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工业变配电房设计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9
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变电所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 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第1.0.2条 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第1.0.3条 I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正确处理供电和用电的关系,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 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
第1.0.5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的新建工程的设计。
第1.0.6条 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变电所和配电所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变电所、配电所的高压及低压母线,一般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方式。
第2.1.2条 6千伏或10千伏配电所专用电源线的进线侧,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装设断路器:一、事故时需要切断电源;二、需要带负荷切换电源;三、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有要求;四、出线回路较多。
第2.1.3条从总降压变电所或总配电所以放射式向配电所配电时,该配电所的进线侧一般装设隔离开关。
第2.1.4条变电所、配电所的6千伏或10千伏非专用电源线的进线侧,应装设带保护的开关设备。
第2.1.5条 6千伏或10千伏母线的分段处:,一般装设隔离开关,但由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装设断路器:一、事故时需要切换电源;二、需要带负荷操作;三、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有要求;四、出线回路较多。
第2.1.6条 6千伏或10千伏配电装置的出线侧,在有反馈可能的出线回路或架空出线回路中,宜装设线路隔离开关。
第2.l.7条接在母线上的阀型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一般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变电所、配电所架空进、出线上的阀型避雷器回路中,一般不装设隔离开关。
10KV变电室技术规范(终版)天津市电力公司10kV 配电室技术要求一、 10kV 土建配电(开闭)站技术要求1、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 1.8m 并加装防盗护栏;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
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2、变压器室、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启,门锁为插销式明锁。
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配电室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3、地下及地上多层配电室屋顶(即楼上地板)内不应铺设上下水、采暖等水管道及消防喷淋设施。
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4、长度大于7m 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长度大于 60m 时,宜增加一个出口。
当配电室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5、外檐:原清水墙面清扫,刷丙烯酸涂料,外墙采用红砖色涂料涂刷不少于三遍,画黑色墙缝,涂料分色装饰。
纯水泥面外墙采用土黄色涂料涂刷不少于三遍。
6、屋顶:防水层采用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层铺设。
玻璃钢雨水管、雨水斗更换为PVC - U 雨水管、雨水斗。
雨水口改为簸箕口或安装防堵罩。
7、防尘、防火门窗:室内站门窗不具备防尘功能的更换为防尘门窗,门窗锈蚀严重的进行除锈刷漆或更换。
门窗框尺寸及偏差、门窗结构与装配、焊接要求、门窗外观、防渗漏性能、力学性能符合设计标准。
8、配电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站内墙面刷(喷)浆三遍(白)。
地(楼)面宜采用铺瓷砖(500mm*500mm) 或水磨石地面并镶嵌铜条,地面平整、清洁,无裂痕。
电缆沟盖板更换为轧花钢板或无机复合盖板。
9、变压器室、配电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加装防鼠挡板,高度不低于400mm ,里外封堵进出线电缆沟。
10、土建室内站照明设备,设置具备照明、维护功能的低压电源配电箱,多台配电变压器的配电站,应考虑具备低压互投功能。
变配电房设计规范篇一:配电房基本规范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第6.2.1条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
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第6.2.2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
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第6.2.3条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第6.2.4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第6.2.5条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
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
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第6.2.6条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
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条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10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4.10.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10.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1)变压器室附近有易燃物品堆积的场所。
(2)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3)变压器室位于民用主体建筑物内。
4.10.6 配变电所中消防设施的设置:一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宜设火灾自动报警及固定式灭火装置;二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可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
4.10.7 当配电装置室设在楼上时,应设吊装设备的吊装孔或吊装平台。
吊装平台、门或吊装孔的尺寸,应能满足吊装最大设备的需要,吊钩与吊装孔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吊装最高设备的需要。
I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配变电装置)第一节型式与布置1变电所的型式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状况和周围环境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负荷较大的车间和站房,宜设附设变电所或半露天变电所;b.负荷较大的多跨厂房,负荷中心在厂房的中部且环境许可时,宜设车间内变电所或组台式成套变电站;c.高层或大型民用建筑内,宜设室内变电所或组合式成套变电站;d.负荷小而分散的工业企业和大中城市的居民区,宜设独立变电所,有条件时也可设附设变电所或户外箱式变电站;e.环境允许的中小城镇居民区和工厂的生活区,当变压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下时,宜设杆上式或高台式变电所。
2带可燃性油的高压配电装置,宜装设在单独的高压配电室内。
当高压开关柜的数量为6台及以下时,可与低压配电屏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3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具有符合IP3X防护等级外壳的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当环境允许时,可相互靠近布置在车间内。
注:IP3X防护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4室内变电所的每台油量为Iookg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
5在同一配电室内单列布置高、低压配电装置时,当高压开关柜或低压配电屏顶面有裸露带电导体时,两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当高压开关柜和低压配电屏的顶面封闭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2X级时,两者可靠近布置。
注:IP2X防护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6有人值班的配电所,应设单独的值班室。
当低压配电室兼作值班室时,低压配电室面积应适当增大。
高压配电室与值班室应直通或经过通道相通,值班室应有直接通向户外或通向走道的门。
7变电所宜单层布置。
当采用双层布置时,变压器应设在底层。
设于二层的配电室应设搬运设备的通道、平台或孔洞。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确保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第1.0.6条 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第2.0.1条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接近负荷中心;二、进出线方便;三、接近电源侧;四、设备运输方便;五、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六、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七、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邻;八、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九、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第2.0.2条装有可燃性油浸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不应设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当设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第2.0.3条多层建筑中,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配电所、变电所应设置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
第2.0.4条高层主体建筑内不宜设置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配电所和变电所,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时,应设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10kV 配电房设计相关要求10kV 配电房是供配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优劣对终端用户用电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本文对10kV 配电房的设计规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交流以便提高。
一、配电房的优点1.变压器装于室内,不受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防止坏人破坏和偷盗变压器铜心,用户放心,可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且有防老鼠人内造成电气事故的功能。
2.用户计费总表装于室内,上锁交由供电部门直接管理,用户无法入内,只能维护管理装于室外各分路的计费分表。
3. 高压. 低压均采用架空线,成本低,易安装,维护检修方便,易发现和排除故障,线路对地距离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二、10kV配电房设计规范1.配电房的位置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设置在尘埃少.腐蚀介质少. 干燥和震动轻微的地方,并宜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2.配电房的布置必须遵循安全.可靠. 适用和经济等原则,并应便于安装.操作. 搬运.检修. 试验和监测。
3.配电房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
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
4.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咼,室内宜咼出地面50mn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200mn以上。
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 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5.同一配电房内并列的两段母线,当任一段母线有一级负荷时,母线分段处应设防火隔断措施。
6.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6m时,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
7.配电房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它部分不应低于三级。
8.配电房长度超过7 米时,应设两个出口,宜布置在配电房的两端。
当配电房为楼上楼下两部分布置时,楼上部分的出口应至少有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
配电房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
9.配电房的顶棚. 墙面及地面的建筑装修应少积灰和不起灰;顶棚不应抹灰。
10kv工业变配电房设计规范10kV配电房及10kV变电房设计,是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通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规范性和技术性都很强,许多方面涉及到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贯彻落实。
要做好变配电所设计既要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又要满足当地供电部门的具体要求,否则会出现种种问题,影响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
为了做好变配电所的设计,现将本人在审查我院变配电所设计图纸时发现各种问题中的一部分整理出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大家相互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1.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和系统接地的型式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4第312条,配电系统的型式有两个特征,即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如三相四线制,和系统接地的型式如TN-C-S系统。
在正式文件中不得把三相四线制的TN-S系统称为“三相五线制”。
在我国低压配电电压应采220V/380V.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两相三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
在设计文件中,对TN-S与TN-C-S 接地型式的划定有时混淆不清。
系统的接地型式一般是就一个变电所或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而言。
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仅在局部范围内,如一栋楼或一层楼分开时,应称TN-C-S系统。
TN系统中某一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体单独接地时,可称为局部TT系统。
2.分级分类术语和标准计量单位设计文件中的各种分级、分类等名词术语,应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统一,不得混淆。
如经常使用的术语:电力负荷应称为一、二、三级负荷,这里用“级”不用“类”;防雷建筑称为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这里用“类”不用“级”;新的防雷规范不再分工业、民用,屋面避雷网的网格大小也应以新规范为准;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分为0、1、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为10、11区,火灾危险区域分为21、22、23区,这里均用“区”不用“级”或“类”;而火药、炸药、弹药及火工品危险场所电气分为Ⅰ、Ⅱ、Ⅲ类危险场所,这里用“类”不用“区”。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一、引言1.1 编写目的为确保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特制定本设计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
1.3 设计依据本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电力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进行编写。
二、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变电所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2.2 可靠性原则变电所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提高运行效率。
2.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4 美观性原则变电所设计应考虑美观性,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三、设备选型3.1 变压器3.1.1 变压器容量选择根据负荷性质、负荷等级、负荷增长率等因素,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
3.1.2 变压器类型选择根据用途、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油浸式、干式等类型的变压器。
3.2 断路器3.2.1 断路器类型选择根据负荷等级、开关次数等因素,选择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等类型。
3.2.2 断路器容量选择根据负荷电流、短路电流等因素,合理选择断路器容量。
3.3 电缆3.3.1 电缆类型选择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交联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类型的电缆。
3.3.2 电缆截面选择根据负荷电流、短路电流等因素,合理选择电缆截面。
四、电气布局4.1 电气主接线4.1.1 电气主接线设计根据负荷性质、负荷等级、负荷增长率等因素,设计电气主接线。
4.1.2 电气主接线设备布置合理布置电气主接线设备,确保安全、可靠、美观。
4.2 配电室4.2.1 配电室设计根据负荷性质、负荷等级、负荷增长率等因素,设计配电室。
4.2.2 配电室设备布置合理布置配电室设备,确保安全、可靠、美观。
4.3 控制室4.3.1 控制室设计根据监控系统、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等因素,设计控制室。
4.3.2 控制室设备布置合理布置控制室设备,确保安全、可靠、美观。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2008-07-20 13: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条文说明主编单位: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第一章总则第1.0.2条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9)设规字第7号文的规定,是全国通用规范,即国家标准。
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及民用建筑等各行业lOkV及以下变电所的工程设计。
各行各业(即各部门、各地区)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据此执行。
第1.0.4条本条强调变电所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建设标准要符合国情,并体现先进性。
不能标准过低,影响安全运行,也不能标准过高,脱离当前实际水平。
设计中还应力求降低电能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第1.0.5条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设备和器材等电工产品变化很快,生产厂家很多,为保证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设计中所选用的产品一定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部门的产品标准,生产厂要经国家批准并具有生产许可证,以保证产品质量。
有的生产厂家工艺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过关,达不到现行的国家或行业部门的产品标准,甚至没有经过国家鉴定就投产。
采用不合格的产品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设备选型,优先采用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是贯彻国家关于节约能源和保证设计质量的根本措施。
因为生产厂通过本厂的先进设备和熟练工人的技术加工和装配,以及良好的测试条件,能保证成套设备的质量,所以选用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一般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第1.0.6条本条规定了执行本规范与其他国家标准、规范之间的关系。
变电所设计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但在设计工作中还会涉及到其他规范方面的问题,如矿山矿井、防火防爆、接地等,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规范执行。
第二章所址选择第2.0.1条本条主要从安全运行考虑乙第五款如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第七、八款中正上方和正下方系指相邻层。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10KV & under electric substation)GB 50053-1994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第 1.0.3 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第 1.0.4 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选择、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数,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 1.0.5 条变电所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第 1.0.6 条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第 2.0.1 条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接近负荷中心;二、进出线方便三、接近电源侧;四、设备运输方便;五、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六、不宜设在多尘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七、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八、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吡连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九、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第 2.0.2 条装有可燃性油寝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不应设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当设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10kv 工业变配电房设计规范10kV 配电房及 10kV 变电房设计, 是工程建设中通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规范性和技术性都很强,许多 方面涉及到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贯彻落实。
要做好变配电所设 计既要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又要满足当地供电 部门的具体要求,否则会出现种种问题,影响设计质量和工 程进度。
为了做好变配电所的设计,现将本人在审查我院变配电所设计图纸时发现各种问题中的一部分整理出来,进行TC64 第 312 条,配电系统的型式有两个特征,即带电导体 系统的型式, 如三相四线制, 和系统接地的型式如 TN -C -S 系统。
在正式文件中不得把三相四线制的TN - S 系统称为 导体系统的型式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两相三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
在设计文件中,对 TN - S 与TN - C - S 接地型式的划定有时混淆不清。
系统的接地型式一般是就 线 PE 线仅在局部范围内,如一栋楼或一层楼分开时,应称TN - C — S 系统。
TN 系统中某一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电气 装置的外露导电体单独接地时,可称为局部 TT 系统。
2.分简要的分析,与大家相互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1.带电导体 系统的型式和系统接地的型式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三相五线制” 。
在我国低压配电电压应采220V/380V .带电个变电所或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而言。
中性线 N 线和保护级分类术语和标准计量单位设计文件中的各种分级、分类等 名词术语,应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统一,不得混淆。
如经 常使用的术语:电力负荷应称为一、二、三级负荷,这里用级”不用“类” ;防雷建筑称为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这里用“类”不用“级” ;新的防雷规范不再分工业、民用,屋面避雷网的网格大小也应以新规范为准;爆炸性气体环境 危险区域分为 0、1、2 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为 11区,火灾危险区域分为 21、22、23区,这里均用“区”不用“级”或“类” ;而火药、炸药、弹药及火工品危险场 所电气分为I 、 n 、rn 类危险场所,这里用“类”不用“区”。
其他的名词术语也应正确使用,如在正式文件中应使用“断路器”、“变电所”,而不宜使用“自动开关” 、“变电站”等等应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特别要注意单位符号字母的大 小写要正确, 凡由人名转化来的单位符号, 如 A 、 V 、 W 、 N 、Pa 和兆以上的词头符号,如 M 、G 均应大写;除此之外,则律小写,如 kV 、MW 、 kvar 、 km 等。
有关计量单位的资783 页。
3.对土建的要求在 GB50053-94《10kV 及以下变电 所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变电所所址选择和对建筑等有关 专业的要求,在执行中我们还存在不少具体问题,现仅列举10、 等,不 列举。
计量单位的标准符号要正确,字母的大小写不能随意。
如 A 、V 、W 、kV 、kW 、 kVA 、kvar 、lx 、km料,可参阅“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十六章第 773〜以下几例略加分析,今后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1)防火挑檐:车间附设变电所选用油浸电力变压器时,有的未在变压器室大门的上方设置防火挑檐。
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GB50053 - 94的第6.1.8条,规定“在多层和高层主体建筑物的底层布置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时,其底层外墙开口部口:有的设计在长度大于7m 的配电室仅设一个出口或设两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 的防火挑檐” 。
2)安全出个出口但靠近同一端。
这不符合GB50053 - 94第6.2.6条的规定,规范要求“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
3)梁高:有的设计在考虑室内净高时未计及梁的高度。
由于变配电所的跨度较大,有时梁的高度可达800mm 左右,故在提土建条件层高时应考虑梁的高度。
4)值班室:有的设计将值班室设在交通不便的里角。
这不符合GB50053 - 94的第4.1.6条规定,该条规定“有人值班的配电所,应设单独的值班室。
高压配电室与值班室应直通或经过通道相通,值班室应有直接通向户外或通向走道的门。
” 5)电缆沟:有的变电所内双排布置的低压配电屏仅在屏底和后侧设置地沟,两排屏的沟之间互不连通。
为了方便电缆的进出和今后线路的调整,宜将所内所有主电缆沟和控制电缆沟都连通。
4.设备布置在变配电所的设备布置方面,我们也存在种种问题,甚至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现仅举例如下:1 )高、低压配电系统图与平面图不一致。
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系统图与平面图中柜、屏的排列顺序相反。
看系统图时是面向柜、屏的正面,将其从左至右排列为1、2、3 n;而在平面图上却是面向屏的背面,将其从左至右排列为1、2、、3……n,必然弄反了。
要避免这一错误的关键是在系统图和平面图上都应面向柜、屏的正面从左至右按顺序排列。
其二是平面图上双排面对面布置的配电屏之间有母线桥,而在系统图却未画出。
2)低压配电屏屏前、屏后通道宽度不满足新规范要求。
如屏后有时仅距墙700mm,( 电工之家)抽屉式低压屏双排面对面布置时仅相距1800mm.根据规范GB50053 - 94第4.2.9条规定,低压配电室内成排布置配电屏的屏前、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为:其屏后通道,固定式和抽屉式均为1000mm ;其屏前通道,固定式单排布置为1500mm,抽屉式单排布置为1800mm,固定式双排面对面布置为2000mm,抽屉式双排面对面布置为2300mm.只有当建筑物墙面遇有柱类局部凸出时,凸出部分的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
3)配电柜、屏后通道的出口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作为规范强制性条文,GB50053 - 94第4.2.6条规定“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其柜.趁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 时,尚应增加出口。
”这一条要强制执行的理由,是为了当高压柜、低压屏内电气设备有突发性故障时,在屏后的巡视或维修人员能及时离开事故点。
4)配电室内灯具采用线吊、链吊,且安装在配电装置的正上方不符合安全要求。
GB50053 - 94第643条规定,“在配电室内裸导体的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方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 。
因低压屏顶部布置有母线铜排通常又不封闭,故要执行此条规定。
配电室内可采用线槽型荧光灯用吊杆安装。
5)变配电所内设有接地扁钢沿墙敷设,但未设置临时接地接线柱。
为了方便试验和维修时临时接地,应适当设置临时接地接线柱。
接地接线柱的做法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86D563《接地装置安装》第25页。
5.推荐选用D,yn11 结线变压器最近十年,在TN 系统中采用D,yn11结线组别的变压器已很普遍,但还有不少工程仍选用丫,ynO 结线组别的变压器,其原因主要是不清楚前者的优点。
在GB50052 - 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第6.0.7 条规定:在TN 及TT 系统接地型式的低压电网中,宜选用D,yn11结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作为配电变压器” 。
这里“宜选用” 的理由,主要基于D,yn11 结线比Y ,ynO 结线的变压器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抑制高次谐波电流。
三次及以上高次谐波激磁电流在原边接成△形条件下,可在原边形成环流,有利于抑制高次谐波电流,保证供电波形的质量。
2)有利于单位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切除。
因D,yn11 结线比丫,ynO 结线的零序阻抗小得多,使变压器配电系统的单相短路电流扩大3 倍以上,故有利于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切除。
3)能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设备能力。
Y,ynO 结线变压器要求中性线电流不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25%(见GB50052 -95 第6.0.8 条),严重地限制了接用单相负荷的容量,影响了变压器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而D,yn11 结线变压器的中性线电流允许达到相电流的75%以上,甚至可达到相电流的100%,使变压器的容量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单相负荷容量大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在TN 及TT 系统接地型式的低压电网中,推荐采用D,yn11 结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
6.断路器选择与短路电流计算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用作保护电器的有断路器和熔断器两种。
目前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断路器,用它来做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但是,在选用低压断路器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没有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配电线路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应大于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
选择断路器应先计算其出口端的短路电流,但有的设计者却没有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所选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不够,不能切断短路故障电流。
要确定断路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可按设计手册进行计算,但比较烦杂;也可以采用“短路电流查曲线法”来确定计算电流,比较简便。
现将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设计、浙江瑞安万松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断路器产品资料中提供的一种“短路电流查曲线法”附在后面。
通过查此曲线,可以较方便地求得任意安装位置的短路电流近似值。
所举例子的短路点仅为假设,实际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短路点是选在保护电器的出口端。
7.断路器与断路器的级联配合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断路器作短路保护时,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安装处可能出现的短路电流。
但是有时不能满足此要求。
例如:C45N、C65N/H 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仅分别为6kA、10kA ,但其安装处出口端的短路电流有时可达15kA 甚至更高。
这时可用两路办法来解决此问题,第一是改用短路分断能力高的塑壳断路器;第二是仍选用微型断路器,利用其与上级断路的级联配合来实现短路保护。
但是,进行级联配合的上下级断路器的选择须满足下列条件:1)先决条件是上级断路器的固有分断时间比下级断路器的全分断时间短。
也就是说下级断器出口端短路时,下级未来得及切断短路电流,上一级先行切断了短路电流。
2)下级断路器虽不能切断短路电流,但下级断路器及其被保护的线路应能承受短路电流的通过。
3)越级切断电路不应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的供电中断。
4)上下级断路器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其额定电流等级最好相差1〜2级,或根据生产厂提供的级联配合表来表可见,C65N/H 型断路器可与NS100、NS160、NS250 型选择。
现将施耐德电气公司提供的级联配合表附后。
由此断路器进行级联配合,不能与更大的NS400、N630 及以上的断路器进行配合,更不能直接接在变压器低压侧框架式主GB50054 —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实施以来,由于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对断开中性线及应用四极开关的做法也就很难统一。
专家们就国内外规范和IEC标准对断开中性线及应用四级开关的有关规定和做法阐明了各自观点,使我们获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