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雷暴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及南京雷电预报初探的开题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0.48 KB
- 文档页数:2
用卫星资料分析雷电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频繁出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雷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遥感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利用卫星资料
分析雷电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热点问题。
通过分析卫星资料,可以了解雷电活动的分布、频次、时空演变规律等,为防雷工作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利用卫星资料,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对全国雷电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季节变化特点、影响因素等,并探讨遥感技术在雷电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获取雷电活动相关数据,包括闪电频率、闪电强度、闪电发生区域等;
2. 收集地面雷电监测数据,对卫星资料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结合气象数据,探究雷电的季节变化特点,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间的差异;
4.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雷电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
5. 探究气象因素、地形等自然因素对雷电活动的影响,为防雷工作和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卫星资料在雷电研究中的应用,为雷电的监测、预测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将对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季节变化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为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提供参考。
南京地区闪电特征分析作者:曲骅倩高巍孙飞驰崔耀鹏秦瑜华婧婧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第06期摘要利用江苏省闪电定位仪2008—2010年的数据,采用ArcGIS和Sufer绘制闪电密度图、闪电强度图,最终得出南京市闪电活动的特征。
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闪电活动空间和闪电强度分布不均匀,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宁区;闪电频数随纬度影响不如经度明显,且经度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而地形地貌、水汽条件和城市热岛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上述特征的主因。
关键词南京;雷电灾害;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P4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6-082-03DOI: 10.19383/ki.nyzhyj.2019.06.030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Activity and Lightning Disaster in NanjingQU Hua-qianet al(Huanre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Benxi,Liaoning 117200)Abstract;Based on the lightning data of Jiangsu lightning location instrument from 2008 to 2010,ArcGIS and Sufer were used to draw the lightning density map and lightning intensity map,and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activity in Nanjing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activity space and intensity was not uniform in Nanjing area,and the high value areas of lightning density and intensit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Jiangning area. The influence of latitude on lightning frequency was not as obvious as longitude,and the longitude changed in a unimodal distribution. Topography,water vapor condi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 may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Nanjing;Lightning disaster;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南京位于31°14′~32°36′N,118°22′~119°14′E,全市面积6 597 km2。
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的多普勒雷达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雷电活动是夏季天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领域对人类、动植物、农业、交通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多普勒雷达作为一种现代化观测工具,可以对雷暴的演变、雷电的时空分布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研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因此,本研究将选取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普勒雷达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南京地区雷电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1)利用多普勒雷达技术,对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进行实时监测,获取雷暴演变的详细特征数据。
(2)分析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南京地区雷电活动的规律。
(3)探讨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具体开展以下内容:(1)收集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相关的气象数据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
(2)利用多普勒雷达技术对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进行实时监测,获取雷暴演变的详细特征数据。
(3)分析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考察南京地区雷电活动的分布规律、频率分布、闪电密度分布等。
(4)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分析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4.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收集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相关的气象数据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
(2)利用多普勒雷达技术对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进行实时监测,获取雷暴演变的详细特征数据。
(3)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分析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的时空分布特征。
(4)利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相关知识,分析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5.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了解南京地区雷电活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探究南京地区雷电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2)发现南京地区夏季雷暴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征,具体探究雷电活动的分布、频率、密度等因素。
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及雷击灾害特征程琳;周俊驰;许蓓;高晓静;刘艳【期刊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5)002【摘要】从雷暴日时间分布、区域性雷电活动时间分布、地闪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雷暴日空间分布、地闪频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对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受灾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峰值出现在8月,全省范围雷暴过程达11次,较往年偏多,11月出现2次大范围雷暴过程,为历史罕见;全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江淮之间南部及苏南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主要出现在6-8月,办公电子设备受损案例最多,其次为家用电子设备;85%的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最后,提出了雷电防御的对策及建议.【总页数】4页(P139-142)【作者】程琳;周俊驰;许蓓;高晓静;刘艳【作者单位】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210009;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210009;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210009;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210009;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2【相关文献】1.贵州省雷暴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特征相关性分析 [J], 丁旻n;邵莉丽;彭芳2.2007-2011年内蒙古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J], 李庆君;李艳娜;张锐3.东乡族自治县雷击灾害特征及雷电灾害重点防御区研究 [J], 常全彤;常静;罗兵;常自祎4.2014年~2018年内蒙古地区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J], 刘旭洋; 李溪楠; 甄熙; 刘晓东; 房晓峰; 王乐乐; 付亚楠; 武玉龙5.庆阳市闪电活动与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J], 徐耕;白铎;焦美玲;张天峰;何树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和江淮地区闪电与雷暴相关参数的关系研究开
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闪电和雷暴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代表,除了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命造成威胁外,还会对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
而东北和江淮地区是我国雷暴频发的地区,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雷暴天气出现频率较高。
因此,研究东北和江淮地区闪电与雷暴相关参数的关系,对于防范和应对雷电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东北和江淮地区的气象资料,研究不同气象参数对于闪电及雷暴频率的影响,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气象预警和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气象站点数据,研究该地区夏季和秋季闪电及雷暴频率的分布情况和差异,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其次,筛选出常用的相关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雨等,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并利用梅森学-贝塞尔学模型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雷电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出建议。
四、研究意义
该研究可为气象预警和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对于农业、电力等关键行业,能够提前预警、有效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为该地区的气象研究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获得各种气象参数与闪电和雷暴频率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并得出各参数在闪电和雷暴形成中的作用方式和的相对重要性。
得出恰当的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数据,能够提供相关部门制定有效防范雷电灾害的措施和建议,并指导气象研究者更准确地指导业务工作和调查实验。
南京地区夏季雷暴的雷达雷电特征分析
付志康;徐芬;顾松山
【期刊名称】《气象科学》
【年(卷),期】2010(30)6
【摘要】通过对2009年发生在南京的6次雷暴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VWP产品、垂直速度等雷达产品和探空资料等常规气象产品以及闪电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VWP产品对雷暴过程中大气的湿度条件有较好的指示作用,ND区的初始破坏时间往往早于雷暴中闪电的发生时间.闪电主要发生在雷达最大回波顶高度突破9 km
之后,并且最大回波顶高度较闪电峰值有约12 min的提前量.雷达平均垂直速度图
中出现强上升中心后的短时间内闪电将会突然增大.
【总页数】5页(P841-845)
【作者】付志康;徐芬;顾松山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
京,210008;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7.32
【相关文献】
1.夏季影响洪泽湖航运的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许波;耿建武;黄坤祥;刘燕;陈翔;汤如茂
2.夏季影响洪泽湖航运的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许波;耿建武;黄坤祥;刘燕;陈翔;汤如茂
3.双流机场2006年夏季雷暴的多谱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李毅;周继业
4.南京地区一次冬季雷暴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杨波;孟鑫;杨磊;高太长
5.双流机场2006年夏季雷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李毅;周继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雷暴时空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朱飙;王振会;李春华;黄兴友
【期刊名称】《气象科学》
【年(卷),期】2009(29)6
【摘要】利用江苏省1971-2000年全省地面测站的雷暴日记录,采用经验正交分解,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的雷暴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并用Morlet小波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雷暴呈逐年振荡减少的趋势;全区域变化一致,在此基础上,本省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变化反相位;雷暴日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本文对认识江苏省雷暴的规律、江苏省雷暴气候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849-852)
【作者】朱飙;王振会;李春华;黄兴友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730020;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兰州,730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6
【相关文献】
1.江苏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景元书;申双和;李明
2.1961-2008年广东省雷暴时空变化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J], 杨伟民;宋艳华;段吟
红;何健
3.1971—2008年内蒙古地区雷暴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袁慧敏;孔文甲
4.九江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肖菲
5.遵义市雷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 [J], 田洪进;邹德全;吴心路;邹承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雷暴气候特征及雷暴天气概念模型建立俞剑蔚 刘 梅 魏建苏 张备 李进喜江苏省气象台,南京 210008摘要:本文利用江苏省74个站点近57年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苏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苏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较大,80年代前后是江苏省雷暴日数的转折点。
江苏地区雷暴日数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多年变化不明显。
江苏地区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约2天。
不同季节江苏雷暴的发生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和秋季主要的发生区域位于江苏的南部,并且平均雷暴日均自北向南增多,夏季雷暴高值区向北推移到江苏的中部和淮河地区。
同时根据对大量雷电天气高低空形势分析,建立了雷暴产生的天气概念模型关键词:雷暴 气候特征 气候趋势 概念模型前言雷暴是发生在积雨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是一种强烈对流性天气,它出现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冰雹天气现象,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
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在许多领域,都会因受到雷电的侵扰造成损失。
如建筑、电力、通信、林业、航空航天、仓储等。
雷暴和其它灾害天气相比,它具有时间的瞬时性、季节性和频繁性,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分散性、局地性等特点,这增大了准确预报雷暴发生的时域和空域的难度。
因此许多学者对各地雷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盛承禹等[1]对我国雷暴的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日变化等做了概括;张敏锋等[2]采用EOF和主值函数分析方法,将我国平均年雷暴日空间分布划分为4个区,并指出近30 a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东北地区外)平均雷暴频在波动中减少;徐桂玉等[3]的研究认为:我国南方雷暴的总趋势是减少的,并具有 2 a, 4 a, 9 a 的较短周期和21 a长周期变化;更多的研究则侧重于局地雷暴的预报及个例分析等。
针对江苏省雷暴气候特征也有研究[4-8],但都没有全面细致的反应出江苏省雷暴的各种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雷暴的有效预防和气候资源的利用。
防雷检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雷电对电子设备和通信设施的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雷击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会导致电力系统瘫痪、通信中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雷电的检测与防护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防雷检测技术的研究,提高雷击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护水平,为雷电灾害的减轻和防止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雷电发生规律与机理的研究,探索防雷策略及设备的改进与创新,为工程设计提供稳定可靠的防雷保护方案。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雷击行为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对雷电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护措施的准确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雷电发生规律和机理研究:通过分析历史雷电数据,了解雷电的发生规律和机理,为后续的防护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2.防雷检测技术研究:研究目前常用的防雷检测技术,包括雷达、闪电定位系统等。
分析其原理、优缺点,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改进方案。
3.防雷策略与设备改进研究:结合防雷检测技术,探索改进现有防雷设备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以提高雷电灾害的防护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和内容: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目前国内外在防雷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2.数据分析:通过收集雷电频次、位置、强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雷电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为后续的防护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3.实验验证:利用现有的防雷检测设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雷击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验证防雷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设备改进:通过对现有防雷设备的分析和改进,提高其抗雷电干扰的能力,并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出更加稳定可靠的防雷保护方案。
5.模拟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不同防雷策略的效果,并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本文预期将达到以下成果:1.对雷电发生规律和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雷电发生的规律和机理,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第26卷 第3期气象科学Vol.26,No.3 2006年6月SCIEN T IA M ET EO ROLO GICA SIN ICA June,2006 江苏一次夏季强雷暴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姜 麟1,2 王卫芳2 韩桂荣2 赵 凯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2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摘 要 本文对2002年8月24日江苏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进行了热力参数和动力学诊断分析,并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和红外卫星云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雷暴处于地面高能量场中,而在垂直方向上与锋生函数、假相当位温、涡度散度的某些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多普勒雷达回波图上表现强回波带的相互合并加强并形成较为典型的弓形回波;在卫星云图上M CS云团相互合并成典型的圆形,尺度较大,亮温较低,导致了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关键词 强雷暴 诊断分析 综合分析分类号 P458.11 文献标识码 A引 言2002年8月24日15 16~20 43,江苏省全省范围内自北向南先后出现了强雷暴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苏州61.4mm、江宁62.7m m、东山76.9mm),苏州18 35出现雷暴,瞬时风速达到32m/s。
据统计:这次强雷雨大风天气导致苏州、吴江地区城区严重积水,大量广告牌被吹落,交通事故35起,厂房倒塌约5000m2、6000伏高压线掉地,这次强雷暴共造成11人死亡,28人受伤。
由于强雷暴天气是一种非常激烈的对流性天气,来势猛,持续时间短,容易成灾,所以作好强雷暴天气的预报,预防强雷暴天气的突然袭击对于防灾、抗灾、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天气背景分析从23日20时高空500hPa环流形势图(图略)可以看出亚州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型,长波槽位于东亚沿海,闭合中心在我国东北,槽后有西北气流,588线控制江苏的淮北地区,由于中高纬长波槽脊影响,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24日08 00588线开始控制江苏的沿江地区,苏北地区处于副高西北侧的强盛西南气流中。
江苏雷暴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及南京雷电预报初探的开题报
告
题目:江苏雷暴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及南京雷电预报初探
研究背景: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雷暴特别活跃的区域。
雷电活动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对交通运输、航空安全、电力设施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江苏省雷电活动进行研究,对于减少雷电灾害、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通过对江苏省历年来的雷电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变化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江苏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差异;
2. 江苏省雷电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3. 江苏省雷电活动的年际变化趋势。
二、南京市雷电预报初探
以南京市为例,基于江苏省雷电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利用预报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南京市雷电活动进行预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提取南京市雷电活动的预报指标;
2. 构建南京市雷电预报模型;
3. 对比实验验证模型的预报能力。
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法:收集江苏省历年来的雷电活动数据以及南京市的气象、地理、人口等相关数据;
2. 统计分析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3. 预报模型法:基于回归分析、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构建南京市雷电预报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变化规律,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
同时,针对南京市雷电活动进行预报研究,可以提升对雷电灾害的预警和防范能力,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