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美之京剧脸谱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8
京剧脸谱知识1. 什么是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化妆技法,通过不同颜色和图案的面具来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脸谱的使用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并且能够迅速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京剧脸谱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它不仅是京剧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2. 脸谱的种类和颜色京剧脸谱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包括正脸、花脸、净脸、丑脸和武脸。
每种脸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正脸:正脸是最常见的脸谱之一。
它通常用红色来画,代表坚定、英勇和刚毅的形象。
正脸通常用于正直、忠诚的角色,如君王、将领等。
•花脸:花脸是用各种鲜艳的颜色绘制的脸谱。
这种脸谱通常代表善良、机智和活泼的角色。
花脸多用于女性角色,如贵妃、仙女等。
•净脸:净脸是没有颜色的脸谱。
这种脸谱主要用于表现文武双全、聪明伶俐、善于沟通的角色,如智者、谋士等。
•丑脸:丑脸是用各种夸张的图案和颜色绘制的脸谱。
它通常用于表现滑稽、可笑和不正常的角色,如丑角等。
•武脸:武脸是用黑色和白色绘制的脸谱。
这种脸谱通常用于表现勇猛、威严和战斗力强的角色,如武将、刺客等。
3. 脸谱的图案和意义除了不同的颜色,京剧脸谱还有不同的图案和纹饰。
这些图案和纹饰有着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直角饰:直角饰是常用的脸谱装饰之一,它通常出现在正脸和花脸上。
直角饰象征天德,用来表现角色的高贵和尊严。
•径口饰:径口饰也是常用的脸谱装饰,它代表着地德,用来表现角色的稳重和厚重。
•螺旋饰:螺旋饰通常出现在净脸上,它代表水德,用来表现角色的灵活和机智。
•虹饰:虹饰是一种弧形的装饰,它出现在花脸和丑脸上,代表火德,用来表现角色的热情和活力。
•曲线饰:曲线饰通常出现在武脸上,它代表金德,用来表现角色的刚强和勇敢。
4. 脸谱的演绎技巧京剧脸谱的演绎技巧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京剧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演员需要熟练掌握脸谱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选择和使用。
大班《京剧脸谱》美术教案大班《京剧脸谱》美术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京剧脸谱》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京剧脸谱》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3、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如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教学重点:能画出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来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教学准备:1、脸谱成品若干,一段京剧视频。
2、蜡笔、彩色脸谱(人手一份)。
3、幼儿日常生活对京剧的了解和颜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京剧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儿回答)师:动画片可不是白看的哦!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短片里放了些什么?(观看视频)师:电视里放了什么?(幼儿回答)(出示字卡“京剧”)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了一张张大花脸,你们知道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师: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脸谱。
(出示字卡“脸谱”)教师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来看这张图片,你们看,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
我们刚才说过他叫什么?(幼儿回答)师:这个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脸谱的秘密呢?二、基本部分:(一)、脸谱欣赏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脸谱贴到黑板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对称。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脸谱,请你把看到有趣的、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很多,这些脸谱每一张的颜色都不一样,我来说一下这些脸谱颜色的作用。
中国京剧脸谱文化摘要:京剧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一开始作为民间艺术戏曲供人享乐到如今成为中国的国粹,他在不断的发展。
而京剧脸谱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舞台化装,又是一种图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京剧脸谱上的颜色,象征着不同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京剧脸谱艺术装饰性图案艺术写意夸张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而逐步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多种因素。
从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来看,除了处于戏曲核心地位的表演方面,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就是人们眼中最为直接而重要的了,在传统戏曲中,人物造型方面更是重视和突出的重点。
人物造型包括头、面部化妆和服装两大部分。
脸谱是属于面部化妆范畴的,在戏曲人物造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脸谱是京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脸谱起源是从简单的面具演变而来。
1据考证,脸谱的发明,最早是中国北齐时代的著名大将兰陵王高肃,可称为脸谱的鼻祖。
据《北齐史》等史书记载:兰陵王姓高,名肃,字长恭。
兰陵王武艺超群,但每次与敌对阵,因其容貌俊美,敌人并不畏惧,难以制敌。
为此,他让画工绘制了许多凶恶的假面具(也叫大面),每逢出战时任选一个戴在脸上,以利制服敌人。
当时百姓即据此编成舞蹈,名为“兰陵王入阵曲”。
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假面”,后来民间又有“跋头”,“踏摇娘”等故事,亦用“代面”表演,最直接地表现故事中人物形象。
唐朝后期将油彩画在脸上,元杂剧中开始有脸谱讲究。
目前常看到的脸谱有近300个。
《京剧脸谱》美术教案《京剧脸谱》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3、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塑封好的半张脸谱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
3、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水彩笔、蜡笔等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一)京剧欣赏教师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提问:1、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京剧)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老师小结:京剧,以前是专门在皇帝生日的时候演出的,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表演京剧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戏,而且还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如翻、滚、跌、打、滚、爬等等高难度的动作。
大家都非常的喜欢看,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京剧,所以中国人都为此自豪。
(二)脸谱课件欣赏通过课件欣赏多彩的京剧脸谱。
引导语: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
脸谱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通过课件欣赏脸谱)边欣赏边提问: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小结脸谱的特点: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
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为幼儿后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三)第三环节:游戏《找朋友》教师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贴在旁边的白纸上。
请几对好朋友上前介绍,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教师小结:京剧脸谱两边的颜色、图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京剧脸谱的两边是对称的。
北京非遗作文篇一《北京非遗:烤鸭背后的大讲究》在北京,要是提到非遗,那烤鸭肯定得有一席之地。
我跟烤鸭的渊源那可深了去了。
有一回,远方亲戚来北京玩,指名道姓说要吃最正宗的北京烤鸭,那我肯定得带着他们找个老字号啊。
我们来到一家那是正宗得不能再正宗的烤鸭店。
一进门,就能闻到那独特的香味儿。
整个烤鸭店气氛可热闹了,伙计们忙里忙外的。
先看那烤炉,红砖砌成的大炉子,炉子里的果木炭火正旺呢,火苗子直往上窜,那烤得鸭子滋滋冒油。
师傅片鸭子的时候可讲究了。
他戴着个大白帽,手法那叫一个娴熟。
就看那烤鸭,皮油亮亮的,泛着枣红色的光。
师傅一只手稳稳地按着鸭子,另一只手拿着刀,刀片下去,薄厚均匀。
鸭皮是一片一片的,鸭肉连带着皮也是一片片切下,整整齐齐码在盘子里。
那鸭皮啊,薄得像纸一样,透着光,仿佛都能看到对面的花纹。
吃的时候也不简单。
薄饼得用单子那么薄的,抹上甜面酱,放葱丝黄瓜丝,再把那片好的鸭肉和皮一裹。
一口咬下去,鸭皮的酥脆,鸭肉的鲜嫩多汁,加上葱丝黄瓜丝的清爽,甜面酱那独特的味道,全在嘴里爆炸了。
亲戚吃得满嘴流油,直说这趟北京没白来。
这烤鸭不仅仅是一道美食,从鸭的养殖、到烤制,再到片鸭、食用,每一步都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就是北京的非遗,小小鸭子身上承载着大大的文化。
篇二《北京非遗体验:吹糖人的乐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吹糖人这个老北京的非遗技艺。
那天我正在胡同里闲逛,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好奇的我就凑了过去,这一凑就挪不开脚了。
只见一个老师傅坐在一个小摊位前,面前放着一个小火炉,炉上有个小锅,锅里熬着一团黄澄澄亮晶晶的糖稀。
老师傅像是一个魔术师。
他从锅里揪出一小团糖稀,用手揉搓着,那糖稀在他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娃娃,一会儿就被搓成了一个圆球。
然后他用手指一捏,拉出一个小尖,就这么用嘴轻轻一吹。
嘿,那糖稀就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来了。
我看傻了眼,老师傅眯着眼,手上还捏着糖稀,自如地调整着形状。
他一边吹着一边用小竹签子这儿一挑那儿一按的。
北京特产八大件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许多特色的北京特产。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北京的八大特产。
第一大件: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中国烹饪的一大瑰宝,也是北京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它的制作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烤鸭的皮薄脆,肉质鲜嫩,色泽金黄,口感丰富。
品尝烤鸭时,可以将鸭肉卷在薄饼里,搭配葱丝、黄瓜丝和甜面酱,入口香脆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大件:豆汁糕豆汁糕是北京传统的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是糯米和豆汁。
豆汁是北京人非常喜爱的饮品,而将豆汁与糯米结合制作成糕点,口感独特。
豆汁糕外皮软糯,内馅酥脆,味道鲜美。
它是老北京的代表性小吃之一,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第三大件:琉璃糖琉璃糖是北京特色糖果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致的外观而闻名。
琉璃糖色泽晶莹剔透,外表光滑如玻璃,糖心酥脆可口。
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手工制作的琉璃糖更为珍贵。
每一颗琉璃糖都是糖师傅精心打造的艺术品,具有观赏和食用的双重价值。
第四大件:老北京纸扎灯笼老北京纸扎灯笼是北京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纸扎灯笼造型各异,颜色斑斓,是北京过年期间街头巷尾的常见景象。
它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第五大件: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京剧脸谱的色彩丰富多样,每个脸谱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京剧演员通过脸谱的变换,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第六大件:雕漆雕漆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以木器为基材,经过多道工序和精细的雕刻加工,再涂上多层漆,最后经过打磨和抛光,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雕漆作品色彩鲜艳,纹理精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七大件:景泰蓝景泰蓝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华丽的外观而闻名。
景泰蓝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是填色和烧制。
景泰蓝作品色彩鲜亮,纹饰精美,形象逼真。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件《京剧脸谱》人美版(北京)(1)一. 教材分析《京剧脸谱》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京剧脸谱的起源、特点以及绘制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京剧脸谱有一定的好奇心,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传统艺术,对于绘制和欣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京剧脸谱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特点和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京剧脸谱的绘制方法。
2.原因: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对于脸谱的线条、颜色、图案等元素的处理较为困难,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特点和绘制方法。
2.示范法:老师现场示范绘制京剧脸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制过程。
3.练习法:学生动手绘制京剧脸谱,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制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京剧脸谱的图片、绘制方法等教学内容。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京剧脸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脸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对京剧脸谱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老师现场示范绘制京剧脸谱,学生在旁边观察和学习,对绘制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制京剧脸谱,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制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制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提高绘制技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脸谱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下面列举了北京市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向大家展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在戏剧、美术、音乐等多方面享有盛誉。
它通过透过特制的皮影在幕布上投射戏剧人物,再通过配乐、配音和背景,展开生动的故事情节。
2. 京剧京剧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华夏瑰宝”,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艺术形式,素有“文武全才”之称。
3. 京杂剧京杂剧是在北京地区流传的古老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将梆子、弋阳腔、秦腔、汉调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
4. 单弦琴单弦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也是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之一。
它以弹奏和发声简单明了,独具韵味,是宫廷音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5. 传统北京布袋戏传统北京布袋戏是北京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剧种之一,它主要通过布袋形式、口技等表演形式,展现各个年代的历史故事。
6.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产生于明朝。
它以丰富的图案、色彩、文字为特色,传递着中国人对吉祥如意、欢乐幸福的美好期望。
7. 北京鼓书北京鼓书是北京梨园艺术剧种之一,它以“说唱”的方式传递着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城市文化。
8. 折子戏折子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北京地区的流行戏曲之一。
它通过唱腔、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示着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彩之处。
9. 皮球戏皮球戏是一种具有北京特色的体育运动,它源于明代,成为北京地区独具特色的年俗活动之一。
这种以皮球为媒介的体育运动形式,更加注重民间化、娱乐化、互动化。
10. 北京京剧脸谱北京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文化符号之一,它通过色彩、纹理等元素,展现着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成为京剧艺术的核心元素。
综上所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反映了北京地区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丰富底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京剧脸谱艺术知识点总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自于北京地区的戏曲艺术。
脸谱是京剧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通过色彩丰富的绘制在演员面部,可以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身份,是京剧演员的一种重要表演道具。
脸谱艺术不仅美学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下面将从京剧脸谱的起源、分类、绘制技艺以及脸谱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京剧脸谱的起源京剧脸谱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彩绘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在唐代的壁画、雕塑中已经可以看到对人物脸部的绘制,这些脸部绘制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代表善良,黑色代表奸诈等。
而随着中国歌舞戏曲艺术的发展,脸谱逐渐被引入到戏曲表演中,并在不同剧种、不同地域中得到了发展和丰富。
京剧脸谱的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脸谱艺术。
二、京剧脸谱的分类京剧脸谱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文谱、武谱和花旦谱。
1. 文谱:文谱是用来扮演忠臣良将、文官士大夫等正面角色的脸谱,通常是蓝底白眉,脸色洁白,代表着人物的高贵、正直和忠诚。
文谱的绘制需要非常精细,因为这类角色通常要求表演者情感的细腻和端庄。
2. 武谱:武谱是用来扮演武将、豪杰、武人等角色的脸谱,通常是红底黑眉,色彩鲜艳,代表着人物的英勇、豪迈和刚毅。
武谱的绘制注重线条的刚劲和强硬感,以突出人物的武力和勇猛。
3. 花旦谱:花旦谱是用来扮演青衣、花旦等柔美婉转角色的脸谱,通常是白底粉黛,色彩柔和,代表着人物的娇媚、婉约和温柔。
花旦谱的绘制需要细腻娴熟的技巧,以体现人物的妩媚和柔美。
三、京剧脸谱的绘制技艺京剧脸谱的绘制是一门需要高超技艺的艺术。
一般来说,脸谱的绘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选材:脸谱的绘制首先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通常是面具或脸谱布。
面具材质多为木雕,能够更好地勾勒出人物的脸部轮廓。
而脸谱布则轻便柔软,适合演员的变脸需要。
2. 素描:绘制脸谱的第一步是进行素描,根据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点,勾画出不同的眉形、眼线、口型和脸部轮廓。
美学课程调研《北京之美》之
北京脸谱之美
姓名:张惠学号:0908011011 班级:工业设计(1)班
一.北京之美
很荣幸的我偶然的机会去了中国最具神秘的城市北京。
北京是一个文化古都,其文化气息随处可见,在随处可见的却是各种色彩夺眼、大小不一的脸谱,让我此时停住了脚步,他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神秘,那么的富有艺术感,我不经意的去慢慢理解他,深入他。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戏曲艺术是这部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脸谱作为中国戏曲角色造型的一种表现手段。
非俗非雅,亦俗亦雅。
粗览不过造型独特,花饰奇巧,似乎妇孺皆知;细品则内涵丰富,余味不尽。
脸谱,可观赏、可把玩、可研究。
它主要用于性格特异的净丑行当,大多是一些豪爽、鲁莽、狡诈、滑稽的角色。
论造型,虽有类型化的程式规范,又有鲜明的个性表露。
论手段,不外乎色彩与纹饰符号,虽有寓意,但无确指。
论运用,因戏而异,或一人一谱,或一人多谱,或多人共谱。
既能与眉清目秀、千人一面的生旦造型相映成辉,又可以满足净丑之需,构成趣味横生的“一堂”。
不论是约定俗成的“共谱”,还是独具风格流派的“个谱”,以及随心所欲的“乱谱”。
都能使人感到脸谱艺术的扑朔迷离,变化莫测。
于是,有人说“戏有定谱”,有人说“戏无定谱”。
其源流、寓意、善恶美丑及其流派笔法,确实难以一语道清,
真所谓“说不尽的脸谱”。
二.脸谱的艺术
中国京剧脸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
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
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当然不同色彩的脸谱也是各有不同含义的。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也是特殊的表达方式之一。
一般地说,戏曲的情节比较简单,脸谱除了渲染和营造舞台气氛外,它潜在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观众一目了然地看出并理解脸谱所示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而更能集中精力去欣赏演员的唱、念、做、打等技巧,这更是脸谱奇特的表现手段。
脸谱的色彩和图案、纹饰,要根据剧中人的特定身份、所处地位、性格特征等综合因素而设定。
有些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其脸谱用色则另具含意。
脸谱的图案和纹饰是人物内心世界和面貌特征的具体体现。
关羽的脸谱要体现卧蚕眉、丹凤眼的特征;张飞的脸谱要表现出豹头环眼的神态。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黑色
紫色
黄色
金色
银色
绿色
蓝色
脸谱是各种色彩和不同的图案勾画出的艺术。
脸谱的勾勒也不是随便的,各种部位和图案的变化也是很有讲究,很有文化的。
三.不同脸谱的独特涵义
京剧脸谱分类: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
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
“六分脸”也称“老脸”。
5、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
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
脑门
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 整脸”与“ 三块瓦脸”,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
分“ 普通元宝脸”、“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无固定谱式。
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
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
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14、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四.北京戏曲脸谱之韵
其实更有魅力的还属女戏曲脸,妖媚的眼线向上扬起,红红的嘴唇,正是体现中国女性之美。
以下是我在北京拍摄的女戏曲的脸装。
很是优雅唯美。
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曾称:“脸谱是艺术中的艺术,要性格化,要有美感”。
由于脸谱的特殊造型和深蕴内涵,即使脱离舞台,依然可以供人欣赏。
试把几十种脸谱画在纸上,整体观察起来,便会觉得各脸有各脸的神情。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平生有两大雅好,绘画和收藏。
收藏品就有脸谱,梅先生画画,曾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
张大师曾对脸谱进行过研究、收集和勾绘。
他认为脸谱能把剧中人的职业、性格、好坏全都表现出来,是一种达到很高意境的绘画艺术。
梅先生同样慧眼独具,把脸谱看作中国戏曲艺术的象征,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戏曲文化大师们的普遍喜爱,可以说明脸谱艺术的诱人魅力。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