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
- 格式:docx
- 大小:10.59 KB
- 文档页数:2
药学监护一、背景药学监护是指由药剂师通过对药品治疗的管理,保障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以及对药物应用的性价比进行评价,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等工作。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药学监护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药学监护的意义药学监护可以有效提高药品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同时,药学监护可以通过专业的药学知识和经验,对药物的使用进行优化,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疗效持续时间,减少治疗成本。
药学监护还可以对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监测和预防,帮助医生正确选用药品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三、药学监护的内容药学监护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管理药学师通过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管理,包括:调节用药剂量、监测药物浓度、评价药物疗效、预防不良反应等,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2、药物相关问题咨询药学师可以介绍药物的药理特性、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解答患者或医生对药物方面的各类问题。
3、药学知识培训药学师可以通过讲座、培训、业务交流等形式,将药学知识传授给医护人员,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4、药物安全性监测药学师可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5、药物质量检测药学师可以通过对药品质量进行监测,确保药品的纯度、稳定性、安全性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四、药学监护的应用场景药学监护适用于各种医疗管理场景,包括:1、病房药学师可以在病房中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管理和监控,协助医生制定药物管理方案,保障患者安全和疗效。
2、门诊药学师可以在门诊中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解答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3、药房药学师可以在药房中对处方药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应的药品咨询和指导等服务,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医院药学部门药学师可以在医院药学部门中提供药物治疗管理、药学知识培训和药物相关问题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医院提供全套的药学监护服务。
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安全性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药物剂量监护:指导医师或药师制定个体化的用药计划,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浓度,调整用药剂量,确保用药效果达到最佳。
3. 药物互动监护:监测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示医师或药师调整用药方案和剂量。
4. 临床药物评价:根据临床试验和现有的研究文献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提供适当的建议。
5. 药品信息与教育:为医师、药师和患者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6. 周期性病例复查:对重症患者或长期用药患者进行周期性病例复查,评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药物安全性,以及剂量的调整。
药学监护的实施步骤1. 背景介绍在医学领域中,药学监护被认为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药学监护旨在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减少不良药物反应和治疗失败的风险。
为了实施药学监护,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2. 药学监护的实施步骤2.1 确定治疗目标和评价指标在实施药学监护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治疗目标和要评价的指标。
这些目标和指标可以是疾病控制的相关血液指标、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评估、患者的自身感受等。
例如,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目标可以包括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
2.2 收集和评估患者信息药学监护的下一步是收集和评估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能力、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药物过敏的风险非常重要。
评估患者信息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因素。
2.3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信息和治疗目标,药学监护师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应当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条件和需求。
例如,针对某个具体的疾病,药学监护师可以建议患者采用特定的药物组合治疗或者调整药物剂量。
2.4 药物治疗监测在药学监护的过程中,药学监护师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监测,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监测的方法包括测定药物的血药浓度、评估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检查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等。
监测的结果将指导药学监护师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5 给予药物治疗建议和药物相关教育除了药物治疗的监测外,药学监护师还需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建议和相关的药物教育。
这包括讲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
药学监护师需要与患者建立沟通渠道,解答其关于药物治疗的疑问,并提供相关的教育材料和信息。
2.6 沟通和协调医疗团队在药学监护的实施过程中,药学监护师需要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他们可以向医生提供药物治疗方面的建议,并及时反馈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情况。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监护,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药学监护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药学监护、二级药学监护和三级药学监护。
一、一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一级药学监护:1.严重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严重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或AST>5ULN or ALP>5ULN or BIL>3ULN)或 CTP评分≥10分者;3.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哮喘持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5种的患者;5.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华法林、硝普钠、联合应用3种及以上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6.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者或出现严重ADR者7. 原接受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一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选择重点患者完成药历。
二、二级药学监护(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二级药学监护:1. 中度肾功能不全(30ml/min <Cl cr≤70ml/min)或接受血液/腹膜透析患者。
药学监护的具体工作及步骤对于一个具体的住院患者,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如何进行。
1、入院时需要与患者交流,要看病史、医嘱及各项检查报告等,查询有关资料和信息。
重点关注药物的选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间隔和联合用药,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住院中应随访患者,与之交流,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查看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重点关注药物疗效,遇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检查患者和护师对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对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及时做血药浓度监测,遇到疑问时检索信息,分折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同时在病房里开展药物咨询。
3、出院时应写治疗总结,看出院小结。
了解患者出院带药情况,并与患者交流,对其进行指导。
出院带药分为医师新开的、患者初次使用的药和住院期间用过的药。
对于初次使用的药物进行用药指导是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住院期间用过的药也一样需要指导,因为在住院期间患者有医师、护师、药师的监护,如用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医师自然会开化验单,药物需冷藏贮存药师和护师会管理,而患者自身并不一定了解,因此在出院时就对其进行指导并作详细说明。
指导的内容包括,药物用法、治疗计划、监护指标及药物保管要求,同时应确认门诊复诊和随访时间。
药学监护的原则和步骤药学监护的原则和步骤药学监护是指通过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全面、系统、个体化的评价和管理,发现并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疗效性的一种临床服务。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药学监护的原则和步骤。
一、药学监护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2. 安全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发生。
3. 效果原则:追求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经济原则:在保证安全有效前提下,控制用药成本。
5. 指导原则:为患者提供正确、及时、易于理解的用药指导。
6. 合理使用抗菌素原则: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滥用和误用。
二、药学监护的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包括医嘱信息、过敏史、疾病史、用药史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医嘱信息是药学监护的关键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频率、疗程和途径等。
2. 评估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生理状态以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方案应包括用药目标、选药原则、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内容。
4. 监测用药过程监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剂量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提供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正确、及时、易于理解的用药指导,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药品、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内容。
6. 药物治疗评价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则继续维持原来的治疗方案;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重新评估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7. 药物治疗结束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或达到治愈状态时,需要停止药物治疗。
在停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并告知停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总之,药学监护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服务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疗效性。
在实践中,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并通过全面、系统、及时地监测和评估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
临床药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随着我国对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医院药学已经逐渐进入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在临床药学的工作中,用药分析及药学服务成为临床药师职责的核心。
本研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和用药监护。
从药物作用机理、最新的相关治疗指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临床药师在诊疗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得到了心血管科医生的肯定,发挥了临床药师的作用。
标签: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药师;用药分析;药学监护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实际上除了稳定型心绞痛,其他任何类型的心绞痛都有可能在近期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均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范畴。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改善预后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减轻症状或改善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类:B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
临床药师参与了一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用药进行分析和药学监护。
1.病例摘要患者,男,75岁,因“心前区不适1h”入院。
该患1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胸骨后疼痛,呈针刺样,未放散至后背,伴心悸、胸闷、气短,伴乏力、出汗,伴头晕、咳嗽,不伴头痛、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腹痛,自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稍缓解,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就诊。
急诊以“心悸待查”收入心血管科,该患病程中饮食、二便尚可,睡眠欠佳,体重未见明显增减。
既往病史: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否认糖尿病史,2008年诊断脑梗死,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入院查体:P:68次/min,Bp:160/80mm Hg,神清语明,口唇略发绀,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68次/min,节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药学监护是药学服务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与患者、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治疗结果。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药学监护案例的示例: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李明- 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住院科室:内科就诊原因:李明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和高血压加重的症状,被转入内科住院。
药物治疗:1. 高血压治疗:- 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洛卡特普(贝塔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
- 血压监测结果表明,目前血压控制不佳。
2. 糖尿病治疗:- 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二甲双胍。
- 血糖监测结果显示高血糖,需要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药学监护步骤:1. 患者评估:- 药学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药物过敏情况、生活方式等。
- 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遵从性。
2. 药物治疗评估:- 分析患者当前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类型、剂量、给药途径等。
- 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3. 问题识别:- 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的问题。
- 注意到患者可能存在不规律的药物用药行为。
4. 制定药物治疗计划:- 药学师与医疗团队合作,提出调整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建议。
- 建议添加ACE抑制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并调整糖尿病药物剂量。
5. 患者教育:- 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和用药规律。
- 教育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并记录结果。
6. 监测和跟踪:- 设定随访时间,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 与医疗团队定期沟通,调整治疗计划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7. 问题解决:- 如有需要,及时处理患者在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不良反应。
随访:药学师与医疗团队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个案例突显了药学监护的全面性,包括患者评估、药物治疗评估、问题识别、药物治疗计划制定、患者教育、监测和跟踪以及问题解决。
通过药学监护,可以实现更有效、安全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规程
一.患者入院
1. 临床药师首先预习病史、医嘱及检查报告等,查询有关资料和信息:重点关注药物的选择、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和联合用药,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临床药师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提供临床药师服务卡。
3. 临床药师询问病史,侧重关注患者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药物食物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并做详细记录。
4. 临床药师根据治疗原则和目标分析治疗方案,根据方案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和用药指导。
二.患者住院中
1. 临床药师应随访患者,与之交流,观察症状体征变化。
2. 查看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重点关注药物疗效,遇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3. 参与疗效评价,并根据治疗效果协助调整治疗方案。
4. 检查患者和护士对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
5. 对于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及时做血药浓度监测。
6. 同时在病房里开展药物咨询。
三.患者出院
1. 临床药师记录病人出院带药,并与病人交流,交待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使用的药物(包括住院期间用过的药物)进行详细用药指导:药物用法、治疗疗程、监护指标及药物保管要求,同时确认门诊复诊和随访时间。
2. 记录患者意见建议,收回临床药师服务卡副联,确定适宜患者进行药学随访。
3. 临床药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后续治疗计划,对长期用药患者进行指导。
药学监护实施方案药学监护是指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的全程监控、评估和干预,以及对医师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效果的一种临床服务。
药学监护的实施方案是指在临床实践中,药师如何进行药学监护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下面将从药学监护的目标、内容、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药学监护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药学监护时,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对处方药品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用药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解决,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效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其次,药学监护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用药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评估。
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用药史、过敏史、基础疾病情况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用药问题并及时干预。
此外,药师还需要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评价处方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符合临床指南和规范。
药学监护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记录,包括用药史、过敏史、基础疾病情况等。
其次,药师需要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评估处方的合理性,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提出建议。
然后,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评估,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最后,药师需要对药学监护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药学监护的水平和质量。
最后,药学监护的效果评价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手段。
药师需要对药学监护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价,包括患者用药安全性的改善情况、用药效果的提高情况等,以及对药学监护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出建议。
综上所述,药学监护的实施方案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举措。
药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评价用药效果,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药学监护的水平和质量,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院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摘要: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以调配及药学服务为主,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时期。
作为药师,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合理、安全和有效。
药师直接参与临床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根本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监护的责任。
本文主要分析医院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以及医院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医院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医院药师;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指导一、医院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药学监护工作的目的是在于明确药师和患者间建立新型的关系,从而扩大了药师的职责范畴。
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和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对治疗的目标进行明确,为此目标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也就是个性化用药,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检测,综合评价药物治疗,发现并报告药物过敏现象和副作用,尽最大可能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降至最低。
药学监护不只会涉及到药物治疗,还会涉及到每位患者的药物治疗决策。
药师要综合分析信息,根据患者的情况、疾病类型、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等给予用药方案。
药师提供药学监护的主要任务是对用药相关问题进行发现、防止和解决,比如,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疗效显著、用药对象无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
二、医院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的作用1、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师通过药学监护能够辅助医护人员的工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由于本身体质的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有些患者会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果是急性过敏,医生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是慢性过敏,医生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的异样,而护理人员对药物的专业知识不强,也无法及时发现这类问题,进而导致患者用药隐患较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师对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以便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执业药师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管理技能之临床知识技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基础。
临床药学在心脑血管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与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临床药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与干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的角度分析临床药学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心脑血管药物的分类与功能心脑血管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抗高血压药、降脂药、抗凝药、抗栓药等多个类别。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干预心脑血管系统,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1. 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药物,主要包括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2. 降脂药降脂药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降脂药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内脂斑的形成,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病的预后。
3. 抗凝药抗凝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形成等。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等,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抗栓药抗栓药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常用的抗栓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二、1. 药物选择与用量调整临床药学团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方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药学师能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用量。
同时,临床药学师还可以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方式,实时调整药物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药物安全与合理用药心脑血管药物的治疗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师能够对药物的警戒性和毒副作用进行评估,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临床药学师还可以制定药物监测方案,定期检测患者的药物浓度,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药物配伍与药物相互作用在心脑血管药物治疗中,药物的配伍和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医疗机构药学监护服务规范附件4医疗机构药学监护服务规范为规范医疗机构药学监护服务,保障药学监护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提供住院医疗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药学监护是指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为住院患者提供直接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药学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一、基本要求(一)组织管理。
药学监护服务应当由药学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适合本机构的药学监护服务工作制度等。
(二)人员要求。
医疗机构从事药学监护服务的药师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符合本机构相应要求的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2.具有临床药学工作经验的副主任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师。
(三)软硬件设备。
医疗机构应配备合适的工作场所和软硬件设施条件。
软件设施包括查看医嘱和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及相应权限、检索药学信息软件等。
二、服务管理(一)服务对象。
药学监护的服务对象为住院患者,重点服务下列患者和疾病情况:1.病理生理状态:存在脏器功能损害、儿童、老年人、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2.疾病特点: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哮喘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危象、酮症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临床检验危急值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中毒患者等,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上消化道出血史或癫痫史等;3.用药情况:应用治疗窗窄的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血液制品等,接受溶栓治疗,有基础病的患者围手术期用药,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明确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用药5种及以上,接受静脉泵入给药、鼻饲或首次接受特殊剂型药物治疗;4.特殊治疗情况:接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
(二)工作内容。
住院患者药学监护服务应贯穿于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从确认患者为监护对象开始,至治疗目标完成、转科或出院为止。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
在医药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关于药学监护的各种实践与经验总结也在同步进行中。
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关药学监护计划是临床药学与实际病情监护相结合的关键因素。
1高血压
1.1高血压的含义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高血压指的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而关于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则多以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为主,其中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也有多种:西医治疗方法,中医疗法,足浴疗法,高血压茶疗法等。
当然,除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外,我们应当更多的去学习一些关于预防高血压的饮食保健知识和预防护理知识,以免出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后果。
1.2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只是医药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而关于高血压的类型则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
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表现是患者血压升高但是具体的病因是不清楚的,属于独立性疾病。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
而继发性高血压也可以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它的主要表现是患者血压升高,并且相关病情是明确的,但是高血压只是这种症状的表现之一,在此期间可能出现血压暂时性或持续性的升高。
1.3高血压的表现
在高血压患者中,我们可以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将其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
其中缓进型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多为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急进型高血压又称为“恶性高血压”,通常是由缓进型高血压转变而来的,而急进型高血压的表现症状更让人担忧: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
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1.4我国高血压的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是相当不容乐观的,该情况可用“三高
三低”来概括,其中“三高”主要是指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三低”则指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从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来看,我国高血压患者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关于高血压的治愈率则很低,这不免让大家对高血压的恐惧感有所增强,由此看来医学人员关于对高血压医药学方面的研究也是迫在眉睫的,唯有技术的发达与安全可靠才能换来人民群众的安心与信任。
2如何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医药监护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
任何一种沟通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桥梁才能得以继续。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或听到各种医患矛盾纠纷的事件,但是这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以一概全,用一棍子打死一帮人。
医生在治疗方面要分工明确,严格做到责任到人,高标准高要求,在生命面前任何人不能用任何理由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积极的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切不可墨守成规,每一条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不能对生命不负责任。
一件事能顺利进行是需要双方的努力与合作的,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学会克制情绪,避免因为自己的私人情绪影响到医生的治疗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若有任何问题,都应该积极的与负责治疗的医生进行沟通,避免将不必要的麻烦带给彼此甚至影响其他患者治疗或医院、医生的名誉。
2.2 治疗对象明确,确保将每一个阶段的治疗目标得以成功实现
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一定要做到对治疗对象病情发展的明确知晓, 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 护,将病情得以控制后更不能忽视之后的保健及未来的预防工作。
医生, 是一个值得尊敬的 岗位, 那么它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职责, 这样才会名副其实, 对得起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对 得起自己的良心。
2.3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很多时候, 面对愈多的患者, 会有医生选择相似病例同种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是不可取 的,每个人的病情都是不同的,不能因为一时之快,方便自己而选择对患者不负责的态度, 这是医生本职工作的失误, 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倘若因为自己的一时之便而引发病情加重 甚至生命垂危的现象发生, 那么其带来的后果将是无法想象和预估的。
因此, 踏实工作和认 真负责显得更加重要。
2.4 关于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一定要听从主治医生的安排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监护工作中, 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情况, 有的患者急于病情转
好,于是私自提高药剂量等行为, 这种行为是相当危险的, 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疏忽与大意 丢失自己的性命。
因此, 在临床监护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严格执行, 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进行治
疾病的治疗方案是与医学的监护工作结伴而行, 脱离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顺利进行与实 施。
监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与治疗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用 最快最好的方法将患者从疾病中脱离出来,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使命。
2.6 加强关于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工作
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人生就像一块海绵, 它通过不断的吸收水分让自己始终保持 充实的感觉。
人类也是一样的, 作为医疗工作人员,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要对病人及我们周边 的人进行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传播, 举手之劳的瞬间或许你就能从高血压深渊的悬崖边拉回一 个人。
当然,除了医疗工作人员的自身传播以外, 医院方面应该有更为实际的措施,比如在 医院大厅的电视墙上加大对高血压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传播, 印刷大量的知识传单发放给人 民群众。
治疗是不得已的选择,更多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健健康康的生活。
3 结语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医药监护的相关工作的总结,我认为我们应当一切从实际出 发,积极治疗,努力为患者服务,让他们放心我们才能安心。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一定要 与患者多沟通交流, 只有对病情更加了解和掌握以后才能使患者更早的健康生活。
纵然关于 高血压患者的医药监护工作在实践中具有一些难度, 但是作为拥有生命使命的我们, 应该积 极备战,和患者一起勇敢的同病魔做斗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疗,这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尊
重。
2.5
加强疾病治疗和医学监护工作 生活中空谈大话是令人讨厌的行为, 出推断,从而进行治疗与相关的监护工作。
那么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 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想
做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在工作中这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