实行……原则;

4、合同是一种法律关系,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立法的目的: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订本法。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

1)订立合同自愿;

2)选择相对人自愿;

3)决定合同内容自愿;

4)选择合同方式自愿;

5)变更或解除合同自愿;

6)解决争议途径自愿。

3、公平原则;

4、诚实守信原则:(第六条)

5、合法原则:(第七条)

重点:合同的概念

合同的法律特征

合同基本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

(一)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资格(主体)

1、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权力能力(权利资格)法律赋予合同当事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前提)

2)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以自己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公民的权利能力:赋予公民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A公民的定义

B 公民的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

死亡:正常死亡与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离家出走满四年;事故发生两年;战争结束两年。

胎儿有继承权

2)公民的权利能力:a、广泛性;b、平等性;c、真实性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无期、死刑

事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罚款(金)

2、公民的行为能力:

1)年满十八岁成年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2)十六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3)十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十岁以下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的人;

5)精神病患者,无行为能力的人。

3、法人

1)法人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法人:凡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分为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机关法人…..

法律特征:

A、法人有特定的名称和固定的所在地;

B、法人有独立财产或独立预算(独立财产权:法人对自己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和处分等财产所有权(四项全能)。国有企业没有此权利;独立预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C、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法人----委托代理人(须

以法人名义签合同))

D、依照法定程序成立。

2)法人的权利能力:

A、法人有名称、住所、荣誉、发明、发现、著作、专利、商标等。

B、没有法律法令的根据和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向法人摊派费用、抽调物资、调用人员。

3)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同时开始和终止):委托代理人法律关系与被代理人权利义务划分

例:代订合同委托书(考试考)

被代理人单位住所

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委托事项到**单位签订**合同

委托权限标的数量价款质量等

委托日期****年*月*日起到****年*月*日止

被代理人: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委托日期:****年*月*日

5、其他组织(颁发营业执照,并在其核准范围内经营)

概念: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有:合伙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二)合同的形式

1、口头形式:指用口头交谈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

优点:成交快;

缺点:难以取证

两个无利害关系人见证,法院认定

2、书面形式:指用文字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等)

优点:权利关系明确,好取证,可延长诉讼期(两年内有效)

缺点:繁琐

3、其它形式:

A、公证形式;

B、签证形式;

C、确认书(合同成立必备条件);

D、推定形式;

E、沉默。

(三)合同的主要内容(必备条款/实质性条款)

实质性条款改变影响合同成立,不叫承诺,合同失效形成新要约。

1、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和住所:单位名称写全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行政负责人)、签

约人、公章(法人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门牌号8分

2、标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1)货物(禁止流通物不行):

国家专有资产:土地、森林、草原、矿藏、水流、大型水利工程、军事设施等;

外币。

2)劳务:用设施为对方提供服务;

3)工程项目;

4)其他:剧毒品、爆炸品、放射性物品、走私物品、淫秽品等、军用武器、器材设备等。

商品:品名、品种、规格、型号、商标、产地、花色、出厂日期等

工业品:除上述之外,有主机、副机、附件、配件、备品、修理工具等

3、数量

4、质量:标的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优略程度

1)技术标准:

国标“国优”

部颁“部优”

专业标准

企业标准

协商标准,要立标地封样。

2)包装标准,符合“搬、装、运、卸、储”

3)验收方法:数量验收(不足不要动)

质量验收:感官验收;理化验收;商品取样“拣样验收”;破坏性实验。(考试时只写大点)

5、价款或报酬:

1)国家定价:供方逾期交货时国家价格上调,按原价交付;

下调,按下调价格(新价);

需方逾期付款、提货上调,按上调价格(新价);

下调,按原价交付。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1)履行期限:合同中二个期限要写明:有效期限(持续时间)

2)履行地点;

3)履行方式:

A、结算方式(结算具体办法):人民币结算(法律规定可用其结算);银行

转账;票据结算。结算日期、双方开户行和账户。

B、交货方式:送货方法(借方做);自提自运(需方做);委托对方托运(运

输工具)

7、违约责任:

8、争议的解决方法(主要后2种)

协议、调解、仲裁(必须有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

订立合同注意事项:

1)忘草率马虎;2)忘信口开河,胡乱许诺;3)手续要完善完备。

(四)合同订立的程序

1、要约(订约提议阶段)

1)要约的概念及生效要件

A、指当事人(主体)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方受要约方是产生合同前提

B、生效要件:要约内容必须具体明确;表明经受要约人的承诺,要约人应受自己提议的约束招标广告不称为要约,而是要约邀请。

2)关于要约邀请(引诱要约)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

包括:价目表的寄送;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权利义务清晰明确的除外)悬赏布告属于要约。多选

3)要约的生效:投邮主义;了解主义;到达主义(受要约人控制范围,如邮箱)我国采用到达主义。

4)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A、要约撤回指要约人发出要约以后在要约到达要约人之前或刚刚到达受要约人时又

撤回自己所发出的要约。

B、要约撤销指要约人在发出的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又撤

销了自己所发出的要约,比撤回严格。

两种情况下不得撤销:要约人确定的答复时间或明示不得撤销;受要约人有理由认

为要约不可撤销的或己为履行合同做出准备工作。

5)要约的失效:

A、拒绝要约通知到达要约人;

B、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C、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D、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实质性变更(称为新要约)。

2、承诺:(接受订约提议阶段)

1)承诺的概念及生效要件

A、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B、生效要件: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自己作出;承诺必须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作出;承诺内容必须与要约内容相一致(主要内容)2)承诺作出的方式:交易习惯;行为

3)承诺的期限:

要约方规定期限;

未规定则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合理”考虑因素:要约到达受要约人耗时;受要约人答复前准备时间;承诺方作出承诺返回时。

4)承诺方逾期承诺:案例题,指受约人超过承诺期限作出承诺。

处理:合同不成立(例外: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

5)承诺逾期到达:合同成立,除要约人及时通知承诺超过答复期限不予接受。

6)承诺的生效:到达要约方(人)时承诺生效,合同即成立。

承诺可撤回,但不得撤销。

最后答应的叫承诺方,另一方叫要约方。

(五)格式条款(标准化合同)

1、格式条款的概念: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2、格式条款提供者的责任:

1)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履行提示或说明的义务(免责条款等说明义务)若无则无效。

3、格式条款无效:

1)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

2)具有合法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

A、造成对方人身伤害;

B、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人身及财产损失;

C、提供格式化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的;

D、加重对方责任的;

E、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

4、格式条款的解释:填空:对格式条款有2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采用非格式条款。

(六)缔约责任

1、概念:指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过错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所应当承担的责

任。

2、缔约责任的构成条件: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3)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其他行为;

4)在缔约过程中有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

三、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效力的含义: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参见约束力体现)

(二)合同的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主体合格)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合法

(三)特殊生效要件的合同

1、附条件的合同

2、附期限的合同

(四)无效合同

1、概念:指合同虽然成立,但不具备法律的生效要件,法律不予承认和保护的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无法律约束力,不能变为有效合同)

全部无效:标的不合法

部分无效:价格

五十二条规定无效合同有以下5个方面:

2、无效合同的规定: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5)违反法律行为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可撤销合同:

1、可撤销合同的定义(理解:处于有效和无效之间)

2、可撤销合同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点可以上诉,可要求变更或撤销)避重就轻,时效从

知道一年内;应该知道。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主体误解、内容误解、标的误解。

2)因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

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趁人之危,违背对方真实意志而订立的合同。

(四)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按过错比例进行返还,前提是财产存在)

2、折价补偿(财产无法返还的,不需要返还财产)

3、赔偿损失(过错方给对方造成损失)

4、追缴财产适用:双方恶意串通(无效合同第二条);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案例中分析)

看是否低于牌价价格过多等于故意,否则非故意。己经取得财产或约定取得财产。

四、合同履行

(一)含义:合同当事人按合同约定全面完成各自承担的合同义务,使合同关系得以全部终止的行为。

(二)合同履行的原则:

1、实际履行原则(实物履行原则)是对标的而言,不得任意更改标的,但原标的交付不能

包括以下:多选

1)事实上不能:如文物

2)法律上不能,订立合同合法但法律有变

3)按实际履行费用较高

4)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实际履行

5)标的物灭失

2、全面履行原则

3、协商履行原则:就合同履行时,地,方式协商。

(三)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10分)

1、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含义: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

2、抗辩权的性质: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合同效力的表现,它们的行使只是在一定的期限

内中止履行合同,并不消灭保同的履行效力,产生抗辩权的原因消失后,债务人仍应履行其债务,所以这种抗辩权对当事人是一种保护措施,免去自己履行后得不到对方履行的风险,使对方当事人产生及时履行,提供提供的压力,所以它们是一处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

3、抗辩权的内容(题中只说概念)

1)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侍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买卖、互易、租赁合同、加工承揽、有偿委托,保险。

雇佣劳动等合同可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2)后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指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3)不安抗辩权:指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据合同规定,须先为履行在相对人难以做出对侍履行以前,有权拒绝先作履行。对方有下列情况:

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抽逃资金、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

C、丧失商业信誉;

D、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四)债权人的代位权

1、债权人的借位权的含义:当债务人急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

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特点:债权人代替债务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

法定权能,不必约定

代位权不是代理权,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判)

代位权不是对债务人、第三人的请求权,称为保全权能。

2、代位权的发生要件:五分题

1)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标的)

2)债务人急于行使权利

3)债务人己陷入迟延

4)债权人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或损害

5)债务人的债权属于非专属性的债权。

3、代位权的行使

1)主体:债权人、以自己名义行使

2)代位权的行使应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3)应通过人民法院执行,是一种诉权

4)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五)债权人的撤销权

1、含义: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与他人实施处分其财产或权利的行为危害债权人的时限时可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处分财产行为:放弃到期债权:从知悉应当一年内行使;五年内未行使则消灭;

无偿转让财产;

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方必须故意,除此不得主张。由合并或分离后的当事人承担义务行使权利。

五、合同担保

(一)合同担保的含义:是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制度。(二)合同担保的法律特征:

1、具有从属性,不能单独存在,依附主合同发生,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2、具有补充性;

3、具有相对独立性,独立发生独立存在,担保范围双方约定。

担保形式具有以下五种:

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一)保证

1、保证的含义及法律特征:

含义: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特征:1)人的担保,以财产为信用担保,保证债权实现;

2)保证担保是第三人对债权所做的担保;

3)保证担保是一处单务、无偿的一种法律行为。

2、保证合同

1)保证合同的含义及法律特征

定义:保证人与债务人订立的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由保证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权利。

特征:(多选)a、具有从属性,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b、是单务无偿合同,达成一致便成立,是实践合同,诺承合同;

c、保证合同为要式合同。

2)保证合同的当事人:国家机关不能做为保人(例外:经国务院批准向wb贷款)国家机关担保学校、幼儿园、医院以公益为目的的团体不能做为保人;人分支机构(分厂、职能部门)不能做,无法人资格;中国人民银行不可做保;个人(有固定资金来源)

3)保证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种类、数额、期限、保证方式、担保范围、保证期间、约定的其他事项,如赔偿范围是否反担保。

形式:单独附在主合同后;设置保证条款。

4)保证方式:

A、一般保证:(对保证较有利):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一般担保中,债务人是被保证债务的第一清偿义务人,保证人是第二清偿义务人,对债务人的担保债务,首先必须由债务人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清偿,债务人确实无力清偿后,剩余债务方可由保证人清偿,保证人所承担的只是补充责任。

在一般担保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B、连带责任保证: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叫做连带责任保证。在连带责任中,保证人与债务人具有共同清偿责任。

5)保证责任

A、债务履行责任;

B、赔偿责任。

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则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全部债务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及实现偿权的费用。

没约定期间,则期满6个月可以承担保证责任

无效保证:主合同订立,串通骗保;主合同债权人,胁迫违背保证人意识

3、定金(订,返还;定金:双倍返还)

(一)定金含义:(了解)

(二)定金除具有担保特性外,有如下法律特征:

A、是金钱担保方式(标的)无记名有价证券也可以;

B、有预先给付的性质

定金可以:收回(履行完毕后)不是预付款;冲抵价款。

C、定金罚则,双倍返还,但不是违约金;

D、是合同债务人自己担保;

E、定金单对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担保作用。

定金担保合同为实践,要式合同。

(二)定金法律后果(效力)是定金担保核心

1、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

2、当事人不完全履行时应以未履行部分款项计算(定金合同在给付定金时生效)

定金的效力:是定金担保的核心问题。

1、当事人不履行时;

2、当事人不完全履行时,无立法规定,供方应加倍返还不履行部分定金,需方无权收回,应以

未履行部分定金计算。

3、瑕疵履行和迟延履行(不适用罚则)

4、当事人约定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案例)定金不得超过标的额20%,超过部分无效,不适用

定金罚则。

案例中先算货款总值,再看是否超过。、

5、违约金和定金的竞合处理时,二者法律规定只能任选其一。

(三)抵押与质押

1、抵押(担保之王)

1)抵押的含义: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其财产占有权的同时将该财产作为担保的一种担保方式。

2)抵押物及抵押登记(从登记之日起或从签定之日起生效)

A、抵押物必须是抵押人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物品:多选

可:房屋、机器、运输工具、土地使用权;

不:所有使用权不明

注:耕地、宅基地、自留地、山使用者不可单独抵押。

1)可强制执行的;2)可以流通。

强制登记

自愿登记,未办理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抵押后果,折价拍卖,多方按顺序。

2、质押

1)含义: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证书移交给债权人占有而将该动产或权利证书作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方式。

2)质押的质物与质押登记:(简答:质押合同?质物范围)

质押:动产:标的物:动产

权利:并非所有权利,可以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舱单、提单;

依法可转让的股份股票;

依法可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3)质押合同(实践合同)

A、含义:是出质人和质权人就质押事宜而订立的书面协议

动产:质权占有时生效

生效:1)中移交质权人生效;2)3)中从登记之日起生效,记在股东名册的生效。

(四)留置(债务人自己做保)

1、留置的概念有法律特征(简答题)

1)含义:指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并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方式。

(多选)如运输合同、仓储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新加)其余一律不可留置。2)法律特征:是一种物的担保方式;是一咱法定担保方式;留置物只能是债务人的财产,而不能是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财产;留置权的成立和存续以债权人事上占有留置物为要件无论何种原因丧失对留置物的占有均导致权的消灭;留置权效力明显分为两个层次,一层,债务人不按约定履行债务此权成立,债务人不按约定履行债务持续超过法定留置期限的,即处分留置物履行债权,期限不得少于2个月(约定也不得超过)并通知发行对对方告知义务否

则留置无效。(两步:第一部留置权成立,第二步留置权实现)

反担保(第三人可以要求)存在必须有原担保,是反担保的基础。

概念:指第三人在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向债权人作出担保时由债务人应担保人要求对担保人可能承担的担保风险提供相应担保以确保第三人追偿权得以实现的担保制度。

六、合同变更与合同转让

(一)合同变更

1、合同变更的含义(简):指合同内容的变更而不包含合同主体变更,不是原合同彻底消灭。

2、合同变更生效要件:

1)原己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

2)须有合同内容的变更;

3)须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

4)须遵守法律要求的方式,书面形式为一,变更签订前要再次登记,审批。

3、合同变更的效力:不得使变更前合同失去效力;履行变更后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律规定可以不赔。

(二)合同转让(简*2,判断)

1、合同转让的含义: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实质为主体变更。

2、合同转让的要件:

1)须有合法有效合同关系存在;

2)须经受让人同意;

3)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经债权人同意原己批准的须再批准。

3、合同权利让与

1)合同让与的含义: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前提下,由第三人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主体发生变更)

2)合同权利让与要件:

A、须有有效存在的合同债权且债权让与不改变合同内容;

B、让与的债权具有可让性(不得让与)填空:

a、合同性质不得让与(例:出版合同);

b、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

c、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合同权利;

C、须债权让与合同有效成立;

D、债权让与须通知债务人(否则让与无效)

3)合同权利让与的效力

合同权利让与的对内效力: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产生法律后果,表现为:简答题

A、合同权利由让与人转让给受让人,若全部让与则受让人将取代让与人成为合同关系

的债人,若部分让与则受让人加入合同关系成为共同债权人。

B、让与人向受让人转让合同权利,依附于合同债权的从权利一并转移,包括担保权、利息

债权、违约金债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C、合同权利让与时,让与人应将债权证明文件全部交付给受让人,包括:债务人出示票据、

借据、合同文书等。

D、让与人对出让的债权及其从权利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E、债权让与人一般不得将己让与的债权重复让与(按让与先后顺序享受)

合同权利让与的对外效力:

A、合同权利有效转让后,债务人不得再向原债务人履行债务,让与人也不得再受领债务人

的给付。

B、债务人应向受让人承担履行义务

C、债务人接到债权让与通知时,其对让与人主张的抗辩权均得以对抗受让人。

D、债务人于接到债权让与通知时,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仍可对受让人主张抵消。

义务转移经债权审查

七、合同解除(简:含义及要件)

(一)合同解除的含义: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应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行为。

性质(不考):合同解除有严格限制;合同有效成立后合同未履行或尚未全部履行前;应具备解除条件:如拆迁、法律规定条件;合同解除必有当事人解除行为;合同解除后果标志合同关系消灭。

(二)合同解除原因

1、约定条件(略)

2、法定条件: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战争。)可免除责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可解除参与联合国销售行为公约;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它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

(三)合同解除的程序

1、一方应通知对方,自通知到达对方起解除;

2、行使合同解除权,应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期限;

3、若法律规定特别程序的,要符合特别程序。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是合同关系的消灭(自始消灭)

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按法律规定,否则赔偿对方损失

结算、清理条款、争议条款按原条款履行,解除是终止的原因。

八、合同的终止

(一)合同终止的含义:是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发生使合同所设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法律事实:有相关法律规定;有一定权利义务)

(二)合同终止的效力:原债权债务权利消灭

1、从权利和从义务一并消灭;

2、负债字据的返还(丢失开具债务消灭文件)

3、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后契约义务;

4、合同权利终止后,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多选:终止原因:清偿、提存、抵销、混同与免除、解除。

(三)清偿与解除

1、清偿:

1)含义:能达到债权消来效果的给付;

2)清偿人与受领人

A、清偿人:有行为能力(或其代理人)

B、受领人:原则上为债权人或其代理人

3)清偿要件

A、清偿的标的

B、代物清偿

C、清偿地(给付地、履行地):不明确的约定:现金,债权人所在地;不动产所在地,货物安装调试、货物到达地不可作为

D、清偿期:双方有约定的按约定,没约定的,债务人可随时履行;债权人随时要求给付,但给不出必要时间。

E、清偿费用:运输、包装、汇费、通知、登记费、规定外,由债务人负担。变更住所未通知,无理由迟延受领由债权人负担,按顺序履行。

4)清偿的后果(效力)

债权因清偿而消灭,债权从权利消灭

清偿人对受领清偿人有请求其交付受领证书及返还债权证书的权利。

解除(见前)

(五)提存与抵销

1、提存:指由于债权人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得将该标的物交给有关部门

以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

2、提存的原因:

1)债权人无正常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或非因债务人的原因而不能确定债权人;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其他情形。

3、提存标的:债务给付标的物(原则上),不动产无法提存,动产指金钱物品、有价证券、其

他权利证书,不适宜提存动产依法将其拍卖所得价款提存;

4、提存机关:银行、信托机构等(国外)

公正处是主要提存机关(中国)

5、提存的方法:到合同履行地公证机关,若没有公正处,可申请有管辖权,法院拽定提存机关,

交申请书、债务证据、为何提存证明材料、接受标的物,妥善保管,从提存之日起,合同关系终止,要求通知债权人标的物发生灭失,债权人承担。

抵销含义: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失灭。

不能抵销:抚恤、退休金、抚养费等依附人身;提供劳务债务。

方法:签抵销合同、发出意思表示作出,不得抵销,不得附条件,按数额消灭,利息不再发生效力。

(六)免除与混同

1、免除:

1)免除的含义:债权人为抛弃债权而对债务人为意思表示并发生债务消灭效力的单独行为。2)免除的性质:是单独行为,不需要对方同意;

是无因行为;

是无偿行为;

是非要式行为,只需要债权人有意思表示。

2、混同含义:因债权债务同归一人致使债的关系归于消灭的事实。企业合并,是其最主要表现

形式。

九、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含义: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债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1、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的双重属性;

2、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债务所产生的责任(无效合同无此责任);

3、仅发生于合同当事人之间;

4、方式和范围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5、仅限于财产责任。

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及责任形式:(简答)

(二)违约责任归责的内容

1、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违约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指不论违约方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其不履行合同债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合同责任。

3、过错责任原则:在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合同时,应以过错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基本条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

4、我国合同立法归责原则的变化

1981年,颁布《经济合同法》确定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

1985年,原布《涉外经济合同法》;

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87年,颁布《原技术合同法》;1985-1987年三布法己将违约责任原则规定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严格责任原则。

1999年,颁布《合同法》该法继承上述三部法律有关规定基础上确定违约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严格责任原则。

立法之所以产生上述变化是因为以下几点:

1、与国际接轨;

2、简化了碑的举证责任;

3、更符合了违约责任的本质。

5、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

继承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支付定金、对方单方解除合同和采取补救措施等。

1)继续履行;

2)赔偿损失:确定行为人有无主观故意,过错范围: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义务。

3)违约金:一方违反合同时按照合同规定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

最新崔建远合同法笔记[1]

最新崔建远合同法笔记[1]

崔建远合同法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大陆法系:合意说 法民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英美法系:允诺说 《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1条:“合同是一个允诺或一系列允诺,违反它,将由法律给予救济;履行它,是法律所确认的义务。” 我国现行法: 1.《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最广义合同说、广义合同说、狭义合同说 2.《合同法》第2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法律性质 1.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2.是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合同=合意? 事实合同关系理论 附随义务理论 关系合同理论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三、合同与契约 1.我国历史上:契约>合同 合同契 2.我国立法中:合同/违约金/违约责任 3.我国理论中:契约=合同 4.台湾学说:合同≠契约 合同:意思表示方向一致的协议,共同行为; 契约:意思表示方向相反的协议。 四、合同的相对性 (一)含义 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对于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不具有约束力。 (二)内容 1.主体的相对性 2.内容的相对性 3.责任的相对性 《合同法》第121条: “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三)突破 1.债的保全制度:代位权与撤销权。 2.买卖不破租赁: 《合同法》第229条 “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3.涉他合同,包括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4.第三人侵害债权。 5.产品责任 五、合同原则 根据法律行为成立债的关系以及变更债的内容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需要有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德民第305条)。

合同法理论与实务读书笔记

合同法理论与实务 一、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规定。 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4、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关系,是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所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一样,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合同的分类:1、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2、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3、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4、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5、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6、主合同与从合同7、一时性合同与持续性合同8、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 (二)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合同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合同法的实用范围,《合同法》是适用范围是指《合同法》对哪些合同具有约束力。根据《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法》主要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遵守法律和维护社会道德原则6、法律保护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合同订立时合同当事人在平等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目的,就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合同能力,又称缔约能力,是指当事人缔约合同的主体资格,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代理,是指本人不便或者不能亲自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通过他人以本人名义代为实施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二)合同订立的内容和形式 合同的内容,内容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具体表现为当事人协商一致所形成的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内容的具体体现。 合同条款的种类:1、主要条款和普通条款2、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3、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4、有则条款和免责条款 合同的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其他形式 (三)合同定订立的程序:1一般程序,是合同法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协议过程中具有实质价值因素加以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过程范式。一般需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2、特殊程序,竞争缔约、强制缔约、建议缔约

合同法课程教案

《合同法》课程教案 一、课程设置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法律文秘专业立足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性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合同法法》课程定位于高职法律类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素质,成为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社会团体法律事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是法律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合同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合同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概言之,教学目标有二: 一是合同法基本知识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合同的分类、合同订立的相关规定;学习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与担保以及各种具体的有名合同,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合同法是法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学科,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合同法学课程主要包含合同法的原则、合同的分类、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与担保、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以及15中有名合同。本课程一共有29章,其中的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其中重点难点部分主要在第三章合同的订立以及订立的程序,第五章合同的效力,认真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第六章中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使用,第七章合同的保全,第八章合同的担保,第十五章买卖合同,第十七章赠与合同。

合同法笔记

合同法笔记 法律特点: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非单方; 合同是合法行为,是当事人按法定程序并合法的形式达成协议,因而受到国家承认和爱护,能够取得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后果: 对双方当事人约束力; 对当事人以外第三人; 国家强制力对合同的保证; 合同是法律文书,是处于双方纠纷依据。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面按照权益义务一致原则而进行的民事合同,除法律专门规定外,实行............ 原则; 合同是一种法律关系,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立法的目的:为爱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爱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订本法。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 订立合同自愿; 选择相对人自愿; 决定合同内容自愿; 选择合同方式自愿; 变更或解除合同自愿; 解决争议途径自愿。 公平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第六条)

合法原则:(第七条) 重点:合同的概念 合同的法律特点 合同差不多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 (一)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资格(主体) 1、权益能力和行为能力 1)权力能力(权益资格)法律给予合同当事人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前提) 2)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以自己行为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公民的权益能力和行为能力 1)公民的权益能力:给予公民依法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A 公民的定义 B 公民的权益能力的开始和终止:死亡:正常死亡与宣告死亡宣告死 亡:离家出走满四年;事故发生两年;战争终止两年。胎儿有继承权 2)公民的权益能力:a广泛性;b、平等性;c、真实性主刑:管制、拘役、有期、无期、死刑事加刑:剥夺政治权益、没收财产、罚款(金) 2、公民的行为能力: 1)年满十八岁成年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2)十六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要紧生活来源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3)十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十岁以下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的人; 5)精神病患者,无行为能力的人。

合同法总论,笔记

合同法总论,笔记 篇一:XX考研民法总论复习笔记: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的要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XX考研民法总论复习笔记:确定合同 与射幸合同的要点 法律硕士初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专业综合课(含宪法、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150分)和专业基础课(含民法学、刑法学)/(150分)。下面凯程考研为大家分享的是XX考研民法总论知识点: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目前正是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好好复习。 1.概念 (1)确定合同。又称实定合同,指给付的内容和范围在合同成立时已经确定的合同。一般合同均为确定合同。 (2)射幸合同。又称机会合同,指给付的内容和范围在合同成立时尚不确定,其确定取决于合同成立后是否发生偶然事件的合同。保险合同、抽奖合同、博彩合同都是射幸合同。 2.分类的意义 ①确定合同一般要求等价有偿,不能显失公平,否则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如显失公平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暴利合

同因违背公序良俗可被认定无效;射幸合同则不要求等价有偿。②射幸合同因双方的给付义务严重不对等,法律从公序良俗出发,对其种类、效力加以限制。如押赌合同在我国被认为是非法的;购买彩票的合同限于特定的种类;抽奖式有奖销售的奖金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第 1 页共 1 页 篇二:崔建远合同法读书笔记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崔建远,男,1956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检察院咨询监督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兼职指导教师,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合同责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 XX年版)、《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 XX年版)、《论争中的渔业权》(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合同法总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等专著、《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与他人合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XX 年

合同法笔记知识讲解

合同法笔记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合同法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的功用 1、合同立法的准则 2、解释和补充合同法的准则 3、解释、评价和补充合同的依据 4、本身具有规范作用 5、强行性规范 二、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即权利能力平等原则。合同法第3条。 三、合同自由原则 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自由、合同内容自由、合同方式自由。合同法第4条四、公平原则 合同法第5条。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的等值性、风险的合理分配、其他类型的合同负担的合理分配。如附随义务的配置,损害赔偿的合理归责等 五、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缔结时、合同存续时、合同终了时 六、公序良俗原则 七、合同神圣及合同严守原则 合同法第8条。 第二章合同的分类 一、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区分意义:同时履行抗辩权、风险负担、合同解除 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区分意义:责任轻重不同、主体资格不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不同、能否构成善意取得不同、买卖规则的准用 四、诺诚合同与要物合同 区分意义:合同的成立要件不同、当事人义务的确定不同 五、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六、一时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区分意义:合同的无效或撤销、合同的履行、违约补救、解除权的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 七、主合同与从合同 八、预约与本约 区分的意义:预约的担保功能、预约的效力 九、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第三章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合同的订立与合同成立 一、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 (一)存在双方或多方缔约主体 (二)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1、合意 (1)合意的判断标准:主观抑或客观标准?

(2)合意的范围:全部合意抑或部分合意? 2、不合意 三、合同成立的法律意义 1、合同约束力的发生:当事人不得任意变更或解除合同 2、债权或期待权的发生 3、债权或期待权的不可侵犯性 第二节要约 一、要约及其构成要件 (一)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二)受拘束的意旨 1、受拘束的意旨 2、要约邀请 (三)内容的确定性 (四)向相对人发出 二、要约的形式 (一)要约的具体方式 1、商品标价陈列 2、自动售货机的设置 3、悬赏广告 (二)构成要约与否需要具体分析的情形 1、公用事业 2、普通商业广告

2020年法律-合同法串讲笔记参照模板

合同法串讲笔记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单选]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多选、简答]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一种合意; 2.合同是发生法律上效果的双方民事行为; 3.合同是发生民法上效果的民事行为。 第二节合同的分类 [单选、简答]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1.有名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名称及规则的合同。 2.无名合同,又称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尚未确定一定的名称和规则的合同。 3.两者区分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两者适用的法律规则的不同。 [单选、简答]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 1.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 2.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负担给付义务的合同; 3.分类的法律意义:第一,在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方面不同。单务合同不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第二,在风险负担上不同;第三,因一方的过错所致的合同不履行的后果不同。 [单选、简答]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1.有偿合同是指一方通过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方要取得该利益,必须为此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此种合同为商品交换最典型的法律形式。 2.无偿合同是指一方给付对方某种利益,对方取得该利益时并不支付任何报酬的合同。 3.区分的法律意义:一是在于可据此确定某些合同的性质;二是在无偿合同中,单纯出让利益的一方原则上只应承担较低的注意义务;三是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同,有偿合同应当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适用,无偿合同则不适用。 [单选、简答]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1.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 2.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3.在此区分的法律意义,在于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时间不同。 [单选、简答]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1.要式合同是指应当或者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而成立的合同; 2.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并不需要采取特定形式的合同; 3.区分的法律意义,在于是否应以一定的形式作为合同成立或者生效的条件。 [单选、简答]为自己订立的合同与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1.为自己订立的合同,是指订约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为自己设定权利,使自己直接取得和享有某种利益。 2.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又称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在特殊的情况下,订约当事人并非为自己设定权利,而是为他人的利益订立合同,合同将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3.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特征:一是第三人不是订约当事人,他不必在合同上签字,也不需要通过其代理人参与缔约;二是此种合同只能给第三人设定权利,而不得为其设定义务;三是此种合同的订立,事先无需通知第三人或征得其同意。 第三节合同关系 [多选]合同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主体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内容是指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客体是指债务人应为的特定给付行为。

合同法完整笔记

合同法完整笔记 指定教材: 王利明、崔建远主编:《合同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二版。定价:16元。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 大陆法学者差不多认为合同是一种合意或协议。英美法学者大都认为合同是一种允诺。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1、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为目的和宗旨。 3、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或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由于合同是合意的结果,因此它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第一、合同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第二、各方当事人必须互相做出意思表示 第三、各个意思表示是一致的,也确实是讲当事人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第二节合同与债 债是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要求为特定行为的财产法律关系。 债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将债分为基于契约之债和基于不法行为之债。 债具有以下法律特点: 1、主体的特定性和相对性。 2、债的内容要紧表现为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要求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债务人有义 务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 3、债权人权益的实现有赖于债务人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第三节合同关系 合同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合同关系和一样民事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组成的。 第四节合同的分类 一、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三、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有名合同又称为典型合同 无名合同又称为非典型合同 从实践来看,无名合同大量存在,关于其类型,学者一样将其分为三类: 1、纯无名合同,即以法律纯无规定的事项为内容,或者讲,合同的内容不属于任何有名合 同的事项 2、混合合同,即在一个有名合同中规定其他有名合同事项的合同。 3、准混合合同,即在一个有名合同中规定其他无名合同事项的合同。 四、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所谓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成效的合同,即一诺

《合同法学习笔记》word版

第二节合同法学习笔记 其中有些是我在普法过程中讲解合同法时形成的讲义的部分内容,素材主要参考了江平老师的《合同法精解》、中国民商法律网网站《法学教室》栏目上刊出的郑小敏老师的《合同法总则》、周友军老师的《合同法释义》以及其他老师的材料。在此表示感谢,也请大家仅用于个人学习目的。 因为个人水平以及对法律理解力的不同,错误之处无法避免,请大家随时批评指正。 基本要求 了解合同的概念以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熟悉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订立、变更、终止的基本规定;掌握合同的履行、以及违约责任的规定;掌据技术合同和委托合同的基本规定。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一、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1.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的含义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遵守公益原则效力原则 第一章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合同法总则的内容,对这两个问题理解透了,就会把握住整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与立法原则,对大家掌握合同法的规定很有帮助。 第一节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合同的含义: 《合同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认为合同应具备如下法律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3、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 2、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法第2条第2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这就和第1款一起规定了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合同书、协议书,比如商品房买卖合同,以及牵涉到婚姻家庭、抚养等问题的离婚协议书、收养协议书,还有我们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广义的合同范畴,而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则是狭义上的合同,主要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合同。而上面所说的离婚协议书,还有有关监护权的协议,是和婚姻家庭等有关的,由《婚姻法》来调整;收养协议书,由《收养法》来调整;劳动合同书,由《劳动法》来调整;上面的这几类,《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都不适用。因此,我们下面所讲到的“合同”指的就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而民事合同中存在的一些具有人身属性的合同,如婚姻、收养、监护等关系的合同,则不能适用自由、自愿的原则,而是具有不同的特性,因而不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之中,由上面所说的各部门法来调整。 第二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立法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在审理、仲裁合同纠纷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合同法关于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违约责任等以及各个分则的内容,都是根据这些基本原则规定的。理解了这些基本原则,也就把握住了合同法的立法精神,有

合同法知识点讲解

司法考试合同法总则听课笔记(一) 一、合同的分类 (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1.有名合同,即法律民已命名的合同。 2.无名合同,即法律上尚未确定一定名称的合同。 (1)借用合同: 指以非消费耗物的使用权为标的合同。 借用与租赁的区别:租赁有租金、有对价;而借用无对价。借用无对价决定了借用合同是单务的、无偿的、实践性的合同。 (2)消费借贷合同: 借贷与借用的区别:借用不转移所有权,借贷要转移所有权。 消费借贷:以可消耗物的占有使用为目的的合同。 例:甲乙为邻居,甲借乙10斤米,该借米合同即消费借贷合同。 消费借贷与借用的区别:借用是无偿的;消费借贷可能是有们的,可能是无偿的。一般认为,消费借贷合同是诺成合同。 区分有名、无名的意义:无名合同的适用规则,这规定在《合同法》第124条,有两个规则:第一,无保合同当然适用合同法总则;第二,比照分则中最相类似的规定适用。 例:借用合同比照,租赁合同的规则适用。 (二)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1.如果双方都负有义务,为双务;如果仅有一方负有义务,为单务。 2.常见的单务合同有:保证合同、借用合同、赠与合同、民间借贷。 3.区分单务、双务的意义:履行抗辩权只能发生以双务合同中。 (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1.划分标准:是否支付对价。 2.无偿合同包括:保证合同、借用、赠与 3.可为有偿也可为无偿的合同:民间借贷、保管合同、委托合同。对于这类合同,如果当事人没有特另约定的话,法律推定为无偿。 4.区分有偿、无偿的意义。 有偿与无偿的当事人承担的责任不同:对于有偿合同,其违约责任原则上采无过错原则;对于无偿合同,无偿的一方实行过错原则,并且无偿的一方只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对方损失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 例证:合同法第189条、第374条、第406条。 (四)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1.诺成合同:指经过要约、承诺阶段,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可成立的合同,又称不要物合同。 2.实践合同:指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需要有标的物的交付才能成立的合同,又称要物合同。 3.公认的实践合同有:动产质押、定金、借用、保管、民间借贷。 注意: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8条规定,“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据此,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但是,按照合同法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显然是诺成合同,应以合同法为准。 (五)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1.要式合同:指法律明确规定必须采用特定形式的合同。

崔建远合同法读书笔记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崔建远,男,1956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检察院咨询监督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兼职指导教师,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合同责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论争中的渔业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合同法总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等专著、《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与他人合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第4 版。合著者:于淑妍、王轶、王闯、王成、申卫星、杨明刚、韩世远、薛文成)《债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合著者:韩世远)等 10 余部;发表《“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法学研究》 1995 年第 6 期)、《无权处分辨》(《法学研究》 2003 年第 1 期)等 150 余篇学术论文。 二、写作背景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推动了《合同法》的修改,自2003年以来,我国有关合同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已有新的进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合同法的研究在继续深化,许多著述陆续面世,《合同法》第四版对第三版进行了细微的改变和深入,增加了时代的新的内容,并进一步对个别观点进行完善与深入,例如加强和细化了赠与合同中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的阐述,强化了房屋租赁合同中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分析等。 三、基本框架分析 该书坚持合同法的基本框架,对合同法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适当,深入浅出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并引发深思。该《合同法》教材分为二十八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合同法的概念,对合同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合同法》所规定的

合同法要点笔记框架整理.

合同法要点整理 第二章合同的成立 合同的成立 条件要约承诺时间地点缔约过失责任1、成立条件 主体意思程序 就合同主要内容达成合意经过要约与承诺 存在双方或多 方当事人 2、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 条件效力撤销失效 要约的条件 主体意思对象内容程序 有订约能力的人订立合同的意思受要约人具体确定送达 要约的效力 到达生效,合理期限内存续

形式拘束力要约人不得随意撤销变更要约 实质拘束力受要约人取得承诺资格,一经承诺合 同成立 要约的撤销 时间撤回:到达前或同时到 撤销:承诺发出前 到 阻却事由附期限的要约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确要约不可撤的 受要约人有理由认 为要约不可撤销并 为此做了准备工作 要约的失效:一自致,三他致 被拒绝被撤销被无视被变更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实质性变更 要约内容 3、承诺: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 诺

条 件 方式期限迟延撤回确认书特殊情况承诺的条件: 主体意思对象内容程序 受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 思 要约人与要约一致时间、方式送达 承诺的方式:口头、书面或者要约人要求的方式,到达生效 承诺的期限: 对话场合即时作出承诺,否则要约失效非对话场合在合理期间内做出承诺 承诺的迟延:承诺未在承诺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迟发迟到要约人通知OR新要约 早发迟到要约人通知OR有效 承诺的撤回:到达前或同时到达 确认书: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情形:

交叉要约订约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式,相互不约而同地向对方发出了内容相同的要约 实际成立(事实合同)但是人没有按照规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约的,但一方一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就视为合同成立 4、时间地点 合同成立时间约定OR 合 同成立时间 合同成立地点约定OR 合 同成立地点5、缔约过失责任: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一句诚实信用原则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受损时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 构成要件责任类型赔偿范围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特点依据后果 合同未生效的阶段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应付 的义务 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缔约过失责任的责任类型

最新崔建远合同法笔记.doc

合同法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大陆法系:合意说 法民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英美法系:允诺说 《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1条:“合同是一个允诺或一系列允诺,违反它,将由法律给予救济;履行它,是法律所确认的义务。” 我国现行法: 1.《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最广义合同说、广义合同说、狭义合同说 2.《合同法》第2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法律性质 1.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2.是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合同=合意? 事实合同关系理论 附随义务理论 关系合同理论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三、合同与契约 1.我国历史上:契约>合同 合同契 2.我国立法中:合同/违约金/违约责任 3.我国理论中:契约=合同 4.台湾学说:合同≠契约 合同:意思表示方向一致的协议,共同行为; 契约:意思表示方向相反的协议。 四、合同的相对性 (一)含义 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对于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不具有约束力。 (二)内容 1.主体的相对性 2.内容的相对性 3.责任的相对性 《合同法》第121条: “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自考合同法重点难点案例分析笔记[1][1]

合同法笔记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 1.简述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我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合同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合意。因此,合同必须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合同的成立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二是各方当事人需互相作出意思表示;三是各个意思表示是一致的。 (2)合同是发生法律上效果的双方民事行为,合同不是事实行为,而是一种民事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双方民事行为。 (3)合同是发生民法上效果的民事行为。所谓民法上的效力,是指合同能够产生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 2.区分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意义。所谓双务合同, 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即一方当事人愿意负担履行义务,旨在使他方当事人因此负有对待给付的义务。双务合同是典型的交易形式,因为当事人间的对待给付具有交换性(如买卖、互易、租赁合同); 所谓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负担给付义务的合同(如借用合同)。 在法律上区分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方面不同:单务合同不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而在双务合同中,若当事人同时履行义务的,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第二,在风险的负担上是不同的:在双务合同中,如果非因一方当事人的原因(如不可抗力的发生)导致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其合同债务应被免除,其享有的合同权利也应归于消灭。一方已经履行的,应将其所得返还对方。在单务合同中,如果一方因不可抗力而导致不能履行义务,不会发生双务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 第三,因一方的过错所致合同不履行的后果不同。在双务合同中,如果非违约方已履行合同的,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或承担其他违约责任。如果非违约方要求解除合同,则对于其已经履行的部分有权要求未履行义务的一方返还其已取得的财产。在单务合同中,因主要由一方承担义务,如果他已经履行了部分义务,同时违反了合同义务,则无权要求对方对待履行或者返还财产。 3.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意义。 根据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可以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有偿合同是指一方通过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方要得到该利益必须为此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有偿合同是商品交换最典型的法律形式; 无偿合同是指一方给付对方某种利益,对方取得该利益时并不支付任何报酬的合同。

合同法学习心得

合同法学习心得 这学期在《合同法》这门课上通过对合同法的一些学习,让我对合同法的理论有了一定 的了解,对一些合同签订后产生的纠纷有了形象的认识。 所谓合同,又叫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 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我们要知道民法中的“人”分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法人即一些公司、组织、企业,而非法人组织指合伙企业、分公司。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的区别在于:1、法人拥有独立财产。2、法人能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在学习合同法之前先要知道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契约神圣。 即如果契约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而订立的,则由其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应当是神 圣的,法院保证其履行且当事人不得违反之。 第二,契约自由(合同法的灵魂) 可以理解为合同订立的自由,指当事人可以根据自主意志决定是否订立合同、选择与谁 订立合同、如何订立合同以及如何解决合同纠纷等等问题。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契约自由是凌驾在法律之外的,是社会中每个拥有自主能动性的平等公民所应得的对公平、 平等、尊重的渴求的满足,也反应社会环境对人权的重视。合同自由是为了排除第三人对 合同的非法干预。倘若没有“合同自由”,那么合同法的其他原则如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公 平原则,都没有意义。所以契约自由也是合同法的灵魂之所在。 第三,契约正义。 是指契约当事人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缔约和履约,合同的内容应体现公平和诚实信用 原则的要求,合同当事人一方不能滥用其经济实力或权利而损害另一方利益。 第四,契约相对性。 是指其效力的相对性,即只有表示愿意接受契约约束的当事人才受契约的约束,契约的 效力不及于未加入契约关系的第三人。 合同的分类有许多,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我想简单说一些对于我来说比较“常见”的:1、按双方当事人是否互负给付义务分为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

(完整版)合同法重点笔记经典版

合同法笔记经典版 合同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目的在于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3)合同是当事人在平等基础上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无偿合同:一方给付对方某种利益而未获对方任何偿付的合同。有偿合同:一方通过给付对方某种利益而获得对方为此所支付的财产上的代价的合同。区别:(1)有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均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对无偿合同中的纯获利益的当事人来说,则没有行为能力的限制;(2)有偿合同的债务人的注意义务较无偿合同为重;(3)债务人与第三人签订的损害债权人的合同,其为无偿与有偿的不同,决定了债权人撤销权行使要件的不同。(4)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同。物权法要求善意取得的条件之一是“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合同法原则:功效:1解释和补充合同法的准则2解释评价和补充合同的依据3具有规范作用,指导人们正确行使权利适当履行义务。内容:1平等: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2自愿/合同自由: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3公平: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实信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5合法: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6 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对合同的必要条款达成合意的状态。一主体:当事人为双方或多方.二内容:具备必要条款.三形式:通过要约与承诺的方式达成了合意。要约:①特定人向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②以缔结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③内容具体确定 ④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与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一方向他人作出的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本身没有法律效力1法律规定2当事人的意愿3内容是否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4交易习惯。承诺是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①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②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③内容与要约的内容一致④原则上应以明示方式作出,特殊情况下依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规定也可以行为作出。但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事先有明确约定外,沉默不能视为承诺的形式。缔约过失责任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违背依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义务而致对方信赖利益损害时所 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要件:1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2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致对方信赖利益损失3违反义务方具有过失。类型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与违约责任区别1责任性质2责任方式3责任基础。与侵权责任区别1关系人2责任基础3构成要件4责任方式与赔偿范围。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当事人在缔约时具有相应的缔结合同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目的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范及社会公共利益;特殊生效要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或期限届至时方为生效。有些合同还须具备法律行政法规所要求的形式。合同有效与合同成立:联系:成立是有效的前提。区别:1目的:合同成立制度主要表现了当事人的意志,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合同效力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合同的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2要件:合同成立的条件是当事人达成合意,侧重形式上的考察;合同有效的要件

崔建远《合同法》笔记

《合同法》规范的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包含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也不包含物权合同,《合同法》规范的是债权合同。合同的法律性质:(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且根据意思表示的内容赋予相应的法律效果。(2)合同是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是合同区别于单方法律行为的重要标志。(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法律行为。(4)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法律行为。在现代法上,为实践合同正义,自愿或曰自由时常受到限制,如强制缔约、格式合同、劳动合同的社会化等。 合同法,即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而发生的转让物品或权利、完成工作和提供劳务等的交易关系。合同法为交易法、任意法、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关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条件、合同的内容、合同的效力及合同无效、被撤销、效力未定、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保证、定金、押金及保证金、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救济、合同的消灭、合同的解释、各类合同的法律规范等,均属合同法的范畴。合同法是特定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剥削阶级社会,合同法是剥削劳动者的法律武器。在中国,合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满足市场主体需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合同法的作用: 1 、合同法与市场运行:市场运行以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为基本内容,无数的交易活动构成完整的市场。必须有合同债和合同法才能保障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合同法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交易规则、基本法律。 2 、合同法与自主自愿:交易活动原则上由市场 主体即合同当事人自主自愿地进行,合同法对此充分尊重并予以保障,形成意思自治原则。实行意思自治,让合同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认识和判断,以及所处的相关环境去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合同,去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合同法把意思自治视为交易的内在构成要素,就是在交易中注入了合同当事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同法以意思自治为原则,意味着承认合同权利为自治权,意思自治是合同权利的本质属性。 3 、合同法与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合同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要实现的重要任务。合同法首先通过确认合同主体平等地缔约来落实,并通过对当事人各方真实的合意(自由合意)的全力保护来进一步实现。合同法作为交易法、任意法,主要是体现、贯彻和保护这种形式的公平,除非不得已,不直接寻求实质的公平。以合同正义为基本原则,强调双务合同中两个给付等值、合理分配风险即其他负担是合同法的基本任务。事实上确实存在不得已的情况,合同法需要承担起追求和保护实质公平的重任。(1)在合同系因欺诈、胁迫、乘人 之危而成立,一方当事人违背真意并遭受损失的场合,合同法对此类合同予以否定性评价,有的允许当事人撤销或变更合同,有的直接规定合同无效。( 2 )在合同主体不合格场合, 合同法将此类合同划归为效力未定,授权有关人(如法定代理人)确定合同有效或无效。(3)规制格式条款,承认强制缔约,确立产品责任制度,强化保护经济上的弱者,周到保护消费者,维护社会公平。(4)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形成附随义务及其理论。4、合同法与经济效 益:合同法追求、促进经济效益的作用,源于合同为交易的本质,交易自然导致财产会向最有效地使用它的人处转移;同时其也源于合同自由。合同法设置清晰、确切的订立程序、履行规则,是交易便捷,从而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合同法创设的合同保全、合同担保、违约责任三项制度,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从而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制度是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合同关系,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制度,也是效益原则的体现。效率违约理论主张,在违约比履行合同更有效益时,宜以损害赔偿取代实际履行,是效益原则的极端体现。5、合同法与道德伦理: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非理论性,一般而言,

耶鲁大学-美国合同法笔记-第6周

Minneapolis & St. Louis Railway v. Columbus Rolling-Mill -The Mirror Image Rule 镜像规则 An offer that is unequivocally明确地accepted, creates a contract. But what happen when an offeree attempts to accept a offer while modifying the terms. Today, we consider that question and learn about The Mirror Image rule by looking at the 1886 case deci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called Minneapolis and St. Louis Railway Company vs Columbus Rolling-Mill Company. In Minneapolis and St. Louis railway, the plaintiff, a railroad company, sent a letter dated December 5th, to the defendant, the manufacturer requesting price quotes for steel rails. The letter asked for the prices for 500 to 3,000 tons of steel rails and 2,000 to 5,000 tons of iron rails. The defendant, manufacturer, replied on December 8th, writing that it did not make steel rails but would sell 2,000 to 5,000 tons of iron rails for $54 per gross ton for cash. On December 16th, the railway company responded by telegram and followed up with a second letter to accept the manufacturers offer for 1,200 tons of iron rails at the quoted price. The manufacturer responded by telegram that it could not book the order at that price. The railway then sent a telegram accepting the offer to sell 2,000 tons.T he manufacturer did not fill that order either and denied the existence of any contract. The trial court found, for the defendant, manufacturer, and the instant court affirmed.初审法院判决被告(制造商)胜诉;终审法院维持原判。 So, the central issue in this case is fairly straight forward, was the defendant bound to honor the plaintiff's final acceptance of the offer to sell 2,000 tons of iron rails. The answer is no. The court agreed with the defendant and held that no contract was formed. The defendant offered to sell 2,000 to 5,000 tons of iron rail to the plaintiff. The plaintiff then attempted to accept the offer by ordering just 1,200 tons, an amount less than the 2,000 ton minimum offered. 1200吨,数量少于要约中的最小数字2000吨。 The court held that, "A proposal to accept, or an acceptance upon terms varying from those offered, is a rejection of the offer承诺中对要约进行变更视为拒绝要约, and puts an end to the negotiation, unless the party who made the original offer renew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