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112.07 KB
- 文档页数:6
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译研究随着中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译问题,探讨如何更准确、地道地传达中医药的理念、文化和价值观。
一、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近年来,中医药逐渐为国际社会所重视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和使用中医药。
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好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还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翻译应该以实现特定的沟通目的为中心。
在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中,目的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企业需要明确宣传资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吸引患者还是为了推广中医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传达中医药的精髓和特色。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在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尊重和体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要注意避免文化隔阂和误解,确保翻译稿件能够被外国读者准确理解和接受。
在翻译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解释和注解,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
四、语言表达的规范与地道中医药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要求语言表达既准确规范又地道自然。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通顺性,避免因为翻译错误造成对中医药的误解。
还要注意在语言表达上体现中医药的优雅和魅力,尽可能使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符合英文读者的审美习惯。
五、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翻译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和宣传对象,中医药企业需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翻译。
对于患者信息册、宣传海报等宣传资料,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和语言特点进行定制化翻译,以满足当地读者的需求。
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Enterprise Profile企业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或者更进一步说,是让外国的潜在客户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从而取得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因此,中国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必须在行文风格、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上迎合目标受众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读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顺利地接受宣传信息。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语文化和目标受众的需要(主体性的制约因素——受动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不适合做对外宣传的原文进行处理和加工。
下面以企业外宣资料中最常见、最典型的文本特征为例来说明译者是如何发挥主体性的。
企业简介不同于一般的说明书,具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在翻译时必须结合其语言特点根据英语的习惯方式对内容进行调整,必须记住“内外有别”的观点,使译文信息准确、意图明确、表达切题,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特点一:程式化用语经营:engage in, deal in, handle, operate…专营怎么翻译??奉行/坚持…原则;以…为宗旨Hold/abide by/adhere to/followBased on the motto… with the enterprise spirit of …Principle/tenet/motto/spirit …经…批准be approved/appointed/permitted by…集…于一体integrate/combine获得奖项:Be awarded the gold prize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Pass/gain/obtain/be granted the Certificate of ISO900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各种企业的英文翻译:个人独资企业:sole proprietorship enterprise/sole investment enterprise国营企业:state-run enterprise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集体企业:collectively-run enterprise乡镇企业:township enterprise公营企业:public enterprise私营企业:private enterprise私营工商业:privately owned individu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公私合营企业:joint state-private enterprise合作社企业:cooperative enterprise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外向型企业: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劳动密集型企业: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技术密集型企业:technology-intensive enterprise国有大中型企业:big-and-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亏损企业:money-losing enterprise联合企业:conglomerate工业企业:industrial complex生产型企业:production enterprise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独资企业):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nterpriseforeign-funded enterprise特点2:频繁使用标语口号英语注重名称的使用,汉语注重动词的使用;汉语标语常常使用主谓结构,动词标志明显,英语标题名词多,所以汉英翻译实践中要注意转换。
第二讲: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应用类文本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及其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对外宣传“最佳社会效应”的目的论原则,以及一系列辅助性策略原则的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够用于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宣传翻译不宜按照中文文本的措辞行文,避免译文累赘繁复、语句冗长,造成中式英语;并且通过解析,帮助学生认识中文宣传文本自身的语言特征以及英语读者的信息需求;要求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注意考虑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对英语文字运用与行文的接受心理;其次要求学生在中译英的翻译实践中一定要仔细查阅英-英词典,以便掌握英语词语概念的语义结构特征。
2、教学内容:a) 对外宣传目的论原则b) 策略论原则c) 对外宣传“经济简明”策略原则d) 可操作性规则e)实例分析3、教学重点: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上升到具体4.教学方法:解析法、归纳法、推论法;提问与讨论5、教学材料:《今日中国》片断、香港回归宣传材料片断《上海翻译》2007《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Louis V 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路易威登:创意情感2009,香港Part I:概述1.对外宣传翻译的侧重性目的论原则目的-需求论理论特点: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遵循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目的——需求,即翻译活动行为背后必有其特定动机,而动机背后必有特定目的,目的背后又必有特定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是动态的、发展的。
从翻译活动看,需求层次不仅体现在(通过译者实现的)委托人的需求和读者需求两个方面(前者需求实现以后者需求实现为前提),还体现在需求的层次性。
比如,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宣传中,游客的需求变化(如追求特色性、观赏性、知识性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五章: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 概述外宣翻译是将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内容包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的信息通报、投资指南、旅游指南、城市/企业事业机构的宣传介绍、各种大型国际性活动宣传等。
外宣翻译的成效与国家和区域形象的塑造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密切相关。
就中文宣传文本的翻译而言,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信息特征强;二是注重宣传效应;三是许多中文外宣文本自身存在诸多不足。
这类文本范围较广,目前,这类文本翻译的社会需求很大,但在中译外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最多。
1.1. 外宣文本英译的现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准确无误、方便快捷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在此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设法化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而且要满足译文的文本功能,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从而取得最佳宣传效应。
然而,在外宣英译实践中,译文让读者费解,甚至误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译文带有严重的“死译硬译”痕迹,许多中文里的套话空话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表达被机械地翻译成英文,虽然在形式上,汉语转换成了英语,但是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层面上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即所谓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因而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无法达到外宣英译的最终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 译者对中文文本的实际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只满足于寻求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其次,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重视不够,译文在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方面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第三, 长期以来,我们的翻译标准强调信、达、雅,译者也一直以忠实原作为己任,注重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和策略,努力寻找有关中国式思维模式最贴切的英文转换,但是对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信息需求关注不够,视乎语言转换完成了,信息就自然传递了,译者对译文的可读性和适用性考虑不多,对译文的文本功能和宣传目标缺乏整体把握,因而, 译文的信息传递效果是未知的, 不为译者所重视。
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英翻译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目的论翻译理论概述 (2)1.2 汉英翻译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分析 (5)二、目的论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 (6)2.1 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7)2.2 翻译过程中的目的论视角 (9)2.3 目的论与翻译策略选择 (10)三、汉英翻译的目的论视角分析 (11)3.1 汉语与英语的特点对比 (11)3.2 汉英翻译的目的与策略选择 (13)3.3 目的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4)四、目的论视角下汉英翻译的研究方法 (15)4.1 文献研究法 (16)4.2 实证研究法 (18)4.3 对比分析法 (19)五、目的论视角下汉英翻译的策略探讨 (20)5.1 直译法与意译法的选择与应用 (21)5.2 文化因素考虑的翻译策略调整 (22)5.3 翻译中的语言转换策略探讨 (24)六、目的论视角下汉英翻译的实践研究 (25)6.1 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关系研究 (26)6.2 翻译实践中的目的论运用案例分析 (27)6.3 翻译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总结 (31)7.2 研究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与展望 (32)一、内容概括从目的论视角看汉英翻译研究,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的目的与目标。
本文首先回顾了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其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从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理,强调了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英翻译的目的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文化传承、信息传递、交际功能等方面。
本文还分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如译者的主观意识、翻译目的的多样性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总结了汉英翻译研究的目的论视角的主要贡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1 目的论翻译理论概述目的论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效果。
2452020年29期总第521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企业荣誉外宣汉英翻译的规范化探析文/李小英宣传方式具有高度相似之处,国外企业荣誉外宣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这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如在荣誉外宣材料的排版模式上可以借鉴颁奖机构的给定版本。
二、中国企业荣誉外宣的形式现状1.统一性不足。
从当前我国企业荣誉外宣汉英翻译文本来看,荣誉外宣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性,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荣誉在英译上的呈现缺乏一致性,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形象宣传,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在荣誉称号上,我国企业都较为相似,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诚信企业、模范职工之家等,但是查询不同企业的英文网站后发现,对同一种荣誉名称的英语翻译很不一致。
由于各个企业在翻译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导致呈现出不同的英译版本,有些采用省译,有些采用直译和意译。
2.准确性有待提高。
翻译中还存在汉语荣誉与英译名称的内涵不一致,在现实中大多数的英译名称还是能够表达汉语荣誉内涵的,但是多个英译名的存在容易造成理解的不通,其中还有些英译名的内涵与汉语荣誉的内涵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本身也违背了翻译的原则,如“信”“忠实”。
还存在不同汉语荣誉名称的英译名一样的情况,不同的汉语荣誉,英译名在意思上很接近,在翻译的过程中若采用意译的方式,就会存在不同汉语荣誉的英译名一样的情况。
3.规范性弱。
在企业荣誉外宣翻译中还存在英文网站出现汉语的荒谬之处。
很多企业在英文网站中对企业介绍的篇幅很长,荣誉介绍就穿插在企业介绍中,呈现出杂乱之感。
有些企业则在英文网站中直接开设了荣誉介绍窗口,但是其中陈列了许多汉语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同时国际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从以前的有形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企业的形象等无形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企业为增强和展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的宣传,而企业的荣誉正是企业形象及企业信誉等方面的重要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外宣资料翻译 作者:谢蒙蒙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4期
摘 要:经贸外宣资料翻译是对外经贸活动的基础。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在经贸外宣资料翻译中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翻译应遵循的目的论,语用论相关理论体系指导外宣资料的翻译。
关键词:外宣资料;目的论;语用论 Abstract:Successful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 can surely help to promote the spread popularity of a corporate and boost its sales.The paper focus on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at we can use when we do publicity materials translation.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ories should be based on Skopos theory,pragmatic translation and system-functional theory.
Key words:promotional publicity materials;corporate development;translation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image of a country,to a large extent,depend on its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Economic and trade promotional materials translation is the very basis for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对于一家现代化企业来说,企业的宣传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系统的一方面,企业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企业宣传资料包罗万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参展,也有的是为了招商或者产品发布等,不过,企业宣传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详细介绍企业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合作对象,为企业创造合作机会。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地不断深入,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也变得重要起来,但是在知行翻译看来,企业宣传资料翻译不同于普通的文档翻译,今天知行翻译就以中英文企业宣传资料为例,介绍一下在文体和语言两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内容?首先,做企业宣传资料翻译时,要以信息传达为基础。
对于英文企业宣传资料来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平实的语言凸显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在企业宣传资料翻译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信息能有效,全面的传达和输出,精确地介绍企业,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宣传资料翻译的质量。
其次,做企业宣传资料翻译时,要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我们知道,和汉语相比,英语具有词汇心态变化多样,句法结构灵活的特点,尤其是在表达多层逻辑思维的时候,语篇中的复合句和长句比较多,其中包含许多修饰成分的从句中各部分顺序比较灵活。
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可以用短句,分句,流水句等汉语句式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逻辑顺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层叙述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翻译的难度,还会增加译文的易懂性。
最后,在做企业宣传资料翻译时,应当灵活进行语言发挥。
相比较英文来说,中文的企业宣传资料趋向于长篇大论,喜欢用对仗,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段以渲染效果,在语言结构方面,常用概念性即空洞夸大的描述性套话,辞藻华丽,行文注重同意平衡。
因此在翻译中文企业宣传资料时,译员应该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同时,去考虑译文受众的语言习惯,进行必要的语言和文字加工,只有译文符合受众的表达习惯,才能得到宣传对象的认可,从而达到企业宣传的目的。
以上就是知行翻译认为企业宣传资料翻译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于一家企业,特别是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更为重要,因此在选择企业宣传资料翻译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翻译公司,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
论外宣翻译内外有别原则概要:中国的经济日益发展,国际影响也日益扩大,需要翻译的各种资料也与日俱增,这就赋予翻译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外宣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外宣翻译的独特性决定了在翻译中要充分重视“内外有别”的原则。
不能一味按照汉语原文生搬硬套,而要潜心研究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综合运用增删补改等各种翻译技巧,从而提高外宣翻译的译文质量,这样才能达到宣传中国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的。
外宣翻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对外性,它的对象是国外读者。
但是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多带有典型国情色彩的事务和观念,很多国内流行的说法和表达不太容易被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因此,如何克服翻译中的这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就要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注意“内外有别”的原则,翻译中虽然始终强调“忠实”的原则,但不意味着对原文形式和内容的亦步亦趋。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对内可行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对外就合适,对内和对外要有区别,必要时要允许某种程度上的“双轨制”,甚至允许原文和译文“各行其是”,这就要熟悉和了解汉英读者的不同心理习惯及其相应的文体规范上的差异,对国外读者不熟悉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适当解释,或变通处理。
因此,在外宣翻译中往往需要灵活变通,对原文也可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写。
如下面的这个例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现就鼓励外商来本市投资提出如下意见”这样一段文字是我们在汉语媒体中是经常能看的,在汉语并无不妥,但是翻译成英语之后,就会发现如果完全直译的话,译文是非常臃肿啰嗦的,使得英文读者很难读下去。
分析这段话,真正要传达的信息是“市政府为加快本市招商引资步伐,促进本市经济发展,现就鼓励外商来本市投资提出如下意见。
”其他一些冗余成分在翻译中可以省略,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向英语读者传达出原文的信息,所以译文可改成“Inorder to open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promote the foreign i nvestment for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s for the foreign investment as follows.”注意了“内外有别”原则的译文更加简洁凝练,更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可能是比直译更加忠实原文的做法。
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一、引言企业外宣资料是指企业为传播自身形象、宣传产品或服务而制作的宣传材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外宣资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外宣资料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设计原则2.1 一致性原则企业外宣资料应与企业整体形象保持一致。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统一的字体、颜色和版式,以确保资料的一致性。
此外,企业标志和口号等元素也应在各类资料中得到准确呈现,以增强企业的品牌认知度。
2.2 目标导向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的设计应以传达明确的目标为导向。
在制作资料之前,必须明确资料的受众群体和传达的信息。
只有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期望,才能通过资料有效地传达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
2.3 简洁性原则企业外宣资料应力求简洁明了。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字和复杂的排版。
关键信息应以简洁的方式呈现,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信息接受度。
2.4 创新性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的设计应具有创新性。
创新的设计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资料的吸引力和记忆度。
可以通过运用新颖的排版、独特的图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等方式,使企业外宣资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5 可读性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的设计应注重可读性。
资料中的文字应清晰易读,字体大小和行距应适中,以方便读者阅读。
此外,合理的段落分隔和重点标记也有助于提高资料的可读性。
2.6 多样性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受众需求,采用多样的形式和媒介。
可以结合印刷品、电子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升资料的传播效果。
三、企业外宣资料的实践经验3.1 宣传册设计宣传册是企业最常见的外宣资料之一。
在设计宣传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用吸引人的封面设计,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在宣传册中加入客户案例和证明材料,增加资料的可信度;•提供联系方式和二维码,以方便读者与企业进行进一步沟通。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收稿日期:2004205212;修回日期:2004209227
作者简介:陶全胜(1964-),男,安徽枞阳人,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
第19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No.4
2005年8月JOURNAL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Aug.2005
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陶全胜(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淮南 232001)
摘 要:文章运用翻译目的论的有关原理,并通过译例分析,提出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应遵循“传译主要信息、语用等效、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的原则。贯彻这三条原则有助于达到译界所公认的“以传达信息为目的,
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的应用文体翻译标准。关键词:企业外宣资料;主要信息;语用等效;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5)0420124206
ExploringprinciplesoftranslatingeconomicliteratureofenterprisesfromChinesetoEnglishbasedonSkopostheory
TAOQuan2sheng(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
Abstract:BasedonSkopostheoryandwithexamplesanalysis,theauthorputsforwardtheviewthatmajorprinciplesoftranslatingeconomiesliteratureshouldbeconveyingthemaininformation,achievingpragmaticequivalence,andreachingconsistencyoftranslatingconceptsandterms.Byadheringtothethreeprinciples,theversionoftranslationcanmeetthewell2acceptedpracticaltranslationstandardwhichstressesconveyinginformationandconsideringtheeffectoftranslating.Keywords:economicliteratureofenterprises;maininform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consistencyoftranslatingconceptsandterms
一、引 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主体,要走向世界市场,融合于世界经济,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应有过硬的宣传推销措施,以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空间。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是企业向国外拓展市场的前提,良好的对外宣传资料有助于企业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但目前一些企业外宣资料的汉英翻译,过分拘泥于“忠实”与“等值”,在译文中出现了中式英语的倾向,不利于企业对外交流。还有一些企业对外宣传工作没有体现“内外有别”,把对国内使用的资料直接翻译出来对外使用,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宣传效果。许建忠教授提出的“得作者之志,为读者所接受”的实用文体的翻译©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标准[1](P49)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本文根据翻译目的论及其他有关翻译理论,并通过对一些企业外宣资料的译例分析,探讨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并希望和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企业外宣资料种类繁多,很难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本文重点讨论企业为促销目的而进行的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产品推介、广告宣传以及为招商引资而散发的有关宣传材料。
二、翻译目的和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的通过语言媒介实施的跨文化互动行为[2]。在这一行为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者起到不同的作用。客户通常是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由他们确定翻译的目的;译者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以表达源语文化文本施授者的交际意图;目标文化的接受者是文本的使用者。源语文本并非处于权威的中心地位,而是个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目的[3]。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主要目的,是由该翻译行为的发起者(企业)所确定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国外为本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销企业自身的产品,扩大其服务范围,加快引进外资的步伐,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翻译毕竟是为不懂原文的读者服务的,译者为达到企业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想方设法地与读者沟通,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图。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面、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意义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作出诠释[4]。因此,对翻译而言,原文文本是静态的、个体的,而接受者是能动的、可变的、多层次的。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不仅要关注原文文本及其翻译的主要意图,还应考虑接受者(读者)的需求。翻译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要实现企业的目的,就必须调动一切翻译手段满足读者的需求,服从为读者服务这一目的。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翻译行为都有一个既定的目的,并尽可能实现这一目的。然而,目的又可以是达到某种目标过程中的临时性阶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有多种相互关联、属于不同阶段的目的[5]。也就是说,翻译目的是多层次的。笔者认为,在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中,企业所确定的目的是主要目的,
其他任何翻译目的(包括为读者服务的目的)都属于阶段性的目的,都应该为主要目的服务。根据翻译目的论和翻译接受美学论的有关原理,企业为译者所提供的对外宣传资料并非权威的、唯一的信息来源,译者完全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求,选择能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目的的信息加以传译。译者对中文宣传资料的原稿可以删节或改写,也可以将需要翻译的部分所蕴含的文体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等内容排除在外,只保留主要信息。总之,什么信息需要传译应根据企业的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正如黄忠廉所指出的那样,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可以采用变通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2](P48)。因此,传译主要信息应成为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首要原则。笔者认为,徐勤、吴颖提出在经贸外宣资料翻译中“只保留经济信息等值[7]”这一提法有些失之偏颇。经济信息和其他信息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的例(4)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只要有利于实现企业翻译目的和适合于读者需求的任何信息都要准确传递。反之,某些不必要的经济信息,就没有必要传递。传译主要信息的原则解决了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中应传译什么信息的问题。如何有效地传译这些信息也是译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如前所述,在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中,企业所定的翻译目的是该翻译行为的主要目的,其他翻译目的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服务的,但其他翻译目的有效的实现也会有助于主要目的实现。如果说在传译什么信息的问题上,应首先关注企业所设定的翻译目的的话,那么就如何传译这些信息而言,译者就偏重于满足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译者要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比较,使企业外宣资料的译文和原文在语用效521
第4期 陶全胜: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果上达到一致,使目的语读者获得类似于源语读者的感受,从而成功地实现目的语读者与原文及原文作者的交际,有效地达到企业所祈求的翻译目的。因此笔者认为,追求语用等效理应被视为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翻译企业外宣资料时,必然要遇到一些概念术语,这些概念术语或体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如优惠关税(preferentialduty);或反映国际商业惯例,如可撤销信用证(RevocableLC)
;还有些概念术语是
与进行对外宣传的企业相关的行业术语。这些概念术语中所蕴含的信息是企业外宣资料中的重要信息,
需要准确无误地加以翻译,否则就难以达到企业所确定的翻译目的,也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需求。大部分概念术语均有统一的译名,即使一时还没有固定的英语表达,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谨慎从事,务求在译作中保持译名统一。译者应把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作为外宣资料翻译中的原则之一。
三、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的实际应用上面我们根据翻译目的论和翻译接受美学理论的有关原理,探讨了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与原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指导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的三条原则:一是传译主要信息原则;二是语用等效的原则;三是概念术语译名统一的原则。下面笔者将通过实例来说明这三条原则:
1.传译主要信息的原则为了贯彻传译主要信息的原则,根据企业所设定的翻译目的和读者的需求,译者可以对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中文稿件采用变通的方法进行翻译,以保留主要内容,具体方法为减译、编译、述译、缩译、并译和改译等[6](P48)。也可以排除与翻译目的关系不大的其他信息,如文体信息和语言信息。例(1):……诞生于上世纪末的虎豹集团,信守孜孜以求、永不言退的发展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凭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独有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尽握无限商机于掌间,渐显王者之气于天地。……虎豹人以其特有的灵气,极目一流,精益求精,集世界顶尖服装生产技术装备之大成。裁天上彩虹,
绣人间缤纷,开设计之先河,臻质量之高峰,领导服装潮流,尽显领袖风采。……天道酬勤,不断进取的虎豹人撷取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选自江苏虎豹集团外宣材料)这段企业外宣资料的写作方法深受汉文化美辞之风影响,充满了大量华丽的词藻(如“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王者之气”“领袖风采”等)。作为对内宣传资料,还能为国人所接受。如果不加改动,就勉强译成外文,难免使崇尚以简洁为美的美英读者感到厌恶,也很难达到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周领顺根据英语的风格特点和读者需求,对上述文字进行改写,并作了如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