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气候资源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9.21 KB
- 文档页数:1
密云县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在东经116°39'39''-117°30'25'',北纬40°13'10''-40°48'之间,地处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段;地貌特征:东西北三面为山区,南面为平原;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4公里。
平均海拔366米,最高1730米。
东、北分别与河北省兴隆、承德、滦平三县接壤,西与怀柔为邻,南与顺义、平谷相接。
县城距北京城区67公里,距首都机场40公里,距天津塘沽港160公里。
县域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县,其中:平原面积26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8%;山区面积1771.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5%;水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
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密云水库位于县域中央。
全县辖17个镇1个民族乡,有340个村委会、66个居委会。
常住户籍人口421545人,暂住人口18560人。
在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301457人,非农业人口120088人。
人口出生率7.1‰,自然增长率2.62‰。
密云历史悠久。
远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为燕地,秦汉为渔阳郡,东魏(公元538年)始有密云之称,隋唐时期为檀州,明朝改檀州为密云县,沿用至今。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云县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县域内三分之二为水源保护区。
几十年来,密云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寻求保水、富民、强县相统一的道路。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密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大力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缩小了与京郊发达区县之间的差距,在紧跟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
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
“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
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
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
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
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
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北京的天气气候类型
北京的气候归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型大陆性气候季候。
北京市年平均气温11-12度,年平均降水量640mm上下,全年度均值日照时间2000-2800钟头,年平均霜期是190-195天,年平均风力1.8-3米/秒。
气候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天舒服,冬天严寒干燥。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
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
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与全年类似以: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45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4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400-450毫米之间。
密云概况密云县县域面积2229.4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11.8%,山区面积占79.5%,水域占8.7%。
全县辖17个镇、2个街道和1个地区办事处,有69个社区居委会、33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5.8万,户籍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26.2万,非农业人口17万人。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县域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中部为密云水库,西南是洪积、冲积平原。
海拔介于45-1730m之间,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过渡区。
密云县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9℃左右,年降雨量608mm,年积温介于3385℃到4210℃,年平均日照2801h,无霜期176d,降水多集中在6~8 月,暴雨、干旱、冰雹、大风、寒潮、沙尘暴等是密云县主要气象灾害。
密云县内较大河流14条,多属潮白河水系,密云水库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43亿立方米。
密云县山地多,平原少,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49%。
水库上游地区以林地为主,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和果品主产区,下游地区以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是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区。
密云县地貌类型多样,山水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山区丘陵面积广,适于发展特色农业与休闲产业;温度适宜,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利于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花卉;生物资源多样,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密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密云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最佳条件,其中:茄果类蔬菜2万亩以上,瓜类2万亩,根菜类2万吨亩,叶菜类1万亩、牧草6万亩,芦笋2万亩,花生10万亩,甘薯6万亩各种小杂粮4万亩,另外密云山场面积达270余万亩,具有丰富的野生蔬菜,药用保健蔬菜资源。
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36.9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12.55亿元,林业产值3.87亿元,牧业产值19.32亿元,渔业产值0.7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4亿元。
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B区介绍密云简介: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位于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
全县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人口43万。
密云是北京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密云水库,坐落在县域中央,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
全县林木覆盖率达64.03%,雾灵湖、不老湖、金鼎湖三座中型水库及50多座小塘坝,像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密云的群山之中,11条河流、200多条溪流交错纵横,使密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候,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在一级,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市区40倍。
山、水、林、长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被著名旅游专家誉为“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公园”。
2008年,密云县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并被确立为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2011年,位于密云县东北部的司马台长城,在路透社公布的“全球最不容错过的风景”榜单中位居榜首。
结合独特、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优势,密云县进行了战略布局调整,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战略目标,确定水库上游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水库下游为城市产业发展区,构建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白河旅游休闲产业带和潮河科技休闲产业带为骨干的“一区两带”总体产业布局。
一、园区简介密云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5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2000年升级为北京市级开发区。
开发区隶属于密云县人民政府。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下设经济开发区总公司、云西经济开发中心,分别负责管理开发区A区和B区。
“十二五”期间,密云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
确定了整合提升A区,做大做强B区,大力发展绿色、高端、高效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努力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县经济核心区、改革试验区、开放先行区,成为“北京市生态经济示范基地”的总体发展思路。
目前,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
2023年第12期现代园艺基于WRF模拟的气候适应性景观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周鑫辉,童亦瑶(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对于热岛效应严重、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全球城市化与气候变暖下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气候适应性景观的规划设计能够缓解城市高温气候带来的影响,基于中尺度WRF气象模拟方法,分析北京市六环内高温空间格局,并结合城市景观绿地格局,评价气候适应性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1)北京市六环内东南部气温高于西北部,海淀区、昌平区、朝阳区、顺义区高温斑块较多,局部高温在36~38℃;(2)城市中心景观绿地较少且破碎化程度较高,需要合理规划五—六环及三环内的景观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高温气候环境;(3)气候适应性景观由城市外围向中心逐渐减弱,四环以内景观绿地气候适应性较差,尤其是朝阳区、昌平区表现最为突出。
关键词:全球变暖;城市高温气候;气候适应性景观;景观规划设计1研究目的和意义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综合影响增加了居民的健康风险。
我国自1949年以来经历2次超强高温,近几十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高于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1],其中,广州、北京极端气候事件均有增多[2]。
城市景观绿地是缓解气候变化危害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蒸散作用冷却表面及通过对流改变热交换的方式,帮助缓解城市过热现象,减轻城市热岛效应[3]。
因此,探索气候适应性景观评价方法是当下研究的重点议题。
目前,气候适应性景观聚焦于对城市绿地及植物等进行空间尺度的分析,从而明确其对相应气候危害的缓解效应。
近年来,通过建立气候与景观绿地在空间上的关系,以遥感卫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其中,遥感影像的成像质量是影响研究精细化程度的关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WRF/UCM是一种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用于模拟城市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和动量交换。
下边界层的特征在于表面特性和几何形状、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地形及热物理特性,例如,反照率、热惯性、土壤湿度和粗糙度[4]。
北京市密云县概况密云,是北京一个洁净而美丽的县,位于北京东北部,距市区65公里,是首都的东大门,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
全县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地区街道办事处,人口43.1万人。
密云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密云水库,坐落在县域中央,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
雾灵湖、不老湖、金鼎湖三座中型水库及50多座小塘坝,像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密云的群山之中,11条河流、200多条溪流交错纵横,使密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候,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在一级,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市区40倍,全县林木覆盖率达68. 7%,密云成为天然大氧吧,首都的“绿肺”。
密云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要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出了“立足好、突出快,集中精力抓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富民,前提是保护环境、核心是加快发展、根本是促进富民”的整体思路,以树立生态是第一资源,保水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不断完善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体制环境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倾力打造“生态密云休闲之都”品牌,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了“蓝天、静安、碧水”三大工程,和大规模旧城改造工程、潮白河治理工程。
对潮白两河进行了绿色走廊建设和25条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7.7平方米。
“青山为体,碧水为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如今的密云碧波荡漾的潮白两河穿城而过,24座公园花团锦簇,5万多盏彩灯流光溢彩,形成了“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宜人风景。
“举保水旗,吃生态饭”。
密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调整产业布局,划定了密云水库北生态涵养和密云水库南城镇产业发展两大功能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起了以都市型现代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休闲旅游业和环保建筑建材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新体系,为打造实力新密云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14•【字号】•【施行日期】2023.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2023年6月14日北京市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2021〕27号)要求,进一步发挥气候投融资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支撑作用,推动密云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将结合市级要求及年度进展适时调整补增内容。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保水、护山、守规、兴城”,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通过在气候投融资政策、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气候投融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市场运行环境,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效,促进“生态+”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及特色生态休闲全域旅游城市的深入发展,助力“两区”建设,推动密云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北京气候的特点: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
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四季气候特征如下:1.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
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
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
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
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
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
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
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2.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
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
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
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
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3.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
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
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4.冬季:寒冷漫长。
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
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
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
介绍密云的名胜古迹(实用版)目录一、密云名胜古迹概况二、具体名胜古迹介绍1.白云峡2.捧河湾3.黑龙潭4.清凉谷5.京都第一瀑6.桃源仙谷7.精灵谷8.司马台长城9.金山岭长城10.鹿皮关长城正文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密云的著名景点。
一、密云名胜古迹概况密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自然景观、古代建筑、长城等。
密云的名胜古迹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二、具体名胜古迹介绍1.白云峡:位于密云区境内,是一处以峡谷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景区内山势险峻,峡谷幽深,奇峰异石,景色十分优美。
2.捧河湾:位于密云区东北部,是京郊著名的旅游胜地。
捧河湾因河湾众多、风光秀美而得名,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是游客们戏水、避暑的好去处。
3.黑龙潭:位于密云区西部,是一处以潭水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黑龙潭水色墨黑,深不见底,传说有黑龙潜藏,故名黑龙潭。
4.清凉谷:位于密云区境内,是一处以清凉溪水、幽静山谷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气候宜人,夏季凉爽,是游客们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
5.京都第一瀑:位于密云区境内,是京郊著名的瀑布景观。
京都第一瀑落差高达 70 余米,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6.桃源仙谷:位于密云区东南部,是一处以桃林、山水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山清水秀,桃林密布,春暖花开时,景色宜人。
7.精灵谷:位于密云区境内,是一处以精灵为主题的童话乐园。
这里有各种精灵造型的建筑、雕塑,充满童趣,是孩子们喜爱的游乐场所。
8.司马台长城: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是长城的一段重要组成部分。
司马台长城壮丽雄伟,沿着山脉起伏,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长城的雄伟景色。
9.金山岭长城:位于密云县与河北省滦平县交界处,是长城的一段风景优美的地段。
金山岭长城壮丽雄伟,沿着山脉起伏,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长城的雄伟景色。
密云践行“两山理论”理念着力打造“蜂盛蜜匀”金名片密云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蜂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密云区成为我国天然成熟蜜的先行生产示范区,“蜂盛蜜匀”成为密云区践行“两山”理论的金名片,蜂产业成为密云区特色产业、标志产业、富民产业。
一、生态优势成就特色蜂业(一)资源禀赋独特密云区位于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四季分明、三季有花,森林覆盖率70.13%,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在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密云区是国家生态区、国际最佳休闲宜居名区和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荣誉称号,是北京地区有名的长寿之乡。
2020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密云水库建设者和守护者回信时指出:“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
”密云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任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
密云区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密周志勇 佟犇 辛爽 邢为 张帅 罗其花 │文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通讯作者:佟犇,**********************,罗其花,********************中国蜂业APICULTURE OF CHINA云水库”,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多年来,为了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密云区实施退耕禁养政策,为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密云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蜜库,区内有野生蜜粉源植物201种,主要蜜源植物荆条在全区分布面积达163万亩,集中分布面积达37.2万亩,有粮油植物30万亩、果树植物45万亩。
据专家统计,可以承载蜂群16万群以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密云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密云区大量种植蜜粉源植物,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库北地区,禁止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为蜜蜂打造了天然的乐园,成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蜜库,为生产高端天然成熟蜜提供了绝佳的基础。
北京的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3℃,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9~11℃,高寒山区在3~5℃。
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5~40℃之间。
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14~-20℃之间,1966年曾低到-27.4℃(大兴东黑垡);高山区低于-30℃。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26℃左右;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21~25℃。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4~-5℃;拔海800米以下山区为-6~-10℃。
气温年较差为30~32℃。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
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
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与全年类似: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45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4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400~450毫米之间。
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密云县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7.02•【字号】密政发〔2015〕33号•【施行日期】2015.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密云县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密政发〔2015〕3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属机构:《密云县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十二届县委第91次常委会和第70次县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密云县功能分区评价指标及数值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2015年7月2日密云县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
主体功能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京市在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具有良好基础,2005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颁布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将密云县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
2012年,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密云县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参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管理,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3〕2624号)有关部署,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全市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情况,选定密云县和延庆县进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申报。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后,首批将密云县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
北京市密云区地理形势介绍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北纬40°26′至41°03′,东经116°12′至117°09′之间。
地理坐标为北纬40°38′,东经116°50′。
该区总面积1,841.11平方千米,是北京市辖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
密云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最高点达到2,409.6米。
密云区地处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和蓟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势复杂多样。
区内主要山脉有燕山主峰、蓟门山、鸟鼠山等。
由于地势的独特性,密云区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
该区的地质构造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等构成,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调查,密云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石、云母石、石棉、黄铁矿、铜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存在为密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密云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区内有很多湖泊,如密云水库、白河水库、东黄河水库等。
这些湖泊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为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此外,密云区还有一些河流,如密云河、白河、黄河等,这些河流在区内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系网络。
密云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1℃,年降水量为513.9毫米。
由于地势的影响,区内存在明显的气温差异。
山区气温较低,冬季较为寒冷,夏季相对凉爽;而平原地区气温较高,冬季相对温暖,夏季较为炎热。
密云区地理形势的独特性,使其具备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区内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雁栖湖风景区、古北水镇、十三陵等。
这些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密云区地理形势独特,地势起伏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
这为该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密云区的地理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为该区的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