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小老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大作家小老师教学反思1. 引言《大作家小老师》是一本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群体的绘本故事书,通过一个小老师的故事,引导儿童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使用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小学生写作培训班的教学活动。
本篇文档将对这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教学背景教学班级:小学三年级(30名学生)教学内容:《大作家小老师》绘本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3. 教学过程3.1 绘本阅读阶段在教学开始前,我让学生们观察书籍封面和插图,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然后,我以朗读的方式给学生们读故事,让他们聚焦在故事情节上,同时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
接下来,我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并结合故事内容进行相关讨论。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2 闲谈互动阶段在故事阅读之后,我进行了一次师生互动的闲谈活动。
以尊重学生的意见为主,我引导学生们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和思考。
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保持活动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3 创作实践阶段在学生们充分理解故事情节之后,我引导学生们进行创作实践。
首先,我给学生们一个主题,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我给予学生们指导和鼓励,从引导他们构思文章框架到帮助他们丰富文章内容。
同时,我使用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4 作品分享和互评阶段在学生们完成文章写作之后,我组织了一次作品分享和互评的活动。
学生们彼此交换自己的作品,并在小组内进行互相批评和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以鼓励和指导的角色出现,帮助学生们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并给予他们改进意见。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反思4.1 教学优点•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学生们对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的闲谈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2、理解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
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上节课同学们对课题提了很多问题,并且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知道了大作家是——(板书:萧伯纳),小老师是——(板书:娜塔莎)。
(出示课文插图)知道了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一位小姑娘,他们在一起玩了好久。
我感觉同学们真会学习,真了不起。
不过,我们上节课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是什么问题呢?(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呢?)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静下心来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铅笔把文中有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一会儿交流。
三、交流问题: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内容。
(1)自读萧伯纳的话,在你觉得重要的词语下加点,并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如果你就是世界著名大作家,说这话时你会怎么想?萧伯纳是怎么想的?(3)你来当一当萧伯纳,读一读他的话。
指导感情朗读第二段。
2、如果是你,当你知道跟你玩的是世界著名大作家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3、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指名朗读第三段。
(出示第三段)(1)从小姑娘的话中,你来猜猜她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2)用铅笔在“竟学着他的口吻”下加点,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你来当当小姑娘,读读她说的话。
指导感情朗读第三段。
4、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不觉为之一震。
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自夸了。
请用铅笔在“为之一震”下加点,想想“震”是什么意思?萧伯纳为什么感到震惊?从萧伯纳“为之一震”中你想到了什么?5、分角色朗读课文2—4段。
6、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家”做为掌握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的意义过程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正侧面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朗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揭题,板书课题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二、初读课文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三、整体把握课文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事后 (加上“有一次”)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板书设计:10 大作家的小老师萧伯纳娜塔莎有一次临别时事后第二课时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出示:露珠―小露珠鬼―小鬼可爱―小可爱]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
形象更可爱。
)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
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 [出示:小姑娘的图。
]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分享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教学内容: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阅读《呐喊》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作品主题和写作风格。
2. 第二课时:学习冰心的诗歌创作教学内容: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阅读她的诗作《繁星·春水》,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第三课时:欣赏老舍的戏剧作品教学内容:介绍老舍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戏剧作品《茶馆》片段,分析戏剧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4. 第四课时:阅读巴金的散文教学内容:介绍巴金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散文《小狗包弟》,分析散文的抒发情感和写作技巧。
5. 第五课时:了解曹文轩的小说创作教学内容:介绍曹文轩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小说《草房子》片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分析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包括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
2. 教学PPT、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彩笔等工具。
4. 学生作业和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
六、教学准备:1. 教师需提前阅读和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案例。
2. 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PPT和多媒体资源,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4. 准备评价标准和作业要求,确保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本文是关于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萧伯纳的平易近人和谦虚,娜塔莎的聪明可爱。
4.指导学生朗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学生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课前一分钟:讲讲谦虚的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孩子说:“我不如你,你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学生交流)一、导入新课1.昨天请同学们回家预习了第十课,都预习好了吗?谁来读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知道“大作家”在文中指的是谁吗?师根据回答板书:萧伯纳相继教学“纳”字。
3.出示图片,你了解萧伯纳吗?4.生根据预习查找的资料简要介绍萧伯纳的资料。
师适当总结:萧伯纳,英国人,从小就爱好文学和艺术,一生写了51部剧本,5部小说和其他多种著作,成就相当高,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当代最迷人的作家”。
5.课题中的“小老师”指的又是谁呢?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后,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
师根据回答板书:娜塔莎6.提问:读了课题我们不禁要问这“大作家”的“大”是什么意思?圈出“大”。
7.那“小老师”的“小”又是什么意思?圈出“小”。
8.大作家萧伯纳把与你们差不多大的这个小姑娘当作了老师,说到这儿,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谁记住了这个问题?指名重复。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学贵有疑,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更了不起。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10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众好!本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大作家的小老师》。
我将分为以下几个个环节来举行说明。
一、课本剖析《大作家的小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位第四篇课文。
本文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讲了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密斯娜塔莎的故事,议决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
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密斯的活泼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
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议决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人物形象对学生举行情绪熏陶的好课本。
二、学情剖析学生议决火线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敷衍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把握了一些要领。
所以面对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议决多读明白本课的仔细。
但是“萧伯纳”、“莫斯科”敷衍三年级、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生疏的,所以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课文中所要蕴含的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三、传授目标本篇课文的传授我将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识记生字、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畅,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议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萧伯纳的心理变化历程,领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
本日我着重对第二课时的传授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素质教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思虑本课在课本中的身分,和学生的实际环境,综合知识与能力、历程与要领、情绪态度代价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传授目标:1、能正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萧伯纳和蔼可亲、严于律己、谦逊和小密斯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
3、从萧伯纳的话中明白不能自夸、永远谦逊的原理,学会做人。
而本节课的传授重点是:能正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萧伯纳和蔼可亲、严于律己、谦逊和小密斯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
根据课本的特点,连合我班学生的实际环境,我将本节课的传授难点设定为: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语言,从人物对话中领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一]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揭题,板书课题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二、初读课文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三、整体把握课文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事后(加上“有一次”)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最终形成的板书:10大作家的小老师萧伯纳娜塔莎有一次临别时事后第二课时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出示:露珠—小露珠鬼—小鬼可爱—小可爱]发现什么没有?“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
形象更可爱。
)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
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出示:小姑娘的图。
]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请你们一起浏览全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哪位同学先汇报一下自读收获。
3.一个小姑娘怎么会使萧伯纳明白道理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临别时的对话。
[出示:第二节第一次对话内容。
]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所以你们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说)4、[出示:有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寄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
《大作家的小老师》背景资料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
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
征询狗的意见
文学大师萧伯纳,有一天接到一位小姑娘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敬佩的作家。
为了表示对您的热爱,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
不知您的意见如何?”
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我十分赞同你诚恳的希望。
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狮子狗商量商量,并征得它的同意才是。
”。
《大作家的小老师》课文原文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他遇到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
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萧伯纳严于律己和小姑娘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3、从萧伯纳的话中懂得不能自夸、永远谦虚的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
齐读课题
(一读课题:老师听出了这位作家的名声很响;二读课题,老师听出了这位作家的才气很大。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大作家”是谁吗?(板书:萧伯纳)
他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老师这儿有相关的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3、你知道文中是怎么介绍他的吗?快速地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萧伯纳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
萧伯纳是一位世界大文豪。
让我们一起夸夸他!
4、由此,你想到了哪些形容很有名的词来夸夸这位大文豪呢?
(指名说)出示成语:举世闻名驰名中外名扬四海赫赫有名大名鼎鼎
齐读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此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大作家萧伯纳,为下文感悟人物形象垫下基础。
】
过渡:那这鼎鼎有名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呢?(板书:娜塔莎)
5、(出示图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小姑娘的外貌吗?
指名描述
【设计意图:描写人物外貌的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
教学中先引导观察图中的小姑娘,然后按顺序说说小姑娘的外貌,学生在说话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小姑娘的可爱。
】
6、书上是怎么写她的可爱的呢?
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小姑娘的可爱。
7、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不仅我们喜欢,萧伯纳也很喜欢,(引读)——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
他们可能会一起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有着一颗童心的萧伯纳。
【设计意图: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想象萧伯纳和小姑娘可能会一起玩什么?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
二、直奔中心,感悟道理。
1、这么可爱的小女孩怎么就成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的老师呢?谁来告诉我?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相机板书: 不能自夸、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2、领读“自夸——谦虚”,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吗?(反义词)相机教学生字“虚”谁来做小老师教会同学们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教学生字,从字形、字意等方面着手,从而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
3、古人云:“一字为师”,何况小姑娘让大作家明白了做人(指板书)——不能自夸,人与人之间应该(指板书)——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三、品读对话,深化理解。
1、萧伯纳在说这段话时是“深有感触”。
(显示:深有感触)你知道什么叫“深有感触”吗?
2、是什么让大作家如此感动,如此有触动呢?这要从萧伯纳和小姑娘的那次道别说起。
萧伯纳和小姑娘临别之际,是怎么话别的?自由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3、指名学生当萧伯纳和小姑娘,其余一起读。
4、我们先来听听萧伯纳说了什么?(出示:萧伯纳的话范读)同学们,你觉得萧伯纳在对小姑娘说这话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得意、骄傲、自豪、高兴……)相机指导学生得意、自豪、高兴地读一读萧伯纳所说的话。
5、如果你就是与大作家萧伯纳玩了好久的小姑娘,当你得知与你玩耍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时,你心情如何?(欣喜若狂、喜出望外)你会有什么表现?
【设计意图: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此,我让学生想象他们遇到大名人的情景,让他们进入情境。
相信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地感受到惊喜万分,由此能明白萧伯纳的本意只是想让小姑娘感到快乐】
6、是啊,我们的惊喜万分,欣喜若狂,这就是萧伯纳预料中的情形。
他暗想——(生读)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7、可见,萧伯纳更多的是想给孩子一份惊喜,让孩子高兴高兴。
然而,小姑娘的回答却让萧伯纳出乎预料。
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天真、可爱、大胆、自信)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
8、简简单单的一次对话,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的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多么可爱!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对话!
同桌两个人学着他们也来对对话吧。
哪一桌愿意扮演他们的角色,重现当时的精彩瞬间呢?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这么多人想读,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请男生读萧伯纳的话,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想人物所想,读人物所读,使有名的大文豪和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
四、导读探究,体现伟大。
1、同学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这句有可能逗着玩的话,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萧伯纳听了——(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2、其实,萧伯纳刚刚说的是大实话,可他听了小姑娘的话,不但没有生气,还为之一震,在反思自己的言行,此时,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
胸怀宽广的人。
和善谦虚的人。
知错就改的人)
3、是呀,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的。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就让他深有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深有感触地读一读。
4、萧伯纳认定小姑娘是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她让萧伯纳明白了——
出示:(齐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其实,小姑娘的这番话不仅教育了萧伯纳,还启发了我们——
(齐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设计意图:“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永远谦虚。
”这是文章的重点语句,我主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从而体会做人不能自夸、永远谦虚的道理。
】
5、小姑娘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可见小孩并不小。
此时,你觉得大作家的“大”除了指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还指什么呢?(胸怀宽广)让我们带着敬意再一起来读课题。
五、进入角色,升华情感
1、原来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这么一回事。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读一遍。
一人读萧伯纳的话,一人读小姑娘的话。
其他部分大家齐读。
2、学到这,你能说说萧伯纳和小姑娘谁是您的老师,为什么?
出示: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
(生各抒己见)
3、严于律己的大作家萧伯纳和天真可爱的小姑娘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想想还有谁给了你启发呢?(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再次出示: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
(刘翔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明白只要敢于挑战、不断进取,就能超越梦想。
布鲁斯王子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学会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
【设计意图:“是我的老师,因为他让我。
”这个句式训练使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本内涵,使学生情的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
4、同学们,让我们必须牢记—一(齐读)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5、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同学们铭记于心。
(齐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毛泽东
六、作业布置。
1、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谦虚的名言和故事。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娜塔莎
不能自夸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