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学期_区域地理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_区域地理导学案

区域地理导学案1 地球(3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定方位及进行相关计算。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①、赤道②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③。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经线纬线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④

的线

地球仪上同⑤平行的

线

特点

形状⑥圆

方向指示⑦方向指示⑧方向

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⑨赤道

最长间隔

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⑩

上最大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

○11

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12所有纬线都相互○13

经度纬度

图示

划分

从○14

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15向南、

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

○16,西经度的度数

愈向西○17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18,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19

划分半球

20°W~0°~160°E

为○20,

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21为界,以北为

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

(1)○22为东

西经界线;

(2)○23经线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1)○24纬线是

中、低纬度界线;○25

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2)○26是热带、

温带界线,○27是温

带、寒带界线

(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问题思考】

1.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约是多少?

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

3.说一说: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理意义。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

探究点一经纬线的特点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确定M、N两点的地理坐标。

(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位于M点的什么方向?

(3)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请比较三者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

【反思归纳】

1.经纬网中经度、纬度确定方法

纬度值自南向北递增的是,纬度值自北向南递增的是;经度值自东向西递增的是,经度值自西向东递增的是。

2.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

不同的纬线上间隔的经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不同,自赤道向两极,不同的经线上间隔的纬度数只要相等,则长度。

3.利用经纬网判定范围大小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

探究点二经纬网的应用

一天,位于M地(60°N,110°E)的咸蛋超人决定去远方拜访他的两位朋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若咸蛋超人驾驶飞机从M地出发,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地(60°N,150°E)拜访勇者超人,请说出飞机飞行时的飞行方向,M、N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2)拜访完勇者超人,咸蛋超人再决定遁地前去拜访神者超人,于是他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着直线前进并穿过地心,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正好到达神者超人的家,请说出神者超人家的地理坐标。

【反思归纳】

1.经纬网图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km,两地纬度相差N度,其距离为km。若两地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两者经度差为N度,则两地距离的计算公式为:km。

2.两点间最短航线方向确定的方法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3.对趾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互为对趾点的两点的坐标,二者纬度数是的,但所在南北半球,二者经度数是的,但东西经相反。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关经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gk=hf B.dk>fe C.ad=bc D.ad=be

2.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取最短航线应()

A.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D.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2010·天津六校联考)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据此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北极点B.(0°,38°S)

C.南极点D.(180°,38°S)

4.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2011·苏州调研)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5~6题。

5.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

6.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①区域和②区域B.③区域和④区域

C.①区域和③区域D.②区域和④区域

7.读“经纬网图”,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

A.实际面积相同,比例尺不同

B.比例尺相同,面积不同

C.实际面积:甲>乙>丙

D.比例尺:甲>乙>丙

8.读下图,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9.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

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甲图中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是乙图的3倍

10.(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

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B.5°C.8°D.10°

二、综合题

11.(2011·成都期中)根据图中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1)经纬度位置:甲,丙。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位于寒带的是,位于温带的

是。

(3)甲位于乙的方向,丙位于

甲的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

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

其最短距离应(小于、等于、大于)

2222.2千米。

(4)丙、丁之间的距离(小于、

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12.读甲、乙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岛屿:甲是,乙

是。

(2)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图,其所示区域范围较,图示内容较。

(3)图甲区域位于图乙区域的方向。

(4)图甲国家南北距离大约是()

A.290 千米B.190 千米C.400 千米D.600 千米

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题能力培养(一)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在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就存在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方法技巧】

要准确、快速、全面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2)掌握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解读方法。

(3)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4)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

(5)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考点题号错因

经纬线

特点

经纬网的

应用

最短航线

对趾点

区域地理复习导学案2 地图(3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目标定位]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距离除以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下、左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

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

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多少倍?

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者的相对高度为

多少米?

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B C D F

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

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

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中的

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

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

作图说明。

【反思归纳】

1.等高线地形图中,路线选择原则:山区修建公路要遵循沿

修筑的原则,选择坡度、距离、的线路。

2.通视的基本条件:通视问题可通过作来解决。如

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填可或不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

(填可或不可)通视。

3.判断所绘地形剖面图是否正确的方法:抓住剖面

线的、、经过的

和、的海拔高度、相对位置来综合分析。

一、选择题

(2011·珠海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

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

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右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3~4题。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4.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A.从乙到丙B.从丁到乙

C.从戊到甲D.从丁到戊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

题。

5.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与甲城镇的相对高度

以及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508米跳水运动B.264米飞行运动

C.198米滑雪运动D.369米攀岩运动

6.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A.图中两城镇B.隧道口F处

C.陡崖的崖顶D.山坡D处

(2011·湘潭质检)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据图回答7~8题。

7.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西北向东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

8.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A.甲B.乙C.丙D.丁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同时也是世界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读图完成9~10题。

9.地震源位为于北京的()

A.东北B.东南C.正东D.西南

10.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由北京机场运往地震灾区,其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飞向正东B飞向东南

C.飞向东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答出三点即可)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点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能力培养(二)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核重点)建立正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认识”和“说明”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多采用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要运用多种知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技巧】

要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既要认识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又要认识不同地理事物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形成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新体系。

(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

对高频知识或问题要善于归纳和整理,并进行有效地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多用、常用的答题“模块”。

(4)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

通过仿真训练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摸索、感悟并形成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规律,从而更加自如娴熟地调动和运用知识,提高单位时间的解题效率。

【练后反思】

考点题号错因

地图三要素、面积

估算、陡崖高度计

地貌类型判读及描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读及应用

通视问题

区域地理导学案3 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2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地面高度的测量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3、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4、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学法指导

1、以学案为路线图自学基础知识,在自学预

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

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利用15—20分钟按要求完成】

一、基础知识梳理【参照资料完成】

(一)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

面高度。

如右图甲的海拔高度为米,

乙的海拔高度为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如上图甲乙的相对高度

为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地形图。

明确:

①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点的,单位是。

②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③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

2.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角都附有高度与颜色对照表,根据此表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

(三)等深线

1、定义:

2、特点: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课内小组互相讨论突破学习目标】

1、海拔与相对高度之间有什么异同?

2、等高线有哪些特点?

3、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和等五种地形。

第三部分自学检测

1.黄山比泰山高出349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

2.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盆地底部的海拔是()

A.-132米 B.1668米 C.132米 D.900米

3、写出下列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4、【对点训练】请大家列表绘制出山丘(山峰)、盆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及陡崖的等高线图并总结各自等高线的特点。

【能力提升】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择正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思考】坡度与等高线的疏密有什么关系?

第四部分我的收获

我学会了:

我的疑问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学法指导

1、以学案为路线图自学基础知识,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地形剖面图:

1、概念:

2、意义:

3、结合下图总结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