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doc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法律教研室制订日期:2008年10月30 日课程编号:132027

课程总学时、学分:6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法律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首选教材:《知识产权法学》,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制订单位:人文学院

制订时间:2008年10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法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产权法学基本理论、基本法律规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和法学观点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理解知识产权法学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是民法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现代社会中专利、商标、著作、软件、商业秘密等无形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民法、法理学等法学专业其他课程。

3课程特点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当力求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注意理论结合实践。

4教学总体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并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配置

主要教学手段:要全面、系统、准确讲述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并且在讲述

中要联系有关案例和我国的司法实践,使之既符合学科的原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法。

教学环节配置: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为主,配合以实验教学环节。

6教学总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 60学时, 3学分。理论学时6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7考核及计分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考核学生在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处理民事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

如果采用随堂考试,则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8教材选择:

本课程采用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律师制度与律师实务》作为教材,内容比较详细,适合法律大专学生用。

参考资料:

陈卫东著:《中国律师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5月1 日第2版

柴建国主编:《民商案件举证要点与调节技巧》

雪仁主编:《稳操胜券——诉讼成功策略》

二、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导论

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

教学内容: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知识产权的性质、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掌握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知识产权法概述

教学内容: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知识产权法的沿革、知识产权法的地位和作用、知识产权法的渊源、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编著作权法

第三章著作权法概述

教学内容:

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的历史沿革、我国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

了解著作权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的演变,理解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掌握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发展概况及我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第四章著作权的客体

教学内容: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著作权客体的种类

教学要求:

了解作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理解作品的构成要件,掌握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第五章著作权的主体

教学内容: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和分类、著作权的原始归属、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教学要求:

了解著作权人的概念及基本分类、理解原始主体及其他著作权人(继受主体)的相关规定,掌握几种特殊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方法。

第六章著作权的内容

教学内容:

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

教学要求:

了解著作人身权的内容构成,理解著作人身权的各个权项。

第七章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限

教学内容:

著作权的取得、节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著作权取得的途径与保护期限。

第八章邻接权

教学内容:

邻接权概述、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电视组织权

教学要求:

了解邻接权的概念及与其他著作权的关系;理解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广播电视组织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含义;掌握表演者,广播电视组织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第九章著作权的利用和限制

教学内容:

著作权的利用、著作权的限制

教学要求:

了解著作权权能限制的各种具体情形,理解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的试用条件及其相互区别,掌握合理使用的认定方法。

第十章侵害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教学内容:

侵害著作权的行为、侵害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

了解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侵犯著作权行为立法例上的两种情形;严重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表现形式;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

第十一章著作权的管理

教学内容:

著作权的行政管理、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著作权的管理制度。

第三编专利法

第十二章专利法概述

教学内容:

专利与专利权、专利法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专利权和专利法的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教学内容:

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客体

教学要求:

了解专利申请人的概念,理解专利申请人的种类、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十四章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

教学内容:

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限制

教学要求:

了解专利权的性质与效力,理解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掌握专利权的合理利用。

第十五章专利权的取得、终止和无效

教学内容:

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教学要求:

了解发明、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理解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含义,掌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第十六章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教学内容: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及责任处理、专利侵权的相关问题

教学要求:

了解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及内容,理解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掌握专利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及纠纷解决程序。

第十七章专利代理

教学内容:

专利代理概述、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

教学要求:

了解专利代理法律制度和专利代理程序。

第四编商标法

第十八章商标概述

教学内容:

商标的概念和种类、商标与相邻标记的区别专利代理概述、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教学要求:

了解商标的基本含义,理解商标的基本分类和商标的功能作用。

第十九章商标法概述

教学内容:

商标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商标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我国商标法的主要特点。

第二十章商标权

教学内容:

商标权的概念和特征、商标权的主体、商标权的客体、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取得

教学要求:

了解商标权的概念,理解商标权的内容,掌握商标权取得的基本方法、商标权的期限、续展、终止、原因的法律规定。

第二十一章商标注册制度

教学内容:

商标注册制度概述、商标注册的申请、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注册商标的期限和续展、注册商标的撤销、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教学要求:

了解商标注册的概念和原则,理解商标申请注册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商标申请的要求和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第二十二章注册商标的转让和使用许可

教学内容:

注册商标的转让、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教学要求:

了解注册商标权转让、许可适用的法律规定。

第二十三章商标管理制度

教学内容:

商标管理机构及其职权、使用商标的管理、商标印制的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商标管理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

第二十四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

教学内容:

注册商标专用权法律保护概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认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的处理方式、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责任、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前临时保护措施、驰

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

教学要求:

了解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的相关规定和法律制度。

第二十五章商标代理管理制度

教学内容:

商标代理管理制度、概述商标代理组织、商标代理人

教学要求:

了解商标代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法律制度。

第五编其他知识产权

第二十六章商业秘密权

教学内容:

商业秘密权概述、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教学要求:

了解商业秘密权的相关规定和法律保护制度。

第二十七章商号权、原产地名称和货源标记权

教学内容:

商号权、原产地名称和货源标记权

教学要求:

了解商号权、原产地名称和货源标记权的相关规定和法律保护制度。

第二十八章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教学内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概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法律保护商号权、原产地名称和货源标记权

教学要求:

了解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相关规定和法律保护制度。

第二十九章植物新品种权

教学内容:

植物新品种保护概述、植物新品种权的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和保护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新品种权的相关规定和法律保护制度。

第六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第三十章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概述

教学内容: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产生和途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

教学要求:

了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现状概括及我国参加保护组织的情况。

第三十一章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公约

教学内容:

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有关工业产权的国际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产生和途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

教学要求:

了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及我国参加情况。

实践教学部分

本课程课内不单独安排课时。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同时进行或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一、实践项目:

1、案件小组讨论:选择实践中有争议案例分小组讨论;

3、观摩庭审:参加实际知识产权案件庭审。

二、实践教学要求:

1、案件小组讨论要做到发散性思维,各抒己见,但又要适当的引导和归纳总结;

2、庭审观摩要做到人人有机会观摩,要求学生提交观摩心得,做庭审笔记。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产权法》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人才服务的。 通过学习知识产权法课程,使学生对知识产权法的发展概况有个全面了解,并明确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根据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学分和学时 《知识产权法》课程4学分,72学时,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全年开设。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为《知识产权法》,主编中国政法大学黄勤南教授,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该教材为过渡教材。 该教材系统阐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这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基本法律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国际公约。 二、其他媒体 1.本课程计划制作12学时IP课件,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 2.本课程计划制作二次电视直播课程,每次1学时,针对教学进行动态辅导

答疑。

3.网上辅导,本课程将提供网上辅导,帮助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 三、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 2.利用多媒体学习 收视IP课程阅读网上辅导文章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并利用网上交互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电视直播课程 电视直播课程是实现动态教学、远程交互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利用电视直播听取主讲专家的辅导,解决学习难题。 4.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5.平时作业 中央电大和试点电大均将安排平时作业,这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考核结果将记入形成性考核总成绩。 6.考试要求 在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 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知识产权概念的来源和知识产权的范围,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明确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书:天津大学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五版 王岩主编,《物理化学学指导》,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于春玲主编,《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开课单位: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中心 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理论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先行课要求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联系入手,采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多采取理想化方法,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其实验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化学热力学采用经典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从宏观上研究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的衡位置)、以及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相变化、界面变化、电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影响这些变化规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等等)。 统计热力学则从微观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试图通过理论的计算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催化剂等等)。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考核内容: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五.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核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恒容热、恒压热,焓 四、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热容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设计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2940 课程名称:设计政策与法规/ Policy and Statute of Design 课程总学时/学分:32/2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 一、课程简介 《设计政策与法规》是艺术设计学专业大类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设计政策与设计法规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法规。设计法规范围广泛,涉及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技术合同法、工程建设法、建筑法等多种法规,这些法规相互联系,是设计活动成功的前提。本课程与知识产权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和现阶段设计行业中的政策紧密挂钩,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关于艺术设计和设计产品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政策和法规研究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可以系统了解和掌握设计政策和法规的理论和相关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的运用设计政策和法规的知识进行设计管理的能力,满足当前社会需要。 三、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创建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设计法规”体系; 2、了解和掌握“设计法规”概述; 3、了解和掌握现代设计与知识产权; 4、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与著作权法; 5、了解和掌握工业设计与专利法; 6、了解和掌握商标法; 7、了解和掌握设计知识产权法规的联系与发展; 8、了解和掌握设计与知识产权相关法规概述; 9、了解和掌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管理与策略; 10、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法规和工程建设程序法规等。 同时,具备一定的运用设计政策和法规的知识进行设计管理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地图学教学大纲分解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说明 《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 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详见表1) 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

五、主要参考书: 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 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 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培养方案修订负责人:教学大纲统稿人:何焕锋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执笔人:何焕锋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法学院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课程编号:023013 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Law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1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1 课外学时: 学分:3 开设专业:法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民法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法学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建立较为合理的知识产权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在法律实践中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熟悉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对当前法律尚不能调整的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或出 现法律冲突问题时,能够利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去指导实践。 2、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各单行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保护对象、保护方式、保护途径的不同有明确认识,能够针对智力成果的特点,熟练应用知识产权法及相关法律。

3、能够自行利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顺利获得并有效维护知识产权。 4、在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中,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进行有力的诉讼。 5、对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历史、现状、立法中的缺陷与不足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与研究知识产权法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 1、了解知识产权的范围 2、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3、掌握知识产权的分类。 4、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产权的定义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特定信息 2、理解知识产权的特征 3、掌握知识产权的特征 4、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产权的特征 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 1、了解著作权的起源和发展 2、理解著作权的特点 3、掌握著作权的概念和特点 4、教学重点及难点:著作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章著作权法的主体 1、了解著作权的其他主体 2、理解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1.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更需注意方法的学习,努力去实践。这几个要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有正确的研究与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知识,并指导实践,学习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理论,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2.学会用数学、物理的原理解决热力学证明题的推演,逸度、活度的计算、在相图的应用,及在统计热力学中众多的计算。 3.本课程除了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还有课程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热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及统计热力学方法。 (1)热力学方法--------宏观的方法 热力学方法的主体是:归纳与演绎。热力学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在热力学的三个经验定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测出的物质的P、V、T性质和热数据(热容、相变焓、反应焓等)。借助数学原理(全微分)。通过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演绎(严格的数学推演)得到一系列的热力学方程式和结论,用以解决物质变化(p、V、T变化、相变、化学变化)过程的能量效应、方向和限度,为上述过程的实现提供最佳的热力学控制条件。 热力学方法的特点是:不涉及物质粒子的内部微观结构,结论严谨。 (2)量子力学方法---------微观的方法 量子力学研究个别微观粒子所遵循的力学规律,得到物质的微观特性,如:分子结构、平动能级、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分子间力等。 (3)统计热力学方法---------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

统计热力学研究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研究如何由粒子的微观力学性质(分子质量、转动惯量、振动频率)通过求统计概率的方法,得到系统的宏观性质(如热力学能、热容、熵等)。 以上方法对化学化工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要求是:掌握热力学方法,理解统计热力学方法,了解量子力学方法。 4.掌握物理化学在热力学归纳演绎中状态函数法、极值法、偏离理想的模型法(如为研究实际气体PVT行为提出理想气体的模型,引出压缩因子的概念,为研究实际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规律,而提出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模型,引出活度的概念等)。化学动力学中有研究简单级数反应的线性方法,研究复合反应动力学的稳态近似法和平衡近似等。 5.学会物理化学中采用了反映物质的性质随某些变量发生变化的规律的三种方法: (1)数据列表法:通过列表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H2O在不同温度下蒸汽压数据表)(2)图形法:用曲线或直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水的气-液平衡p-T图) (3)解析式法:用数学方程式总结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Clapeyron-Clasusius方程) 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及物质的pVT性质(4学时) 绪论内容 ●什么是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的内容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物理化学的意义 ●如何学好物理化学 ●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教材与参考书 一、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掌握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掌握分压、分体积概念及计算。 ?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临界现象。 ?掌握饱和蒸气压概念 ?理解范德华状态方程、对应状态原理和压缩因子图,了解对比状态方程及其它真实气体方程。 二、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及状态方程。 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真实气体 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压缩因子方程、范德华方程、维里方程 3、真实气体的液化 真实气体的液化(CO2的p-V图)、临界现象、临界参数、饱和蒸汽压、沸点。 3、对应状态原理及压缩因子图 对比参数、对应状态原理。 用压缩因子图进行普遍化计算。 三、介绍本章理论知识在科研及前沿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0学时) 一、本章基本要求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知识产权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2130014 (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 知识产权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知识产权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 2、熟悉各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训练和提高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 3、了解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中的地位,注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其他民事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内容: 知识产权法学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是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要求。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并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种类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种类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一、知识产权的性质

物理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Course Code)CA130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中文)物理化学实验(1) (英文)Physci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必修课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致远学院化学班大二学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化学化工学院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 授课教师(Instructor)陈先阳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旨在通过化学实验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化学人才。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及分析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致远学院化学班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在基本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热力学、相图及电化学部分。既保留了部分经典实验,同时又结合学科前沿增加了一些新的测量手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研究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的科学研究技术,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4.总学时:54学时 5.总学分:3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 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 二、坐标 三、高程 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 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地形图测量方法 三、控制测量的概念 四、碎部测量简介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一、地图的分类 二、地图的功能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44学时 总学分:8学分 开设学期:第四、五学期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两大部分,研究过程变化的可能性和速率问题。该门课程为后期学习化工基础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是:热力学三个定律,热力学基本函数及其变化的计算,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定量地判断化学过程(包括溶液体系、相平衡、表面现象等)进行的方向与限度;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几种重要的反应速率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定量的求算化学反应的基本动力学参数、能初步推测或判断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物理化学是化学基础课中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课程。物理化学中的许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们科学地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典范,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选学#自学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方法 2.了解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方法建议 教学重点: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方法;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方法建议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内容 3.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4.熟练掌握各种状态变化过程Q、W、△U、△H计算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内容、各种状态变化过程Q、W、△U、△H计算 教学难点:各种状态变化过程Q、W、△U、△H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5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系统与系统的性质、系统的状态、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与功。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2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焓、热容。 第三节气体系统中的应用(4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Carnot循环、实际气体。 第四节化学反应系统中的应用(4学时) 本节知识点包括焓的规定值、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等温化学反应、非等温化学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48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1441714 课程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以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知识产权法学本是民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产权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将其从民法学中分离出来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全面、系统掌握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掌握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把握国际知识产权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 2.基本理论和方法:力求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发展而认识新事物的方法。 3.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法律知识与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分析、解决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实际案例,为以后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理论与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中将改变传统的由单向的教师讲述的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受动为主动,将所学的知识产权法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践中能够更自如地加以应用。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法律专业的需要,对必修本课程的学生进行有关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在教学中充分把理论讲解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WTO的过程、以及司法审判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结合中外的知识产权法学发展沿革和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先端问题,突出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性。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针对知识产权课程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最近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不仅使学生深透掌握知识产权法理论,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知识产权法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法。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通过课后习题使学习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吸收、深化和扩展,非重点章节通过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2.课后作业应以分析案例为主,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通过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