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泵体工艺文献综述

泵体工艺文献综述

泵体工艺文献综述
泵体工艺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泵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和专用夹具设计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泵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专用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制造工艺是制造技术的灵魂、核心和关键,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夹具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等,因此,夹具在机械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机械制造业泵体工艺及夹具研究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了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阐述了一些新的工艺方法,还分析了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泵体工艺夹具设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Pump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andDedicated fixture design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soul of core and key, is the most active factor of production.The use of fixture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processing quality,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ion,expand the scope of machine tool technology,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workers,and ensure safety in production,therefore,fixture in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ump technology and fixtures,the machining process and fixture design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describes some of the new process also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fixturestrend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Key words:Pump Technology Fixture Design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1前言

制造工艺是制造技术的灵魂、核心和关键,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其过程是采用金属切削刀具或磨具及其他加工方法来加工工件,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从而生产成为合格零件。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8]。机床夹具是机床上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使用夹具可以有效的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等,因此,夹具在机械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0]。考虑到机械加工工艺安排及夹具的使用在泵体的生产中直接影响到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所以研究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泵体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专用夹具的工装设计。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好生产中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拓展关于泵体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的有关知识面,我通过在图书馆网站上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网上相关资料的搜索等方式进行该资料的收集,搜索时通过关键词“泵体工艺”、“夹具设计现状及趋势”、“机械制造工艺”、“加工工艺发展现状及趋势”等进行搜索,共搜索到的相关期刊、论文的数目为128篇,其中对课题研究有指导作用的有14篇。

2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机械制造领域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往往都是孤立地对待,对于机械制造中所用的机床、工具和制造过程均分别地加以研究。因此,在很长的时期内,尽管在机械制造领域中许多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在大幅度提高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率方面,并未发生重大的突破。近些年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只有把机械制造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学为工具,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才能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最有效的控制,并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9]。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数控(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直线数控(DNC—Direct Numerical Control)和柔性制造(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13]。

成组技术在制造工艺方面最先得到广泛应用。开始是用于成组工序,即把加工方法、安装方式和机床调整相近的零件归结为零件族,设计出适用于全组零件加工的成组工序。成组工序允许采用同一设备和工艺装置,以及相同或相近的机床调整方式来加工全组零件,这样,只要能按零件族安排生产调度计划,就可以大大减少由于零件

品种更换所需要的机床调整时间。此外,由于零件族内诸零件的安装方式和尺寸相近,可设计出应用于成组工序的可调整夹具——成组夹具。只要进行少量的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成组夹具就可适用于全组零件的工序安装[11]。

国内泵体类零件加工线的一个新突破是以三台德国Chiron高速加工中心为主体的VE分配泵泵体新的生产线,实践证明,它工序高度集中,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高,辅助工序减少,并使生产计划组织工作得以简化[1]。当然由于工序高度集中,如果设备可靠性、使用维修、刀具管理跟不上,有可能产生单机瓶颈。这就要求加工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机床的主轴、传动部件、导轨、液压系统、润滑系统、控制系统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在生产中采用先进的机床和刀具,采用气动、液动、多件装夹等高效夹具,采用可换工作台、可换夹具、多位夹具等可以使加工高效、简洁、可靠[3]。

夹具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6]。在现代制造业中,制造装备和工艺装备视为实现产品优质、高产、低耗原则而必备的硬件。机床夹具属于重要工艺装备之一,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柔性夹具是指用同一夹具系统,完成形状尺寸变化的多种工件装夹的装备。无论是工件尺寸系列化,形状相似性,还是加工的零件尺寸形状无一类似,夹具都具有能正确可靠快速的定位装夹功能。事实上,柔性夹具作为现代制造业中一种新型的工艺装备已应用于柔性自动化加工制造中。国际生产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12]。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然而,一般企业都仍习惯于大量采用传统的专用夹具,一般在具有中等生产能力的工厂里,约拥有数千甚至近万套专用夹具。特别是近年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等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对机床夹具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14]。

3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加工控制和测量技术在不断进步,国外先进的制造工艺是将泵体和泵盖分别加工,然后组合到一起进行产品的总装,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大型泵体部件的加工工艺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装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质量,是泵行业不断追求工艺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努力方向[4]。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信息化。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在无人干预的状况下,自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指令完成一定的生产加工过程。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可以研究和创立具有现代意义的成组技术,其功能可能超越任何一项其他先进制造技术[5]。

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1、标准化:机床夹具的标准化与通用化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已有夹具零件及部件的国家标准:GB/T2148~T2259—91以及各类

通用夹具、组合夹具标准等。机床夹具的标准化有利于夹具的商品化生产,有利于缩短生产准备周期,降低生产总成本。2、精密化:随着机械产品精度的日益提高,势必相应提高了对夹具的精度要求。3、高效化:高效化夹具主要用来减少工件加工的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公认的劳动强度。。常见的高效化夹具有自动化夹具、高速化夹具和具有夹紧力装置的夹具等。目前,除了在生产流水线、自动线配置相应的高效、自动化夹具外,在数控机床上,尤其是在加工中心上出现了各种自动装夹工件的夹具以及自动更换夹具的装置,充分发挥了数控机床的效率。4、柔性化:机床夹具的柔性化与机床的柔性化相似,它是指机床夹具通过调整、组合等方式,以适应工艺可变因素的能力。具有柔性化特征的新型夹具种类主要有:组合夹具、通用可调夹具、成组夹具、模块化夹具、数控夹具等。为适应现代机械工业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需要,扩大夹具的柔性化程度,改变专用夹具的不可拆结构,发展可调夹具,将是当前夹具发展的主要方向[7]。

综上所述,夹具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夹具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当代机械加工工艺的需要,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生产的需要带动着夹具的发展,其发展过程是必然的。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泵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专用夹具设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装和检测手段以及对机床夹具的要求等方面入手,尽量使工序集中,提高生产率,提高加工精度,减少辅助工序,降低成本,使生产计划组织工作得以简化。但是由于工序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单机瓶颈,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机床的稳定性、可靠性,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刀具的制造管理上。所以,对泵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专用夹具设计的研究仍要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新亚.BQ型喷油泵泵体加工工艺的研究.航空制造技术,1996,2:17-18.

[2]何世斌,沈惠山,朱心伍.VE泵泵体加工新工艺.现代车用动力,2002,3:32-35.

[3]梅军.泵体的工艺改进.机械工程师,2009,3:44.

[4]夏国锋.泵体的先进加工方法.现代制造工程,2002,1:31-32.

[5]彭学斌,张永泉.泵体部件的加工工艺探讨与实践.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6:35-36.

[6]张永泉,彭学斌.大型双吸泵泵体的加工艺及误差分析.通用机械,2009,8:82-84.

[7]赵冉,张业民,张峰.外啮合齿轮泵泵体孔加工工艺改进及专用夹具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8,22:151-153.

[8]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2-160.

[9]严敬,杨小林.国外水泵研究现状概述.排灌机械,2003,05:1-3.

[10]徐发仁.机床夹具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32-41.

[11]张胜文,赵良才.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系统设计.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8-21.

[12]S Gopalakrishnan.Pum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1996,2:237-247.

[13]Peter H Hergt.Pum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ast,Present and Future.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1997,2:248-253.

[14]Valenti.CFD Software Improves Pump Design.Mechanical Engineering,1996, 11:24-26.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专业教研室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激光雕刻机

数控激光加工机床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发展、数控激光雕刻机的加工原理、加工影响因素、组成及常见故障等内容。通过这些对数控激光雕刻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设计做准备。关键词:数控,激光加工 前言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机床,数控系统能够处理加工程序,控制机床自动完成各种加工运动和辅助运动。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能够自动换刀,自动变更切削参数,完成平面、回旋面、平面曲线和空间曲面的加工,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比较高,因而应用日益广泛。它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很多危险、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1]数控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集成和交融的产物,它涉及机械、控制、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库系统以及认识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已和数控机床的研究、应用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院校都比较重视数控技术和控制技术等课程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使培养的学生懂得数控机床设计方面的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代数控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航空航天、商业、旅游、医药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控技术,尤其是数控激光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使整个制造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控技术可以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综合国力[4][11]。由于社会的需求,造就了一批从事设计、开发和使用数控加工机床的高级人才。而设计和开发的基础是对机械系统和控制理论等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较好的使用其中的资源来进行设计。故此本文介绍了数控激光雕刻机设计的基本理论,描述了数控激光雕刻机设计的基本内容,然后再介绍数控激光雕刻机常见故障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既懂得怎样设计一个数控激光雕刻机,同时能熟练排除机床故障。 1.数控机床的发展

体育文献综述-(1)

体育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题目体育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米光明 专业班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3级1班学号541314020113 院(系)体育学院 指导教师李展(讲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体育文献综述 摘要: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

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影响手段心理疾病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文献综述-车床功能部件开发——动力刀塔三维模型设计

文献综述-车床功能部件开发——动力刀塔三维模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车床功能部件开发——动力刀塔三维模型设计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前言部分,阐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今,世界已进入了全球制造的时代,缩短产业链,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已成为了世界制造企业的变革趋势。面对千差万别的制造业,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整体的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是当今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床除了要求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具有良好的性能外,还要求机床具有高的加工性能。如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阶段能预测出产品 [13]性能,将对提高产品的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机械加工多采用普通机床、组合机床和数控机床。对于大多数零件的普通加工,可以用普通机床完成;对于一些复杂的且精度要求 [2]较高的零件,多采用数控加工中心;组合机床多用于多孔钻削、多平面的铣削。传统的数控车床的加工能力十分有限,一次装夹,只能实现车削或端面钻孔操作。对于较复杂形状类零件的加工,需要在几种不同的加工机床间经过多次加工才能完成,因此就要经过多次的搬运、装夹、定位,这样不仅造成了加工周期的延长,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多次装夹、定位,容易造成多次误差积累,也降低了加工精度,这些都违背了现代加工制造业所倡导的高效、高精度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加工中心及80年代出现的柔性制造系统,主要强调制造设备的柔性,即对小批量多品种零件的适应能力,重点考虑零件加工的可能性,而很少顾及产品加工过程链的长短,没能很好解决工序分散的问题。随着数控机床性

机械类英文参考文献

Int J Interact Des Manuf(2011)5:103–117 DOI10.1007/s12008-011-0119-7 ORIGINAL PAPER Benchmarking of virtual reality performance in mechanics education Maura Mengoni·Michele Germani· Margherita Peruzzini Received:27April2011/Accepted:29April2011/Published online:27May2011 ?Springer-Verlag2011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ities of virtual reality(VR)to improve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It is focu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a proper experimental VR-based set-up whose performance matches mechanical design learning purposes,such as assemblability and tolerances prescription.The method consists of two main activities:VR technologies benchmarking based on sensory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of how VR tools impact on learning curves.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ol-ogy,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is de?ned and an testing plan is set.Evaluation parameters are divided into performance and usability metric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gnitive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VR-based set up is tested on studen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tocol. Keywords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Virtual reality·Experimental protocol·Learning curve· Mechanics education 1Introduction Modern society is dominated by continuous scient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s.Special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ablers for industrial improvement.As a result,nowadays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job-oriented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assuming greater importance.In this context both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are collaborating to create high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The?rst disseminates M.Mengoni(B)·M.Germani·M.Peruzzini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arche, Via Brecce Bianche,60131Ancona,Italy e-mail:m.mengoni@univpm.it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methods while the second pro-vides a practical background for general principles training. The main problem deals with the effort and time required to improve technical learning,whil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orces companies to demand young and high-quali?ed engi-neers in short time.Therefore,the entire educational process needs to be fast and ef?cient.Nove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T)and emerging virtual reality(VR)systems provide a possible answer to the above-mentioned questions.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in mechanical design?eld,are the investigation of such technologies potential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achievable bene?ts in terms of product desig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While IT has been deeply explored in distance education,i.e.e-learning,VR still rep-resents a novelty. VR refers to an immersive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pow-erful visualization and direct manipulation of virtual objects. It is widely used for seve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s it provides novel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s to interact with digital mock-ups.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presen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virtual technolo-gies can simultaneously stimulate the senses of vision by providing stereoscopic imaging views and complex spatial effects,of touch,hearing and motion by respectively adopt-ing haptic,sound and motion devices.Thes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respec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interpreting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highlighted several dif?culties:the impact evaluation of geometric and dimensional tolerances chains,the detection of functional and assembly errors,the recognition of right design solutions and the choice of the proper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These limitations force tutors to seek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ble to improve students’perception.

跆拳道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跆拳道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专业:体育教育姓名:韩杰学号:110111092) 摘要:目前跆拳道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各健身俱乐部都开设跆拳道运动项目,各大高校体育专项也有跆拳道项目的学习。跆拳道的特点是动作刚劲有力,有身体接触,并且属于竞技运动项目,大量采用腰部和下肢的运动,以击打对方为目的对抗性运动,从而不可避免的发生运动损伤,研究发现,损伤部位以足部,关节部位为多见;损伤性质多为软组织损伤,韧带撕伤,肌肉拉伤;最严重的是肾脏损伤及会阴部损伤,损伤原因主要是缺乏准备活动,思想麻痹及报复心理。通过文章初步了解跆拳道运动损伤的原因和如何预防治疗。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损伤预防 引言 跆拳道运动最初起源于朝鲜半岛,是一项以脚为主,以手为辅极具观赏性和激烈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它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现如今各大高校都以开设有跆拳道选修课,此项运动的特点是动作刚劲有力,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属于竞技运动项目。虽然选修课中是以健康第一为原则,但由于跆拳道大量采用腰部和下肢进行较大运动量的练习和训练,肌肉和关节运动幅度加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这样一来不仅对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该项目运动在各高校的正常开展。所以研究损伤的原因和如何预防非常重要。

1.损伤部位 从表1可以看到头躯干、上肢、下肢和其他部位的损伤分别13.7%、22.3%、58.8%和52.2%损伤部位中足、膝、肘关节尤为突出,分别为47、41、36人次,占调查受伤人数的20.2%、17.6%和15.5%。[1] (1)不同练习年限的损伤发生情况。练习年限不同,其损作的发生率也不同,按年限的长短长短依次为19.3%、33.3%、30.3%和17.1% 基本符合练习者的心理和练习的实际情况。初学者往往练习简单的基本动作,且自己也担心受伤,而在练习中更外小心谨慎,而练习2~3 年者,实战练习明显增加,且心理上对防护有所放松。 (2)损伤部位发生情况调查显示:损伤发生部位较广,但以踝膝关节损伤较多见,约占调查人数的45%,其次是肘关节约占12%,再次是头部损约占10% 以上损伤与他人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但未曾有会阴阴囊和肾受伤的报道,此次调查发现会阴及阴囊受伤约占2%,肾脏挫裂伤住院治疗的有1例,其损伤特点与跆拳道运动技术动作特点要求其吻合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损伤部位发生频度与练习年限有关练习在1 ~2年内者损伤相对较少,且没有明显明显差别,而3 年者最多,可能是由于初学者,动作技术不太熟练,在练习过程中,不敢用全力,而4年者,动作技术娴熟,能够做出收自如,点到为止会阴、阴囊损伤多见1年的初学者,由于对护裆不太适应,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姓名:林诗远 学号:20100410208 班级:10级车辆二班 第九章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 熔炼金属时会产生相应的冶炼炉渣和含有重金属的蒸气和粉尘。 在材料的铸造成形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粉尘、烟尘、噪音、多种有害气体和各类辐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过程中锻锤和冲床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加热炉烟尘,清理锻件时会产生粉尘、高温锻件还会带来热辐射;在材料的焊接加工中会产生电弧辐射、高频电磁波、放射线、噪音等,电焊时焊条的外部药皮和焊剂在高温下分解而产生含较多Fe2O3和锰、氟、铜、铝的有害粉尘和气体,还会出现因电弧的紫外线辐射作用于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O3、NO、NO2等;气焊时会因用电石制取乙炔气体而产生大量电渣。 在金属热处理中,高温炉与高温工件会产生热辐射、烟尘和炉渣、油烟,还会因为防止金属氧化而在盐浴炉中加入二氧化钛、硅胶和硅钙铁等脱氧剂而产生废渣盐,在盐浴炉及化学热处理中产生各种酸、碱、盐等及有害气体和高频电场辐射等;表面渗氮时,用电炉加热,并通入氨气,存在氨气的泄露;表面氰化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氰化钠有剧毒,产生含氰气体和废水;表面(氧化)发黑处理时,碱洗在氢氧化钠、碳酸和磷酸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扫描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即为三坐标测量机,是经过4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机床、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兴起后,各种复杂零件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因而体现三维测量技术的三坐标测量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作为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已广泛地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中。它可以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的检测,例如箱体、导轨、涡轮和叶片、缸体、凸轮、齿轮、形体等空间型面的测量。此外,还可用于划线、定中心孔、光刻集成线路等,并可对连续曲面进行扫描及制备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等。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能与柔性制造系统相连接,已成为一类大型精密仪器,故有“测量中心”之称。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主机机械系统(X、Y、Z三轴或其它)、测头系统、电气控制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测量软件)。 三坐标测量机的出现是标志计量仪器从古典的手动方式向现代化自动测试技术过渡的一个里程碑。三坐标测量机在下述方而对三维测量技术有重要作用: (1)解决了复杂形状表面轮廓尺寸的测量,例如箱体零件的孔径与孔位、叶片与齿轮、汽车与飞机等的外廓尺寸检测; (2)提高了三维测量的精度,目前高精度的坐标测量机的单轴精度,每米长度内可达1μm以内,三维空间精度可达1μm一2μm。对于车间检测用的三坐标测量机,每米测量精度单轴也可达3μm一4μm; (3)由于三坐标测量机可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配套组成生产加工线或柔性制造系统,从而促进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 (4)随着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促进了三维测量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不但便于数据处理,而且可以完成CNC的控制功能,可缩短测量时间达95%以上。 2本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2.1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历程 三坐标测量机是集机械、光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大型的精密测量仪器,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因此自1959年

文献综述1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小学生体育现状研究综述 姓名:吴亚荣 学号:061001310 系别:体育系 专业:体育教育 年级:06级 指导教师:喻丙梅 2009年12月17日

小学生体育现状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体育现状。内容涵盖了小学生体育体育兴趣,小学生体育课、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小学体育资源配套情况等。但对于小学体育资源不足、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能满足小学生体育需求的研究很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将直接影响其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也将影响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对于小学生利用社区体育资源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前言 “……当孩子快乐地运动时,受益的是整个世界!”国际体育机构Rlght To Play总裁Johann Olaw Koss以这句寓意深远的语言结束了他在2007“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的讲演,并且博得热烈的掌声。小学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小学生性格天生好动,他们渴望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个体育活动空间。在中央7号文件也明确指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这表明政府对广大学生的关注和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更主要是强化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可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体育教学内容,学校只注重学生成绩,以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着这些方针都没有落到实处。“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是国家对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素质教育掩盖的“应试教育”下,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实行的是两张课表,“不上”“代上”体育课。很多论文就小学生体育兴趣、小学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小学体育资源配套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的观点和做法,但对于小学体育资源不足、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能满足小学生体育需求,对学校、社区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很少。因此了解目前小学体育现状对小学生利用社区体育资源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2.小学体育资源研究 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潘华、宋丽等人对瑞士小学体育器材进行了研究及启发中表明,瑞士体育器材设备却没有硬性的统一规定的,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丰富多彩,师生们可以自定和优化自己的体育器材,其相对数量和绝对质量都优越于我国目前小学体育器材[1]。施海燕对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中指出,有的学校体育经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体育经费的投人却止步不前[2]。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有些学校体育器材破旧不堪,学校不能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甚至连正常的体育课也保证不了。有的学校的器材是自然损坏的器材,有的是被肮脏东西污染了或者易被腐化的器材,还有的像平梯、跳箱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敢使用,这些器材常年被搁置一边,由于经费等原因,部分器材没能及时的维修,导致器材的利用率不容乐观。加之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安排相应的经费用于改善体育设施。赵雄指出,小学体育经费的短缺,器材的匮乏,其配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一半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质上不去。目前学校的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总体上来说,学校体育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费的2%[3]。

拨叉夹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杨林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3班学号:200702010351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刘吉斌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12日

拨叉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综述 1 前言 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是全面综合运用有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一次重要实践。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夹具不仅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还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制造技术已经是生产、国际经济竞争、产品革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获得、开发和利用它。它正被看作是现代国家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工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体现。而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它们的研究对机械工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发展 2.1 发展历史 从1949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中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产业部门之一,其机械加工和夹具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这方面的水平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机械产品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加工工艺过程不合理,夹具应用

近五年来国内幼儿体育教学文献综述

近五年来国内幼儿体育教学文献综述 摘要: 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如何科学地对幼儿进行体育教学成为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重点。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五年来国内相关幼儿体育教学的文献查阅并整理,从其发展现状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对幼儿体育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 体育教育; 影响因素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特征。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离不开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提升。幼儿体育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的身体成长、心理和智力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使教育 部门、幼儿园、家长等愈来愈认识到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幼儿体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日本、德国等国家比较仍有待提高,“重智轻体”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学术界对学前幼儿体育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时间为节点,查阅了2015 年至今的文献,对近五年以来的有关幼儿体育教学的文章进行文献综述,旨在对这一时期幼儿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梳理,以期更科学地指导幼儿体育 活动,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一、对“幼儿体育教学”的界定 幼儿体育教学的对象是 3 ~6 岁的儿童,其培养目标是发展幼儿身体、心理健康、激发运动乐趣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该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安全且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二、关于幼儿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 一) 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凌乱 刘敦晓、庄弼认为,每个幼儿园都自身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缺乏科学性,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部分老师将幼儿 体育活动转化为比赛,导致幼儿体育成人化。崔小林在《幼 儿体育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也提出幼儿阶段的教育是非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体育文献综述 (1)分析

文献综述 题目体育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米光明 专业班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3级1班学号541314020113 院(系)体育学院 指导教师李展(讲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体育文献综述 摘要: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

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影响手段心理疾病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CA6140车床后托架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B06112班 作者姓名贾建宝 作者学号28号 指导教师姓名黄卫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0 年 3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CA6140车床后托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此研究查阅的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成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出来,就得制定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作为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1)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solidworks软件的能力。 (2)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等。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3)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有着飞速的发展。比如,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因为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然而采用每一种特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加工条件参数间都有其规律。因此,目前常采用研究传统切削加工机理的实验统计方法来了解特种加工的工艺规律,以便实际应用,但还缺乏系统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种加工的工艺参数只能凭经验选取,还难以实现最优化和自动化,例如,电火花成形电极的沉入式加工工艺,它在占电火花成

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822475741.html, 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期.杨清琼.牛奔.李丹阳. [2].湖北省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期.刘刚.王喆.刘安清. [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运动精品(学术版)》.2015年4期.杜宏伟. [4].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陈荣浩.陈庆国. [5].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3期.周建.李占海.张志新. [6].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考试周刊》.2011年13期.杨芳. [7].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考试周刊》.2011年14期.谢慧涛. [8].中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状况评估体系研究.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3期.游永豪.温爱玲.祁国鹰.宋旭. [9].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保健教学的运用效果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17期.孙鑫. [10].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期.杨清琼.牛奔.李丹阳.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钱锋.公共管理苏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超硬材料的特种加工文献综述

超硬材料的特种加工的文献综述: 磨削加工是人类最早的生产加工手段,也是当今工业领域重要的加工手段,是精密加工和超精加工首选的加工方法,磨削加工广泛用于机床、工具、汽车、船舶、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能源、交通、建筑、地质、冶金、石油、煤炭、化工、轻工、纺工、仪表仪器、工程陶瓷、耐火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等诸多领域。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磨料及磨削工具成为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工具,具有“工业牙齿”之誉。 超硬材料加工的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先进材料不断涌现,现代化生产对加工方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告诉、高校、高精磨以及越来越多的耐磨材料实施有效的磨削加工,成为现代化加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代表超硬材料磨料磨削工具的出现,为磨削加工翻开了新的一页,超硬材料磨削工具已经在难加工材料(如硬质合金、陶瓷、玻璃、石材、难磨金属等)磨削及高速、高效、高精磨削方面呈现出巨大优势。 在超硬材料磨削工具,结合剂是主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的优劣决定着磨削工具的强度、硬度、耐用度、自锐性、使用寿命等主要性能,同时还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磨削工具的制造工艺性能。因此结合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磨削工具的质量,影响着磨削加工行业的发展。 超硬材料磨削工具常用结合剂主要有树脂结合剂、技术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它们各自拥有其他结合剂无法代替的优势,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又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 金属陶瓷复合结合剂的研究目的是将超硬材料磨削工具用金属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的优点加以综合,使复合结合剂不仅拥有陶瓷结合剂硬度高、气孔率可调、自锐性好、导热率高、耐热性、耐油性、耐水性、耐酸碱性好的特点,还拥有金属结合剂韧性好、强度高、形状保持性好、强度高、形状保持性好等特点。

机械手文献综述汇总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顺序动作机械手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机电控制 学生姓名:杨忠合 指导教师:郑晓军 完成日期: 2014.03.25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目前国内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量新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 搬运机械手仿真设计和制作,机械手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由两个电磁阀控制的气缸来实现机械手的上升下降运动及夹紧工件的动作,两个转速不同的电动机分别通过两线圈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小车的进退运动,并利用ADAMS 软件对搬运机械手进行建模,对其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