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志系统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6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置汤天培;马健霄;陶怀仁【摘要】文章以枢纽内旅客流线分析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减少旅客站内驻留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枢纽交通集散功能为总原则,提出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置原则;然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将旅客流线构成划分为3个阶段,提出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逐级导向组织方法;根据设置原则,结合国内外标识设置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的标识类型提出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设置形式和位置设置方法.【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4(011)002【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铁路客运;客运枢纽;导向标识;设置方法;组织方法【作者】汤天培;马健霄;陶怀仁【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84.16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是保障枢纽正常、高效运营组织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随着上海南站、南京南站等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的相继落成,我国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有利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高效运作,但由于其建筑体量庞大,内部空间结构复杂,旅客在其中“迷路”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和指导方法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过于专注枢纽的基本设施建设,对枢纽内部的配套设施建设重视不足,尤其是对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欠科学、导向性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文以枢纽内旅客流线分析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1],提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设置原则、组织方法和设置方法,以期改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置无理可依的现状。
静态导向标识系统是指在综合客运枢纽内引导旅客进出、换乘、使用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安全疏散的由固定图形、文字、颜色等要素构成的各类标识的总称[2-4]。
交通枢纽的乘客标志系统设计卢齐南【摘要】通过北京西苑交通枢纽的导向标志创作实践,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交通枢纽的位置与规模,到根据规划要点确定标志定位、依据客流流线设置标志、分类设计乘客信息以及标志的工艺制作和外形等方面,阐述交通枢纽导向标志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工作步骤.%It is important in traffic hubs to use reasonable marks of information to guide passengers to quickly adapt to environment and to choose the best travel rout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lindness of transfer and improve transfer efficiency. This essay summarized effective methods through the creative practice of setting guiding signs in Xiyuan traffic hub of Bejing. The design ideas and the working steps in the design of guiding signs in traffic hubs are describ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nsidering the position and scale of the hub,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marks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s of planning, setting guiding signs accounting for passenger flow lines, classifying passenger inform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shapes of marks, etc.【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2(025)001【总页数】5页(P68-71,77)【关键词】交通枢纽;导向标志;客流流线;标志定位;设计思路;工作步骤【作者】卢齐南【作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标志系统在交通枢纽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研究滑蓉【摘要】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是我国高速铁路信息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导向标志系统已应用于我国多条高速铁路车站,为旅客快速出行和车站客流组织引导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分析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的影响因素,明确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阐述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期刊名称】《中国铁路》【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64-67,86)【关键词】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旅客流线;信息【作者】滑蓉【作者单位】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北京,100844【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和快速旅客运输网的逐步形成,将建成800余座功能完善、节能环保、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现代化新型旅客车站[1]。
新建客站在承担传统铁路车票销售和乘降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加突出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以及良好的服务、商业运营和旅客活动空间。
如何适应新型车站特点,为旅客提供简单、快捷、明晰的导向服务,树立统一的铁路旅客车站良好形象,导向标志系统研究至关重要。
我国普速铁路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基本满足旅客乘降功能为主的导向标志系统,但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足够覆盖力的导向标志系统理论体系。
基础研究、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都有待完善。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铁路专用的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标志界面设计不够友好,标志信息指示不够清晰和明确等。
针对我国普速铁路客站标志系统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和其他交通方式标志系统设计经验,在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新型客站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相关国家标准[2-7],提出适应我国铁路未来发展的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1 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分析1.1 影响因素分析1.1.1 车站功能布局我国高速铁路客站,尤其是大型客站作为综合交通枢纽,不仅多条高速与普速铁路共用,还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机场等交通方式。
之意;黄色比较醒目,能引起人们注意,含有警戒、警告之意:蓝色具有宁静之意;绿色含有沉静、通向和平之意。
白色和黑色主要起到颜色搭配作用,以增强色泽鲜明感。
具体的规范要求如下:1.吸取环境秩序无路是从信息标识的醒目性要求还是协调性要求来看,都必须从车站整体空间环境的内在秩序中吸取设计要素,主要考虑车站空间物理环境的特点与状况、尺度和比例以及乘客的行为特征、停留时间等因素。
2.建立色彩关系框架根据各种设计要素的分析以及光照、材料的具体性质,结合铁路的标志色,确立标识整体的色彩关系框架。
对于客运站标识来说,为了达到醒目性的目的,根据色彩原理一般采用对比关系、互补关系的色彩关系类型。
3.色彩的选择根据铁路标识的功能需求与设计构思,对于主色彩而言,应该采用明度和纯度都比较高的色彩,对于色彩组合而言,应该采用具有黑自、明暗、纯度等对比关系或具有互补关系的色彩组合。
此外,色彩的选择还应考虑色彩的生理效应和使用习惯等因素,如具有禁止、停止、危险等生理效应的红色多用于禁止标识,具有警告、注意等生理效应的黄色多用于警告标识,而紧急出口标识、公共设施定位标识等多用蓝色。
总之,具体的色彩设计要根据色彩与视觉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图4-1是国外的标识牌,采用红黄白搭配,识别度很高。
图4—14.2.1.3图形符号设计图形符号,是铁路客运站信息标识载体中除文字之外的另一主要元素,对于标识设计来说,图形符号主要由图案、箭头标记、示意图等单个要素组成或多个要素组合而成,在这其中,图案是比较形象和通俗的图形,对那些不识字的人以至外国人都能理解图寨的含义,特别是一些国际通用的图案。
因此,在铁路客运站房内外的标识牌上,应尽量采用形象分明和国际通用的图案,在无国际通用图案时,应根据车站设施的特征和传达信息对象的特点,设计明确标识新图案;箭头标记是表示前进方向的标志。
一般与文字等其他要素组合使用,还可以传递地点、距离等信息;示意图主要包括车站周边地区示意图及站场全貌示意图。
DOI:10.15913/ki.kjycx.2024.06.031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以北京燕房线阎村北车辆基地为例王寅(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71)摘要: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对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导向标识系统站进行分析,根据其单体多、功能分区复杂、运营管理人员众多且素质不一的特点提出系统性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导向有序、方便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及安全度的目的,同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燕房线阎村北车辆基地,为今后中国车辆基地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车辆基地;导向标识;设计方法;阎村北车辆基地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6-0111-04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车辆基地作为轨道交通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系统,与车站一样也随着中国轨道交通里程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虽然不同于车站那样对公众开放,但其作用不可替代,承担着线路运营车辆的停放、管理、运用整备、维修保养和检修等任务。
车辆基地有着建筑单体多、功能分区复杂、运营管理人员众多且素质不一的特点,经常出现人流、物流路线交叉,错入不同功能区等现象,从而造成时间浪费、运营生产效率低下。
本文将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对车辆基地导向标识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燕房线阎村北车辆基地,为今后中国车辆基地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提供宝贵经验。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发达国家,例如德国、日本等,城市公共交通中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
其导向系统不仅设计完善、规范,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辅佐多元化的导向表现形式,在保证标识导向系统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兼顾其审美价值,以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国外学者对轨道交通车站标识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轨道交通标识体系[1]。
中国客运枢纽LOGO及位置标志设计一、创作意图客运枢纽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网络节点,是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转换的基础平台。
在“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成100个左右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交通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全面支撑人民群众的便捷出行。
作为客运枢纽实现现代化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运标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乘客在枢纽空间内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然而,目前国内多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客运枢纽在客运标志系统标准化、精细化设计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客运标志系统内外部衔接不理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乘客信息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乘客亟需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乘客依靠客运标志系统完成换乘的效果并不好。
“显著缺乏位置标志,造成临近场所或设施却不易识别”是主要问题之一。
如客运枢纽往往在主体建筑顶部、侧面及入口处缺乏设置醒目的客运枢纽位置标志,乘客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无法准确辨识客运枢纽的位置,到达客运枢纽后却无法快速找到客运枢纽入口的情况时常发生。
与此同时,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客运枢纽客运标志系统设计的规定或少有涉及或多为定性,设计者很难找到适用性强的规范进行参考,设计工作多依据自身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标志五花八门,功能性参差不齐。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对首都交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首次将客运枢纽客运标志系统设计标准化提上议程。
借此,在遵循《规划》要求、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客运枢纽位置标志设计,明确客运枢纽建筑及入口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运枢纽LOGO作为客运枢纽位置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乘客对客运枢纽的识别和客运枢纽的形象。
为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客运枢纽LOGO将利于客运枢纽实现交通标准化、精细化,进而提升客运枢纽形象。
二、创作过程1、客运枢纽LOGO设计客运枢纽LOGO应当能够准确表达中国客运枢纽的语义特征及中国特色,利于乘客辨识、理解,与国际接轨,并便于施工和使用。
交通枢纽的标识系统设计交通枢纽的标识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机动车的交通语言设计及面向乘客的交通语言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把交通标识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并根据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也随之改变。
一、面向机动车的交通语言1. 枢纽外部机动车交通语言首先,在枢纽周边路网需要向司机提供前往枢纽方向的指路标识。
在进入枢纽周边路网区域前约1公里处,连续设置包含距离等数字信息的指示标识,提醒司机即将进入枢纽。
1)公共交通语言设计枢纽内部存在中途停靠公交线路和始终点站公交线路,应该在周边路网上明确公交车辆进站入口以及公交专用道设置。
2)出租车交通语言设计枢纽附近一般都设置一定的出租车站位,应在周边区域利用交通宣传标识,对出租车进行引导,及时通报火车到站信息以及枢纽内出租车运行情况,对空驶出租车进站进行诱导和控制。
3)社会车辆交通语言设计由于社会车辆需要进入枢纽停车场,而停车场泊位数有限,所以社会车辆要根据当前枢纽内的停车场泊位数选择进站停车或在枢纽外停车。
因此,周边路网沿途要配备动态信息板,及时、准确的显示当前停车场停车泊位情况,便于司机根据目前停车场停车情况选择枢纽内部或枢纽外部停车场。
另外,还要设置标识指示停车楼各区的入口走向。
2. 枢纽内部机动车交通语言枢纽内部多种交通方式共存,枢纽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方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标识系统设计的成败。
包括公共交通标识设计、出租车交通标识设计、社会车辆停车场交通标识设计。
1)公共交通语言设计通过在路面规定停车位的方式规范公交车辆,同时为乘客换乘提供便利。
2)出租车交通语言设计在出租车下客处可通过增设标识牌提醒司机注意临时停车的时间等,并辅以必要的管理手段。
出租车辆在乘客下客后,根据流线指向,可以直接驶出枢纽,也可进入枢纽继续载客。
因此在站前广场增设出租车排队系统指示标识,引导下客后希望载客的出租车前往排队系统排队。
3)社会车辆停车场交通语言设计社会车辆需要进入停车场泊车,并采用标识提醒社会车辆全部进入停车场下客。
浅谈铁路旅客站房静态标识导视系统设计摘要:旅客静态标识导视系统是铁路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导视系统设计以实现整体布局、合理引导、明晰易辨、快速进出为出发点,为旅客提供人性化导向服务。
本文通过对“兰新二线清水北站”静态标识导视系统施工图设计的分析和研究,论证了静态标识导视系统可以优化、改善车站的客流组织,并总结了静态标识导视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旅客;铁路车站;静态标识;导视系统设计;整体布局;客流组织;基本思路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铁路以其便捷行、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要选择。
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旅客站房设计亦日趋成熟。
同时,旅客对站房建筑的期许也从最初的“坚固、实用、美观”提升到对站房整体环境及内部设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关注。
面对多样的使用者,现代化旅客站房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对空间有更具体全面的细节设计,以满足旅客的使用需要。
静态标识导视系统作为现代化旅客站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的诠释了站房建筑空间的基本功能,在体现车站人性化、智能化、自助式服务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兰乌二线清水北站”静态标识导视系统施工图设计的分析和研究,论证了车站静态标识导视系统可以优化、改善车站的客流组织,并总结了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今后相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工程概况兰乌二线清水北站位于酒泉市甘州区清水镇,为下进下出形式,由站房、站前广场和站场客运建筑组成。
车站周围地势开阔,站场用地与站台高差4m左右。
清水北站为中间站,预测清水北站旅客发送量近期(2020年)为15万人,远期(2030年)为21万人,车站旅客高峰小时发送量为200人。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7595.88㎡,其中站房建筑面积控制在3499平方米,地下通道面积696.88㎡,站台雨棚覆盖面积为3400㎡。
2、标识导视系统的概念及作用广义上讲,表明某种特征的记号均可成为标识,标识导视系统是指通过文字、数字、字母、图形或其组合,为公众提供路线引导,指示所在区域服务设施的位置与用途,以及具有警示与规定功能的标志物或识别符号。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32·文章编号:2095-6835(2015)01-0032-02铁路客运车站静态导向标识设置的优化方案李 艳(太原铁路局客运处,山西太原 030001)摘 要:通过分析太原铁路局管内客运车站静态导向标识的设置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案,可指导客运车站结合旅客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静态导向标识、使用无声语言为旅客及时提供导向信息和使购票、侯车、乘车、购物等更加便捷。
关键词:铁路系统;客运车站;静态导向标识;进站口中图分类号:U29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01.032笔者作为铁路局客运站务专业的管理人员,曾多次深入全局客流量较大的车站,通过模拟车站内旅客的活动路线,对照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国家标准,现场调研了太原、大同、临汾、介休、忻州、朔州、太原东7个车站内现有的旅客引导标识的图形符号、标识内容版面、设置高度、设置角度、设置数量、布局、字体和光线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引导标志、标志不连续及其他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车站揭挂的标识错误车站揭挂的标识错误主要分为以下4种:①多数车站出站流程标志底色错误。
比如出站导向标志应以绿色为底色,但介休、大同、临汾、介休、忻州、朔州站均使用蓝色作为底色。
②部分车站导向标识箭头的指向有偏差,甚至存在反方向的现象。
比如介休站候车室出口处标识的箭头方向错误;大同站售票厅入口处的箭头竖直向上,实际应指向左侧,二站台地道的出站口引导标识箭头指向左侧,实际应向下指示;朔州站一站台中部悬挂的“由此出站”标识的方向指向错误,箭头竖直向上,实际应指向右侧出站口的方向,二站台中间悬挂的“通过地道一站台出站”标识指向与实际相反的方向。
③个别站的候车室平面图与实际不符。
④洗脸池自动出水标识错误、卫生间禁烟标识不正确等。
◎研究与探讨◎郑 铁 科 技ZHE NG TIE KE JI1 研究铁路客运站场静态标识的意义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正如同我国的经济一样,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航空、铁路、公路等城际交通和公交、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越来越紧密。
原本功能相对单一的铁路客运站在转变成融合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后,其铁路客运站场静态标识不仅能向旅客提供空间信息,对旅客进行帮助认知、理解、使用车站空间,同时还能帮助旅客与空间建立更加丰富、深层的关系的媒介。
这种介质通过传达“方向、位置、安全”等信息,从而帮助旅客构成从此地到达彼地的路径。
因此,铁路客运站场静态标识是铁路为旅客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静态标识设置的合适与否关系到旅客能否快速到达正确的候车或出站位置,同时有可能给站场客运服务人员增添不必要的工作量,甚至引起误解。
静态标识设置的位置、可视性等要素都为快速疏解旅客流、方便旅客出行、提高服务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客流高峰期,混乱无序的标识易导致旅客拥堵,严重疏解缓慢还会造成旅客踩踏等恶性事件。
所以加强对铁路客运站场的静态标识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对提升现代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静态标识2.1 标识标识是一种被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是一种以文字及视觉图形传达乘坐规则、表明方向、区域等信息的工具,具有向不熟悉环境、容易迷失方向或无助的人传递信息和规范、警告、阻止某些不规范行为的作用,使人们能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空间环境中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路径。
2.2 静态标识分类依据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标志体系的分类方式,参考相关文献标准[2],铁路客运站场静态标识应主要分为:摘 要:随着中国的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快速客运需求量增加。
为使旅客及时了解相关信息,需在铁路客运站设立标识。
本文对铁路客运站场内静态标识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便于加快站内旅客流线疏解速度。
现代铁路客运站静态标识系统浅析胡 丰(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天津 300251)摘 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新建扩建的铁路客运站逐步投入运营,文章主要在此背景下分析静态标识系统对铁路客运站在缩短旅客停留时间、行走路径,提高铁路系统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浅析现代铁路客运站内静态标识系统设计的特点和要点。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静态标识中图分类号:U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28-02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正如同我国的经济一样,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航空、铁路、公路等城际交通和公交、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越来越紧密。
构建将多种交通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成为大城市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首选。
目前,这种多元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旅客集散的重要节点,原本功能相对单一的铁路客运站在转变成融合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后,在为旅客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功能的复杂性,旅客在复杂的环境中无法寻找到正确的路径,以至于增加了滞留时间和问询时间。
因此,很有必要在现代铁路客运站内建立便捷的标识系统,以此来引导进出站旅客流向正确的路径,疏解人流,缓解客运站内的旅客聚集压力。
1 静态标识系统标识是一种被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它是一种以文字及视觉图形传达信息的工具。
标识系统是一种空间引导系统,设立的目的就是向不熟悉环境的、容易迷失方向或无助的人传递信息,使其能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空间环境中,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路径。
标识与语言相比,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拥有更大的信息量,并能更迅速、更准确、更强烈地传达信息。
现代铁路客运站作为交通建筑的一种,本身就需要将短时间内大量汇聚的进出站人流快速有效的移动、疏散,减少使用者在其中的无效停留时间。
所以,静态标识系统对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