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内固定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1.93 KB
- 文档页数:3
髌骨针钛缆内固定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髌骨针钛缆内固定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具有侵袭性小、恢复快的优点,而髌骨爪内固定则具有固定牢固、复发率低的优点。
通过临床效果比较分析发现,两种内固定方法在治疗髌骨骨折方面均有其独特优势。
对比并发症和手术操作难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对于治疗髌骨骨折至关重要,个性化选择内固定方法对特定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髌骨骨折,髌骨针钛缆内固定,髌骨爪内固定,临床效果比较,并发症,手术操作难度,内固定方法选择,个性化治疗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髌骨骨折是髌骨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占所有髌骨损伤的大部分。
在髌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可分为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两种方式。
髌骨针钛缆内固定是通过螺钉和钛缆固定骨折断端,稳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而髌骨爪内固定则是通过牢固地将骨折断端压紧,保持其正确位置,促进愈合。
目前关于这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在治疗髌骨骨折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比较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髌骨骨折治疗方法——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和特点,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 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对比其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3. 比较两种方法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情况及频率,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髌骨骨折,掌握这篇,处理更流畅!髌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
髌骨骨折治疗不当或非常复杂的骨折的后果可能会致残,可能会导致僵硬、伸展丧失或髌股骨关节炎。
本文将介绍髌骨解剖与生物力学、骨折损伤机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分型、治疗选择和并发症。
1.解剖生物力学髌骨直径30~55mm,厚度19~26mm。
其包括骨性结构和关节软骨,软骨的厚度4~7mm。
髌骨横向稳定性由内侧和外侧支持带提供。
内侧是内侧髌股韧带,它插入髌骨内缘的上2/3和半月板髌韧带,它连接到其下1/3。
内侧支持结构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即筋膜层,缝匠肌止于此筋膜网络,而在远端止点并无明显的止点;第二层为内侧副韧带浅层,起自于内收肌结节前方约2cm处,宽大的纤维束垂直向远端走行,止于胫骨内侧,其止点位于胫骨关节面下约4.5cm的鹅足止点后方;第三层为膝关节囊层,为内侧副韧带浅层深处。
外侧支持带也分为三层,表层与髂胫束相融合,第二层是髂胫束和髌骨之间的纤维束,这层纤维束从髂胫束的深层延伸到髌骨的中外侧,深层结构包括外侧髌股韧带和外侧髌半月板韧带与关节囊相融合难以与关节囊向分离,而且这两者在人体膝关节的出现率并不是100%。
从侧面看,髌骨外支持带与髌骨外缘的上半部分相连,半月板髌韧带与下半部分相连。
图1 髌内侧解剖结构 图2 髌外侧解剖结构髌骨作为膝关节伸肌系统一部分,它有下列作用:①杠杆作用:增加伸肌系统的力臂,特别是髌腱的瞬时力臂增加显著;②定滑轮作用:连接股四头肌和胫骨粗隆,传递肌力;③保护股骨远端。
2.骨折损伤机制髌骨骨折可由两种不同的机制引起,这两种机制将决定骨折的类型:【直接暴力】最常见的是直接撞击弯曲膝盖的前侧。
冲击可能发生在低能量(坠落)或高能量(摩托车类道路事故、仪表板损伤)时。
直接持续的高能量创伤导致粉碎性骨折,通常与髌骨压入股骨髁引起的骨软骨损伤有关。
股四头肌的二次收缩会导致二次位移。
【间接暴力】少数情况下,它是由膝关节强迫屈曲以对抗股四头肌的最大收缩而引起的间接离心收缩,从而导致伸肌机制中断。
髌骨骨折诊疗方案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也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医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膝盖骨,即连骸,亦名膑骨,形圆而扁,覆于楗上下两骨之端”。
髌骨有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的作用。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5%,属于膝关节内骨折,其造成的重要影响是伸膝装置的连续性的丧失和髌股关节失配。
所以在治疗中应尽量使髌骨后面是完整的关节面,其内外侧分别与股骨内外髁前面形成关节面恢复平整,减少髌股关节炎的发生。
【病因病机】(一)中医病因病机《医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若有所伤,非骨体破碎,即离位而突左右”。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髌骨骨折,常伴髌骨两旁腱膜撕裂。
中医辩证属“骨断筋伤,血瘀气滞”,骨断则失其杠杆作用,筋伤则是其约束作用;血溢脉外,气血不通则痛。
此病机在中医属“骨折”范畴。
(二)西医病因病机髌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所形成的多为牵拉性损伤,上骨片受股四头肌牵拉,发生向上移位;下骨片受髌韧带附着,可呈向前旋转移位。
直接外力引起者常致粉碎型(或星型)骨折,常伴有膝前部皮肤挫伤。
【诊断要点】(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外伤史。
2、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
3、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膝关节不能伸直。
有移位者可在髌骨骨面摸到裂隙。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西医诊断标准:1、多由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引起,也可因直接暴力引起。
2、膝部肿胀、压痛、血肿和皮下瘀斑;早期可扪及骨折横形凹陷。
3、膝关节不能主动伸直,也不能屈膝。
4、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
【鉴别诊断】1.股四头肌腱断裂:暴力与引起髌骨骨折的间接暴力相同,膝部剧痛和伸膝功能障碍也与髌骨骨折相似.但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因为老年人股四头肌腱变性变脆,容易断裂.肿胀与压痛点位于髌骨上方.断端分离较远,伤后不久者,能看出或扪出断裂部凹陷。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20・垦墅量壁堂墨查!!!!笙!旦筮!!耋筮!塑!!!!!!!!!!P:』!!坐坐!!!!!!!:!!!:!!!堕!:.!钟,温度过高易造成组织损伤;NT-PC腰部应紧贴髌骨表面,两者之间的间隙不应>2~3rnln。
2.4篮网钢板篮网钢板(篮板)于1988年由Smiljani设计用以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篮板主要构造(见图3)[24]:正下方2个钉孔;前表面上方3爪,尖端向上,可覆盖骨折线;下方7爪,中间3爪尖端弯曲向后上方;两侧各2爪,尖端弯曲向后.较小;两侧各有1个侧钉孔。
整体造型就像篮网一样,可“兜”住并固定碎骨块。
髌骨下极复位后,将后方钢爪刺人髌韧带.安放篮板,使钢板贴合髌骨下极。
在中间2个钉孑L中自下而上平行打入拉力螺钉.收紧篮网,若在两侧侧孔中拧入斜行螺钉,可进一步增加侧向稳定性。
防止骨块分离。
当粉碎骨块较细小且较多时,易出现爪问骨块滑动,造成部分固定失效。
应用可吸收缝线从骨块下环形穿过髌韧带,将碎骨块扎成一堆,再将钢爪从缝线下穿透髌韧带,以螺钉固定钢板。
这样可增加固定的有效性,使碎骨块聚合更紧静”]。
图3篮板造型示意图Matejcic等[26。
回顾性分析120例有移位的髌骨下极骨折,其中71例应用篮板,49例行髌骨下极切除术,篮板组术后第1天即允许被动锻炼,并鼓励俯卧位主动屈膝。
术后第2天鼓励平地非负重行走,术后3周开始主动伸膝,6周正常行走,髌骨下极切除组术后均外固定5~7周(平均6.5周),在此期间允许部分负重扶拐行走,此后开始一系列康复锻炼如全范围伸屈活动、肌肉锻炼及负重;根据改良Cindnnati膝关节分级系统从主观、影像学、临床表现对两组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篮板组患者疼痛少,恢复好,活动度大。
髌骨高度恢复接近正常值,其优良率为90.1%。
而髌骨下极切除组优良率仅为73.5%;认为篮板对于坚强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恢复髌骨正常高度、提供早期功能锻炼以改善预后均具有明显优势。
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禁忌髌骨骨折治疗方法及禁忌髌骨骨折病因1、外伤骨折发生在外力直接的部位。
如打伤、撞伤。
多为粉碎或横断骨折,软组织损伤轻重,多为开放性,这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也易导致骨折的出现。
骨折距外力接触点较远。
多为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3、肌肉强力收缩髌骨骨折往往都由于肌肉强力收缩的时候,突然遇到了阻碍,导致了这边骨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髌骨骨折的现象。
4、疲劳骨折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在骨路的某一点发生骨折。
如第二、三筋骨骨折,这也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髌骨骨折的发生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
髌骨骨折后关节内大量积血,髌前皮下淤血、肿胀,严重者皮肤可发生水疱。
活动时膝关节剧痛,有时可感觉到骨擦感。
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线间隙。
检查影像学表现:髌骨内可见横断或星形的X线透亮的骨折线,由于股四头肌腱和髌腱的牵扯,骨折块分离多较明显,骨折上段向上移位,而下段无移位。
如股四头肌腱没有完全断裂,骨折移位较少见。
髌骨骨折的治疗如果我们髌骨骨折的话,这个时候我们除了找到原因之外,还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应该有很多人不知道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 3~4 周。
在石膏固定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托后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二)切开复位固定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多种,可分为两类,一类行内固定后仍需一定时间的外固定;另一类内固定比较坚强,不需外固定。
1.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1)适应证a. 髌骨横行骨折;b. 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2)手术方法髌前横弧行切口,显露骨折线,自远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用两根直径 1.5mm 的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手伸入关节腔内,触髌骨关节面平整后,用钢丝环绕克氏针固定。
髌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比较目的探讨比较克氏针张力带、生物降解张力带、分体式髌骨爪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137例髌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张力带63例,生物降解张力带41例,分体式髌骨爪33例。
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分体式髌骨爪组术后优良率90.9%,生物降解张力带组85.4%,克氏针张力带组79.4%。
结论分体式髌骨爪是治疗髌骨骨折较好的固定措施,固定坚强可靠,并发症少,优于其他术式。
标签:髌骨;骨折;内固定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在伸膝系统中起连接作用。
髌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常伴有伸膝装置损伤,出现髌股关节面不平、骨折近端移位明显,治疗不当易造成创作伤性髌股关节炎。
髌骨能够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稳定维护膝关节、保护股骨髁免于直接遭受外伤性打击的作用、伸直膝关节最后10~15°的滑车作用,应努力修复或重建,不能轻易切除[1]对于移位>2 mm,关节面不平整,给予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的骨折及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膝关节连续性,尽早恢复膝关节的生理运动功能,该研究通过分析2011年8月—2012年7月上述3种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初期临床疗效,探讨治疗的初步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入选标准:边缘或纵行骨折同时又移位或粉碎者;折块间分离>3 mm或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骨软骨骨折移位至关节腔;粉碎骨折合并关节面移位。
符合上述标准的髌骨骨折共156例,其中137例(87.8%)获得随访。
男83例,女54例,年龄19~77岁,平均47.5岁,受伤致手术时间平均5.7 d(4~9 d),致伤原因:直接暴力导致者40例,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联合作用导致者87例,上极骨折23例,中部骨折80例,下极骨折34例,简单横行骨折41例,粉碎骨折96例,术前常规行患膝关节正侧位CR片及髌骨轴位CR检查,必要时行磁共振检查,如患者疼痛十分敏感,麻醉后手术前在手术台上进行相应检查,确保不漏诊[2]。
【关键词】髌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上髌骨骨折较为常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我院骨科应用钢丝张力带、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10余年,共计360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结果进行疗效比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0例,男215例,女145例,年龄18~82岁,平均39岁;新鲜骨折355例,陈旧骨折5例;横形骨折200例,粉碎骨折160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髌骨分离>0.5cm,关节面不平整,新鲜骨折多在伤后3h~1周内手术,5例陈旧骨折为4周内手术,全部病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及气囊止血带。
取髌前纵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暴露骨折断端,清除关节内积血、凝血块,关节腔内的游离骨块或软骨碎屑,检查损伤情况,确定骨折类型,用髌骨钳将骨折块复位,并暂时固定,检查髌骨关节面平整后,或利用C臂机透视后决定。
分别采取:(1)钢丝环扎30例,用钢丝环绕髌骨边缘做荷包式缝合,再整复各骨块,保持关节面平整,然后将钢丝收紧结扎,再在髌骨上缘及髌骨下极髌韧带下用一根钢丝行张力带固定。
(2)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300例,用巾钳将骨折两端复位,下极有时粉碎,可将碎骨块先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与近折端复位,检查关节面平整后用巾钳将远近折端固定。
于近侧骨折端髌骨上极偏关节面处,距中点1~1.2cm两侧即相当于髌骨内中和外中1/3,钻入1.6mm或2.0mm克氏针2枚,从远折端下极穿出,至髌韧带外,以直径1~1.2mm钢丝分别绕2枚克氏针作“8”字固定或环行固定,距髌骨上端约1cm剪断克氏针,将针上极弯成钩状,弯向关节面,向下击入髌骨上极内,在距髌骨下极0.5cm处剪断克氏针远端,并折弯少许。
(3)抓髌器治疗30例,根据髌骨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抓髌器,复位后将抓髌器置于髌骨上下端,利用其弹性记忆能力将骨折复位并固定。
此方法限于单纯横断骨折,其中1例术后拍X线片复查抓髌器滑脱,改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
髌骨骨折原因、症状及治疗
1.常见原因
髌骨骨折几乎都是膝盖遭到直接打击引起的。
这种损伤可发生在任何体育运动中,并导致严重的活动受限。
2.识别方法
髌骨骨折会马上引起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肢体负重困难,如果怀疑髌骨骨折,应立即将运动员送往急救室,建议看骨科医生。
X 线片能够帮助诊断,并为基础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3.治疗方法
如果骨折没有导致严重的髌骨错位,建议固定4~6周(使用护具或打石膏)。
在此之后,参加渐进式物理治疗计划,以恢复运动、力量和膝关节的总体功能。
如果需要手术,在术后固定较短的时间,可以更早进行活动范围训练。
在大约4~6周内应避免负重,否则可能导致萎缩和膝关节无力。
因此,通过各种姿势的直抬腿来保持下肢力量至关重要,每周至少4次,根据可忍受的疼痛增加阻力。
从膝盖上方开始使用按压,然后只要膝盖未感受到压力,将按压逐渐下移到踝关节。
4.重返体育运动
重返体育运动至少需要8周。
在试图重返体育运动之前,运动员受伤的膝关节必须恢复良好的活动范围和力量。
取决于体育运动的类
型,重返体育运动的时间可能需要3~6个月,尤其是接触类体育运动。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骨今中外中国骨科新媒体的领跑者,专注服务于18万+ 中国骨科医生及从业人员。
聚焦于骨科实用手术技术的传播,免费学术资源的分享,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创新与应用。
123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髌骨骨折约占成人所有骨折的1%,9%-13%的髌骨骨折为开放性损伤。
几个世纪前,对于髌骨移位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的致残后遗症已经被学术界所公知。
这促使了早期外科固定手术的发展,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在1867年记录了髌骨骨折的首次成功外科固定手术。
从那时起,许多外科手术都试图改善这些致残性损伤的骨折恢复和功能改善。
几十年来,使用克氏针的前张力带布线技术一直是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
尽管学术界广泛使用克氏针张力带,但其再手术率为0%-60%,Smith等学者报告中显示在使用该技术治疗的病例中,22%的病例术后复位丢失。
最近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的髌骨骨折类型都适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而且许多髌骨骨折的复杂性往往被X线片低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替代性的骨折固定手术治疗方案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最近,钢板和螺钉结构已成为一种前景最好的替代治疗策略。
本文总结解剖学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据报道,髌骨可使膝关节伸肌力矩增加近30%。
大约四分之三的后表面覆盖着一层厚(5.5至7毫米)的关节软骨,内侧和外侧关节面之间有一条垂直的脊,髌骨的下四分之一没有关节软骨。
髌骨需要承受复杂的载荷,膝关节伸展时,主要由股四头肌承受张力。
膝关节屈曲时,其后关节面与股骨远端接触,并承受压缩关节的反作用力。
这种关节负荷导致髌骨三点弯曲受力,并将拉伸应力集中在髌骨前表面。
髌骨周围的吻合血管环由5条膝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组成,构成髌骨的血供。
Lazaro等学者发现,在100%的尸体标本中,主要动脉供血来自髌骨下极,更具体地说,在80%的标本中,主要动脉系统来自下内侧象限。
Nicholls等学者发现,与外侧关节切开术相比,纵向内侧髌骨周围关节切开术显著减少了流向髌骨的血流量。
髌骨骨折怎么办文章目录*一、髌骨骨折怎么办*二、髌骨骨折如何治疗*三、髌骨骨折如何锻炼恢复髌骨骨折怎么办1、髌骨骨折怎么办专家说,髋骨骨折的治疗非常的复杂,最好事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1.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固定髌骨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是粗丝线髌骨周围缝合固定或用不锈钢丝经髌骨内固定。
钢丝内固定只宜于两大块骨折,粉碎骨折无法施行,且须作第二次手术取出钢丝。
髌骨横断骨折多用此法,并多在伤后早期进行。
因为髌骨骨折后渗血较多,而且关节囊也易破裂,造成皮下及关节内肿胀、积血,而髌骨前面的皮下组织少且薄,皮肤很容易出现水泡,可影响手术。
1.2、髌骨全部切除术。
此手术多用于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和移位,以及陈旧性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合并创伤性关节炎,或老年患者且正患有骨关节病者,否则应尽量保留髌骨。
1.3、髌骨部分切除术:髌骨严重粉碎,无法施行复位的部分可行切除,而保留其完整的部分,同时可修补损伤的韧带及关节囊、肌腱等组织,术后仍能保持髌骨的杠杆和滑车作用。
2、髌骨骨折的病因骨折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
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如撞伤、踢伤等,骨折多为粉碎性,其髌前腱膜及髌两侧腱膜和关节囊多保持完好,亦可为横断型骨折。
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所形成的牵拉性损伤,如突然滑倒时,膝关节半屈曲位,股四头肌骤然收缩,牵髌骨向上,髌韧带固定髌骨下部,而造成髌骨骨折。
间接暴力为横行骨折,移位大,髌前筋膜及两侧扩张部撕裂严重。
2.1、直接暴力。
如运动员在摔倒时,摔倒跪地或膝对撞是最常见的损伤动作,此时,髌骨多出现无错位的星芒状的骨折,属粉碎性骨折。
2.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有三种情况可以发生骨折:2.2.1、四头肌纵向用力牵拉,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髌骨下端横形骨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2、四头肌纵向用力牵拉加膝部外翻的作用力,髌骨发生边缘部的纵形骨折。
2.2.3、膝内外翻支持带的被动牵拉会导致髌骨内缘的骨折,属于髌骨疲劳骨折,即多次较小的髌骨受力所致的逐渐发生的骨折。
髌骨骨折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骨折,发生在髌骨这一小而薄的骨头上。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外力作用或运动损伤引起的,常见于运动员、跳舞者和高风险职业人群中。
髌骨的功能对于人体下肢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因此一旦发生骨折,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髌骨骨折的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帮助。
通过学习和了解髌骨骨折这一疾病,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种常见的骨折,保障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髌骨骨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髌骨骨折的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一些重要观点,同时展望未来对髌骨骨折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髌骨骨折相关的知识,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1.3 目的目的部分旨在明确探讨髌骨骨折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疾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髌骨骨折的危害性、预防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同时,也旨在引起社会对于髌骨骨折的关注,促进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方案。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于髌骨骨折的认识,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正文2.1 髌骨骨折的定义髌骨骨折是指髌骨(又称为“跳车骨”)发生断裂的一种损伤。
髌骨是位于膝盖前面的三角形骨头,起着传递股骨肌力量的作用,帮助保持膝盖的稳定性。
当受到直接撞击或弯曲扭伤时,髌骨可能会发生骨折。
髌骨骨折可分为部分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类型。
部分性骨折是指骨折线未完全贯穿骨头,而完全性骨折是指骨头完全断裂成两截。
髌骨骨折通常会导致明显的疼痛、水肿和肿胀,患者在活动或负重时会感到明显的不适。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新进展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随着骨科创伤急救技术的迅速发展,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近年来对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新的术式和内固定物被应用于临床,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尚未出现一种公认的髌骨骨折手术术式,本文就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髌骨骨折合理治疗提供借鉴。
标签:髌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膝关节的活动十分复杂,与膝关节局部解剖相关,当髌骨解剖关系紊乱,或固定时间过长,难以恢复髌骨的正常滑动,而致“骨折病”的发生。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发生率约为1%[1]。
髌骨骨折常是因直接外力或股四头肌突然剧烈收缩引起,骨折后主要影响伸膝装置连续性丧失和潜在着的髌股关节失调。
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其治疗目的是恢复髌骨关节面解剖位置和膝关节伸屈功能[2]。
由于交通及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髌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同时,随着骨科创伤急救技术的迅速发展,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近年来对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许多新的术式和内固定物被应用于临床,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3],尚未出现一种公认的髌骨骨折手术术式,笔者参考近年来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髌骨解剖与生物学特点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的股四头肌腱内。
横断面近似倒三角形,上宽下窄,且宽大于高,底边较尖端厚。
尖端略尖,髌尖后面粗糙,为非关节面,与髌韧带相连,可在体表摸到。
髌骨前面略成球形,向前凸出,关节面平滑,与股骨相关节,有中间嵴。
Kaufer[4]研究证实髌骨通过其厚度增加了股四头肌的力臂,进而增强股四头肌的瞬时力臂,屈膝30°时可增加15%的力臂,且有保护膝关节、在膝关节伸直过程中起滑车作用。
髌骨的的血供可分为骨内和骨外,其动脉主要有膝上外动脉、膝下外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降动脉髌下支、膝降动脉髌上支和膝下内动脉等,这些血管从不同方向走向髌骨,最终在髌骨四周相互吻合形成髌周动脉,动脉环在髌骨内反复分支,供应髌骨的血液。
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内固定治疗研究进展髌骨位于人体骨四头肌肌腱内,是下肢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并具有膝关节保护功能。
髌骨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10%左右[1]。
发生原因主要在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等因素,骨折之后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受到明显的影响。
该病的治疗原则在于尽可能保留髌骨,并恢复骨折的解剖关系,促使伸膝装置连续性以及髌骨生物力学功能恢复。
对于未发生移位的髌骨骨折,临床中大多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出现移位的则应用内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
然后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结果,探讨髌骨骨折分型与内固定治疗现状及进展。
1 髌骨骨折的分类与分型髌骨骨折分类不同意则无法为临床资料收集与学术交流提供固定模式,按照损伤的机制可以分为直接暴力损伤和间接暴力损伤;根据骨折后是否发生移位可以分为移位骨折和无移位骨折,其中无移位骨折所指的是骨折端分离的位移在3mm以下,骨折断端的关节面台阶移位小于2mm;根据骨折的形态还能够分为横形骨折、纵形骨折、近端骨折、边缘骨折、下极骨折、粉碎骨折、星形骨折等,其中横行骨折占髌骨骨折的50%~80%,位置处于髌骨中部;粉碎性骨折和星形骨折占全部的30%左右,二者之间容易混淆;纵形骨折占12%左右[2]。
就当前而言,髌骨骨折常用的分型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Rockwood分型与AO/OTA分型。
其中前者克分为:I型:骨折发生后没有明显的移位现象,即骨折移位距离在3mm以下、髌骨关节面移位在2mm以下,或者虽然存在移位但是骨折处于髌骨下极位置,未涉及关节面;II型:髌骨横断骨折,骨折为两块,可呈现横形、纵形或者斜形,位于中部位置,位移距离较大;III型:发生于髌骨下部或者下极的骨折,骨折块多;IV型:粉碎性骨折,但无明显移位现象;V型:粉碎性骨折且发生移位,距离在5mm以上;VI型:垂直型骨折;VII型:骨软骨骨折。
另外,AO/OTA分型主要有:A型骨折:具体所指髌骨关节外骨折;B型骨折:髌骨部分关节内骨折,但是伸膝装置保持完整;C型:髌骨完全关节内骨折,且伸膝装置出现破坏。
骨科髌骨骨折诊疗常规
1)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
2)用大腿石膏后托固定患肢于伸直位。
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决定患肢的负重程度。
3)固定部位肌肉的等长训练。
4)如果骨折固定牢固,并且支持带撕裂较少的患者术后即行连续被动运动(CPM)。
5)术后2-3周,伤口愈合后,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6)术后6-8周,经X线证实骨折已愈合,去除石膏托,开始分级抗阻训练。
7)大约术后18-24周,股四头肌肌力完全恢复,活动可不受限制。
8)骨折固定欠牢固及支持带广泛损伤者,主动活动应推迟至骨折愈合后才能进行。
一般在术后6周,在佩戴控制活动的膝关节支具下,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允许完全伸直,但屈曲程度取决于内固定程度。
髌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一、概述髌骨是人体膝盖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膝盖,同时还能提供稳定性和运动控制。
但由于各种原因,髌骨也会发生骨折,导致膝盖关节的功能受损。
因此,在护理髌骨骨折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康复。
二、常见原因1.外伤:如跌倒、撞击等。
2.过度使用:如长时间跑步、跳跃等。
3.疾病:如肿瘤、软骨炎等。
三、分类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程度,髌骨骨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横向髌韧带型:发生在中央部位,常由直接暴力引起。
2.纵向型:发生在中央部位以上或以下,常由间接暴力引起。
3.粉碎性型:多发生在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身上。
4.半月板型: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期从事蹲姿工作者身上。
四、临床表现1.剧烈疼痛:骨折时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压迫时更为明显。
2.肿胀:由于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骨折部位常出现明显的肿胀。
3.关节积液:由于髌骨骨折后关节内出现渗血或渗液,导致关节积液。
4.功能障碍:由于髌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患者在活动时常感到膝盖不稳定。
五、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对于较轻微的髌骨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处理。
具体措施如下:(1)休息:患者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活动,以减轻对膝盖的负荷。
(2)冰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敷器进行局部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止痛药物: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消炎药或镇痛药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4)康复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膝盖的功能。
2.手术治疗对于较严重的髌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1)内固定术:通过在髌骨上方或下方植入钢板、钢钉等物品来固定骨折部位。
(2)关节镜下手术:通过关节镜来观察和处理骨折部位,进行修补和重建。
(3)人工关节置换:对于无法修复的严重髌骨骨折,可以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六、康复措施1.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功能锻炼来帮助患者恢复膝盖的功能。
如:(1)肌肉力量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肌肉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髌骨针钛缆内固定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髌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运动员或者进行高强度活动的人群中。
治疗髌骨骨折的常见方法包括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
这两种治疗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和设备,但它们都旨在稳定髌骨骨折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一、髌骨针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髌骨针钛缆内固定是一种通过将钛缆穿过髌骨骨折端再固定在近端股骨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固定髌骨骨折的两端,避免了骨折的移位和不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髌骨针钛缆内固定需经过严谨的手术操作,并需要术后的一定时间康复。
但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后很快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康复的快速进行。
钛缆的选材和特殊设计使得固定的效果更为可靠,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活动。
髌骨爪内固定则是通过将一枚髌骨爪植入到髌骨骨折端,并通过螺钉或者钢丝将骨折固定在一起。
这种方法相对于钛缆内固定更加直接,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但需要患者术后在数周内进行固定部位的休养和恢复。
髌骨爪内固定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固定骨折,同时也有利于术后的伤口愈合和恢复。
三、临床效果比较在临床实践中,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如何?下面我们将通过临床效果的比较来进行分析。
1. 治疗效果比较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髌骨针钛缆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两种方法在骨折固定效果和愈合时间上均有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逐渐恢复。
两种方法在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也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术后康复比较在术后康复方面,髌骨针钛缆内固定的患者易于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可以尽早进行关节活动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有利于减轻术后的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