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与交叉配血试验(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5.74 MB
- 文档页数:33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 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人外周血四、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 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一)ABO血型鉴定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交叉配血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主要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以及确定输血时的血液配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叉配血试验的工作原理,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交叉配血试验是通过比较供者血液和受者血液的相容性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输血。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来进行血型鉴定。
人类血液主要分为ABO系统和Rh(D)系统,其中ABO系统包括A、B、O和AB四种血型,而Rh(D)系统主要有Rh(D)阳性和Rh(D)阴性两种类型。
交叉配血试验通常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两种。
直接试验是将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进行混合,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凝集反应出现,那么说明供者和受者之间存在抗体-抗原的反应,即不相容,不适合输血。
如果没有凝集反应,则说明两者之间相容,可以进行输血。
直接试验主要用于确定供者血型是否与受者血型相容。
间接试验则是将受者的红细胞与已知血型的抗体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如果出现凝集反应,说明受者的红细胞上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即该血型。
间接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受者的血型。
一般情况下,交叉配血试验的步骤如下:1. 收集供者和受者的血液样本,并严格保持样本的标识正确,以免混淆。
2. 进行直接试验。
将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混合,在适当的试剂和温度条件下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如果有凝集反应则表示不相容,不适合输血。
如果没有凝集反应,则继续进行下一步。
3. 进行间接试验。
将受者的红细胞与已知血型的抗体混合,在适当的试剂和温度条件下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如果有凝集反应,则可以确定受者的血型。
如果没有凝集反应,则继续进行下一步。
4. 如果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的结果一致,那么可以确定供者和受者的血型相容,可以进行输血。
如果结果不一致,则需要重新检查样本或采用其他血型鉴定方法。
交叉配血试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确定受者的血型,从而避免输错血的风险。
交叉配血试验名词解释交叉配血试验是一种用于确定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血型兼容性的检测方法。
它是通过将被测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人群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或溶血现象来判断两者之间的兼容性。
在交叉配血试验中,通常会使用受试者的血清和供者的红细胞。
首先,取一定量的供者的红细胞,经过洗涤,去除其中的血浆和血小板。
然后,加入受试者的血清,进行混合反应。
观察反应管中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或溶血现象。
凝集反应是指当受试者血清中存在了与供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就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通常呈现出红细胞团块的形式。
如果出现了凝集现象,则说明受试者的血清中存在与供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这意味着两者之间不兼容。
溶血现象是指当受试者血清中存在了与供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时,抗体会与红细胞相结合,导致红细胞受到破坏和溶解的现象。
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溶血现象通常使用高渗透溶血试剂(如20%的葡萄糖溶液)来加速实验结果的观察。
如果出现红细胞溶解或显著变色,则说明两者之间不兼容。
根据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可以确定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兼容性,从而确保安全有效的输血。
如果受试者的血清中含有与供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或者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试者的血清发生了凝集或溶血现象,就意味着两者之间不兼容,输血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该试验,可以确定受血者是否适合接受特定供者的血液,避免因输血引起的不适甚至生命威胁。
同时,交叉配血试验也可用于研究血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血型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被鉴定的血型抗A 血清抗B 血清抗AB血清(O型血清)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A型-+++--B型+++---AB型---++-O型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正定型反定型(2)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验证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导致输血后严重溶血反应。
Ø交叉配血试验常采用试管法进行Ø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Ø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一)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的结果判断:Ø同型血 主侧管与次侧管均无凝集反应,表示配血完全相合,可以输血;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主侧管有凝集时,则绝对不可输用。
Ø异型血 主侧管无凝集及溶血,而次侧管出现凝集,但凝集较弱,效价<1∶200,可以试输少量(不超过200ml)该型血液。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允许这样做,并且做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
配血方法的选择:ABO血型系统 Ø对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可只作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Ø对有反复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则应作间接抗球蛋白配血法。
Ø在48小时内输入5L或更多量的大量输血时,因需同时输入多名供血者的血液,因此除了进行受血者与各供血者的交叉配血外,还应坚持作供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试验,只有相互交叉配合完全相合时才能输用。
(一)ABO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受血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要大量输血时按规定要进行意外抗体的筛查4.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在输血上的意义Ø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颇为广泛,如严重失血或某些手术时,输血常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
Ø为防止输血反应必须坚持同型输血。
人体解剖学实验讲义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主编:王永录2008年9月目录实验一小白鼠、大白鼠及兔的解剖实验 (1)实验二人体解剖学实验 (2)实验三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4)实验四心音听诊 (9)实验五人体心电图的记录 (12)实验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16)实验一小白鼠、大白鼠及兔的解剖实验【目的】:掌握小白鼠、大白鼠及兔的基本解剖结构。
【实验对象】小白鼠、大白鼠、兔【实验器材和药品】乌拉坦、手术台、手术器械(止血钳、手术刀、动脉夹、手术剪、手术镊等)、注射器、手术线、纱布、脱脂棉等【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取实验动物,乌拉坦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解剖。
观察以下组织器官,注意与人体组织结构的区别。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间脑、脑干。
脊髓。
2.骨骼肌:肌肉的构造和形态。
3.皮肤:表皮、真皮结构。
皮肤的附属器,汗腺、毛发、指甲、皮脂腺。
4.消化系统: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胰腺、肝及胆囊。
5.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及胸膜腔。
6.循环系统:心脏(心壁、心腔、瓣膜、乳头肌、腱索、冠状血管)。
7.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8.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射精管。
【思考题】小白鼠、大白鼠及兔与人体结构的区别?实验二人体解剖学实验【目的】:1.了解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概貌。
对人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掌握人体各个系统主要器官的基本结构。
3.重点掌握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实验对象】1 人体各组织器官模型标本。
2 人体实物标本。
【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观察以下组织器官:1.骨骼系统:骨的基本形态构造,骨连结的形式,关节的基本构造,骨骼组成,颅骨、脊柱、胸廓及骨盆的组成。
上肢骨,下肢骨。
2.骨骼肌:肌肉的构造和形态。
肌肉的连结与肌肉的作用。
头面肌群、胸腹肌群、腰背肌群、上下肢肌群。
生理实验二------ABO 血型鉴定[实验目的]1.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2.学习ABO 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一)ABO 血型的分型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ABO 血型系统有两种不同的抗原,即A 抗原、 B 抗原。
而血清中还存在对应的两种抗体,即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
ABO 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 抗原和B 抗原将血液分为A 、B 、AB 和O 型四类。
A 抗原与抗A 抗体相遇或B 抗原与抗B 抗体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当给人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可发生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表1 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 A 型A 抗B B 型 B 抗A AB 型 A+B 无 O 型无抗A+抗B(二)ABO 血型的鉴定---正向定型常规ABO 血型的定兴包括: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
1.正向定型是用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检测未知红细胞上有无A 或B 抗原;反向定型是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测血清中有无抗A 或抗B 抗体。
表2 ABO 正向定型 正向定型血型 B 型血清 (抗A )A 型血清 (抗B )O 型血清 (抗A ,抗B )- - - O 型 + - + A 型 - + + B 型 +++AB 型一般A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 抗体,B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 抗体,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抗体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三)ABO 血型的遗传由三个等位基因控制人类ABO血型系统的遗传由9号染色体上的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
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的两个,分别由父母双方各遗传给子代。
三个基因可组成六组基因型。
由于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故血型的表现型仅四种。
血型相同的人,其遗传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见表3表3 AB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思考题:A型、B型的父母,子女可能的血型?利用血型遗传的规律,可推知子女可能有的血型和不可能有的血型,可从子女的血型表现型来推断亲子关系。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和判断原则简述交叉配血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检验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以及在输血或器官移植中寻找合适的供血者或受体。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和判断原则的理解对于临床医学和输血手术的成功非常关键。
本文将简要介绍交叉配血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判断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交叉配血试验的基本原理。
该试验基于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差异,通过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体的血清进行混合反应来判断血型的相容性。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两者的血型相容,红细胞与血清的混合物将不会发生凝集或凝集的现象。
而如果两者的血型不相容,血清中的抗体将会与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导致凝集的发生。
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首先需要获取供血者和受体的血液样本。
接下来,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体的血清分别加入试管中,并进行轻轻摇晃,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凝集的现象。
如果出现凝集,说明两者的血型不相容,不适合进行输血或器官移植手术。
如果没有凝集的现象,说明两者的血型相容,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或器官移植手术。
在判断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ABO血型系统的相容性:根据ABO血型的特点,A型血的受体只能接受A型血或O型血的供血者;B型血的受体只能接受B型血或O 型血的供血者;AB型血的受体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供血者;而O型血的受体只能接受O型血的供血者。
因此,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首先需要考虑供血者和受体的ABO血型是否相容。
2. Rh血型系统的相容性:除了ABO血型系统外,Rh血型系统也对交叉配血的结果有影响。
具体来说,Rh阳性的受体可以接受Rh阳性或Rh阴性的供血者;而Rh阴性的受体只能接受Rh阴性的供血者。
因此,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还需要考虑供血者和受体的Rh血型是否相容。
3. 特殊抗体的检测:除了ABO和Rh血型系统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抗体可能对交叉配血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需要检测受体的血清中是否存在这些特殊抗体,以评估供血者和受体的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