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6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适用地区:内蒙古、江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聚合而成,构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和连接键以及检测A. ①可以是淀粉或糖原B. ②是氨基酸,③是肽键,⑤是碱基C. ②和⑤都含有C、H、O、N元素D. ④可以是双缩脲试剂,⑥可以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2. 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B.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C. 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D.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慢3. 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 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C. 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 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 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 TP4. 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二)目录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7)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10)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14)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16)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18)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9)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29)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3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A) X C He Be 1264294+→+ (B)X O He N +→+17842147(C)X H Pt n Hg ++→+112027810204802 (D)X Np U +→23993239922.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o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0V V N A =(B)m V N A ρ= (C) mMN A = (D)0V M N A ρ=5.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 1慢慢变到r 2,用E Kl 、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A)r 1<r 2,E K1<E K2 (B)r 1>r 2,E K1<E K2 (C)r 1<r 2,EKt>Era (D)r 1>r 2,E K1>E K2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7.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l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过0.04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m(D)在t=0.04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9.分别以p、V、T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0、V0、T0).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①从(p0、V0、T0)变为(p1、V1、T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1=T0);②从(p0、V0、T0)变为(p2、V2、T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1=V2>V0,则(A) p1 >p2,T1> T2(B) p1 >p2,T1< T2(C) p1 <p2,T1< T2(D) p1 <p2,T1> T210.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滑块经B、C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B、E Kc,图中AB=BC,则一定有(A)W l>W2(B)W1<W2(C)E KB>E KC(D)E KB<E KC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 /s 2)(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 /m .12.(12分)将满偏电流I g =300μA 、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 改装成电压表并进行核对.(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E=4V ):先闭合S 1,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 2,保持R 不变,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32,读出此时R ′的阻值为200Ω,则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g= Ω.(2)将该表改装成量程为3V 的电压表,需 (填“串联”或“并联”)阻值为R 0= Ω的电阻.(3)把改装好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核对,试在答题卡上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砝码质量 m/102g 01.002.003.004.005.006.007.00标尺刻度 x/102m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三、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4分)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l0m/s2.求:(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14.(12分)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Ω时,电压表读数为U1=4V;当电阻箱读数为R2=5Ω时,电压表读数为U2=5V.求:(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2.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ray 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4.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 A .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 2 B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SO C .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D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8.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 (气)+nB (固) (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 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 卷(选择题 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 A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 不同 D .信使RNA 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 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 2形成的C 3化合物和C 4化合物中,14C 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B .DNA 连接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RNA 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200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与启示张宣贵罗攀敬开松一、2008年高考试题概况:1.理科综合卷10套:全国理科综合Ⅰ(河南、湖南、安徽、陕西、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辽宁等省用);全国理科综合Ⅱ(黑龙江、吉林、甘肃等省用);四川(两套)、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宁夏、上海卷理科综合。
2.单科物理卷4套:广东物理卷、上海物理卷、江苏物理卷、海南物理卷。
3.理科基础1套:广东理科基础。
二、近三年理科综合(四川省)各学科得分情况(抽样)(*今年的Ⅰ卷和全卷的平均分为10个地市平均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理综难度降低,主要是生物、化学Ⅱ卷难度降低,生物Ⅱ卷得分率提高9%,化学Ⅱ卷得分率提高了15%。
物理Ⅱ卷得分率41%,估计物理整卷得分率为48%,比07年提高3%左右,这与我们去年的分析基本一致。
估计09年高考物理部分的难度会基本保持稳定。
三、2007-2008全国、四川、重庆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考点分析注:考点表的数字为试题号;考点为有效考点。
四川Ⅰ为非延考区试卷,四川Ⅱ为延考区试卷。
从以上考点分析来看,今年考点覆盖率有所下降,对II级知识点的覆盖面多套试题在三分之一左右,较往年明显降低,进一步体现了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并且有的知识点考查在多个试题中重复考查。
结合2007年试卷分析,近年高考的考点分布特点为:①核心考查知识点为:(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加速度、图像;(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规律;(考点26)动量守恒定律;(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②下列知识点的考查几率大于50%:6,9,10,11,12,17,20,21,24,25,26,28,31,32,34,38,44,45,55,56,57,58,60,64,67,68,69,70,74,76,78,79,91,93,99,103,105。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 卷(选择题 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 A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 不同 D .信使RNA 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 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 2形成的C 3化合物和C 4化合物中,14C 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B .DNA 连接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RNA 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 卷(选择题 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 A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 不同 D .信使RNA 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 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 2形成的C 3化合物和C 4化合物中,14C 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B .DNA 连接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RNA 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Ⅲ)(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则2α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或第二象限B.第二或第三象限C.第一或第三象限D.第二或第四象限2.已知过点A (2,)m -和B (,4)m 的直线与直线210x y +-=平行,则m 的值为 A.0 B.-8 C.2 D.103.在8(1)(1)x x -+的展开式中5x 的系数是A.-14B.14C.-28D.284.设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V ,,P Q 分别是侧棱1AA 、1CC 上的点,且1PA QC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为A.16VB.14VC.13VD.12V5.设37x =,则A.21x -<<-B.32x -<<-C.10x -<<D.01x <<6.若ln 2ln 3ln 5,,235a b c ===,则 A.a b c << B.c b a << C.c a b << D.b a c <<7.设02x π≤≤,sin cos x x =-,则 A.0x π≤≤ B.744x ππ≤≤C.544x ππ≤≤D.322x ππ≤≤ 8.22sin 2cos 1cos 2cos 2αααα⋅=+ A.tan α B.tan 2α C.1 D.129.已知双曲线2212y x -=的焦点为1F 、2F ,点M 在双曲线上且120MF MF ⋅=,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A.43B.53C.310.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过2F 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12F P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C.21 11.不共面的四个定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平面α共有 A.3个 B.4个 C.6个D.7个 12.计算机中常用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计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 ~F 共例如,用十六进制表示:1E D B +=,则A B ⨯=A.6EB.72C.5FD.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执“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执“一般”态度的比执“不喜欢”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班选出部分学生座谈摄影,如果选出的5位“喜欢”摄影的同学、1为“不喜欢”摄影的同学和3为执“一般”的同学,那么全班学生中“喜欢”摄影的同学比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多 人.14.已知向量(,12)OA k =,(4,5)OB =,(,10)OC k =-,且,,A B C 三点共线,则k = .15.曲线32y x x =-在点(1,1)的切线方程为 .16.已知在ABC ∆中,090ACB ∠=,3BC =,4AC =,P 是AB 上的点,则点P 到AC 、BC 的距离乘积的最大值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sin sin 2f x x x =+,[0,2]x π∈.求使()f x 为正值的x 的集合.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甲、乙、丙三台机器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注意事项:1.本试卷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M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卷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 C.SiCl4D.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 : 9 B.32 : 9 C.23 : 9 D.16 : 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C.Na+、K+、HCO3—、Cl—D.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 卷(选择题 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 A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 不同 D .信使RNA 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 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 2形成的C 3化合物和C 4化合物中,14C 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B .DNA 连接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RNA 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目要求的一项。
选出符合题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1.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
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2.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A 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B 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C 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D 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3AC 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D 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4.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
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的分裂中,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
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 甲胚珠发育成无生活力的种子B 乙胚珠发育为无胚乳的种子C 甲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D 乙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5.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A 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B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C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D 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6.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该气体有强氧化性。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B 臭氧可使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C 臭氧的存在对人体有益无害D 臭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 7.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8.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 、W 、X 、Y 、Z 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 单质的沸点最高 B Y 、Z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 原子的相同C W 的氢化物沸点比X 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SO 2和CO 的质量相等B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与氨水中的c(OH -) 相等C 乙酸分子与甲酸甲酯分子中的共价健数相等D 等温等压下,3mol C 2H 2(g)和1mol C 6H 6(g)的密度相等10.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混合物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A Mg 、AlCl 3、NaAlO 2B KNO 3、NaCl 、CH 3COONaC NaClO 、Na 2SO 3、BaCl 2D Ba(NO 3)2、FeSO 4、NH 4HCO 311.下列有关pH 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 减小B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 增大C 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 减小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 增大12.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注入蒸馏水B 为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称样时,先称取一定量的晶体,后放入坩埚C 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 -和SO 42-,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硝酸钡溶液D 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水(或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13.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乙酰水杨酸 丁香酚 肉桂酸 X W Y R Z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A ②与③B ③与④C ①与④D ①与②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 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15.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A 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 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16.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浙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密西西比河处干枯水期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8时20分B.20时20分C.9时40分D.21时40分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
读下表,回答3~8题。
3.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4.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B.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5.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第 1 页共11页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6.交通一直是限制这些地区发展的因素。
青海省单位面积铁路线为15km/万k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为改变此状况,“十五”期间将建成A.青藏铁路B.青新铁路C.兰青铁路D.川青铁路7.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8.为促进上述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行政管理职能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C.大力吸引外部资金D.组织劳力外出打工图2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
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
雨产生的措施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8.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9.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6
B、26
C、36
D、46
##10.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Na+、CO32-
B、Na+、HCO3-
C、HCO3-、CO32-
D、Na+、OH-
##11.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 KH
A、失去1mol电子
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12.在273K和10kPa的条件下,将2.00g氮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6.72L
B、7.84L
C、10.08L
D、13.44L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甲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HCOO-+H+=HCOOH
B、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2H 2O H2S+2OH-
C、醋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反应:Ca2++OH-+HCO3-=CaCO3↓+H2O##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8分)
22.
③用②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1的公式为R1=。
23.。
24.(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25.(。
@@26.(13分)A、B两种固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
在A、B中,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高温煅烧A、B时,产物都是C(固体)和D (气体)。
由D可制得E(酸)。
E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合酸跟甲苯反应可生成三硝基甲苯。
C与E的稀溶液反应得到溶液F,往F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经灼烧后转变成C。
往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的单质得到溶液G。
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B煅烧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
甲元素的单质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27.(20分)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氧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签别它们。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和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生成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i)
(ii)
@@28.(15)右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
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
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A 、
B 、E 。
@@29.(12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简式为,它是制作软
质隐形眼镜的材料。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30.。
31.。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A
$$6 C
$$7 B
$$8 C
$$9 D
$$10 B
$$11 A
$$12 D
$$13 A
14 A
15 A
16 B
17 D
18 B
19 D
20 AC
21 AD
22
23
25
$$26 (1)FeS
(2)4FeS2+1102=2Fe2O3+8SO22Fe3++Fe=3Fe2+
(3)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27 (1)6种固体全部溶解,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 (2)Ba2++SO42-=BaSO4↓;Cu2++2OH-=Cu(OH)2↓;Cu2++CO32-=CuCO3↓;
BaCl2;
(3)(i)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ii)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2SO4溶液
$$28 A:CaC2,B:H2O,D:C2H2,E:CO2,H:Ca(HCO3)2
$$29 (1)nCH2=C(CH3)COOCH2CH2OH−
−催化剂
−→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基丙烯酸羟乙酯
nCH2=C(CH3)COOCH2CH2OH+HOCH2CH
CH2=C(CH3)COOCH2CH2OH+H2O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CH2=CH2+Br2→CH2Br-CH2Br CH2Br—CH2Br+2OH-→HOCH2CH2OH+2Br-
30 (,④遗传。
31 (1)RrBb
(2)RRbb和rrBB (3)可育,结实,24条(4)可育,结实,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