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6
京剧脸谱介绍京剧:jingju111【脸谱的历史】脸谱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
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
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
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
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
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
【相关记载】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简单的符号,“观念符号”和"“表情符号”,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或表情。
到了戏里,这些符号就直接画在脸上,表达更为复杂丰富的观念和表情。
唐代就有"涂面"的记载,孟郊在《弦歌行》里写道:"驱摊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即表明了用染涂脸面表现鬼神的形象。
宋代徐梦莘《三朝北门会编》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记载了宋徽宗的两个佞臣以"粉墨做优戏",口出市井浮言秽语,蛊惑皇上。
宋代"涂面"分"洁面"和"表面"两类,花面也很简单。
画了个白鼻子、红眼圈,目的"务在滑稽"。
因为宋代杂剧中,科诨占了很大比例。
元代杂剧盛行,在《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做场》的大幅壁画中,出现了元杂剧正面人物中的"整脸"的谱式,突破了过去副净那种白底黑线的基本格调,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明朝已经是以昆曲表演的传奇剧为主,表演丰富,行当分工精细,网分正(大面)、副网(双面)、丑(三面)。
所有的丑人都画脸,每个角色都有特别的分数。
它的背景色大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述或者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
如果关羽的背景颜色是红色,包公的背景颜色是黑色。
京剧脸谱介绍
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一种化妆方法,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气质等方面的特点。
它是通过在演员的脸上绘制不同颜色、形状和图案的面具来达到这一目的的。
京剧脸谱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规范。
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都有特定的含义,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红脸:代表忠诚勇敢,如关羽、张飞等武将角色。
红色象征热情、正义和英勇。
2. 黑脸:代表刚正不阿,如包拯、李逵等正直的角色。
黑色象征严肃、坚定和威严。
3. 白脸:代表阴险狡诈,如曹操、董卓等反派角色。
白色象征虚伪、狡猾和邪恶。
4. 黄脸:代表智慧和稳重,如诸葛亮、司马懿等智者角色。
黄色象征智慧、稳重和沉着。
5. 绿脸:代表勇猛顽强,如孙悟空、程咬金等英勇的角色。
绿色象征生机、活力和勇敢。
6. 蓝脸:代表忠诚老实,如宋江、林冲等忠诚的角色。
蓝色象征忠诚、老实和诚实。
7. 紫脸:代表神秘莫测,如神仙、妖怪等神秘的角色。
紫色象征神秘、高深和不可捉摸。
8. 金脸:代表高贵威严,如皇帝、王侯等尊贵的角色。
金色象征高贵、威严和权威。
9. 银脸:代表英俊潇洒,如杨宗保、赵云等英俊的角色。
银色象征英俊、潇洒和风度翩翩。
10. 花脸:代表性格复杂,如曹操、周瑜等多面手的角色。
花脸可以有多种颜色和图案的组合,以表现角色的复杂性格。
全部京剧脸谱按序号说明1、曹洪(?-232年),字子廉。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
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于荥阳兵败失马时,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
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
官渡之战时,曹洪留守本阵,击退了张郃、高览的猛攻。
汉中之战时,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曹丕即位后,拜曹洪为骠骑将军。
曹丕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
魏明帝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
太和四年(230年),复拜骠骑将军。
太和六年(232年),曹洪逝世,追谥恭侯。
正始四年(243年),从祀曹操祖庙。
2、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1],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
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
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3、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
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北伐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心怀不满。
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4、蒋干,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末年的说客和三国时曹魏官员。
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京剧脸谱介绍简短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京剧脸谱及介绍
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在表演时戴上的特殊面具,用于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它是京剧的重要表演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颜色、纹路和形状的脸谱来表现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心境等信息。
京剧脸谱通常根据角色的特点分为各种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脸谱类型及其相应的含义:
1. 红色脸谱:代表忠勇正直、大义凛然的角色,如吕洞宾、红色娘子军等。
2. 白色脸谱:代表智勇善战、刚正不阿的角色,如霍去病、关羽等。
3. 黄色脸谱:代表机智灵活、狡猾奸诈的角色,如晁盖、秦琼等。
4. 蓝色脸谱:代表威严庄重、高贵典雅的角色,如兰陵王、文天祥等。
5. 紫色脸谱:代表高傲孤独、神秘不可测的角色,如李逵、戏子等。
6. 绿色脸谱:代表冷静深沉、心机深重的角色,如曹操、西门庆等。
7. 黑色脸谱:代表阴险狠毒、邪恶阴暗的角色,如梅兰芳版的程咬金。
上述仅为一些常见的脸谱类型,实际上还有许多脸谱种类和变化。
每个脸谱都有其独特的纹饰和表情,演员通过面部表情,与脸谱相互协调,塑造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艺术是享誉国内外的一门艺术,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京剧脸谱:一、脸谱来源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而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
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
“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其特征是“千人一面”。
而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
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1.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
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
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
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
3.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如:《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4.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
京剧脸谱介绍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
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
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
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
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
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
如张飞之子张苞,盂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
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膏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有关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脸谱大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因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演出而备受世人喜爱。
而在京剧中,脸谱更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京剧脸谱,希望能让大家对京剧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红色脸谱。
红色脸谱在京剧中通常代表忠勇的角色,比如《红色娘子军》中的杨门女将就会使用红色脸谱。
这种脸谱通常给人一种英勇、刚毅的感觉,能够很好地突出角色的正义感和豪迈气概。
二、黑色脸谱。
黑色脸谱一般代表阴险奸诈的角色,比如《三岔口》中的黑旋风就使用黑色脸谱。
这种脸谱常常给人一种狡诈、狠毒的感觉,能够很好地展现角色的阴险心计和狠毒本性。
三、白色脸谱。
白色脸谱通常代表阴柔的角色,比如《白毛女》中的王六儿就会使用白色脸谱。
这种脸谱给人一种柔弱、善良的感觉,能够很好地突出角色的纯洁和善良。
四、蓝色脸谱。
蓝色脸谱一般代表坚毅的角色,比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就会使用蓝色脸谱。
这种脸谱给人一种坚定、果断的感觉,能够很好地展现角色的英勇和果敢。
五、黄色脸谱。
黄色脸谱通常代表忠诚的角色,比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就会使用黄色脸谱。
这种脸谱给人一种忠诚、坚定的感觉,能够很好地突出角色的忠诚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六、绿色脸谱。
绿色脸谱一般代表活泼的角色,比如《贵妃醉酒》中的贵妃就会使用绿色脸谱。
这种脸谱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的感觉,能够很好地展现角色的活泼可爱和灵动俏皮。
七、紫色脸谱。
紫色脸谱通常代表悲凄的角色,比如《桃花扇》中的牡丹亭主就会使用紫色脸谱。
这种脸谱给人一种悲伤、忧郁的感觉,能够很好地突出角色的悲苦命运和无奈遭遇。
总结,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特点,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对京剧脸谱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加喜爱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