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8.28 KB
- 文档页数:3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汉语言文学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梅盛王晨婕摘要: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
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目的论翻译问题对策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
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
目的论与纪录片解说词的翻译李娜【摘要】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翻译的行为,这种翻译方法平衡了形式、内容和翻译的目的,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功能理论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译者的策略和方法.这种理论在实现纪录片的翻译目的上有着实质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3)006【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纪录片;目的论;解说词【作者】李娜【作者单位】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 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一、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德国出现了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静态语言学分类,打破了狭义语言意义上的翻译原则。
其代表人物诺德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
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而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法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而这种交际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作为信息发出的译者要考虑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刘军平,2009:385),达到交际的目的。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
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即译者的目的(比如为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Nord,2001)纪录片的翻译就是以第二种目的为基础所进行的翻译工作。
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派创造性地提出的目的性原则,拜托了传统的对等、转换等语言学的翻译方法,运用功能和交际方法来分析、研究翻译,拓展了翻译的研究空间。
翻译活动不再拘泥于词、句或是文本,而是引导潜在的合作,跨越文化障碍,促进功能性的交际。
212仝 慧,邹建玲:目的论视野下的博物馆外宣翻译——以上海博物馆为例目的论视野下的博物馆外宣翻译——以上海博物馆为例仝 慧,邹建玲(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作者简介:仝 慧(1994-),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上海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邹建玲(1973-),女,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摘 要】外宣翻译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让其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上海博物馆中译英文本为例,试分析其译文准确性,以此来检验其翻译是否实现了对外宣传的目的,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目的论;外宣翻译;上海博物馆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212-02一、博物馆用语研究背景伴随着世界一体化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业蓬勃发展。
在最近发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北京不再稳占城市榜单的第一位,上海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上海的魅力值逐年提升,旅游业发展势必更加兴盛,而作为热门景点的上海博物馆更是应该注重对外宣传。
伴随着每年5月19日旅游节以及上海市每年举办的旅游节活动的推动,前往上海参观博物馆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而博物馆用语的外宣文本,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此类文本属于文物翻译,是考古领域的特殊文体。
译者除了要精通源语与目的语之外,还要明白翻译目的、读者对象、翻译标准。
爱泼斯坦曾说:“一个人的谈吐显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机构在对外交流中的外语水平直接影响到它的国际形象”[1]。
因此,博物馆用语中译英的水平不容小觑,故笔者实地搜集资料,试以目的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探讨上博语料的可行性。
二、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外宣翻译翻译过程除了受两种语言的影响和作用外,还受到各自社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关联理论视角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研究摘要: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探究博物馆解说词汉英过程的实质。
作为一种对外传播活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实践与关联理论存在共同特征,两者都强调在交际活动中事先考虑受众或接受者的认知环境的重要性。
博物馆解说词的汉英翻译,实质是译者尽力寻求原文与译文之间最佳关联的过程。
以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在语用关联论的框架下,对译文中的翻译实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归纳了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实践的三大原则:1.合理重组解说词信息,达到最佳关联;2.灵活转换翻译方法,满足受众群体期待;3.增加背景知识介绍,达到双方交际互明。
关键词:关联理论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方法一、引言随着各国间跨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吸引,纷纷选择游历中国。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帮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对外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平台,并通过展出的文物传递民族自豪感。
博物馆解说词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料,其英译文应帮助外国参观者消除博物馆文物信息传播中出现的意义空缺,建立语义连贯,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1]由于中西方思维和语言特点的差异,国内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仍是当前阻碍文化对外传播的“绊脚石”。
目前,对于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关联论探讨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过程的实质,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史上突破性成果之一的河姆渡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译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归纳了一系列的翻译错误,并提出修改译文。
二、语用关联理论视角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实质众所周知,1986年Sperber和Wilson提出关联理论,突破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环境”的概念并主张用“互明”替代传统语用学的“互知”[2]。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文本翻译——以博物馆简介为例
童瑶;谭丽萍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本文以博物馆简介翻译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述了旅游文本翻译的基本目的应该是满足目的语读者的交际需求,而在实现其基本目的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并灵活运用增译法、减译法、合译法、分译法等翻译技巧才能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总页数】1页(P174)
【作者】童瑶;谭丽萍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河北联合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文本的汉英翻译r——以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为例 [J], 张鑫浩
2.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以湖湘旅游景点为例 [J], 唐路一
3.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文本的汉英翻译——以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为例 [J], 张鑫浩;
4.基于翻译目的论的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探析——以平顶山市博物馆为例 [J], 侯静雯
5.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广西博物馆英文解说词的特点——以柳州博物馆为例 [J], 李明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广西博物馆英文解说词的特点作者:李明慧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02期【摘要】近期,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带领无数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国家历史,带动了“博物馆热”。
这一趋势更加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人们若要了解广西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往往会去博物馆参观。
因此,博物馆的展品、解说词和解说词译文是中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了解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物本身蕴藏的核心文化。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2-0044-0020 引言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全年气候温暖宜人;少数民族文化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文化,其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彝族等11种少数民族。
柳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山水环绕,气候宜人,壮乡文化在此地聚集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新兴城市。
近年来,柳州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每年,不少外地游客甚至国外游客到此参观游玩。
“解说词涵盖了展览的前言、简介等和单元、组的标题及说明、文物说明牌及结语”[1]。
是直观、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
为了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馆解说词中英版本的语言特点,本文将在翻译目的论的基础上解析、欣赏博物馆解说词。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人们直观的了解历史的方式,而中英文解说词使游客们更加深入了解该文物或该时期的人文背景。
运用翻译目的论解释博物馆解说词的中英版本特点可为翻译解说词提供理论原则依据,规范译者的翻译方法以达到交际目的。
1 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开始兴起,其核心概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凯瑟琳那·莱斯(Katharina Reiss)于1971年提出功能翻译雏形,认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有时因特殊需要,译文与原文有不同的需要,译者应优先考虑文本的功能特点而不需要过分追求对等。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本汉英翻译启示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
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以宁波帮博物馆的文本翻译为实例,探讨目的论,特别是“目的三原则”对博物馆翻译的启示,旨在呼吁加强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翻译的研究,呼吁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文物资源的翻译应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而创造更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文化氛围。
标签:博物馆文本宁波帮目的论文本翻译一、引言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是城市人文精神、历史故事、建设发展的缩影,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本是国外游客了解我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其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学者对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研究不多,由于缺少理论指导,译文质量也存在较大问题。
对于博物馆文本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传统的翻译理论推崇奈达的“功能对等”,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论”等。
我国则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信、顺”,傅雷的“求神似而非形似”,钱钟书的“如化”等翻译原则与标准。
博物馆文本翻译作为以宣传国内文化为主要目的的交际性翻译活动,现有的翻译原则与标准已无法满足翻译的客观要求。
德国学者弗米尔(Vermeer)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关键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
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博物馆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将翻译看作是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有目的的活动,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中为了创作功能合适的译文而采用的原则和策略。
宁波帮博物馆是宁波城市文明和人文环境质量的具体体现,是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博物馆文本翻译的质量关系到文化交流的成败。
本文试通过对宁波帮博物馆文本翻译的实例分析,讨论功能目的论原则下的博物馆文本翻译策略。
二、功能目的论与博物馆文本翻译(一)功能目的论德国功能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翻译功能派的主流,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贾斯特·霍斯·曼特瑞(Justa Holz Manttari)及克里丝汀·诺德(Christiane Nord)。
目的论视角下的河南博物院旅游文本的中英翻译作者:常小羽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和对比,探讨和研究河南博物院旅游文本的中英翻译。
本文提出了河南博物院旅游文本的中英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找出了河南博物院旅游文本的中英翻译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翻译此类文本的方法。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河南博物院的中英文旅游文本;翻译方法1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都慕名来到中国观赏其山水,了解其文化;现在,更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了解各地文化和历史最好的场所应是各地的博物馆。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集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中原地区更是其文化和历史的发源地。
河南博物院就是记载中原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博物馆旅游文本的中英翻译是一个很好向外界介绍其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文体。
博物馆的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
其一是一些指引游客的一些指示语,其二是关于文物极其相关背景的介绍。
特别是对于第二点,文物的汉英翻译,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和其久远性,并且具有其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印记,所以,在翻译起来,尤为特殊与困难。
这需要译者有良好的文字功底,且熟悉两国文化,并且要知道翻译的目的和标准。
但现在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有些博物馆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没有引起更多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亲自到河南博物院收集第一手资料,发现了其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有其值得肯定的一方面。
作者希望通过翻译目的论和跨文化交际这些理论,来探讨河南博物院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
2 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最早起源于德国,创始人为赖斯(Katharina Reiss),并由弗米尔(Hans Vermeer)和诺德(Christiane Nord)继续发展。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
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标签:博物馆解说词目的论翻译问题对策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
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
翻译目的论宣称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adequacy),而不是等值(equivalence),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
从目的论看博物馆展品介绍的英译作者:杨逸雪来源:《锋绘》2018年第04期摘要: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莫基理论,它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翻译行为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
博物馆展品介绍词具有信息传递以及传播文化的功能,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基础,对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中展品介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尝试找出其误译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归纳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水晶博物馆;展品介绍翻译;翻译策略0 引言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唯一以水晶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该博物馆集水晶精品展示、硅工业展示、历史文物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汇聚了江苏东海及世界各地品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天然水晶奇石和水晶工艺品,向世人展示了水晶世界的晶莹之美与无穷魅力。
这里的水晶展品或天然雕琢、通透纯净,或精雕细刻、色彩多变,每一个展品都配有中英文介绍词,以便让中外参观者了解这些展品的材质、形成特点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但是,笔者在参观东海水晶博物馆时,却发现其中一些展品介绍词的英译存在误译、译名不统一或译意不明以致无法传达其内在涵义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为例,以目的论为指导,是分析其展品介绍英译词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其重译。
1 目的论概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该理论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即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读者理解其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忠实原则指忠实于原文。
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的最高法则,“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的意义甚至功能,那么忠实法则便不再奏效”。
2 目的论视角下的博物馆展品英译2.1 要求用语专业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多为珍贵稀有藏品,或是有教育意义的代表性藏品,在进行展品介绍的英译时,译者必须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将展品的材料、用途、形成方式、制作过程等用严谨专业的语言表述出来。
从目的论视角看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英文翻译【摘要】随着徐州涉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本文试图通过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来探讨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英文翻译。
首先文章分析了徐州博物馆宣传册所包含的两类文本即旅游广告和景点介绍的功能:前者为吸引游客,后者为传递文化。
并针对此目的总结了相关的翻译策略,进而将这些翻译策略运用到语篇的翻译中去。
【关键词】目的论;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翻译策略0.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中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的目光。
徐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以它沧桑的城市发展史和所孕育的灿烂的两汉文化,吸引了无数海外的游客。
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历史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更是游客了解徐州的一个窗口,因此徐州博物馆向游客发放的宣传册的翻译质量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所见的各种景观而且便于游客向其他人宣传介绍徐州。
笔者希望通过功能翻译学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来对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英文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翻译“目的论”简介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以“目的论” (Skopos The ory)(或“译文功能论” )为其核心理论。
这是一种强调译入语读者和译入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它重视的是翻译的目的,而不把源语与译入语的完全对等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
他们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 [1]28首先对此理论做出贡献的是赖斯( Katharina Reiss)。
1971年,她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1978年,汉斯?费米尔( Hans Vermeer) 提出“作为一条总的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 [2]9 90年代初,德国学者诺德( Nord ) 又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忠实”的概念。
139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
贵港市博物馆在贵港市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馆文物展览词错译、漏译、误译等现象屡见不鲜,有损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形象[1]。
如何规范该馆英译文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翻译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并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效果为首要目标。
诺德提出了要以文本目的为翻译的第一准则,并指出翻译过程应遵守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2]。
目的法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中,按译入语使用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以满足译入语使用者的阅读需求[3]。
连贯法则,又叫语内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能够被读者理解并接受,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做到语句连贯通顺。
忠实法则,即通常所理解的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4]。
二、基于目的论对贵港市博物馆文本英译失误的分析旅游文本的英译,有利于促进中外旅游文化交流、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分析贵港市博物馆中文字描述和实物展示的英文翻译存在的不足。
(一)语言层面语言层面的翻译错误,指的是文本英译中存在不符合语言规范的错误,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
1.拼写错误“太平天国”译为“Taping Heavenly Kingdom”,“太平”拼写错误,应为“Taiping”;佛教圣地译为“Buddhist Holly Lands”,“Holly”拼写错误,应为“Holy”。
此类拼写错误,在该馆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译文质量大打折扣。
2.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英文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在该馆英文翻译中主要存在主谓不一致、语态错误、名词单复数错误等语法问题。
(1)主谓不一致原句1:产于桂平市罗秀镇一带的罗秀米粉,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食之可口而著称。
原译:Luoxiu rice noodles which is produced in Luoxiu Town of Guiping City, are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unique craftsmanship and delicious taste.原译中出现了两处错误。
参观博物馆的目的英语作文The Purpose of Visiting Museums.Museums are repositories of human history, culture, and knowledge. They are not just places to view artifacts and exhibits; they are living testaments to ou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purpose of visiting museums is multifaceted, ranging from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o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Education.One of the primary purposes of visiting museums is education. Museums provide a unique platform for learning about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history, science, art, and culture. They offer a visual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that complements traditional classroom learning. Through exhibits, displays, and interactive programs, museums engage visitors, especially young minds, in a fun and engaging way.Moreover, museums often present topics and perspectives that might not be covered in traditional education settings. They introduce visitors to diverse cultures, histories, and ideas, fostering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a sense of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Entertainment.Museums are also excellent places for entertainment. They offer a break from the monotony of daily life,providing visito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engage with interesting and fascinating exhibits. Whether it's a captivating art display, a thrilling historical relic, oran interactive science exhibit, museums provide astimulating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Inspiration.Museums are also hotbeds of inspiration. They are repositories of human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housing works of art, scientific inventions, and cultural artifacts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Visiting museums can inspire visitors to pursue their own passions and interests, whether it's in the arts, sciences, or humanities.Moreover, museums often host temporary exhibitions and special events that introduce visitors to emerging trends and ideas. These exhibitions can spark new interests and inspire visitors to explore new fields or hobbies.Reflection.Beyond edu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inspiration, museums also serve as spaces for reflection. The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visitors to pause, consider, and reflect on the world and their place within it. Museum exhibits often raise questions about human behavior, society, and values, encouraging visitor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deeply about these issues.For instance, historical museums can prompt visitors to consider the past and its impact on the present. Art museums can inspire visitors to think about beauty,creativit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Science museums can foster a sense of curiosity and wonder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 universe.Conclusion.In summary, the purpose of visiting museums is diverse and multifaceted. Museums serve as repositories of knowledge and culture, providing visito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be entertained, be inspired, and reflect. They are not just places to see objects and exhibits; they are spaces for discovery, understanding, and personal growth. Visiting museums is an investment in oneself and in society,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u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目的论视域下的徐州博物馆景点介绍翻译失误浅析张永文【摘要】The industry of tourism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recently.Xuzhou,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Jiangsu Province,attracts numerous tourists around the world due to its history and culture.Xuzhou Museum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introduce this city to the world,which has a valuable collection of unearthed relics.The introduction of Xuzhou Museum is prin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le the English version is translated from its Chinese one.The purpose of the English version is to convey the information of the museum to the foreign tourists and to introduce the culture of Xuzhou tothem.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error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Xuzhou Museum,and it also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modify these errors,aiming to establish a good ima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地处江苏西北部的古城徐州,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
摘要: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
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翻译问题对策目的论
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
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
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
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
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
翻译目的论宣称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adequacy),而不是等
值(equivalence),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
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这就为译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3]。
与传统“等值观”相比,目的论注重的
不是译文与源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从其预期功能出发,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
在目的论框架下,本文将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具体要求整合成以下三个方面: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
博物馆解说词一般包括该馆的概况介绍、最新资讯信息、展品与史料介绍等。
从译文文本功能来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兼具信息和操作功能,旨
在为国外参观者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博物馆信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译文接受者是以“对中国事物知之甚少的一般外国受众”[5]为主。
由此,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视为博物馆
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原则:1.以服务外国游客为导向,译文能准确地传达博物馆相关信息,
并且做到通俗易懂;2.以顺利实施跨文化交流为主旨,即译文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观赏博
物馆所陈列的展品以及发布的各种信息,同时激发其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下文将根据诺德(Nord)自上而下翻译问题的分类模式,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其文化和语言两大层面的翻译问题,依照笔者所提出的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原则,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剖析宁波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二、宁波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层面翻译问题
博物馆解说词里常常会出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若只是简单机械地采用音译的方式,则势必无法让外国游客了解这些专有名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试看以下两例:
(1)香港甬籍收藏家哲夫先生捐赠
原译:Donated by Mr.Zhe Fu,a Hong Kong collector of Ningbo native
改译:Donated by Mr.Zhe Fu(Zhen Jiechu, who donated a lot of rare stamps,post cards and pictures to Ningbo Museum),a Hong Kong collector, a native of Ningbo
(2)唐长庆元年(821),以小溪地形卑隘,迁州治至三江口。
原译:In the first year of Changq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821),the county jurisdiction was moved to Sanjiangkou.
改译:In the first year of Changq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821),the county jurisdiction was moved to the confluence of three rivers(Yaojiang River,Yongjiang River,Fenghua River).
例(1)中的哲夫先生原名郑介初,祖籍宁波镇海,系香港甬港联谊会秘书长,是香港
著名的爱国收藏家,一生致力于收藏有关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近现代文物,曾将数千件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上海、宁波、广州等地。
2001年6月,他曾向宁波博物馆捐献了27件反映近代宁波历史的明信片、图片、史料信函和纪念章等。
原译中直接用拼音音译
其名,外国游客恐难了解他对宁波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搜集做出的重要贡献。
因此,在改译的部分,笔者增译了他的原名,以及简短介绍其为该博物馆所作出的捐赠概况:Zhen
Jiechu,who donated a lot of rare stamps,post cards and pictures to Ningbo Museum.便于西方游客了解该人物的基本情况。
例(2)中的“三江口”是宁波重要的城市地标,因其所在方位为甬江、姚江与奉化江三江汇聚处而得名。
自古以来,宁波是一个极其优良的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特别是到唐朝,“海外杂国、贾船交至”,宁波成为全国著名的对外贸易港,“三江口”则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
显然,原译中的拼音无法向外国游客传达有效准确的信息,笔者认为运用释译加注的方式能使译文更加“充分”,即the confluence of three rivers(Yaojiang River, Yongjiang River,Fenghua River),较为准确地反映其方位,与原文所传达的信息吻合,亦有助于外国参观者的理解,便于顺利实施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