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测量》练习题

三年级《测量》练习题

三年级《测量》练习题
三年级《测量》练习题

第三单元《测量》测试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25)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

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50千米○400厘米 800克○1千克

2米○19分米 3吨○3000千克 6吨○7千克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分米。

4、1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

5.计算物体的长度,常用米、()、厘米或()做单位。

6.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做单位。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9)

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

4、3000米+8000米=11千米()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

6.一枚别针长34厘米。() 7.一只鸡重3000克。()

8.4个250米的长度是1千米。() 9.6分米+ 5毫米=605毫米()三、认真计算(15 )

58厘米+42厘米=()厘米=()米

35毫米+65毫米=()毫米=()厘米

8400千克-400千克=()千克=()吨

()吨=7000千克2千米300米=()米 6吨30千克=()千克

400毫米=()分米2分米l厘米=()毫米

800厘米=()米 5吨4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350千克=()千克 6千米-1000米=()千米

四、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0)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

3、走1千米大约需要()。 A、50秒 B、12分 C、1时

4、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A 、毫米 B、厘米 C、分米

5、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A 、分米 B、厘米 C、毫米

6、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A 、文具盒 B 、电视机 C、数学书

7、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 、分米 B 、米 C、千米

8、 4千克( )4千米。 A、大于 B、等于 C、不能比较

9.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A.1000 B.100 C.10

10.两头肥猪重300()。

A.克B.千克C.吨

五、画一画。(4)

1.画一条长30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2厘米5毫米的线段。

六、解决问题。(37)

1、长江全长是6300千米,比黄河长900千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2、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4.小红画了一个三角形(如图),求三角形三条边的和是多少?

5.食堂买来萝卜250千克,买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50千克,买来萝卜和白菜共多少千克?6.下面是小龙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1)小龙从家到学校有()条路线可走。

(2)这两条路相差多少米?(3)小龙上学经过公园到学校,他步行每分钟走50米。小龙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7.菜市场运来2车白菜,每车装1500千克,又运来2500千克菠菜,菜市场一共运来白菜和菠菜多少千克?

8.动物过河。

五个小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

(小船)(大船)

三年级测量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园地 1 、测量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马拉松长跑比赛一块橡皮长 全长约42()约4() 一壶色拉油一只曲别针重一头牛的体重 重5()约2()约250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50千米○400厘米 800克○1千克 2米○19分米 3吨○3000千克 6吨○7千克 3、我估计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 我估计音乐老师的体重大约是()。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 ) 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欢迎你来到数学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 4、3000米+8000米=11千米()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 三、找朋友,连一连。 1、 200千克 40吨 2千克 400克 2、 20米 35毫米 2313千米 20分米 四、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 3、一个西瓜重5()。 A、克 B、千克 C、吨 4、的高约1()。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走1千米大约需要()。 A、50秒 B、12分 C、1时

五、解决问题。 1、小动物们要过桥那边去参加“动物运动会”。怎样过桥比较合适? 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2、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六、试一试。 天平右边有()个桃子。

三年级下册数学思考题

解决平均数问题,需要熟练掌握以下三个主要数量关系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1、期末考试,小明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2分,外语考了95分,小明三门功 课的平均分是多少? 2、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 提高到86分,问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 3、小红的语文、数学两门的平均分是92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平均分是 93分,英语得了多少分? 4、三年级的前3位男同学平均每人能做12个俯卧撑,当第四位同学做了以后平 均成绩提高到14个,你知道第四位同学做了多少个俯卧撑吗? 5、华华从家到学校,去时每分钟60米,回来时每分钟40米,华华来回平均每 分钟走多少米? 6、有甲、乙、丙3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丙两数的和是82,乙、丙 两数的和是86。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7、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 提高到86分,问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 8、同学们站成一排,老师让同学们按1、2、3、4、5循环报数,最后一个同学 报的数是3,老师让报数字3的同学出列,发现一共有6人,这些同学共有多少人? 9、李师傅和王师傅每小时都做6个零件,李师傅早上5时开始上班,王师傅早 上8时开始上班,到几时两人共做零件66个? 10 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钱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存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11 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可以画一画) 12(1)班有48人,其中订《少年报》的有32人,订《数学报》的有38人,有25人两份报都订,那么: (1)只订《少年报》而没有订《数学报》的有多少人? (2)只订《数学报》而没有订《少年报》的有多少人? (3)有多少人两种报都没订?

三年级上册《测量》

课题: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分硬币、学生尺及文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一粒粮食3尺长,不能吃来只能量。(打一长度单位)米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米”这一个长度单位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同桌互相比划长度。 2、复习长度单位——厘米 师:除了米这一个长度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个长度单位?你能在直尺上把它找出来吗?(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还有吗?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互相指着尺子说一说。 看着自己的直尺说一说:从()刻度线到()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到“4”刻度线有()个大格,是()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是从()刻度线到()刻度线。 师: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用英文字母怎么表示? 活动二: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将估计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板书估算结果,提问: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验证? 2、用测量的办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将遇见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结果。 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师: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怎样表示?(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师:在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你还发现了什么?(在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刻度2到刻度3呢?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那么,你能说说1厘米等于几毫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厘米=10毫米(介绍英文字母表示法) 3、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以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师:说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4点练习题大全(打印版)

24点练习题大全1 1 1 1 : 算不起 1 1 1 2 : 算不起 1 1 1 3 : 算不起 1 1 1 4 : 算不起 1 1 1 5 : 算不起 1 1 1 6 : 算不起 1 1 1 7 : 算不起 1 1 1 8 : (1+1+1)*8=24 1 1 1 9 : 算不起 1 1 1 10 : 算不起 1 1 2 2 : 算不起 1 1 2 3 : 算不起 1 1 2 4 : 算不起 1 1 2 5 : 算不起 1 1 2 6 : (1+1+2)*6=24 1 1 2 7 : (1+2)*(1+7)=24 1 1 2 8 : (1*1+2)*8=24 1 1 2 9 : (1+2)*(9-1)=24 1 1 2 10 : (1+1)*(2+10)=24 1 1 3 3 : 算不起 1 1 3 4 : (1+1)*3*4=24 1 1 3 5 : (1+3)*(1+5)=24 1 1 3 6 : (1*1+3)*6=24 1 1 3 7 : (1*1+7)*3=24 1 1 3 8 : (1-1+3)*8=24 1 1 3 9 : (1+1)*(3+9)=24 1 1 3 10 : (10-(1+1))*3=24 1 1 4 4 : (1+1+4)*4=24 1 1 4 5 : (1*1+5)*4=24 1 1 4 6 : (1-1+4)*6=24 1 1 4 7 : (7-1*1)*4=24 1 1 4 8 : (1+1)*(4+8)=24 1 1 4 9 : (4-1)*(9-1)=24 1 1 4 10 : (1+1)*10+4=24 1 1 5 5 : 5*5-1*1=24 1 1 5 6 : (5-1*1)*6=24 1 1 5 7 : (1+1)*(5+7)=24 1 1 5 8 : (5-(1+1))*8=24 1 1 5 9 : 算不起 1 1 5 10 : 算不起 1 1 6 6 : (1+1)*(6+6)=24 1 1 6 7 : 算不起 1 1 6 8 : 6*8/(1+1)=24 1 1 6 9 : (1+1)*9+6=24 1 1 6 10 : 算不起 1 1 7 7 : 算不起 1 1 7 8 : 算不起 1 1 7 9 : 算不起 1 1 7 10 : (1+1)*7+10=24 1 1 8 8 : (1+1)*8+8=24 1 1 8 9 : 算不起 1 1 8 10 : 算不起 1 1 9 9 : 算不起 1 1 9 10 : 算不起 1 1 10 10 : 算不起 1 2 2 2 : 算不起 1 2 2 3 : 算不起 1 2 2 4 : (1+2)*2*4=24 1 2 2 5 : (1+5)*(2+2)=24 1 2 2 6 : (1+2)*(2+6)=24 1 2 2 7 : (7-1)*(2+2)=24 1 2 2 8 : (2-1+2)*8=24 1 2 2 9 : (1+2+9)*2=24 1 2 2 10 : (1+2)*(10-2)=24 1 2 3 3 : (1+3)*2*3=24 1 2 3 4 : (1+2+3)*4=24 1 2 3 5 : (1+2)*(3+5)=24 1 2 3 6 : (3-1+2)*6=24 1 2 3 7 : 1+2+3*7=24 1 2 3 8 : (2-1)*3*8=24 1 2 3 9 : 3*9-(1+2)=24 1 2 3 10 : (10-1*2)*3=24 1 2 4 4 : (1+2)*(4+4)=24 1 2 4 5 : (5-1+2)*4=24 1 2 4 6 : (2-1)*4*6=24 1 2 4 7 : (1-2+7)*4=24 1 2 4 8 : (1-2+4)*8=24 1 2 4 9 : (9-(1+2))*4=24 1 2 4 10 : 1*2*10+4=24 1 2 5 5 : 1-2+5*5=24 1 2 5 6 : (1-2+5)*6=24 1 2 5 7 : 1*2*(5+7)=24 1 2 5 8 : (5-1*2)*8=24 1 2 5 9 : (1+2)*5+9=24 1 2 5 10 : 2*10-1+5=24 1 2 6 6 : (1+2)*6+6=24 1 2 6 7 : (7-(1+2))*6=24 1 2 6 8 : (6-(1+2))*8=24 1 2 6 9 : 1*2*9+6=24 1 2 6 10 : (1+2)*10-6=24 1 2 7 7 : (7*7-1)/2=24 1 2 7 8 : (1+7)*2+8=24 1 2 7 9 : 2*9-1+7=24 1 2 7 10 : 1*2*7+10=24 1 2 8 8 : 1*2*8+8=24 1 2 8 9 : 8*9/(1+2)=24 1 2 8 10 : 10+(8-1)*2=24 1 2 9 9 : 算不起 1 2 9 10 : 算不起 1 2 10 10 : 算不起 1 3 3 3 : (1+3)*(3+3)=24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 知识要点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2)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3)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经验之谈: 测量一些比较微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先把这些物体“堆”成大量,比如测量纸的厚度,可以选择100页纸来测量,所测得的结果除以100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册测量

测量(一) 一、精学精练 1、填空 (1)生活中,(),()等物体的厚度约是1毫米。 (2)1毫米纸约()张,5毫米纸约()张,数学书的厚度约()毫米。 (3)有一根铁丝长56毫米,把它平均分成7段,每段的长是()毫米。 (4)一块三角板的厚度是2毫米,15块这样的三角板的厚度是()毫米。 (5)一条线段长9厘米3毫米,如果用橡皮擦去5厘米,还剩下()长,如果擦去8毫米,还剩下()长,如果擦去6厘米6毫米,还剩下 ()长。 (6)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元硬币的厚度是2();楼梯台阶的高约是2(); 一瓶可乐的高度约是20();一支粉笔的长度约是75(); 我们的手掌宽约是1();一辆卡车的车身长是6()。 (7)8米=()分米 60厘米=()分米 4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 50分米=()米 100厘米=()分米=()米。 (8)比较大小。 8米 8分米 20厘米 2分米 8分米5厘米 1米 5米 500毫米 10厘米 99毫米 2米-2分米 3分米+16分米。 2、画一条3厘米5毫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厘米的三倍少15毫米的线段。

二、活学活用 1、从一根绳子上剪下5根各4分米长的绳子,还余下1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小明的身高是1米3分米,小红的身高是1米22厘米,他俩谁高,高多少厘米? 3、一本数学书的厚度是8毫米,5本这样的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4、一根木料长1米2分米,小亮用刀锯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 5、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在每条边上画4个点,最多一共可以画多少个点?最少 可以画多少个点? 测量(二)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 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读拼音,写词语。
mǎn zú
ǒu ěr
jiǎn chá
zhì huì
nuò ruò
dài jià
jiāo ào
jīng yàn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chèn chēng jīn jìn zhēng zhèng lěi lèi xiān xiǎn
匀称( ) 不禁( ) 挣扎( ) 劳累( ) 新鲜( )
称呼( ) 禁止( ) 挣脱( ) 积累( ) 朝鲜( )
三、选择题。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一“溪”一“山”,一
“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B.杜 甫 的 《 绝 句 》 朗 读 时 要 用 欢 快 的 语 调 , 读 出 对 春 天 的 赞 美 。 C.“ 泥 融
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一句动态描写,后一句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
映成趣。
D.《惠崇春江晚景》作者以细致、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晚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守株待兔 等待 宋国 耕田
B 触株 颈部 释放 其他
C 教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D 捧起 擦洗 看不起 傲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互.为.反.义.词.的是(
)
A.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要谦虚,不能(骄傲)。

老田版细生思考题大全

第一章 1.什么是细胞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一切代谢活动均以细胞为基础 (3).细胞是生物体生殖、遗传、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细胞的整体水平、超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基本规律的科学。 2.请说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2).细胞核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3).细胞社会学的研究 (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凋亡及其调控 (7).干细胞研究 (8).细胞工程 3.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细胞整体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一切代谢活动均以细胞为基础; 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 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第二章 1.哪些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 2)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 4)细胞质溶胶(cytosol) 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异。 3.为什么DNA适合储存遗传信息,而蛋白质则适合展示细胞的功能

(1).蛋白质不如DNA稳定。蛋白质很容易就改变空间结构而变性,而DNA空间结构相对简单,对外界的抗性较大,相对于蛋白质来说,非常稳定。若要作为遗传物质,肯定要选稳定一些的。 (2).蛋白质种类太多,若要作为遗传物质一代代遗传下去,所耗费的能量太大,而且一个细胞里面也塞不下那么多蛋白质。而DNA主要是碱基排列顺序和印迹修饰,相对于蛋白质要节省空间和能量。 4. RNA的种类和功能。 ⑴信使核糖核酸(message RNA,mRNA):m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细胞核中转录DNA上的遗传信息,再进入细胞质,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转移核糖核酸(transfer RNA, tRNA):转运特定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 (3)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参与核糖体形成。 第三章 1.何为细胞培养与细胞融合举例说明其应用. 细胞培养:从活体中取出的细胞或其他建系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能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细胞融合:是指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2.列举三种常见的显微镜技术,说明相关的原理与应用特点。 3.光镜和电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练 习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毫米,分米的认识 一、选择题 1.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 2.水杯的高约1()。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3.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 A、米 B、厘米 C、毫米 4.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5.一张床长()米。 A、2 B、3 C、4 6.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1厘米 B、2厘米 C、4厘米 7.教室里黑板长大约是4()。 A、厘米 B、分米 C、米8.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A 、毫米 B、厘米 C、分米 9.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A 、分米 B、厘米 C、毫米 10.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 A 、文具盒 B 、电视机 C、数学书 11.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 、分米 B 、米 C、千米 12.一根2米长的木棍,把它平均截成4段后做成凳子的脚,这张凳子大约有()高。 A 、5分米 B 、 5厘米 C、4分米 二.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树高约10()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一块橡皮长约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 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 2. 填空 3厘米=()毫米()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100毫米=()分米 6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 6米=()厘米 =( )毫米 40厘米=()分米 7米=()厘米=( )分米 80分米=()米800厘米=()米 6米=()厘米 7分米=()毫米 50毫米=( )厘米 2米=( )分米=( )厘米 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米 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判断题 1.一枝铅笔长18米。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4.黑板长4米。 () 5.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 6.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 7.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2.一根长19米的绳子,先剪下8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3.校园的马路一边种了6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隔18分米,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相隔多少米? 4.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千米的认识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 25千米 飞机 800千米 摩托车 4千米

三年级上学期思考题

三年级上学期思考题 1.光明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低年级有130人参加,中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低 年级的2倍,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低、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2.有4束花,每束12朵。如果从每束里拿出2朵,剩下的一共有多少朵花? 3.服装小组要做一批童装,已经做了3天,每天做313件,还差104件。原来要 做多少件? 4.一只大象的体重等于8头牛的体重,1头牛的体重等于2匹马的体重。1匹马的 体重是300千克,这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把3、2、192、128分成两组,使两组数的乘积相等。 6.商店卖出63个蓝气球,卖出的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7倍。卖出多少个红气 球?哪种气球卖得多,多多少个? 7.学校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二年级去39人,三年级去的人数是二年级的2倍。 三年级去了多少人?两个年级共去多少人? 8.小华和姐姐踢毽。姐姐三次一共踢81下,小华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踢26下,要 想超过姐姐,小华第三次最少要踢多少?

9.为抢救大熊猫,二年级同学捐款4元6角1分,三年级同学捐的钱数是二年级 的2倍。哪个年级捐得多?多多少钱? 10.给10个学生发铅笔。每人3枝剩下一些,每人4枝又不够。剩下的和不够的同 样多,有多少枝铅笔? 11.青蛙可以活6年,比目鱼可以活60年。比目鱼的寿命是青蛙的多少倍?(还可 以提什么问题?) 12.小红和小强买大字本。小红买了5本,小强买了3本,小红比小强多用8角钱。 每本大字本多少钱? 13.小龙和小丽住在一个院。上学时小龙每分钟走80米,到学校用7分钟。小丽比 小龙多用1分钟,小丽每分钟走多少米? 14.王老师买2个篮球,用了144元。又买了3个足球,每个足球的价钱和篮球的 价钱同样多。买足球用了多少钱? 15.一道除法算式中,商和余数都是3,除数正好是余数的3倍。被除数是()。 16.6筐苹果的价钱等于8筐梨的价钱。一筐苹果32元,一筐梨多少元?(把这题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 数学思考题 1、小英、小慧、小庆三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悄悄的做了一件好事,事后,老师问她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小英说:“是小庆干的。”小庆说:“不是我干的。”小慧说:“不是我干的。” 后来发现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这件好事究竟是谁干的, 解:若是小英干的,则小庆和小慧说真话,与题目中的条件矛盾;若是小庆干的,则小英和小慧说真话,也与题意不相符;因此好事是小慧干的。 2、甲、乙、丙是来自中国、法国和英国的小朋友。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法语,却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问:甲、乙、丙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小朋友, 解:甲是法国人,乙是中国人,丙是英国人。 3、甲、乙、丙三人分别在武汉、长沙、上海工作,他们三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警察。已知: (1)甲不在武汉工作; (2)乙不在长沙工作; (3)在武汉工作的不会开车; (4)在长沙工作的是教师; (5)乙不是警察。 那么,甲、乙、丙分别在什么城市从事什么工作, 解:甲在长沙工作,职业是教师;乙在上海工作,职业是司机;丙在武汉工作,职业是警察。 4、育才实验小学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只对了一半,错了一半。请问他们各得第几名, 解:用列表与假设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甲得第二,乙得第四,丙得第一,丁得第三。 5、小明、小强、小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乒乓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局:小明和小丽对小虎和小红; 第二局:小虎和小玲对小明和小强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丽、小红和小玲各是谁的妹妹, 解:小虎的妹妹是小丽,小明的妹妹是小玲,小强的妹妹是小红。 6、4个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3×2×1=24(种) 7、由数字0,1,2,3组成三位数,问: (1)可组成多少个不相等的三位数, (2)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 (1)3×4×4=48(个) (2)3×3×2=18(个) 8、中日乒乓球友谊赛上,双方各派出队员3名,要求每个队员都要和对方的队员赛一场,采取“五局三胜制”,整个友谊赛至少要打多少局比赛, 解: 3×(3×3)=27(局) 答:整个友谊赛至少要打27局比赛。 9、在2、3、5、7、9这五个数字中,选出四个数字,组成被3除余2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有多少个, 解:从五个数字中选出四个数字,即五个数字中要去掉一个数字,由于原来五个数字相加的和除以3余2,所以去掉的数字只能是3或9。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

测量 教学目的: 1、理解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的在生活中具体的大小,能灵活运用单位给生活中物体长度、重量填空; 2、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各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方式方法; 3、学生学习数学中,获取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生活已有经验单位填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一部分测量单位的认识 (一)测量单位的认识 核心思想:根据毫米、厘米、分米、克···大概长度、重量对生活中物体估算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例: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一头大象重4()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二)画图 例: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画一条长比1分米短2厘米的线段。

总结:画图时,把整十、百的数换算单位再作图。 第二部分单位换算 (一)单位换算 一、一级换算 例题分析: 2.4吨=()千克 5千米=()米 10千米=()米 6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 9000千克=( )吨 10厘米=()分米 总结:①大单位化小单位,添“0” ②小单位化大单位,去“0” 二、二级换算 例题分析: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300米=()米 43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7800千克=()吨()千克 52毫米=()厘米()毫米总结:①两个单位化成一个单位,把不同的单位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两部分相加; ②一个单位化成两个单位,把整十、百、千的数化成大单位。 (二)计算 例题分析: 1米—3分米=()分米 6吨—2000千克=()千克 7千米—5000米=()米 8毫米+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 3厘米+ 2毫米=()毫米 注意:单位与填空后面的单位统一,在进行计算。

三年级测量的教案

三年级测量的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下数学思考题

三年级下数学思考题 商州区第一小学 陈昱馨

1、⑴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⑵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⑴ 4 8 16 32 () ⑵ 243 81 27 9 () ⑶ 2 5 11 23 47 () ⑷ 8 24 12 36 18 () 3、参观科技馆的成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怎样买票合算? 5、一只东北虎的重量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一只企鹅的9倍。

6、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7、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间教室里,每3间教室放多少张? 8、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9、⑴买一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 ⑵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0、苹果9箱,每箱32千克;梨8箱,每箱35千克;香蕉7箱,每箱35千克。 我的车上还能装1吨重的货物。 ⑴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 ⑵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1、⑴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一种玩具用去114元,买一种文具用去125元。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 ⑵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只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 12、三(1)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13、 14、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15、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 怎样买票合算? 16、某电视台个月主要节目播出时间统计图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7、

六年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六年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大全课外2: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 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 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 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 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

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 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 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湖的什么特点?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礼炮”指的 是,“玉花”指的是,“掌声”指的 是。 解题指导: 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领悟主要精神?一是读懂短文,知道短文讲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指导学生抓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因为一般人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时候总喜欢把最为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和结尾,诸如开场白、压轴戏;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都是质量单位。 2.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宽25()长8()长江全长约6300()厚9() 重200()重7()载质量40()高14()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10枚这样的硬币约厚2()。 6.一辆货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100()的水泥。 7.6吨比()千克多1吨,1千米比999米长()米。 8.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二、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5分) 1.1000克泡沫塑料比1千克石头轻。() 2.王平每分钟走2千米。() 3.一辆货车可运煤2000吨。()

4.测量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教室讲台的高度大约是9分米。() 三、选一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个排球重()。 ①1吨 ②15千克 ③500克 2.下面的长度中最短的是()。 ①40分米 ②500毫米 ③1米 3.我1小时可步行()。 ①400米 ②4千米 ③20千米 4.操场1圈长250米,小明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①250 ②500 ③750 5.小丽身高是1米35厘米,小明身高是1米4分米,那么()。 ①小丽高 ②小明高 ③无法比较谁高 四、量一量,画一画。(共8分)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5分) 2.画一条比5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3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练习题.pdf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内容:测量】 _________小学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16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 重50(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 60毫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3、在○填上“>”、“<”或“=”。 5厘米 50毫米 8厘米 1分米 15千米 1500米 2千克 980克 700毫米 7米 4吨 40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判断:(15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2、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250米,4天可以修路1千米。() 3、90分米和9米同样长。() 4、一支铅笔长150毫米。() 5、一层楼高约30分米。() 6、千米是较大的重量单位。() 7、1千米也就是1公里。() 8、千克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 9、长江全长620米. () 10、妈妈散步1小时走了96千米。() 11、7个1000千克是7吨。() 12、一瓶墨水重500克。() 13、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14、1千米也叫1公里。() 15、5吨比4999千克多1千克。()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毫米②厘米③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①分米②厘米③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①分米②米③千米 5、4千克( )4千米。 ①>②=③不能比较 四、实践操作,大显身手。(4分) 下图中,从小明家到什么地方刚好是1千米请你把经过的路线画出来。 五、计算下面的算式(注意结果的单位)(16分)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3千米-1000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300千克÷6=() 3吨×4=() 4厘米×9=() 42千米÷6=() 六、量一量这些图的边的长大约是多少,将结果填在括号里(4分)1、画一条25毫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多3毫米的线段。 七、量下面图形各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8分)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