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穴位注射
- 格式:pptx
- 大小:162.82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疗法——穴位注射法-健道·中医药工程世界网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将适量中西药物的注射液注入一定穴位,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穴位注射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适应症广、作用迅速等特点。
穴位注射法的分类:根据选用注射药物的种类,可分为以下三类:1. 中草药制剂注射:如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2. 维生素类制剂注射:如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等。
3. 其他制剂注射:三磷酸腺苷、山莨菪碱、利多卡因等。
穴位注射的施术方法:1. 操作程序: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进行和缓的提插,当获得得气感应时,回抽无血后,再将药液注入。
凡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快推药液的较强刺激,慢性病、体弱者可用缓推药液的较弱刺激,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药液。
如推注药液较多,可采用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分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 注射剂量:穴位注射用药的剂量取决于注射部位和药物性质和浓度。
一般耳穴每穴注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货5%-10%葡萄糖每次注射10-20ml,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阿托品等)一般用量较小,每次用量为常规量的1/10-1/3。
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
3. 选穴与疗程:选穴宜少而精,以1-3个腧穴为宜。
为获得更加疗效,尽量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注射。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治疗后反应强烈者可间隔2-3日注射一次,所选腧穴可交替使用。
6-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穴位注射的作用:⒈ 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经络线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疗效。
⒉ 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
水针疗法(穴位注射)一、概述1.水针的概念水针,又称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针刺腧穴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效。
2.针具和常用药液针具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经常规消毒即可使用。
一般可使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
常用药液穴位注射法的常用药液有三类。
① 中草药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针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徐长卿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② 维生素类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丁胶性钝注射液。
③ 其他常用药物:5%~10%葡萄糖、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的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氯丙嗪、利血平等。
二、操作方法1. 选穴处方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则选用压痛点、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并宜选取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2. 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的部位不同及用药剂量的差异,选择比较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局部常规消毒,用无痛进针法刺入穴位,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入。
3.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和注射的深浅。
如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多浅刺,而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
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适用于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痛、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疾病。
(一)评估: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缓解或解除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疾治病的目的。
(三)操作程序1、准备:(1)仪表: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带口罩。
(2)用物:治疗盘铺无菌巾,遵医嘱配置药物,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砂轮,弯盘,注射卡,治疗本,安尔碘,无菌棉签等。
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解释说明目的,取得合作。
(2)进行三查七对。
(3)按穴位指导患者取适当体位,协助松开衣裤,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4)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穴位2~4个,常规消毒皮肤2遍待干。
(5)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治疗卡、药名、剂量、浓度和时间。
(6)右手持注射器,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直刺或斜刺方法推进至一定深度。
(7)进针后,上下提插有“得气”感觉,抽无回血后注入药液。
(8)如药量较多,可在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提起再注入药液。
(9)边注射边询问病人有何反应,观察病人有无晕针、弯针、折针或药物过敏反应。
(10)注射完毕,用干棉签轻按针孔迅速拔针,再按压针孔片刻,再次核对安瓿后放入弯盘内。
(11)整理用物,归放原处,一次性空针及针头分开存放,置黄色塑料袋内焚烧处理。
(12)清洗双手。
(13)记录注射穴位、药名、浓度、剂量、药物反应并签名。
3、禁忌证:病人疲乏、饥饿和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不宜注射。
4、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牛马风湿痹症及闪跌扭伤牛、马肌肉、关节风湿痹症和闪跌扭伤在贵州铜仁地区及毗邻湖南湘西地区较为常见。
因气候、劳役的不同,风湿痹症多在深秋、冬季和初春发生。
而闪跌扭伤牛多见于开春犁田打耙之时,马主要用来拉车,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病变多在运动部位(前、后肢,腰部)造成不同程度跛行,影响使役,重者失去劳役能力;防治较为麻烦,特别是慢性患畜的治疗花费多,见效慢。
笔者及同事自1985年以来,采用水针疗法治疗该病,先后治愈79例闪跌扭伤及68例风湿痹症,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与同行探讨。
1穴位的选取采取“循经取穴”的方法,根据患病性质、部位选取主要位于患病部或附近的经络属穴。
(1)肩、肘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抢风、冲天;配穴:肘部配肘俞、前三里,肩胛部配膊中、天宗、肺攀。
(2)腕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抢风;配穴:膝眼、阿是穴。
(3)指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缠腕;配穴:前肢配抢风,后肢配阳陵泉。
(4)荐髂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肾俞;配穴:肾角、肾棚、巴山。
(5)髋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大胯、环后;配穴:小胯、汗沟。
(6)膝、跗关节部闪扭伤。
主穴:阳陵泉、后通膊;配穴:膝部配掠草、丰隆,跗部配阿是穴。
(7)前肢风湿。
主穴:抢风、冲天;配穴:膊中、天宗、肘俞。
(8)后肢风湿。
主穴:大跨、环跳;配穴:小胯、环后、阳陵泉、汗沟。
(9)腰、背部风湿。
主穴:肾俞、腰中;配穴:肾角、肾棚。
(10)颈、肩部风湿。
主穴:阿是穴;配穴:肩井、膊栏。
2药物的选用及配伍根据消炎、镇痛、抗风湿的原则选取药物。
2.1闪跌扭伤配方1:青霉素40~80万u,1%~2%奴夫卡因20~40ml,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0~125mg(也可用强的松龙50~125mg)混合溶解后供1次注射1~3穴。
混合时先用少量灭菌注射用水将青霉素稀释后再加入他药。
配方2:复方草珊瑚注射液(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草珊瑚、虎杖等,贵州省铜仁地区民族兽药厂生产,具有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
针灸新疗法——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它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穴位注射疗法作用:(1) 止痛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2) 防御作用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3) 调整作用穴位注射对*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如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二、常用药物及其作用:(1)维生素制剂:维生素B12、维生素D2果糖酸钙注射液(CCO)药理作用: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参与核蛋白的合成、甲基的转换,维持-SH基的活性,促进四氢叶酸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神经髓鞘脂质合成。
钙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和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贮存,维持神经肌内的正常兴奋性,还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常用于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的颈椎病。
(2)中草药制剂:丹参针、当归针丹参针、当归针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作用增强,“通则不痛”。
常用于椎动脉型、交感型的颈椎病。
其中气滞血瘀型用丹参针;寒湿型或气血不足型选用当归针。
穴位注射[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把针刺与药物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炙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
[操作程序]一、评估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
核对医嘱,建立治疗卡。
举例医嘱内容:床号:01床;姓名:某某;诊断:腰痛(寒湿阻络);处理:穴位注射;选穴:承山穴。
2、评估患者:(1)体质及注射处皮肤情况;(2)既往病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心理状态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持治疗卡至患者床旁,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床号、姓名,并与患者交流、沟通:护士:“某某女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拦某某,今天,您感觉怎么样?”患者:“还是有右下肢麻木疼痛的感觉。
”护士:“您是因为腰部受寒,引起经络不通而导致麻木疼痛,您别担心,通过我们的治疗和护理,您的症状很快会缓解的。
”患者:“希望可以快点好。
”护士:“为了使您快好起来,医生给了凡参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是利用丹参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以达到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
”患者:“什么是穴位注射呢?”护士:“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穴位,把针刺与药物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患者:“那是不是会很疼呢?”护士:“会有一点疼,但完全可以耐受,同时还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到时请您配合,好吗?”患者:“好的。
”护士:“因为给您选的穴位在腿上,让我看看您腿部的皮肤好吗?”患者:“可以。
”护士:“那就请您趴着睡。
”患者:“好的。
”护士:“您注射部位的皮肤完好无损,可以做穴位注射,请您先吃饭、喝水、上厕所,我准备好用物就来。
”患者:“好的,谢谢!”护士:“不用谢。
”评估情况:穴位附近周围皮肤完好,适合操作。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二、计划1、预期目标痹症、腰腿痛等症状解除或缓解。
古籍中的水针简介
水针即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法指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
若采用*** 物,则称穴位封闭。
它兼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
不可伤及神经干或将药液误入血管等。
注射量根据药液品种和所选穴位而定。
头部0.1~0.5毫升,耳穴0.1~0.2毫升,四肢部0.5~2毫升,腰臀肌肉丰厚处2~15毫升。
如作小剂量穴位注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10~1/2。
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
一般常见疾病均可用此法治疗。
详见百科词条:水针 [ 最后修订于2015/5/14 9:14:44 共30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水针如下: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
即水针疗法。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
即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2、发展历史此疗法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其名称经历了封闭疗法?a?a?°孔穴封闭疗法?±或称?°经穴封闭疗法?±或称?°穴位封闭?±?a?a?°穴位注射疗法?±三个阶段。
穴位注射方法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肌肉注射到神经阻滞的初创阶段(五十年代),推广应用阶段(六七十年代)和系统总结阶段(八九十年代),技术成熟应用阶段(近十年)。
历经60余年,源于西医注射疗法,渐被中医所兼收,成为一种理论较为完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用于极为广泛,疗效较为理想,前途极为广阔的疗法。
治疗病症、所用药物、注射部位从治疗的病症来看,最初仅仅用于神经阻滞、缓解多种疼痛,其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以后逐渐延伸到内外妇科、骨伤、皮肤等病种的研究,治疗的病种已不断扩大。
据统计,七十年代,穴位注射的病种达10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临床疾病。
* 从所用药物看,经过了单纯阻滞神经的麻醉性药物阶段(如2%的普鲁卡因),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蒸馏水、抗生素,逐渐又增加了少部分抗生素,之后注射所用的药物,包括了可肌肉注射的绝大部分药物,如西药液体制剂、中药液体制剂、组织液等。
随着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还增加了氧气、空气、血液、植物油注射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穴位注射的内容。
* 从注射部位看,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穴逐步发展到应用个别经穴奇穴以及人体的部分腧穴、耳穴等。
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反应病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