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分子及其热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102.54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一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9篇分子动理论 1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说明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学科物理年级高一章节名称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 3计划学时 1 课时本节课是初中的扩展,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学内容说明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 ?探究 ?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认知目标: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技能目标: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情感目标: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
布朗运教学重、难点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这是课堂上的难点。
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笔记一、物质的结构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金、银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矿泉水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原子图像:- 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
- 质子质量大约是中子的1.8倍。
二、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 用来描述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量。
- 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2.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长度:米(m)- 时间:秒(s)- 质量:千克(kg)3. 导出单位:- 如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²)、体积的单位为立方米(m³)等。
三、物理量的测量1. 量的测量:- 量的测量包括数量和单位的确定。
2. 误差及处理:-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运用有效数字的原则进行误差处理。
四、国际单位制及物理量的换算1. 国际单位制(SI制):- 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名称和定义。
2. 常用的物理量换算:-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厘米和米的换算。
-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克和千克的换算。
以上是我对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在学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量和单位,我对物理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物理实验和测量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际单位制及物理量的换算中,我理解了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通过学习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我对物质的结构和物理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懂得了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换算,这将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也能对物理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扩写新内容:五、物质的运动1. 原子的热运动:- 原子在物质内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基础知识1. 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包括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最通用的物理量单位制度。
2. 常用量纲:每种物理量都有其量纲,有些物理量量纲与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量纲不同,这些物理量称为“无量纲物理量”。
3. 物理量的测量:测量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最小分度值是仪器的限度,准确度和精度是衡量测量结果能反映真实值程度的标准。
二、力学1. 运动学:物体在运动中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这些量成为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力的基本概念包括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等。
3.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趋势是由物体受到的力所决定,惯性力是物体自身的抵抗力。
4.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物理量,功是力对物体产生运动时所作的工作,能量定理。
5.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动量守恒定理描述了物体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的原理。
三、热力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表征,摄氏和开氏温标是两种常用的温度单位制度,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2. 热力学量和状态函数:内能、热量、功等都是描述系统热力学状态的物理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每次转化都伴随着一些热和功的交换。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力学过程中能量不可逆转化的过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5. 热力学第三定律:描述热力学过程时,系统无限接近绝对零度时,熵趋向于最小值。
四、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势、电场等是描述电荷现象的物理量,库仑定律描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的原理。
2. 电路基础:电流和电阻是电路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基础原理。
3. 磁场: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可以通过感应线圈和电场相互作用,洛伦兹力描述了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4.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法拉第和楞次定律描述了磁场的相互作用过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传播形式,是一种横波。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物理是必修的科目之一,而高一必修一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一必修一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力学和热学两个模块的内容。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作用。
在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除了定律,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分解成分力和合成力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算方法等概念。
在高一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还接触到了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力的概念。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对于小物体可以使用近似的计算方法: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而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发生相对滑动时,表面之间出现的摩擦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乘以静摩擦系数;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表面之间出现的摩擦力,其大小等于物体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乘以动摩擦系数。
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成正比。
热学则是关于热、温度和热量传递的科学,其中包括热力学和热学。
在高一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涉及热力学的内容。
热力学是热与功的相互转化规律的研究。
其中,热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造成的宏观现象的表现,而温度则是反映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
热量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离子或电子间的碰撞传递热量的,其传导速率与温度差和导热性质有关;而对流传热是指流体内部热量传递的现象,是由于流体的运动带走或带入热量;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不需要传介质。
此外,高一必修一还涉及到了功和功率的概念。
功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力学量,其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功除以时间。
高一物理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诸多规律和现象。
高一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以及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结合课程内容,以及一些实际例子,对这些物理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也是最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物理规律的一部分。
高一上学期的力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和测定、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受力分析和平衡等。
我们都知道,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牛顿三定律则是力学的基石,它们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以及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举个例子,当我们骑自行车时,我们踩踏脚蹬,产生了一个向后的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也会对我们施加一个向前的力,从而推动自行车往前运动。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在实际运动中,摩擦力会成为物体运动的阻碍。
比如,当我们将物体往上拉的时候,摩擦力会与我们的力相抵消,需要我们施加更大的力才能克服。
受力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因。
通过施加不同的力和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
二、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物体的热传导、热膨胀以及热力学等内容。
在高一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热学分为了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热传导是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导体、绝缘体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进行。
导体是热传导最为快速的方式,而绝缘体则是导热性能较差的物质。
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将热量传递的方式。
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增加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夏天高温下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热力学是热学的研究对象的总称,主要研究宏观系统的热现象和性质变化。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热力学定律和方程来揭示物质的热现象,比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高一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后续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更深层次的物理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的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
一、力学1.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1.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和计算方法1.3 牛顿三定律的含义和应用1.4 雅可比原理和力的合成分解2. 力学中的力和功2.1 力的概念和分类2.2 力的作用规律和力的合成2.3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2.4 力的单位和力的测量方法3. 力学中的能量和动量3.1 机械能的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3.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3.3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3.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分析和计算二、热学与热力学1. 温度与热量1.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1.2 热平衡和热传导的基本原理1.3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计算方法2. 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2.1 状态方程的概念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 状态方程的应用和气体温度的测量2.3 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2.4 气体的分子速率和分子动理论3. 热力学中的热机和热效率3.1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机的分类3.2 卡诺循环和热效率的计算3.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3.4 热力学过程的计算和分析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性质1.2 光的反射规律和反射图像的形成1.3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使用2.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2.1 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2.2 折射率和绝对折射率的计算2.3 光的色散现象和色散角的计算2.4 棱镜的原理和使用3. 光的波动和干涉衍射3.1 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干涉现象3.2 干涉现象的条件和干涉条纹的解释 3.3 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的计算3.4 干涉衍射的应用和光的偏振现象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1.1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的守恒1.2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1.3 电势能和电势差的关系1.4 电场线和电场力做功的计算2. 电路和电流2.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2.2 静电平衡和导体内电场为零的条件2.3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2.4 简单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3. 磁场和电磁感应3.1 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计算3.2 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作用力3.3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4 自感和互感现象的应用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高一物理的重要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篇一】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 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 =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 [ (Vo2+Vt2)/2]l/26.位移s=V平t =Vot+at2/2=Vt/2 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d〉0;反向则垠0}8.实验用推论As = aT2 {A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⑴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 m/s;加速度(a): m/s2;末速度(Vt): 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lm/s=3. 6km /ho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 (Vt-V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 ,/s—t图、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o2)自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 = 02.末速度Vt = gt3.下落高度h = gt2/2 (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 = 2gh注:(1)自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 g = 9.8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沪9. 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 =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本高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引言高中一年级是学习数理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时间节点。
其中,数学和物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两门学科。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总结一下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本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以下数学知识:1.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在直线运动中,我们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长度、时间、速度等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例如速度的单位是m/s,表示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长度,而加速度的单位则是m/s²,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2.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在直线运动中,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基本公式,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at、位移和初速度、末速度的关系式$s=\\dfrac{v_0+v}{2}t$、位移、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式$s=v_0t+\\dfrac{1}{2}at^2$等。
3.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直线运动中,会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例如t2+2t−15=0。
4.解一元一次方程:在直线运动的计算中,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例如vt=s这一方程式。
二、曲线运动除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高一物理中比较基础的运动形式。
在曲线运动中,也涉及到不少数学知识,包括:1.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在圆周运动中,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圆周运动周期、圆周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例如线速度公式$v=\\omega r$、角速度公式$\\omega=\\dfrac{\\Delta \\theta}{\\Delta t}$、圆周周期公式$T=\\dfrac{2\\pi r}{v}$、圆周加速度公式$a_c=\\dfrac{v^2}{r}$。
2.高中二年级有关三角函数的内容:在曲线运动计算中,也会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内容,例如$\\sin\\theta$、$\\cos\\theta$、$\\tan\\theta$等的求解,在高一阶段,为了正确定义加、减角的符号,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