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5
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作者:王金玺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摘要:介绍了原油降凝剂的产生、种类及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分析和探讨原油降凝剂的主要作用机理,并对未来降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E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31-02‘0 引言我国除新疆克拉玛依和青海冷湖原油外,多数原油含蜡量较多,凝点较高。
含蜡原油在低温下容易析出蜡晶,随着温度的降低,蜡晶数量增多并长大聚集,形成三维网状的蜡膏状物质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给原油的开采和输送带来困难。
通过在原油中加入高分子降凝剂,避免了蜡晶间粘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达到降凝、减粘及改善低温流动性的目的[1]。
本文综述原油降凝剂的产生、分类及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原油降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1 原油降凝剂的产生1931年,Davis利用氯化石蜡和萘经过缩合反应,合成了最早的烷基萘降凝剂,目前该降凝剂仍是主要降凝剂品种之一,但由于该降凝剂颜色较深,呈深褐色,对中质和重质润滑油的降凝效果好,因此不宜用于浅色油品,多用于内燃机油、齿轮油和全损耗油中。
30年代末相继出现了商品名为Santopour的降凝剂(它是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以及聚异丁烯降凝剂。
国内对降凝剂的研究不但起步较晚,而且大部分是对润滑油降凝剂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后才开始从事原油降凝剂的研究,1984年石油管道科学研究院首次完成了对江汉原油用EVA作降凝剂改性,并在冬季在钟市一荆门75knl长输管线上工业试验成功,其原油凝点由21.5℃降至8℃,有效成分添加量仅为10ppm[2]。
2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原油降凝剂种类很多,例如:EVA、ZDR-1、EMS、WHO等各种原油降凝剂,但是从其化学组成、合成的路线及降凝效果来看,原油降凝剂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具体如下。
2.1 降凝剂EVA及其改性物降凝剂EVA即为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它是一种带有极性基团、而且聚乙烯部分结晶的热塑性聚合物。
安全技术说明书页: 1/15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按照GB/T 16483编制日期 / 本次修订: 10.12.2021版本: 3.1日期/上次修订: 07.02.2021上次版本: 3.0日期 / 首次编制: 22.06.2018产品: 原油降凝剂 Basoflux® RD 5120 TProduct: Basoflux® RD 5120 T(30693980/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23.10.2023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原油降凝剂 Basoflux® RD 5120 TBasoflux® RD 5120 T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 油田用特性化学品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浦东江心沙路300号邮政编码 200137电话: +86 21 20391000传真号: +86 21 20394800E-mail地址: **********************紧急联络信息: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中国)+86 21 5861-1199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国际):电话: +49 180 2273-112Company:BASF (China) Co., Ltd.300 Jiang Xin Sha RoadPu Dong Shanghai 200137, CHINA Telephone: +86 21 20391000Telefax number: +86 21 20394800E-mail address: ********************** Emergency information:Emergency Call Center (China):+86 21 5861-1199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Telephone: +49 180 2273-1122. 危险性概述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易燃固体: 分类1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日期 / 本次修订: 10.12.2021版本: 3.1产品: 原油降凝剂 Basoflux® RD 5120 TProduct: Basoflux® RD 5120 T(30693980/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23.10.202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分类3 (蒸汽可能会导致嗜睡及眩晕.)对水环境的急性危害: 分类2对水环境的慢性危害: 分类2标签要素和警示性说明:图形符号: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8易燃固体。
原油降凝剂种类概述摘要:在我国原油处理中,常使用降凝剂,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减少阻力,增产增效。
本文总结回顾了原油降凝剂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各类原油降凝剂及其特点。
关键词:降凝剂发展历程特点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高含蜡原油,蜡含量高达l5%~37%,个别原油蜡含量高达40%以上,且大部分集中在润滑油馏分内。
此外,原油还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多种组分,给石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很多困难。
如原油中含的水分就必须脱除,否则不仅影响后加工,也会增大运输负荷。
由于原油的这种复杂组成,使得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原油开始析出微小的晶粒,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蜡晶逐渐增多,最终形成结晶而失去流动性。
由此可见,降低原油凝固点和改善其流动性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为改善含蜡原油的流动性,采用了热处理、添加减阻剂、稀释、水悬浮等多种输送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能耗大、设备投资和管理费用高,且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等问题。
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角度,向原油中添加合成化学降凝剂,是实现原油常温乃至低温输送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化学添加剂是通过降低原油凝固点、降低其粘度或减少其流动阻力来改进原油流动性的。
目前,最受瞩目的方法是加入降凝剂降低原油的凝点,增加其流动性。
原油降凝剂是原油流动改性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低温流动改进剂。
它们是一类能够降低石油及油品凝固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的物质。
近年来,用原油降凝剂来改善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化学改性技术越来越受重视。
1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含蜡原油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低温下析出蜡晶,这些蜡晶大多呈板状或针状,并且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目构造,把低凝点的油分、胶质、沥青质、污泥、水等吸附并包在里面,形成蜡膏状物质,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降凝剂的作用是影响蜡晶形态和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改变原油中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但是,降凝剂不能抑制蜡晶的析出,只能改变蜡晶的形态,使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能力变弱,从而改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原油降凝剂研究浅析李恺翔;徐仿海;孙忠娟【摘要】With the deterioration and heavier of crude oil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huge challenge appea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mining,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However,the adding of crude oil pour point depressant can ease the burden,and so many researcher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crude oil pour point depressant.The development progress,species and mechanism of depressing pour point were reviewed,and the factors on the effects of crude oil pour point and applic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crude oil pour point depressant.%随着国内外原油质量变差、变重,原油在开采、储运、加工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油降凝剂的加入将会缓解原油的开采、储运负担,于是众多研究者致力于原油降凝剂的研究。
文章对原油降凝剂的发展、种类、降凝机理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影响原油降凝的因素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有所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2(040)024【总页数】4页(P27-29,42)【关键词】原油降凝剂;降凝机理;应用【作者】李恺翔;徐仿海;孙忠娟【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陕西延安71600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869原油按照特性因数分类法可以分为: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我国大多数油田所产原油属于石蜡基原油,大部分原油含蜡量高,蜡含量在10%~40%,个别原油蜡质量分数可以超过40%,此外原油还含有胶质、沥青质从而导致其凝点升高,流动性变差,尤其在低温条件下易凝固,从而对原油的储运及加工带来了负担,也使成本大幅度攀升,于是降低原油凝点、提高流动性能显得极其重要,为了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原油在输送方面采用了热处理、加减阻剂和水悬浮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能耗大、设备投资费用高,效果不佳。
原油降凝剂原油降凝剂是一种油溶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又称流动性改进剂。
主要改善原油中蜡晶形态和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改变原油中蜡晶的尺寸和形状。
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间和网络构造,从而达到降低原油凝点,低温粘度和屈服值,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的目的,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的输送效益。
作用及效果:(1)原油降凝剂能够控制原油中石蜡结晶生长的空间;(2)原油降凝剂具有抑制原油中石蜡的析出、降低析出、降低析蜡点的特性;(3)原油降凝剂改性原油具有静置保持低温流动的长时效性。
(4)原油降凝剂改性原油具有很好的抗剪切性;(5)原油降凝剂改性原油二次加热温度可大幅度降低;(6)原油降凝剂改性原油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7)原油降凝剂对多种原油具有很好的改性效果;(8)原油降凝剂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纳米材料性质,可将管道内壁凝油层携带出来,具有“清道夫”的作用。
应用范围:原油长输管道加入原油降凝剂,可有效降低下游进站温度,变加热输为加剂热处理低温输送或常温输送,节省燃料费用。
对于正反输管道,使用该降凝剂后,由于延长了最大允许停输时间,可实现管道间歇输送,从而节省电能消耗,降低输油成本,提高输油效益。
对于新建管道,可以用加剂处理原油代替热水预热投产,实现冷投或准冷投,大大降低投产费用。
对于特殊生产环境,如海上无人值守平台等,在无法正常生产期间,可先期投入原油降凝剂,无需柴油置换就可以保证管线的安全在启动。
达到了简化操作,节省费用的目的。
储备库应用:该产品可有效的降低原有的凝点,降温储存,改善并保持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将内壁沉积的油层携带出来,具有“清道夫”的作用。
能耗成本降低,时效性和稳定性的增强,实现含蜡原油降温储存的效果。
采油井的应用:可有效的降低油井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替代反输稀油和加热采油的效果。
纳米降凝剂高性能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复合纳米降凝剂制备和高效率低耗能的原油处理工艺,是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并实现其安全、高效、节能输送工艺新技术的两大关键技术,为此,针对大庆原油开展了技术攻关。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本文总结了原油降凝剂的种类及其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标签:原油降凝剂油田化学品
0引言
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含蜡原油,蜡质量分数高达15%~37%,个别原油蜡质量分数高达40%以上。
含蜡原油的凝点高、低温流动性差,给原油的开采和输送带来困难。
原油降凝剂分子能够通过与蜡的相互作用来改善原油中蜡晶的形状和结构,从宏观上降低含蜡原油的凝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
降凝法输送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不需要后处理以及便于对输油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等优点。
近些年来,含蜡原油添加降凝剂输送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推广。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原油降凝剂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常用降凝剂的种类,以指导新型高效降凝剂的开发和应用。
1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
降凝技术最早始于1931年,Davis用氯化石蜡和萘通过Fride-craft缩合反应,合成了人类最早应用的降凝剂,即帕拉弗洛(parafiow)。
这种降凝剂主要用在润滑油中,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此后降凝剂从应用于馏分油发展到原油以及高蜡、粘稠原油,降凝剂的开发与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自Davis发现Parafiow后,1936年商品名为山驼普尔(S8n-topow)的降凝剂问世了,它是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1937年聚甲基丙烯酸酯出现,这种化学剂不仅在结构上与前两种不同,而且性能上也有差异,兼有粘度指数添加剂和降凝剂两种性能;1938年出现了新的降凝剂聚异丁烯。
这一时期人们处于探索时期,着重开发主要适合于馏分油的新型降凝剂,而且产物主要是均聚物。
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型降凝剂,另一方面采用共混及共聚等手段对已有降凝剂进行改性,如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
1956年,F0ra等人叙述了凝点为24℃的利比亚原油和凝点为12.8℃的尼日利亚原油的管输问题;1967年改进原油流动性的原油降凝剂开始有文献报道。
从此人们对降凝剂的研究从馏分油扩大到了原油。
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含蜡原油产量日益增长,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相继研制出适应于不同产地原油性质的多种降凝剂,并用在原油长输管道上。
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在数十条输油管线上采用添加降凝剂技术,比如1978年,孟买高管线实施降凝剂技术。
降凝剂加入量为0.04%,加剂温度60~70qC,原油凝点从30℃降至3~9℃,效果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原油输送方法的增多以及人们对低硫高蜡原油
需求的逐渐增加,对降凝剂的要求越来越高。
世界上一些主要公司不再着重于合成或开发新型降凝剂,而是对某些原有的产品进行了复配或改性,以扩大对原油的适应面,使之能适用于各种成品油及各种高蜡原油。
我国对降凝剂的研究与生产起步较晚,1984年才开始见诸于文献。
近些年来降凝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表1列出了我国降凝剂研究的情况。
2常用降凝剂的种类
原油降凝剂种类很多,综合国内外从1931年以来对降凝剂的研究,对原油感受性较好的降凝剂大致有4种类型。
2.1EV A及其改性物其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5%-45%,分子量20000-28000,这种降凝剂对高含蜡原油有效。
对此类降凝剂的研究较多,其专利和文献也较多降凝剂是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效果最好的降凝剂。
近十几年来,人们运用第三单体对EV A通过接枝或共聚进行改性,如苯乙烯、丙烯酸酯,使得改性后的降凝剂能适合更多的油品或降低降凝剂的用量。
2.2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列由于聚(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属于梳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能,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报道的有聚(甲基)丙烯酸C18~22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14~22烷基酯烯烃共聚物的复配物、(甲基)丙烯酸醋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2.3马来酸酐共聚物由于马来酸酐可与许多单体形成1:1(物质的量之比)共聚物的倾向,同时由于其存在能与烷基醇以及胺反应《酯化或胺化》的酸酐,因而马来酸酐与不同单体共聚能得到许多有效的降凝剂,如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a-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等。
2.4含氨聚合物含氨聚合物主要是聚胺类,或者是烷基胺与含有马来酸或宫马酸共聚物作用得到的化合物,这一类降凝剂不仅降凝效果好,同时在原油中稳定性也极佳。
由于成品油尤其原油中蜡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和性质随原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为了能更有效地降低油的凝点及适合于多种油
品,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对降凝剂进行复配。
目前有两种复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2.4.1利用酯型降凝剂,原油石蜡烃碳数分布与降凝剂碳链长度间的匹配。
当碳链碳数与石蜡正构烷烃相匹配时,能比较容易地吸附在刚形成的蜡晶表面上干扰蜡晶生长。
例如:聚合物AEMV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和苯乙烯一马来酸酐一丙烯酸十八醇酯共聚物与醋酸乙烯酯一马来酸酐一丙烯酸十八醇酯共聚物的复配物等。
赵晓非、温海飞等研究了AMS(丙烯酸十八酯一苯乙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一EV A复配降凝剂和A VS(丙烯酸十八酯一醋酸乙烯酯一苯乙烯聚合物)一EV A复配降凝剂,结果表明两者均可降低吉林原油的凝点和黏度,改善其低温流变性。
张拂晓、方龙等以MA V A(丙烯酸十八醢、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和EV A(乙烯一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为原料复配制备了高凝原油降凝剂,结果表明该降凝剂对凝点为43℃的胜利原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在加剂质量分数为400μg/g时,原油的凝点降低了11℃。
2.4.2从降凝剂分散蜡晶角度,充分利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全氟表面活性剂的高分散作用,可以增加铵盐、酰胺等高分散型基团,加强原油降凝剂的分散性。
美国Conoco公司和C旧AGElGY公司的配方都加入了全氟表面活性剂,其代表性的结构是I(Rf)nR’jmZ。
其中,Rf为惰性稳定的疏水疏油氟代脂肪基,R’为具有(n+1)价的酰胺、磺酸、环烷基团,Z为具有m化学价的烃基。
表2列出的是真对我国不同的原油类型研制的降凝剂,其中以高分子化合物、共聚物和降凝剂的复配居多。
3结束语
从国内外降凝剂的研制趋势来看,随着对降凝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复配混合物和引进新型物质来制备降凝剂是当前研制降凝剂的发展趋势。
今后降凝剂的重点将会放在考虑降凝剂之间的复配,特别是降凝剂与表面活性、降凝剂与分散剂等之间的复配,以期造出更优质的降凝剂。
参考文献:
[1]FORD P E,ELLS J W。
RUSEEL R J,Handling high pour pointcrude_n p,peliines[A]API 1 6th AnnuaI Pipeline Conference Paper[C],DalIas,1956
[2]V AN Engelen,KANL G P,VOS B C L,Aranha H P,Studv 0fflow improvers for transportation Of Bombay high crude OiI throughsubmarine pipelines[J],Petrol Tech,1981:2539-2544.
[3]宋昭峥,葛际江高蜡原油降凝剂发展概况[J]石油大学学报,2001,25(6):117—122.
[4]杨嘉羚,常景龙对新型降凝剂研究的评述UI_油气储运,1997,16(5):5—8
[5]张拂晓,方龙,聂兆广,张晓东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凝机理[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9,25(6):801-806.
[6]赵晓非,温海飞,马春曦等,高蜡原油降凝剂实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10):11—12
[7]史鸿鑫,赵丽君,项菊萍,高立定,沈海民,氟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领域的应用[J]精细化工,2009,26(4):331-335
[8]慷万里,马一玫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05,2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