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123.80 KB
- 文档页数:5
心绞痛西药适应症及正确用药指南心绞痛,也被称为心绞痛症候群,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
该疾病导致心肌氧气供应不足,通常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
虽然心绞痛无法根治,但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绞痛常用西药的适应症以及正确用药指南。
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是心绞痛的一线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烟肼和曲美他嗪等。
这些药物通过舒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以及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适应症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通常是舌下含服或者喷雾。
二、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心绞痛治疗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以及减少心脏的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
适应症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的预防。
使用β受体阻断剂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
三、钙通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达到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负荷的效果。
这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的治疗,特别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
适应症还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高血压病等。
选用钙通道阻断剂时,应结合个体情况和具体病情,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四、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时形成血栓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适应症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等。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五、胆固醇降低药物高胆固醇是心绞痛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胆固醇降低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帮助降低血脂浓度,减少动脉壁上胆固醇斑块的形成。
心绞痛发作,如何合理选择抗心绞痛药物?一抗心绞痛的三大类药物1、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经济和方便等优点,至今仍是治疗心绞痛的最常用药物。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心绞痛的治疗。
既可用于缓解心绞痛急性发作,又能作为预防用药,也可以用作诊断性的治疗。
此类药物能够有效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负荷,心肌血流灌注增加,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硝酸酯类药物遇光会分解失效,所以要避光保存。
硝酸甘油的有效期比较短,保存时一定要看好有效期,及时更换,以免急救时失效。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从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此类药物是继硝酸酯类药物之后有一类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应用的种类较多,其中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及阿替洛尔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
此类药物对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尤其是针对心率增快、交感神经兴奋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此类药物不适合冠状动脉痉挛、心动过缓、有明显的传导阻滞以及哮喘的病人。
另外,因其有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也不适合急性心衰的患者。
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尤其是对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变异型心绞痛最为有效。
钙拮抗剂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绞痛的钙离子阻滞剂主要包括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及氨氯地平等。
需要强调的是,钙离子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因此,心衰患者要慎用,另外,其降压作用较为显著,在用于抗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定时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
二三类抗心绞痛药物的联合心绞痛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阵发性、突发性胸骨后紧缩性或压榨性疼痛,并向心前区或左上肢放射。
心绞痛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容易诱发心肌梗死,严重者可能出现猝死。
联合用药是心绞痛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同种类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时可以减少药量、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解读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指南心绞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
为了缓解心绞痛症状并预防心脏病发作,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具抗心绞痛药物的处方。
本文将对抗心绞痛药物使用指南进行解读,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抗心绞痛药物主要分为三类: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起到缓解心绞痛症状的作用。
1.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见的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山梨酮硝酸酯等。
2. β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心脏及周围血管的β受体,减慢心率并降低心脏负荷,从而减少心脏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常见的β受体拮抗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3.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流入,减少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二、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药物: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心绞痛药物。
例如,对于轻度心绞痛患者,可以优先选择硝酸酯类药物;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选用钙离子拮抗剂。
2. 根据症状进行药物调整:患者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过程中,应根据症状的变化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
如果疼痛减轻或症状缓解,可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增加用药量。
3. 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抗心绞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低血压、乏力、头晕等。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如出现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就医。
此外,某些药物在特定疾病状态下或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存在禁忌症,患者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
三、合理用药的建议1. 定期复诊:心绞痛患者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过程中,应定期复诊并与医生沟通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医嘱用药:患者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前应仔细阅读医生开具的使用指南,并按照医嘱用药。
抗心绞痛药物分类
常用的抗心绞痛药包括如下几类:
⑴硝酸酯、亚硝酸酯类,以硝酸甘油为代表;
⑵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⑶钙离子拮抗剂,如普尼拉明(心可定)、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哌克昔林等;
⑷其他抗心绞痛的药,如吗多明(脉导敏)、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⑸中草药及其制剂,如丹参、川芎、毛冬青的有效成份等。
代表药物
类别作用通道和受体常用代表药物
硝酸酯、亚硝酸酯类鸟苷酸环化酶硝酸甘油、丁四硝酯、硝酸异山梨醇酯等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通道地尔硫卓、普克拉明、苄普地尔等
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马来酸噻吗洛尔、美托洛尔、盐酸艾司洛尔
其它吗多明、硝普钠、双嘧达莫等
复方中草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地奥心血康等。
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
抗心绞痛药物是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之一,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缓解心绞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类重要药物,它们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增加心脏血流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山梨酯等。
硝酸甘油可以通过口服、舌下含化、贴片等多种途径给药,异山梨酯则主要通过口服给药。
硝酸酯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头痛、面部潮红、低血压等。
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绞痛的另一类重要药物,它们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和氧耗,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口服给药。
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还可能导致哮喘等不良反应。
三、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心绞痛的另一类药物,它们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进入,减少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氧耗,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口服给药。
钙通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头晕、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还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
四、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口服给药。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出血等。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等不良反应。
总之,抗心绞痛药物是治疗心绞痛的重要药物,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严格遵守医生的嘱托。
同时,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应该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处理。
抗心绞痛药[知识结构]一、硝酸酯类二、β受体阻断药三、钙拮抗药[知识点讲解]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并短暂地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发作特点为胸骨后或左心前区阵发性绞痛或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
心绞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较为常见,特点是由于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因素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
②自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严重,特点是疼痛与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昼夜、休息与否都可发作,疼痛时间长且重,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
③变异性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诱发,在一般活动或夜间休息时也可发生。
心肌耗氧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因素:心肌收缩力、心室壁张力和心率心肌供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冠脉血流量、冠脉灌注压、侧枝循环和舒张时间。
目前已知的抗心绞痛药物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而达到治疗目的。
一、硝酸酯类硝酸酯类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戊四硝酯等,其中硝酸甘油最常用。
硝酸甘油(NTG)【药理作用】1.降低心肌耗氧量:(1)舒张静脉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硝酸甘油主要舒张较大的静脉(容量血管), 使血液储存于静脉储血池,从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容积减小,心室壁肌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
(2)舒张动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硝酸甘油也可舒张较大的动脉 ( 阻力血管),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心脏作功的阻力下降,心室射血时间缩短,心肌收缩更为敏捷,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1)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较大的输送血管和侧枝血管,对小阻力血管舒张作用弱。
(2)降低左室舒张压,增加心内膜血流量。
【体内过程】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易经口腔粘膜吸收,且可避免肝脏“首关消除”,其生物利用度达80 %,而口服时仅8 %。
含服后1~2分钟起效,持续20~30分钟。
硝酸甘油也可经皮肤吸收,用2%硝酸甘油软膏或贴膜剂睡前涂抹在前臂皮肤或贴在胸部皮肤,可持续较长的有效浓度。
1.硝酸酯类:最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能有效的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长效心痛治、异乐定、德脉宁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是会引起头痛,青光眼患者不宜使用。
静滴可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在静脉滴注这类药物时要常规测量血压,避免因血压急剧下降所带来的危险。
2.β受体阻断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降低,以此来治疗心绞痛。
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卡维地洛属此类。
心率缓慢和有肺部疾病的病人应慎用。
3.钙拮抗剂:具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减慢心率的作用,用于治疗变异性心绞痛和其它类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常用的有心痛定、硫氮卓酮等。
4.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抵克力得以及血小板膜Ⅱb/Ⅲa受体阻断剂等。
通过抗血小板凝结,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和再梗死发生率。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有出血的可能,有出血倾向的人慎用。
5.抗凝药:以肝素为代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应用,但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也应注意有发生出血的可能。
6.中成药:常用的有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