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月琴演奏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273.14 KB
- 文档页数:2
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思考程派唱腔是京剧中的一种唱腔流派,京剧月琴是该唱腔的伴奏乐器。
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是京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共同构成了京剧独特的音乐韵律和表演风格。
程派唱腔注重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强调情感的表达,通过音调的上扬和下降,声音的高低变化以及音节的延长和快速转换等手法,使得唱腔富有情感色彩,能够深入人心。
程派唱腔也注重声音的音质和音色的变化。
演唱时,演员要根据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灵活运用嗓音的明亮、柔和、浑厚等不同音色,以达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表演效果。
京剧月琴作为程派唱腔的伴奏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它使用弹拨技法,通过手指的轻重快慢等不同力度的掌控来表现音乐的轻重缓急。
月琴的音色清脆悦耳,高音明亮而低音厚实。
演奏时,琴弦的振动、音符的连贯以及音调的变化都需要乐手准确把握,才能与程派唱腔相互呼应,使得唱腔与伴奏完美结合,达到音乐的和谐统一。
程派唱腔和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还注重节奏的掌握和变化。
节奏是音乐的时间单位,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程派唱腔中的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声音变化,以及京剧月琴中的弹拨技巧和音符长度的控制等,都需要演员和乐手准确地把握节奏的变化,使得音乐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和有力。
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还注重音乐的整体协调和和声的处理。
在表演时,演员和乐手需要密切配合,相互理解和磨合,以做到唱腔和伴奏的和谐统一。
他们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分声部的处理,使得不同音部之间既可以相互呼应,又能够互相独立,达到音乐整体的协调效果。
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在京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构成了京剧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演风格。
只有演员和乐手在表演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及琴弦的音色和表现力,才能够使得京剧的演唱更加传神和动人,达到艺术的高峰。
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思考程派唱腔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特有的唱腔形式,它源自京剧,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学创作,表现力及表演风格,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演元素。
而在表演中,京剧月琴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方式为程派唱腔的表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特点、技巧运用和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程派唱腔的特点程派唱腔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唱腔形式,它以其高亢明朗,辉煌悠扬而著称。
程派唱腔有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音域较宽的特点,从而可在不同剧目中演唱。
程派唱腔在表演中多应用于男性角色的演唱,表现力十分深厚且不失豪放,因此在表演中有较高的难度与挑战。
二、京剧月琴的特点京剧月琴是一种用作伴奏的乐器,通常由演员自己弹奏。
它的音色清脆悠扬,能够为表演增添更多的音乐魅力。
京剧月琴在表演中通常用来弹奏各种旋律,这些旋律往往与程派唱腔的表演相辅相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并且,京剧月琴的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可以让表演更加动听。
三、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1. 和声衬托程派唱腔的表演通常需要伴奏,京剧月琴可以用和声来衬托唱腔,使得整个表演更加悠扬动听。
这就需要演员在使用京剧月琴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使得京剧月琴的演奏与唱腔的表演相得益彰,在和声上更加完美。
2. 节奏变化在表演中,程派唱腔的唱腔节奏会有很多变化,而京剧月琴的演奏也需要与之相配合,这就需要演员在使用京剧月琴的时候,准确地把握唱腔的节奏变化,使得京剧月琴的演奏与唱腔的表演更加协调一致。
3. 旋律表达京剧月琴在表演中也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旋律。
这就需要演员在使用京剧月琴的时候,对不同的旋律进行深入理解,并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使得旋律能够更好地表达出程派唱腔的特点与情感。
四、艺术表达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艺术表达需要演员在表演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使得唱腔与乐器的演奏更加协调一致,并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表演的情感与意境。
程派唱腔与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思考程派唱腔和京剧月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在表演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技巧,既能够提高表演水平,也能够丰富观众的视听感受。
首先,程派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有力,富有感染力。
其技巧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音调的变化。
程派唱腔在音调的转换上较为灵活,调子的变化可以表现角色情感的变化,增强角色形象的立体感。
二、声音的细节处理。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表现出各种音调的细节变化,比如颤音、滑音、闪音等。
这些声音变化可以起到增强情感表达的作用,也能够丰富唱腔的音乐感。
三、表现情感。
程派唱腔在表现情感和气氛方面很突出,需要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
这需要演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使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和角色的形象。
与此同时,京剧月琴作为京剧中的重要音乐伴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技巧。
京剧月琴的技巧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音乐的节奏掌握。
月琴演奏的核心是节奏的掌握,要注重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音符之间的间隔,使得整个演奏过程听起来流畅自然。
二、音量的掌握。
在演奏中,需要根据不同场景的要求,灵活掌握音量的大小。
如在激烈、激动的场景中,可以增加音量,以表现出角色的激情和强烈的情感,而在细腻、柔情的场景中,则需要适当调低音量,以展现角色的柔情和内敛。
三、音乐语言的表达。
京剧月琴不仅仅是为舞台剧增加音乐氛围,还需要通过演奏来传达情感和角色性格的特征。
在演奏时,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乐曲和演奏方式,并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综上所述,程派唱腔和京剧月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艺术,但两者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运用都有所不同。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以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
月琴弹奏实践技巧研究一、引言月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月琴的弹奏技巧是熟练掌握月琴演奏的关键,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月琴的弹奏技巧和技巧的实践方法。
二、月琴弹奏技巧概述月琴的弹奏技巧主要包括左手和右手的技巧。
左手主要负责按弦和调音,右手主要负责拨弦和控制音量。
下面分别介绍月琴弹奏技巧的具体内容。
1.左手技巧左手技巧主要包括指法和调音。
指法是指按弦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按、滑、拨等。
调音是指调整弦的音高,要求准确度高,常用的调音方法有拧弦、移弦等。
2.右手技巧右手技巧主要包括拨弦和控制音量。
拨弦是指用右手的指甲或指尖轻轻拨动弦以产生音响,常用的拨弦方式有弹、挑、勾等。
控制音量是指通过右手的力度和速度调节弦的振动和音量大小。
三、月琴弹奏技巧实践方法月琴弹奏技巧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掌握基本功月琴弹奏的基本功包括指法、调音、拨弦、控制音量等,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2.注重练习技巧月琴的弹奏技巧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要注重练习技巧,不断改进和提高。
3.多听多看多模仿通过多听、多看、多模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月琴的弹奏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4.参加演出和比赛参加演出和比赛可以锻炼自己的演奏技巧,提高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也可以通过和其他演奏者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四、月琴演奏技巧的注意事项月琴演奏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的姿势月琴演奏需要正确的姿势,包括身体的坐姿和手臂的放置,要保持舒适自然的状态,避免长时间的强制姿势。
2.维护月琴月琴是一种乐器,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调音、更换弦等,保持月琴的良好状态可以提高演奏的质量。
3.避免过度练习过度练习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容易导致手部受伤和乐器的损坏,需要适当控制练习时间和强度,保持身体的健康和乐器的寿命。
五、月琴演奏技巧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个月琴演奏技巧的实践案例:1.《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一首经典的月琴曲,需要掌握滑弦和勾弦等技巧。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族文艺谈月琴在京剧伴奏中的演奏技巧王洪涛(佳木斯市演艺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154000)一位好的京剧月琴演奏员,不仅要掌握各个流派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还要了解和熟悉不同琴师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同时还要对剧情和人物有较深的理解,要经常与琴师切磋交流琴艺,对每一出戏的唱段、剧情和人物有共同的认识和理解。
一、正确的弹奏姿势与手形演奏姿势与手形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弹奏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演奏的发挥与效果。
弹琴时的弹奏姿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弹琴如同运动员训练一样,全身肌肉需要放松,身体不要过于呆板、僵硬。
其次,弹奏时左手大拇指应轻轻地放在琴颈上,小臂、手腕、手掌、手指都要特别地松弛,大拇指与手掌紧握琴颈、不够松弛也会影响了演奏。
二、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月琴弹奏也是一样,若没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在以后的弹奏过程中都会受到困难与阻碍。
京剧月琴基本功的练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右手搓、点、轮的练习;二、曲牌、练习曲以及双手配合的练习。
在月琴弹奏中,右手的练习非常重要,百分之七十的功夫都在右手上。
所以必须要重视右手的基本功,要从搓、点开始练习,由慢到快,先开后收非常重要(“开”就是右手放开练习,“收”即指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收“范儿”练习)。
通常有些月琴弹奏者右手打不开,“范儿”很小,直接影响了月琴的弹奏力度,这样弹“轮”也往往过于偏密。
有些地方教学开“范儿”的时候就是右手“开小范儿”,这样练习以后就很难再把右手打开了。
也有少数月琴爱好者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没练几天右手“点”的练习就开始弹唱段了。
到最后,弹奏唱段的数量着实不少,但弹奏的质量则大打折扣。
这就映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开“范”容易改“范”难。
京剧月琴在弹奏中左手没有揉弦、滑弦、打弦、抹弦等技巧,但要注意的是按弦的准确性,保留指的合理运用,避免折指现象的出现,加强双手配合的练习等。
月琴撮的技巧介绍月琴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也是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撮是月琴演奏中的一种技巧,通过使用右手的指尖轻触琴弦,以产生清脆悦耳的音乐。
本文将探讨月琴撮的技巧,包括正确的姿势、指法和练习方法等。
正确的姿势在学习月琴撮之前,正确的姿势对于演奏的舒适度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正确的姿势要点:1.坐姿:在演奏月琴时,应保持坐姿稳定而放松。
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上半身直立,但不僵硬。
2.拇指位置:将右手的拇指放在琴柄的底部,并轻轻托住琴柄。
3.手指弯曲:其他四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应自然地弯曲,以便触碰弦线。
4.手腕位置:手腕应稍微上翘,以便手指可以自由地在琴弦上游走。
正确的姿势将确保你可以更好地控制月琴,并有效地进行撮技巧的练习。
指法技巧撮技巧是月琴演奏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法:1.食指撮:将食指的指腹轻轻触碰琴弦,快速掠过,产生清脆的音色。
食指撮适用于单音或连续音的演奏。
2.中指撮:中指与食指相似,也是通过指腹触碰琴弦并迅速离开来产生音色。
中指撮适用于弹奏连续的音符或音阶。
3.同指撮:同指撮是指用相同的手指连续撮动同一根琴弦。
可以使用食指、中指或无名指来实现。
这种指法适用于演奏连续的音符或特定的音乐技巧。
4.组合撮:组合撮是指同时使用多个手指撮动不同的琴弦。
通过组合不同的指法,可以产生更丰富多样的音效和音乐表达。
练习方法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才能掌握月琴撮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练习方法,帮助你提高撮技巧:1.单弦练习:选择一根琴弦,重复使用食指、中指或其他手指进行撮动。
要保持稳定和均匀的撮动速度,并产生清晰的音色。
2.多弦练习:尝试同时使用两个手指撮动不同的琴弦,让两个音同时响起。
逐渐增加使用更多手指的难度,以增强协调性和技巧。
3.音阶练习:选择一个简单的音阶,例如C大调,沿着琴弦连续撮动每个音符。
保持均匀的速度和清晰的音色。
4.曲目练习:选择一首适合撮技巧练习的曲目。
月琴弹奏实践技巧研究月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乐器,能够演奏出独特的音色和情感。
在月琴的弹奏实践中,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发挥琴音的魅力。
首先,正确的手指位置十分重要。
在月琴的弹奏中,通常使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个手指。
拇指放在弦琴琴盖内侧的位置,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下三弦上。
要注意手指的姿势,保持放松自然,同时也要注意手指关节的弯曲度,以确保能够稳定地按弦。
其次,正确的拨弦方法很关键。
拨弦是月琴弹奏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在拨弦时,应该使用拇指和食指同时进行,拇指拨弦的位置靠近琴槽边缘,食指则在拇指的下方,用于当弦震动时补位。
拨弦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或者过于轻柔,以产生清晰的音色。
第三,要注意节奏和力度的掌控。
在月琴的演奏中,合理地控制节奏和力度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
根据乐曲的风格和要求,演奏者可以通过快慢自如地调整弹奏速度和强弱度,突出乐曲的亮点和情感的变化。
同时,注意给音符加上适当的延音或断音,能够更加丰富演奏效果。
第四,灵活运用琴头部分。
月琴的琴头是弹奏时的重要部分,常常可以运用琴头来带出乐曲的特色和情感。
演奏者可以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和用力的程度,产生不同的音效和颤音效果。
同时,可以运用滴指技法,在乐曲中加入琴头顿音和滑音等技巧,使琴音更加生动有力。
第五,多尝试多练习是提高月琴弹奏技巧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尝试,才能真正掌握月琴弹奏的技巧,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演奏中。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乐曲进行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同时,多听多模仿一些资深演奏家的演奏,学习他们的技巧和风格,也是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总之,月琴弹奏实践技巧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尝试。
通过正确的手指位置、拨弦方法以及节奏和力度的掌控,灵活运用琴头部分,同时多尝试多练习,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发挥月琴的魅力,将其演奏出动人的琴音。
此外,月琴弹奏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技巧和要点。
中秋节的传统乐器与演奏技巧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赏月祈福的时刻。
而在中秋节期间,传统乐器的演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古老的乐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和优秀的文化意蕴。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乐器以及演奏技巧。
一、月琴月琴是中秋传统乐器中最为知名的之一,也是最常用于中秋节演奏的乐器之一。
月琴是一种很古老的弹拨乐器,有着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
月琴演奏需要用手指弹拨琴弦,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弹奏技巧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在演奏月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使用正确的姿势:坐直,手握琴颈,琴体放在腿上,琴弦面朝上。
2. 控制力度:根据音乐的要求,控制弹奏的力度,使得音乐旋律更加丰富和饱满。
3. 琴指的运用:通过改变手指位置和运用琴指,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符和音色,需要灵活掌握。
4. 调音和演奏技巧:根据乐曲的音调,调整弦的音高,并灵活运用指弹技巧来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二、古筝古筝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也是中秋节期间演奏最常见的乐器之一。
古筝有着古朴的外观和独特的音色,演奏时需要用右手指弹拨琴弦,左手控制音符。
在演奏古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示意法:通过左手的指法来表示音高的变化,同时控制演奏中的表达力和音符的连贯性。
2. 手指的运用:古筝演奏需要通过手指的运动控制琴弦的震动和演奏的节奏感,需要具备灵敏和协调的手指动作。
3. 弹拨技巧:右手用指甲弹拨琴弦,可以产生较为明亮的音色,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弹拨法来表现音乐的韵味。
三、笛子笛子是一种传统的吹奏乐器,也是中秋节期间演奏常见的乐器之一。
笛子的音色悠扬,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在演奏笛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口腔和气息控制:通过调整口腔的形状和控制气息的流动,可以产生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高。
2. 手指的运用:通过调整手指的开合和捏合,控制音孔的遮挡和释放,实现音符的转换。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乐器月琴与二胡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弹奏各种乐器以庆祝团圆和丰收的喜悦。
在中秋节的音乐演奏中,月琴和二胡是最常被使用的传统民间乐器。
它们各自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色使得它们成为了中秋节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月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月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中秋节的演奏中,月琴常常被用来演奏古典音乐和传统曲目。
演奏月琴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如指法、抚弦和左手控制音高等。
首先是指法。
月琴的指法类似于吉他,使用手指按弦的方式来弹奏。
演奏者需要熟悉指法的位置和移动,以便在演奏过程中准确地按下正确的音符。
其次是抚弦技巧。
演奏月琴时需要用手指抚弦以产生音响效果。
掌握合适的抚弦力度和角度可以让音色更加柔和和谐。
最后是左手控制音高。
演奏者通过在琴弦上移动指尖的位置来控制音高。
这对于准确演奏乐谱中的各种音符至关重要。
月琴具有优美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其音乐特色体现在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表达方式上。
月琴的演奏常常带有一种深沉、抒情的情感,让人陶醉其中。
在中秋节的演奏中,月琴常常用来演奏一些古典民歌和月夜之歌,表达对中秋月圆之美的赞美。
二、二胡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二胡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悦耳的音色使其成为中秋节音乐演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演奏二胡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如弓法、指法和颤音等。
首先是弓法。
二胡演奏者使用弓子来拉动弦乐器上的弦,通过改变弓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音色的变化。
弓法需要演奏者的手腕和手臂的协同配合,以产生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其次是指法。
二胡有着独特的指法,演奏者使用手指在二胡的两根弦上按压,通过改变指压的位置来产生不同的音高。
指法的熟练程度决定了演奏者能否准确无误地演奏出乐谱中的音符。
最后是颤音技巧。
二胡常常使用颤音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
演奏者通过快速抖动手指来在单个音符上产生连续的颤音效果,使得音乐更具有感染力。
浅谈月琴演奏技巧
发表时间:2011-09-28T11:55:26.92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马学涛
[导读] 月琴作为民族弹拨乐的一种,有广大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定会演奏出更好、更优美的作品。
马学涛
(河南省京剧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月琴,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乐器,有4根琴弦,24品,用弹片弹拨到琴弦上发出声音。
月琴作为民族弹拨乐器,分别为广西、广东、黑龙江及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所采用,自京剧诞生以来,在其乐队编制中一直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并在其音乐伴奏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形成了与京胡、京二胡、月琴“为一体”的三大件,更是起了其他弹拨乐器不可代替的作用。
月琴的定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民族音乐定弦CFCF;另一种是戏曲音乐,定弦为首调定弦#C、#G,主要弹京剧音乐,无论什么音都是作为(3)来弹。
80年代初试制成功一种长杆(较原来长一倍,约18厘米)月琴。
音品增至30个,缚弦下移,增加了琴马,并在琴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梁,音域达4个八度。
音量明显增大,音色富有光彩,除可以为楚剧伴奏外,更适于独奏或合奏。
早在清道光年间湖北的皮黄(汉剧)中,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和京胡一起,这一直是最传统的伴奏格局。
在戏曲中表现人物、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加强戏剧节奏、烘托表演、美化演唱的功能,月琴就是主奏乐器之一。
月琴是一件个性很强的弹拨乐器,声似珠落玉盘,晶莹透亮,它以点状发音为基础,由不同的“点”连接成“线”来勾勒出音乐的旋律。
月琴演奏的特点是颗粒性强,在颗粒间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点”的发音延音短,在演奏旋律性较强的乐曲时会出现颗粒太清楚,旋律线条不明显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演奏一些流畅抒情的乐段时,一定要把“点”包含在线条之中不能过于突出。
月琴在演奏中常用轮指、滚奏、摇指、等技法,月琴右手演奏的基础是弹、拨、撮、轮称为“基本功”。
其方法为右手食指与拇指紧握弹片,手腕与小手臂形成45度,利用手腕的力量弹到佛手的上前方琴弦,反复弹拨,弹拨力度均匀,切记不要弹强、拨弱。
待右手基本熟练后,配合左手。
在弹奏时,要控制指力,过重,太弱都会破坏音乐的线条;要具备旋律的歌唱意识,均匀地弹奏出音乐的线条,给人以连贯和流畅的感觉。
用中速偏慢的轮指表现悠扬抒情的旋律,如果颗粒过于清楚,就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虽然“点”是月琴发音的基础,但不能一味地强调“点”,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来追求“点”与“线”的和谐统一。
月琴演奏时“点”的碰撞所产生的美感是无与伦比的,在演奏中不能单纯地追求“点”而忽略了旋律,当然也不能只重视旋律而忽视了“点”。
在演奏一些作品时我们需要在线条中突出一些“点”的效果,让流畅的音乐变的有棱角,以突出音乐本身的个性;有些音乐需要刻意在“线”中找“点”,如果没有这些点,旋律会变得模糊不清,表现如泣如诉的旋律,以表现人物的个性,使得音乐内涵也更深刻。
如果只有“线”,没有“点”,就不会给人以震撼的感觉,音乐变得平乏,失去光彩。
所以,月琴演奏中,应该根据音乐的具体需要将“点”与“线”完美结合,使音乐即优美又流动,表现出月琴独特的艺术魅力。
初学者可以从音阶练习开始训练,从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由慢到快,反复练习,要求达到旋律流畅,音符均匀,每个音符均带有颗粒状。
音阶练习熟练后,可以进行移指练习,爬音练习,这是演奏乐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另外,演奏乐曲时要把握乐曲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变化来进行处理,弹与拨的力度与幅度如用法不准确,就会破坏作品的涵义。
月琴右手方法之一的扫弦,也是演奏乐曲中常用的方法。
例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引部分结束后突然弹出强烈的和声,此时演奏方法为扫弦,乐曲表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已开始,要注意扫弦不是可以乱用的,一定要和乐曲内容相吻合。
前面谈到右手方法之一“撮”,“撮”分为正撮,反撮。
正撮为弹拨三次,反撮弹拨四次,例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一段音乐:333222333666|222111126(其他小节省略)这一段音乐的演奏,右手腕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弹出的乐曲没有冲击力,也谈不上音色颗粒状。
反撮的方法用得就普遍了。
例如观代京剧《杜鹃山》中柯湘的一段唱“乱云飞”,唱到心情沉重的时候就用反撮。
正、反撮在京剧音乐伴奏中经常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正、反撮,左、右手一定放松,随着乐曲的变化会碰到高难度的跳把位,如按品的位置太紧,是会影响音色与速度的。
月琴的移指练习也是必须要练的,月琴是由琴颈、琴箱所组成,它的琴箱是圆形的,愈是下把位的换把就愈难掌握品的位置,所以要用移指的方法来解决。
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的“打虎上山”的前奏音乐,仅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完成乐曲的演奏(这里要说明一下,京剧传统戏月琴演奏基本上是一根弦,#G),所以用移指就能很好地解决在演奏乐曲中所遇到的技术性困难。
移指的方法是用左手食指,依次往下个品的位置上按。
移指时要左手腕先行,手指放松,但左手腕先行的幅度不能大,移指能否娴熟运用,对演奏快速乐曲能有很大的帮助。
月琴作为民族弹拨乐器融入到京剧乐队后,在整个乐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伴奏唱腔,京胡伴奏唱腔之外的音乐伴奏几乎都由月琴来担当演奏。
时代在进步,月琴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传统戏基本上都是转调定弦,60年代中期现代音乐创作后,便在演奏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现代京剧《杜鹃山》第四场音乐:1=bB 632|6216|536(中间6小节省略)转C153211321|761这两个乐旬是小三度转调,如果用传统方法来演奏,那是无论如何都没法演奏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奏者在初练时既要练习固定调的方法,也要练习首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娴熟、完美地表现乐曲的意境。
下面再谈一下月琴的左右手配合,我们所指的左右手配合,就是右手弹到弦,左手即刻按住品,左手按品的速度不能慢,太慢就会发出扑扑的声音,左右手配合,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例如推拉弦,《红灯记》李铁梅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词是“爹爹和奶奶”0532两个音左右手同时弹、拉,这样才能弹出推拉弦的效果。
月琴作为民族弹拨乐的一种,有广大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定会演奏出更好、更优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