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40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1)地球的圈层构成自然旅游资源。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组合规律决定旅游区、旅游点的形成。
(3)自然旅游资源受地球景观带的分异规律控制。
(4)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
(5)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①海洋:海滩、海岛、珊瑚礁、海洋生物资源。
②河流:上流急流峡谷众多;中游波涛滚滚;下游水网密布,形成不同的资源特色。
⑤瀑布:形、色、声三态变化,形成独具旅游资源。
④泉:千姿百态。
③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6)气候的差异性①由于气候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康乐气候、避暑胜地、避寒胜地等旅游资源。
②与其它要素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如热带雨林景观、干旱沙漠景观、寒带冰雪景观。
③垂直变化可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旅游资源。
④气候要素变化:濛濛细雨、山间云雾、林海雪原、朝霞晚露、旭日夕阳、雾松雨松。
(7)地球生物的多样性①生物化石旅游资源②子遗动物和植物③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的景观④绿色植物是构成景区的重要要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历史遗存①古人类遗址:原始部群聚居、活动遗址、生活用具与生产工具、原始艺术及墓葬等。
②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
③古建筑:古城墙、堡垒、楼阁殿堂、桥塔亭榭等。
其它有石雕刻、伟大工程、古都、名人伟人遗址、遗迹,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及至神话传说所依托或附会的地点或建筑都以其独特的价值在今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般来说,人文旅游资源越古老,其价值就越高。
2、社会文化差异①横向差异:正是由于社会文化上的差异,使一地居民对另一地产生未知感,这是形成旅游者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重要原因。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
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那么生态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和有哪些分类?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一)、生态特征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其形成上具有原生性与和谐性特征;在其构成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故需保护。
1、原生性与和谐性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原本自然生成的,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森林”等。
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既包括让人赏心悦目的山青水秀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应该包括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荒漠。
原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生命与当地环境磨合而成的,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
和谐性是指人遵循生态学规律,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的形成有的是因生产力限制顺应自然而建,如农耕文明的田园风光;有的则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所建,如中国名山、中国园林;有的则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学规律所建,如野生动植物园等。
这些文化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与自然和谐,或者说具有和谐之美。
2、综合性与系统性综合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及当地民族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
如森林,其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水文及土壤,其内有与之相互依存的动物,当地人依靠它而生存和发展。
系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各组分之间、系统的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生态结构特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循环,游客作为一生物体参与到这一系统同时,也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演替发挥作用。
3、脆弱性与保护性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
中国最早旅游经济地理《货殖列传》,最杰出区域旅游地理《徐霞客游记》。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学科:1.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的研究 2.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区旅游地理特征的研究 3.旅游地理环境与旅游活动关系的研究4.中国旅游地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成因特征分类:自然旅游资源-是最基本的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人文旅游资源(古迹与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旅游资源的特征:审美性与文化性、地域性与广域性、季节性与节律性、组合性与整体性(举例:旅游资源的吸引性功能是由一种以上组合因素协调配合形成的,组合性、整体性喜迎功能,旅游资源的组合因素协调配合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则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自然:广袤的国土和多样的自然地带、复杂的自然结构与突出的地貌差异,历史文化,多民族、社会改革背景)。
旅游资源基本特征(1.文化内涵深邃生命力旺盛2.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3.旅游资源空间组合不同,地域特色显著4.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异质-互补-协作、同质-替代-竞争)。
规划按性质与目标划分:1.旅游发展规划2.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地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项目规划)。
花岗岩(华衡黄、普陀、九华山、天涯海角鹿回头)玄武岩(五大连池、长白山火山群(天池))流纹岩(雁荡、会稽山)安山岩(台湾岛上的大屯火山群)喀斯特山水(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喀斯特溶洞(临城崆山白云洞、浙江瑶琳仙洞、贵州织金洞)丹霞地貌(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变质岩(泰嵩恒、五台、武当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宝塔山)。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峨眉九华普陀)道教(武当青城齐云龙虎)石窟(龙门云冈莫高窟麦积山)。
长江: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险(最长)黄河:中游地段方称黄河,下游为地下河。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世界自然遗产代表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3)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
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作与相互支持,为保护遗产作贡献。
(2)1976年,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确定和保护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将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关注旅游线路图的设计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双遗产)、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域性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向差异 1、西部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 2、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3、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1、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 2、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3、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以汉族文化为特色。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向差异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特征,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北部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则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觉以秦岭——淮河为界 以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为界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较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有秀的特点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民族文化特点突出。
★旅游景观的欣赏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距离和角度(2)把握观赏时机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观赏位置选择 高大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远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置身其中近观桂林的芦笛岩溶洞一线天瀑? 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适当距离仰观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地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城市中的湖泊宜平视)山水有机组合景观漓江山水、长江三峡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3)抓住景观特色①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举例主 配主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层 次障景法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隔景法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像 苏州园林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苏州园林借景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四山宝塔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11月前后;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出的自然景观 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峨眉山“佛光”(光的衍射)、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 特定时间出的人文景观赛龙舟在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非凡性强、共性较小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强,开发价值大。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一、旅游资源分类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
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
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
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
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
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