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B版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53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跨考点综合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跨考点综合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跨考点综合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跨考点综合线索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程时期知识定位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
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对外开放的深入(1)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线索2——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代知识定位-—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出现了洋布、洋装、西餐、欧式洋房、自行车等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宪法建设等。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型”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________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________D. 丞相制与刺史制3. 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
下列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A. 《抱朴子》________B. 《武经总要》________C. 《萍洲可谈》________D. 《梦溪笔谈》4.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________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________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5.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________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________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6.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 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押击“孤秦”、“陋宋”。
第3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单元概览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主要表现屈辱史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成为侵华的主力。
日本侵华步伐不断加快,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探索史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主旨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对应学生用书第17页)考点1|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识记一基础知识梳理]一、两次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⑴背景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直接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寻找借口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①年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高考三大能力培养| 分层识记重点理解自主应用②1841年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③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
⑶结果①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一一中英《南京条约》。
a. 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_100万银元。
c. 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专题十八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跨考点综合线索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代知识定位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 年代1.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1.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线索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试标志性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地位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1.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