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混声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精)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6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独唱《茉莉花》(江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江苏民歌,它以清新、优美的旋律和词曲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曲的旋律悠扬,节奏明快,歌词简洁,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中,这首歌曲作为独唱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同时加深他们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歌唱能力,他们对于旋律和节奏的感知逐渐成熟,同时也开始追求音乐的表现力和个性化表达。
然而,在歌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问题,需要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地方特色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茉莉花》,并把握住其旋律和节奏。
2.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培养对地方特色音乐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茉莉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2.江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与之相关的地方文化。
3.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以及如何运用歌唱技巧来演绎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领悟。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文化和歌唱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的进步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等。
2.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和舒适的学习氛围。
3.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茉莉花》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音乐学科考试题库及答案1.下面民歌与其民族相匹配,正确的是()。
A.《掀起你的盖头来》是朝鲜族民歌。
B.《北京有个金太阳》是彝族民歌。
C.《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歌。
(正确答案)D.《阿细跳月》是维吾尔族民歌。
2.下面民歌的体裁和歌种中,()在陕北最为流行。
A.花儿B.信天游(正确答案)C.山歌D.小调3.呼麦是来自哪个民族的一种演唱绝技()?A.藏族B.蒙古(正确答案)C.新疆4.在青海、甘肃、宁夏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
A.开花调B.绣荷包调C.信天游D.花儿(正确答案)5.下面哪首歌曲是宁波民歌()?A.《马灯调》(正确答案)B.《采茶舞曲》C.《紫竹调》D.《小白菜》6.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为()。
A.12346。
B.13456。
C.12356。
(正确答案)D.23456。
7.被称为西部歌王的是谁()?A.阿炳B.王洛宾(正确答案)C.聂耳D.施光南8.俗称的小曲也就是民歌中的()类。
A.山歌B.小调(正确答案)C.号子D.儿歌9.下列属于江苏民歌的是()。
A.《采红菱》、《无锡景》、《茉莉花》。
(正确答案)B.《采红菱》、《小河淌水》、《孟姜女》。
C.《茉莉花》、《小河淌水》、《孟姜女》。
D.《茉莉花》、《无锡景》、《小河淌水》。
10.()民族的民歌具有以下特点:曲调悠长,字少腔长,节奏较为宽广自由,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A.藏族B.蒙古(正确答案)C.新疆11.()民族的民歌具有以下特点: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富有高原特色。
A.藏族(正确答案)B.蒙古C.新疆12.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了我国的()民歌音调。
A.《茉莉花》(正确答案)B.《龙船调》C.《走西口》D.《紫竹调》13.具有一领一合、统一节奏,鼓舞士气等特点的民歌体裁是()。
A.山歌B.小调C.号子(正确答案)14.下面不属于陕北民歌的是()。
A.《走西口》B.《龙船调》(正确答案)C.《赶牲灵》D.《黄河船夫曲》15.有关民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中⼩学⾳乐基本功考试复习资料中⼩学⾳乐基本功考试复习资料(⼀)⼀、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歌剧《⽩⽑⼥》是我国歌剧成型的标志。
2、⾳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3、三连⾳是将基本⾳符分成均等的(三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等分)。
4、五连⾳是将基本⾳符分成均等的(五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等分)。
5、三和弦共有三个⾳,以根⾳为低⾳时叫(原位和弦),以三⾳为低⾳时叫(六和弦),即三和弦的第⼀转位⽤数字(6)标记,以五⾳为低⾳时叫(四六和弦),即第⼆转位⽤数字( 4 )标记。
6、《卡门序曲》的作者是(⽐才),《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
7、五种不同类型的切分节奏:(×××│,××. │,××—×│,××│××│,×××│)。
8、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应以(⾳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9、根据中低年级学⽣的⾝⼼特点,从(⾳乐基本要素)⼊⼿,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乐喜欢和创造能⼒的进⼀步发展,奠定基础。
10、我国民歌⼀般分为(⼭歌、号⼦、⼩调)三种基本体裁。
11、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传统习惯分为(拉弦乐器、管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四⼤类。
12、⾳乐学科具有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化传承价值)。
13、乐曲《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胡独奏曲《⼆泉映⽉》的作者是(阿炳(华韵均))。
14、(⾳量)是由发⾳体振动时振幅的⼤⼩来决定的,按振幅⼤⾳就(强),振幅⼩⾳就(弱)。
⼆、简答题(每题3分,共18分)1、请写出在《课标》三维⽬标中知识与技能部分对⾳乐基本技能的表述。
答:培养学⽣⾃信、⾃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乐表现活动中运⽤乐谱。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小明天生五音不全,唱歌总是跑调,但在音乐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经常踊跃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王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表扬小明的这种热情,并鼓励他要勇于开口唱歌。
王老师的评价属于()。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定性述评D.定量测评【答案】 B2、下列选项中,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内容的是( )A.音乐风格与流派B.音乐体裁与形式C.音乐创作与表演D.音乐与社会生活【答案】 D3、“在欣赏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同一主题的不同乐器’”,其教学重点是( )。
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答案】 C4、在布隆迪,()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象征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
A.马林巴琴B.圣鼓C.萨朗吉D.风笛【答案】 B5、钢琴五重奏通常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钢琴。
A.大提琴B.低音提琴C.竖琴D.扬琴【答案】 A6、课堂上,教师播放了《流水》让学生欣赏,并在聆听过程中感受乐曲的内容与情感。
随后,教师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乐器带来的不同感受,这属于()模块。
A.歌唱B.演奏C.音乐编创D.音乐鉴赏【答案】 B7、下面谱例中的速度标记是()(常孝)A.柔板B.快板C.小快板D.急板【答案】 B8、音乐课堂上,某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剧《白毛女》中的选段《北风吹》之后,让学生观看歌剧《白毛女》,之后又播放意大利歌剧《茶花女》,让学生对比探究,感受不同国家戏剧的艺术魅力。
该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理念。
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答案】 C9、由马思聪创作,部分主题源自《墙头上跑马》等民歌的小提琴曲是( )。
A.《摇篮曲》B.《绥远组曲》C.《西藏音诗》D.《牧歌》【答案】 B10、患者,男,30 岁,工人。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茉莉花(江苏民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演唱茉莉花(江苏民歌)》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江苏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曲以茉莉花为主题,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演唱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江苏民歌的特点和地域文化背景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江苏民歌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茉莉花》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江苏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和地域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江苏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衬词部分的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江苏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教师讲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和地域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竞赛法:学生进行歌唱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教学录音:包括歌曲的完整演唱和伴奏。
4.乐谱:为学生提供歌词和旋律的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民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茉莉花》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同时,讲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和地域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衬词部分的演唱。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谈话、讨论、课堂提问、音乐表演、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尽量广泛地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进步。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标准性评价D.导向性评价【答案】 A2、属于混声合唱形式的组合是( )A.男高音I、男低音I、男低音ⅡB.男童音、男高音、男低音C.女高音I、女高音Ⅱ、女低音D.男童音、女高音、女低音【答案】 B3、《夜后咏叹调》是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它是由哪种女高音演唱的?()A.瓦格纳女高音B.抒情女高音C.花腔女高音D.戏剧女高音【答案】 C4、 "在音乐课上聆听音乐《歌唱祖国》时,学生能够辨识A乐段和B乐段”,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中认知领域层次的分类,这属于哪个认知层次?A.评价B.分析C.理解D.创造【答案】 B5、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女主角所唱的《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用()风格创作而成的。
A.桑巴B.探戈C.哈巴涅拉D.弗拉门戈【答案】 C6、下列歌曲中不属于歌剧《党的女儿》选曲的是()A.《万里春色满家园》B.《天边有颗闪亮的星》C.《五洲人民齐欢笑》D.《杜鹃花》【答案】 C7、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繁盛时期,下列哪首歌曲是当时的电影插曲?A.《天涯歌女》(贺绿汀)B.《红豆词》(刘雪庵)C.《山在虚无缥缈间》(黄自)D.《叫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答案】 A8、16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创作中,被称为“教堂音乐的救星”的罗马乐派代表是()。
A.巾自勒斯特里那B.维拉尔特C.安德拉?加布里埃利D.乔瓦尼?加布里埃利【答案】 A9、在期末测试中,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写出《降B大调玛祖卡》的曲作者。
这是考查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A.记忆B.理解C.创造D.评价【答案】 A10、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是()。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茉莉花(江苏民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演唱茉莉花(江苏民歌)》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江苏地方特色的民歌,歌词简洁优美,旋律柔美动听。
歌曲以茉莉花为主题,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的难度适中,节奏简单,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喜欢唱歌,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地方民歌的了解不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空间较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演唱《茉莉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茉莉花》的歌词、旋律和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富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表现出歌曲的地方特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简短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茉莉花》的兴趣。
2.新课教学:(1)教唱《茉莉花》歌词: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韵律。
(2)教授《茉莉花》旋律:分组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旋律特点,培养音乐素养。
3.练习与展示:(1)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2)班级展示: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参与。
4.拓展活动:(1)介绍其他江苏民歌:让学生了解更多江苏民歌,培养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2)举办民歌演唱会: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他民歌进行演唱,展示自己的才艺。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李老师喜欢选择经典的音乐作品作为其欣赏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曲家的作品,而很少欣赏流行音乐。
”上述教学行为体现的哲学观是( )A.唯理主义B.经验主义C.折衷主义D.实用主义【答案】 B2、下列哪首曲目不属于广东音乐()A.《雨打芭蕉》B.《赛龙夺锦》C.《旱天雷》D.《百鸟归巢》【答案】 D3、“作曲家所表现的理念,主要都是纯粹的音乐特性.而明确的情感或情绪不可能具体地表现在音乐中”,上述观点体现的美学观是()。
A.形式主义B.指涉主义C.表现主义D.极简主义4、下列不属于混声合唱的是()。
A.男声+童声的混声合唱B.男女四部混声合唱C.男女声+童声的混声合唱D.女声+童声的混声合唱【答案】 D5、“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曲家解承强创作的那首《信天游》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
以下属于信天游的是()。
A.《上去高山望平川》B.《沂蒙山小调》C.《对鸟》D.《赶牲灵》【答案】 D6、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编创活动进行的评价可用()的方式。
A.定量评价B.定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7、下列哪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 )A.三味线B.尺八C.伽椰琴D.萨朗吉【答案】 A8、成功将爵士乐引入交响音乐创作的作曲家是( )A.科普兰B.格什温C.伯恩斯坦D.艾夫斯【答案】 B9、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指出:“学会共处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下列哪一项教学活动符合这一理念?( )A.识读乐谱B.即兴编创C.合作探究D.创作实践【答案】 C10、下列作品中,哪一首是朱践耳的民乐合奏曲()A.《百年沧桑》B.《翻身的日子》C.《黔岭素描》D.《纳西一奇》【答案】 B11、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同一种民歌类别的是( )A.《上去高山望平川》B.《川江船夫号子》C.《对鸟》D.《孟姜女》【答案】 D12、画家康定斯基所属的表现主义美术流派和下列哪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类似( )A.勋伯格B.德彪西C.斯特拉文斯基D.巴托克【答案】 A13、班级合唱排练时,能始终保持全体学生动力的是( )A.学生的音准B.学生的节奏C.学生的兴趣D.学生的音色【答案】 C14、该患者的药总煎出量应为查看材料A.100~200mlB.300~400mlC.400~500mlD.400~600mlE.500~600ml【答案】 D15、下列表情术语与其中文含义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流传于我国各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歌曲以清新、优美的旋律,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他们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江苏方言和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通过学习《茉莉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江苏方言词汇和特殊音调。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3.理解歌曲寓意,感情投入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方言词汇等,学生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茉莉花》音频、视频资料,相关图片,PPT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口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对特殊音调进行讲解和练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检验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再次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茉莉花(江苏民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聆听茉莉花(江苏民歌)》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著名的民歌《茉莉花》为基础,进行了改编,更具挑战性。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充分表现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仍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聆听茉莉花》,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
2.理解歌曲的内涵,感情到位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
4.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聆听茉莉花》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美丽。
同时,播放《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聆听茉莉花》的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重点关注音准、节奏和唱腔。
对于难点部分,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茉莉花》,如童声版、民族版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项目二十五无伴奏混声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单项技能训练:合唱基础技能讲解与训练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在发声训练中逐步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好的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歌唱发音中的调控能力(包括音准、节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鸣、语言等),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合唱整体效果。
有三种常用的练声方法:1.激起激起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做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弹性和带有音头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
2.软起软起就是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声音是气息烘托出来的一种起声技巧。
3.直声直声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
因为每个人声音波动幅度大小不同、波动快慢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用直声来唱合唱。
快吸快呼:解决腹肌弹跳,解决共鸣位置。
练习:5 4 3 2 | 1 ——— ||发“a↘”向上提,向上走。
循环呼吸:合唱所特有的。
两个原则:一是不减音量,二是口形不变。
续气时要轻,要连绵不断。
练习:1 ——— | 1 ——— ||5 ——— | 5 ——— ||3 ——— | 3 ——— ||1 ——— | 1 ——— || 不要断,还要有力度变化。
ma mai mi mao mu综合技能训练:无伴奏混声合唱《茉莉花》讲解与训练1.歌曲整理收集者介绍何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
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
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
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
历任团员、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
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1956年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声无哀乐论》是音乐家( )的作品。
A.阮籍B.阮咸C.嵇康D.荀勖【答案】 C2、下列中国古代乐律学理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⑤④②③①B.⑤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⑤D.⑤③②④①【答案】 A3、下面乐谱所显示的音乐主题选自( )A.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B.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第一乐章C.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四月——松雪草》D.门德尔松钢琴套曲《无词歌》中的《春之歌》【答案】 A4、属于混声合唱形式的组合是( )A.男高音I、男低音I、男低音ⅡB.男童音、男高音、男低音C.女高音I、女高音Ⅱ、女低音D.男童音、女高音、女低音【答案】 B5、下列不属于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的是()。
A.省B.准C.美D.花【答案】 D6、()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D.欣德米特的《调性游戏》【答案】 A7、下列对义务教育课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表述不恰当的是()。
A.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B.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导,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服务C.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D.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答案】 D8、形式主义美学观特别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属性,因此在增进审美领悟和审美敏感性方面,聆听音乐时更关注的是()A.作曲家生平B.创作背景C.故事情节D.乐器音色【答案】 D9、为使药物中的药效成分充分煎出,又不会造成药效成分消失,需要后下的中药是A.三七B.蒲黄C.砂仁D.佩兰E.荜茇【答案】 C10、音乐课程的四个教学领域是( )A.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B.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C.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D.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姊妹艺术【答案】 A11、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主义乐派代表人物的是()。
项目二十五无伴奏混声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单项技能训练:合唱基础技能讲解与训练
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在发声训练中逐步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好的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歌唱发音中的调控能力(包括音准、节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鸣、语言等),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合唱整体效果。
有三种常用的练声方法:
1.激起
激起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做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弹性和带有音头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
2.软起
软起就是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声音是气息烘托出来的一种起声技巧。
3.直声
直声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
因为每个人声音波动幅度大小不同、波动快慢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用直声来唱合唱。
快吸快呼:解决腹肌弹跳,解决共鸣位置。
练习:5 4 3 2 | 1 ——— ||
发“a↘”向上提,向上走。
循环呼吸:合唱所特有的。
两个原则:一是不减音量,二是口形不变。
续气时要轻,要连绵不断。
练习:1 ——— | 1 ——— ||
5 ——— | 5 ——— ||
3 ——— | 3 ——— ||
1 ——— | 1 ——— || 不要断,还要有力度变化。
ma mai mi mao mu
综合技能训练:无伴奏混声合唱《茉莉花》讲解与训练
1.歌曲整理收集者介绍
何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
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
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
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
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
历任团员、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
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1956年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
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给其收集加工者带来了声誉。
调入资源:何仿图片.jpg
2.歌曲合唱编曲者介绍
杨鸿年,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
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极富表现力,以其独具一格的指挥艺术及训练合唱的过人技术与修养,赢得国内外乐迷与专家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杨鸿年创建并担任艺术指导及常任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
调入资源:杨鸿年图片.jpg
3.作品介绍
江苏民歌《茉莉花》传承了扬州文化精髓,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美的热爱,至今仍然散发着茉莉芬芳。
我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中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易人在她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中对《茉莉花》的考源,是根据1980年《音乐论丛》第三辑钱仁康发表的《妈妈娘你好糊涂和茉莉花在外国》一文来写的。
《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
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
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
我们大家现在听到的《茉莉花》是何仿先生在1收集整理的作品。
《茉莉花》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何仿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采集来的。
1942年冬天,何仿作为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淮南大众剧团一名战士,随团来到江苏六合、仪征一带采风。
一天早晨,何方和战友在金牛山区做宣传工作,走在山坡上,突然听到一阵美妙的歌声,这歌声悠扬舒展、轻盈婉转、扣人心弦。
他们不由自主地循声而去,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发现一名30多岁的男子在演唱。
经他们再三要求,男子拿起胡琴,模仿女声的高八度假嗓唱了起来。
这就是流行在六台、仪征、扬州一带的民歌《鲜花调》。
《鲜花调》共有三段歌词,每一段唱一种鲜花,分别是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表现了一个爱花女子的多愁善感的心情。
当时,何仿等人想把它改编成积极向上的内容,但无论怎样改,都感觉不够完美。
由于它的旋律太美了,还是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喜爱。
1957年,总政要调前线歌舞团进京演出,何仿作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作曲兼指挥,要组织一个女生小合唱,演唱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三首民歌,安徽和浙江的民歌很快就确定了,但江苏的民歌却一直没能确定,这时,何仿
突然想到了15年前收集的《鲜花调》。
于是开始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改编。
首先确定以清香典雅的茉莉花为主要形象,对歌词进行修改,将表现内容调整为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女轻盈地来到百花园中,被白花绿叶、清香高雅的茉莉花所吸引的美好情景。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对音乐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进京汇报时,这首女声小合唱作品受到热烈的欢迎,获得广泛好评。
随后,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
从此,《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就传遍华夏大地。
1959年前线歌舞团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何仿再次对《茉莉花》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首次将这首歌带出了国门,受到各国青年的喜爱。
随后,《茉莉花》又飘香莫斯科、布达佩斯、华沙、万隆、金边、雅加达等地,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它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大加赞赏。
从此《茉莉花》走向世界。
此后,《茉莉花》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4.音乐分析
作品曲式结构
5.作品分段讲解与排练
(1)分声部熟读乐谱
(2)分段合成,细节处理
低声部弱起
a.乐段第38小节
①第38小节之后下方双声部做轮唱
b.乐段第29和30小节
①第29小节启示演唱音量中弱
②下方两声部从第30小节启示演唱音量为弱
③第30小节下方双声部进入新的动机
6.作品整体合成
调入资源:女生合唱《茉莉花》完整曲目.mp4
调入资源:女生合唱《茉莉花》谱例.jpg
能力拓展训练:合唱曲《太湖美》讲解与训练1.通过学习歌曲调了解苏州民歌的表现形式;
2.学习江浙方言演唱《太湖美》与《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