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水能与风能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10
水能和风能-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转换和利用水能和风能的方法和技术。
•掌握水电站和风力发电的原理和构造。
2. 预备知识•了解能量的概念和公式。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电能守恒定律。
3. 学习内容3.1 概述水能和风能都是我们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它们来自于太阳能的直接或间接转化。
本节我们将学习水能和风能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3.2 水能水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水能是指水储存和沿流动方向高低差形成的潜在能量。
水能可以转化为动能或电能,常用的水能转换方法有水轮发电机和水电站。
3.2.1 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是一种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它主要由进水管、水轮、轴承、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部件组成。
当水流经水轮时,水的动能被转化为水轮的机械能,然后通过轴承传递到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输出。
3.2.2 水电站水电站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的工厂设施,它包括水库、水渠、调节水闸、进水管、下闸、发电机等。
水电站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水库式、河道式和泵发电式等。
其中,水库式水电站是最常见的,它主要是利用水库堆积的水位高度差,通过引水管转化成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
3.3 风能风是气体在地球表面的运动,它是由气压差和地球自转产生的。
风能是指风的动能,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3.3.1 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它主要由风轮、齿轮、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部件组成。
当风吹到风轮上,风轮叶片的转动被传递到齿轮上,然后通过电动机和发电机传递至电网。
3.4 思考题1.水等高差有多少时,取代相同的化石燃料发电量要使用多少吨化石燃料?2.风力发电机的转速是如何调节的?3.为什么要建高水位水库和低水位水库?4. 实验探究•制作水轮发电机模型,验证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5. 课堂体验观看风力发电机的视频,并根据视频所看到的现象,描述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 水能和风能-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理解水能和风能的概念1.2 掌握水能和风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1.3 了解水轮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1.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2. 教学内容2.1 水能和风能的概念2.2 水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2.3 水轮发电的基本原理2.4 风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2.5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2.6 实验探究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水能和风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水轮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3.2 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4. 教学过程4.1 热身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水能和风能。
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电影、电视节目或新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并进行讲解。
4.2 导入通过介绍总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原理,引出水能和风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4.3 讲解通过幻灯片和教材,对水轮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原理和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4.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水轮,观察水轮转动的过程,进而了解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的过程。
利用风速计和风车进行实验,探究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的过程。
4.5 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以及对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利用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6. 教学拓展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水库、风能发电站等现场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能和风能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自主设计水轮或风力发电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意识。
7. 教学反思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水能和风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是一本全新的课本,其中《水能和风能》是第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水能、水能利用和风能及风能利用三个部分。
该章节在整个课本中属于较为实用及时代背景相关的一部分,掌握该章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且对于他们以后远离城市,走向乡间生活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1.了解水能、水能的来源及利用方法;2.了解风能、风能的来源及利用方法;3.学生应该能够对水利电站及风力发电有一定的认知与理解;4.学生应该掌握一些新词汇,如水力发电,水轮机,涡轮机,风力发电机等等。
2.2 教学内容1.水能及水能利用2.水概述3.水的形态4.水的产生5.水利电站的组成6.水力发电的过程7.风能及风能利用8.风的概述9.自然界中的风能10.风的产生原因11.风能利用12.风力发电机的结构2.3 教学方法本章我们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原理的同时,也加深对“能源”这个话题的认识。
同时我们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自己的感官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2.4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互动方式,制造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对“能量”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轮流汇报等方式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教师通过丰富的方式展现科学原理,因材施教,降低难度,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原理的同时逐渐进入科学探究的状态,对“能量”与“物理”产生正面影响。
3.教师要通过周密的规划和安排,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让学生在具体实验和互动活动中,生动感受物理实践的乐趣。
2.5 教学评价1.学生出现疑问时及时解决,让学生的心态始终保持稳定。
2.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3.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自己的学习,并适当调整学习进程和方式。
三、教学反思1.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方面,我发现启发式教学方法确实比较适合这一章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水能和风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能、风能的背景、定义及来源;(2)掌握水能、风能的转换原理及应用;(3)能够对水能、风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思考和探究。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水能、风能的利弊、优缺点,并了解环保节能的意义;(2)能够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利用水能、风能实现物品运动。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环保节能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知识内容:(1)水能和风能的背景、定义及来源。
(2)水能和风能的转换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重点:(1)水能和风能的转换原理。
(2)水能和风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难点(1)水能和风能的组成及含义。
(2)水能和风能的转换原理。
三、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2. 分讲解和操作两个步骤进行教学:(1)讲解•了解水能、风能的背景、定义及来源。
•介绍水能、风能的转换原理及应用。
•提出环保节能的意义,分析水能、风能对于环保和节能的作用。
(2)操作1.学生分组,观察并拍照记录周围存在的水能、风能应用的例子。
2.小组内讨论水能、风能应用的利弊、优缺点及改进措施的方法。
3.实践操作:根据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设计一种简单的工程模型,利用水能、风能实现物品运动。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听课、组织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参与度。
2.老师在课堂组织、思维引导、学情把握等方面的水平。
3.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及应用。
4.学生的作品评价:是否能够用水能、风能实现所设计的工程模型。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首先在讲解环节,我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能和风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确了这两种能源的来源和含义。
然后结合示意图,我向学生详细讲解了水能、风能的转换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水能、风能的具体应用和利弊。
在操作环节,我让学生分组,去周围观察并记录水能、风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小组内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分析了水能、风能应用在生活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的方法。
【教科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精选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物理基础打好,公式原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教科版初中物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TB:小初高题库3.水能和风能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等认识水能和风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能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节约能源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二、教学难点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早在19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轮,让流水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碾谷。
如图所示,就是古老的水磨。
自然界中的瀑布、湍流、急速的河水和海浪都具有能量,如朝夕涨落的海水,日夜奔流的江河都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提高生活水平。
教学活动一、水能阅读教材P104,水能及其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
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要求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建筑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授课内容:八年级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材要求:1.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来源,了解水力、风力发电原理和利用方法;2. 掌握水能和风能转化的基本关系;3.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优缺点,理解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水能和风能的来源和利用方法,掌握水能和风能的转化关系;2. 掌握水能和风能转化的原理和基本顺序,了解水力、风力发电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优缺点,理解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学习并掌握水能和风能的转化关系;2. 掌握水利和风利发电的特点、原理和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1.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一下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变得怎样?2.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 图片一:水力发电站(2) 图片二:风力发电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发电站的作用和原理,以及这些发电站的优缺点。
二、学习和掌握水能和风能的转化关系。
1. 引导学生对水能和风能的转化关系进行讨论和辨析。
2. 知识讲解:讲解水能和风能的转化关系,以及水利和风利发电的特点。
3. 实验操作:演示小水轮实验、制作风车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转化关系,并掌握水力、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基本顺序。
三、了解水能和风能的优缺点,理解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1. 引导学生思考: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 知识讲解:讲解水能和风能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四、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习方法。
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提问和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及时纠正学习方法。
三、作业布置。
1. 结合“生活中的能源”主题,调查、收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完成调查报告;2. 回家后通过网络等途径找寻“水力发电总配电成功过程”和“风力发电机原理图及描述”等相关资料,加深对水能和风能的理解。
认识风能教师介绍:
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给我们
生活也带来了很多方便,那么,还
有另外一种能源也给我们的生活带
来了很多的便捷。
这就是风能。
风
是流动的空气,风把风筝吹到天空,
也就是对风筝做功;风能使你做的
小风车飞转,即对小风车做功。
所
以,风具有机械能。
提问:
“风能”知多少?
教师进一步对风能特点、分布、利
用、风力发电进行讲解。
活动:小组组装发电机、感受风力
发电的神奇。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
分钟,代表发言
学生小组活动,感受风
力发电的神奇
结合学习水能的方法,
小组学习风能,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组活动,一起动手实
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
能力、小组合作、交流
的能力
播放短片教师:
同学们,我国的风能水能资源
非常丰富,正是这些丰富的资源,
让我国在世界上一次次的创造奇
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
个短片——厉害了,我的国。
教师:通过课前预习,班级同学也
为我国的伟大工程有感而发,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集体朗诵班级同
学写下的诗歌
通过播放我国的三峡水
电站和海上风力发电
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
渲染情感,呼吁学生努
力学习,洒我青春,为
我国强。
板书设计
12.3水能和风能
分布情况
一、水能
特点
利用
水力发电(原理、发电站)
分布情况
二、风能
特点
利用
风力发电(原理、发电站)
厉害了,我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