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收稿日期:2014-11-03作者简介:林晓青(1981-),女,福建三明人,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生态批评研究”(JBS14158);三明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A201315/Q )。
林晓青《远离尘嚣》的生态批评解读摘要:托马斯·哈代创作的诗歌与小说堪称双绝,《远离尘嚣》更是其作品之翘楚,在作品中哈代寄托了哈代远离工业文明,投身自然的生态理想。
通过对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想生态图景的描绘来彰显哈代对英国乡村文化的清醒而又辩证的理性认知,同时运用生态批评手段呼吁人们回归井然淳朴的简单生活。
关键词:生态批评;和谐共存;工业文明;返朴还淳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5)02-0069-04(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三明365000)托马斯·哈代这位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无论在诗歌还是在小说方面皆成就斐然,其文坛地位无可撼动。
1874年《远离尘嚣》的问世促其一举成名。
这便也奠定了《远离尘嚣》在哈代创作生涯中里程碑式的存在,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容小觑的一抹绚烂。
“哈代是一位酷爱自然的文人,他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在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在日月星辰、江海湖泊、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自然意象中,他寻觅到了让想象力自由翱翔的空间,寻觅到了让思想情感尽情展现的“客观对应物”。
[1](P 57)哈代成长的过程中深受大自然神秘色彩的熏陶,心怀对大自然深深地崇敬,用自己敏锐的思觉感悟自然,描绘自然,融入自然。
毋庸置疑,“远离尘嚣”是哈代心灵的呼唤,情感之期盼,梦想之寄托。
《远离尘嚣》文如其名,透着清灵空明,井然淳朴的自然气息,有着不沾染尘世风霜的姿态。
昭然宣告哈代远离工业文明的理想,然而,帝国主义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无孔不入肆意蔓延。
在韦瑟伯利,穿大袍,住茅屋,喝淡果汁酒,以牧羊为生的村民们和他们四个世纪前的祖先过着大同小异的生活。
回归与前行:《远离尘嚣》的精神生态探析
方明
【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1)5
【摘要】《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从精神生态学视角看《远离尘嚣》,可以发现在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中欲望的归回与前行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左右着人类所在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自我的个体生态平衡.合理调控人类精神世界的各种欲望,从过犹不及中回归,从短暂而止中前行,恪守顺其自然的平衡,人类才能走向诗意栖居的生态之路.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方明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让语文课堂教学找回"语文味" [J], 杨海娟
2.无奈的回归——评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巴丝谢芭 [J], 郭云仙
3.《远离尘嚣》的精神生态解读 [J], 曹曦颖
4.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让“热闹”的语文课堂教学找回“语文味” [J], 赵素敏
5.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让"热闹"的语文课堂教学找回"语文味" [J], 赵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远离尘嚣》中的动物伦理思想作者:胡小瑜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任何一部长篇作品都具有自己独到的伦理内涵,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和价值。
哈代作为一个以长篇小说创作为主的作家,自然有自己独到的伦理内涵,其成名作《远离尘嚣》就体现了这一点。
结合文本内容,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远离尘嚣》中表现的动物伦理思想,挖掘其动物伦理思想在《远离尘嚣》中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哈代;生态伦理;动物伦理;《远离尘嚣》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
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
根据生态伦理的要求,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动物伦理是生态伦理学研究内容涵盖的一个方面。
在《远离尘嚣》中,哈代从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的角度,表达了尊重自然、关爱动物的生态伦理思想。
达尔文进化论蕴涵着生态伦理思想,“进化论是一种谦卑的思想,它意味着,地球上每一个存在物都拥有与其他存在物相同的生存权利,至少有为生存而斗争的权利。
”哈代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创作中,作为自己社会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文艺思想的基础。
他在论述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意义时说:“看来只有很少的人认识到,确立物种共同起源的学说的最深远影响是在道德领域,与通过对必要权利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大的方式来调整利他的道德密切相关……把所谓…金科玉律‟从只适用于人类调整到适用于整个动物王国。
”可见,正是受达尔文思想影响,哈代意识到大自然的所有存在物都具有生命价值,因此主张尊重自然、关爱动物,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大到动物乃至其他存在物。
哈代在《远离尘嚣》中蕴涵这样的思想:“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与动物也有关。
254《远离尘嚣》中的生态伦理意识胡小瑜 海口经济学院摘要:哈代在小说《远离尘嚣》中指出,大自然是一个生物圈共同体,山峦、植物、动物以及人都是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他强调生物共同体具有内在的生命目的性;认为大自然具有内在的生命律动,具有宽广的胸怀,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环境,因此他主张尊重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哈代;远离尘嚣;自然;生态伦理哈代是公认的描写自然的高手,但他作品中的自然,不单纯是人物活动的环境,或故事依托的背景、人物命运的象征,还蕴涵着哈代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哈代小说叙事中,大自然体现的是原始的恒久的生命力。
《远离尘嚣》写到韦特伯里附件有一座诺科姆的小山,“每当你打这儿经过,总会觉得好像面对着世界上一个万劫不灭的形体似的。
但这不过是一个毫无特色的白垩土冈峦,兀立于地面上,平整,寻常,即便是在地壳的变动的日子里,比它宏伟得多的高峰和令人头晕目眩的花岗岩峭壁都纷纷倒塌,它也仍然会岿然无恙”。
[1]在这里,山的古老,记载的是自然历史的久远;山的寻常,蕴涵的是不寻常的生命力;山的庄严,言说的是自然的伟大,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大地为植物、动物、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在《远离尘嚣》中,韦特伯里这片大地虽宁静而无语,但它有宽阔的胸膛,对栖息在它那里的所有存在物都能包容,同时,它巨大的生命力也因所有存在物的栖息而更加持久:“与城市比较起来,韦特伯里是永恒不变的。
城市的‘那时’就是乡村里的‘现在’。
在伦敦,往前数二三十年就是古代了…… 而在韦特伯里,六十年或八十年都属于‘目前’的范围,至少得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给韦特伯里的面貌或基调打上一戮变化的印记。
”[2]大地这种强大的生命支持功能,激起人们从生态伦理的维度来认识它的价值。
哈代笔下的植物既装点了自然的美丽,也给自然增添了生命的律动。
《远离尘嚣》中树木以自己的生命运动而强化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在春天的这一时期,森林女神正从睡梦中醒来,以点缀这个季节。
《远离尘嚣》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孔繁涛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09(000)023
【摘要】托玛斯·哈代(1840-1928)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从工业文明给自热带来了戕害,男权社会对女性建成了戕害,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远离尘嚣>.
【总页数】1页(P177-177)
【作者】孔繁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综合高中,山东枣庄,27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96
【相关文献】
1.远离尘嚣——自然生态视野中的《太阳照样升起》 [J], 赵娟
2.哈代《远离尘嚣》与《道德经》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比较 [J], 王娟
3.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审华兹华斯在《水仙》中的自然观 [J], 张卓娴
4.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中的和谐之美 [J], 夏果平
5.《远离尘嚣》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矛盾性 [J], 丁世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哈代小说《远离尘嚣》的生态意蕴
陈天然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1)002
【摘要】当今社会,自然危机日益严峻,已威胁到人类生存,而自然危机的根源在于世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解决自然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而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审经典文学作品,则能较好的唤醒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英国19世纪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就是一位具有深刻生态思想的作家,哈代的早期代表作<远离尘嚣>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观:人类和大自然一样,都是生态体系的一部分,相互依存,平等发展,人类只有和大自然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陈天然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别让虚荣心毁了你——哈代小说《远离尘嚣》和《还乡》女主角婚姻悲剧探析[J], 刘爱玲
2.论哈代小说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以《远离尘嚣》为例 [J], 贾雨蒙
3.静美乡村,远离尘嚣
——托马斯·哈代小说的生态文学解读 [J], 杜毛毛;姜莉
4.静美乡村,远离尘嚣--托马斯·哈代小说的生态文学解读 [J], 杜毛毛;姜莉
5.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人物色彩刻画审美解读之“天人合一” [J],龙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2 《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3 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学观和内在矛盾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两个女主人公的道德沦丧的探析5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6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7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9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10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11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2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13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4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5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6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17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18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原因探析19 An Analysis of Jennie’s Tragedy in Jennie Gerhardt2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21 试析流行文化对美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22 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观研究23 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24 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25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26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27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28 从女性主义探讨托尼•莫里森笔下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29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30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31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3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33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3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35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36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37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38 通过《蝇王》看人性39 Hardy’s View of feminism from Sue Bridehead in Jude the Obscure40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41 Translat or’s Subjectivity in Thre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YeYuJiBei42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43 简爱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44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45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4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47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48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49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50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51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52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53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54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55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56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57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58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59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60 “适者生存”——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看《热爱生命》61 浅析达洛卫夫人的自我追寻62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63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64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65 英汉语言颜色与文化的差异66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67 论尤金奥尼尔后期独幕剧《休伊》中的荒诞主题68 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69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70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71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72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73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74 浅谈中国古词的色彩美在英语中的重现75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76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77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78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79 Golding’s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Viewed from Lord of the Flies8081 用眼睛透视心灵—评析《老人与海》82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83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ports Viewed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84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85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86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87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88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89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90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91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92 罪与同情—论齐林沃斯的悲剧93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94 英文导游词的特点分析95 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96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97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98 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观99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100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101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102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103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案例研究104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5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 106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107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10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109 《飘》中斯佳丽的人物形象浅析110 Bertha Is Jane:A Psycho 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111 英语网络语言特点研究112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策略研究113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114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115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116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117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118 浅析《红字》的含混性119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汉成语的直译和意译120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121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122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123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124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125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26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幽默性———以《同木乃伊的对话》为例127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28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29 从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探寻人生的真正价值130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131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132 英语指示词This和That的功能研究13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134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135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136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37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138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139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140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141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142 《好人难寻》中哥特手法运用的分析143 《红楼梦》中的数字翻译及其文化分析144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45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146 美资跨国企业文化中体现的文化冲突及其跨文化管理147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48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49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50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151 《紫色》的妇女主义解读152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153 论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154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15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156 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15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象征主义158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59 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160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61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162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63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64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65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16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167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168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169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170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171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172 论翻译方法的选择173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174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175 《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176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177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178 中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179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180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181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182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183184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185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186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187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188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89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19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191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192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193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194 浅析苔丝之死195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196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197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198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199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Description in Tess of D’Urbervilles200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从《远离尘嚣》看哈代的自然情结杰出的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
作为英国19世纪文坛上成就堪比狄更斯的重要小说家和一名重要的20世纪的诗人,哈代的作品主要描述了英国历史上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1838-1904)和其后的生活情景,从而有机地联结了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小说创作方面,哈代的作品通常被分为三类主题,即浪漫与幻想、爱情与阴谋和环境与性格小说。
其中以第三类最有影响力。
包括《绿荫下》(1872)、《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6)、《司号长》(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5)、《林中人》(1887),《苔斯》(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5)。
尽管《绿荫下》和《远离尘嚣》都以喜剧的形式结尾,但是该系列中的其他小说都是悲剧,而且都涉及到社会变革,即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给宁静和谐的威塞克斯乡间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毁灭性的变化这一主题。
也因此为作者赢得了悲剧作家的头衔。
在表现社会变革对农村生活的巨大冲击这一主题下,《远离尘嚣》堪称是哈代“环境与性格小说”[1]的奠基之作。
因为早先的《绿荫下》描绘的是一幅古老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画卷,被誉为“荷兰派写生画”。
[2]而在《远离尘嚣》中,作者一方面描写韦特伯里劳有所偿,爱有所得,快乐和谐的、依旧质朴宁静的田园生活景象,另一方面也在通过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外界的尘嚣已经伴随着工业革命的隆隆机器声向韦特伯里走来,连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也已不再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发表于1874年,正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鼎盛时代。
当时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午茶、社交宴会、银器、工作装、女士帽等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可是,当描写农村青年爱情的《远离尘嚣》一书出版时,却在这些资产阶级的“文明人士”中间激起了极大的阅读热情。
“哈代曾惊喜地发现它实现了一次突破,无论他走到伦敦的什么地方都能看到这本书被人们随身携带,而且这本书还蜚声大洋两岸。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2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3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4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5 A Ten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Western Wine Culture6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7 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策略8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9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1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1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2 哈克贝利•费恩对“文明世界”的适应13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14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15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16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 oice17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18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19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20 H.G.威尔斯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措辞研究21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22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23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24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25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26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27 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28 小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29 《蝴蝶梦》中女主角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30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31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32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33 试论美国第二代女权主义34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35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36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37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8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39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40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41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2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43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44 A Masterpiece "Stolen" from the Past—Intertextuality Analysis of The Great Gatsby45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46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47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48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49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50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51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52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53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54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55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56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57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58 谈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59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Jo Rejects Laurie’s Proposal of Marriage in Little Women60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61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62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63 《基督山伯爵》中大仲马性格的显现及其对主人公言语行为的影响64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65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66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67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68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69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70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71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72 An Interpretation of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73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74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美国的黑色幽默75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76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77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78 两性语言差异分析79 美国电视剧中双关语的研究-重点关注双关语的汉语翻译80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81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82 论翻译单位83 《我弥留之际》中的荒诞性元素84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85 中美商务谈判差异研究及建议86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87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8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89 谐音现象促成因素及其启示的研究90 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91 论中西方零售业企业文化的对比92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93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94 浅析英语言语幽默的特点及其翻译95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96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开题报告+论)97 《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98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99 在冲突与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悲惨命运的必然性100 “I”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101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102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103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04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105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06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107 论《爱玛》中的反讽108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109 英语文学课外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的探讨110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111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112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113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14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15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116 接受美学视角下美剧《吸血鬼日记》的字幕翻译—以疑问句为例117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重复118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119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120 《飘》中郝思嘉是现代女性的楷模121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122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123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124 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25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26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127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28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129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30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131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132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133 Social Criticism in Wordsworth’s Concept of Nature134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135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136137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138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139 从《打鱼人和他的灵魂》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40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141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142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143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144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145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146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147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148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149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150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151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152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53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154 On John Galsworthy’s Realism in The Apple Tree155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156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157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 ive158 浅谈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沟通159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160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161 美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运用得与失的研究162 论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3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16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165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166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167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168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16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170 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171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172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173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174 论文化对词语内涵意义的影响175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176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177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178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79 The Problem of Evil---A Universal Issue Seen From Western Perspectives180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81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82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183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开题报告+论)184 霍桑及其矛盾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185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186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187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政治困惑分析188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的确立189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190 美国电影中英雄主义主题的时代演变与启示191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92 对“细密画”的背叛亦或拯救?——从《我的名字叫红》看文明冲突下的阵痛193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194 The Translation of Puns195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196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197 浅析《时间机器》的反宗教主义198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99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200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