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9.97 MB
- 文档页数:18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分析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探讨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3.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4.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乾隆盛世的基本情况。
2.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讨论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乾隆盛世的景象,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讲解:讲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介绍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讨论:组织学生就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因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乾隆时代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乾隆盛世的危机因素和矛盾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水平进行评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2.作业评定:安置相关作业,如写作、钻研报告等,评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3.小组展示:评判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乾隆时代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因素和矛盾问题。
3.开展相关主题钻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乾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探讨乾隆时期的危机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奠定基础。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进步的特点;2. 精通乾隆时期的盛世和危机并存的状况;3. 能够分析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4. 提高同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沉思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乾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2. 乾隆时期的经济进步和财政状况;3. 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4. 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乾隆时期的盛世和危机并存的状况;2. 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 小组谈论;3. 视频资料观览;4. 教室互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乾隆盛世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乾隆时期的政治局面,引发同砚对乾隆盛世的熟识;2. 讲解:讲解乾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强调其特点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政治事件,让同砚了解政治局势的动态变化;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时期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并展开互动谈论。
第二课时:乾隆盛世的经济进步和财政状况1. 导入: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乾隆时期的经济茂盛景象,引发同砚对乾隆盛世的沉思;2. 讲解:讲解乾隆时期的经济进步和财政状况,探讨其原因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措施,让同砚了解经济状况的变化;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时期经济进步的影响和启迪,并展开互动谈论。
第三课时:乾隆盛世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1. 导入:通过文献资料展示乾隆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引发同砚对乾隆盛世的爱好;2. 讲解:讲解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探讨其特点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现象,让同砚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时期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的变化,并展开互动谈论。
第四课时: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1. 导入:通过历史资料展示乾隆盛世和危机并存的状况,引发同砚对乾隆时期的沉思;2. 讲解:讲解乾隆盛世的原因和危机的根源,探讨其内在联系和进步趋势;3. 案例分析:分析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让同砚了解盛世和危机的干系;4.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乾隆盛世的持续和危机的爆发,并展开互动谈论。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掌握乾隆盛世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3. 分析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乾隆盛世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3. 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4. 学生自主选择并深入钻研一个与乾隆盛世相关的话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乾隆盛世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2. 进修:教师讲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及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乾隆盛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4. 教室展示:学生展示自主选择并深入钻研的乾隆盛世相关话题,分享他们的钻研效果;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原因和影响;2. 选择一个与乾隆盛世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钻研并撰写一份钻研报告;3. 参与小组讨论并展示钻研效果,积极参与教室展示。
五、评判方式1. 作业质量占总成绩的50%;2. 小组讨论和展示占总成绩的30%;3. 教室表现和参与度占总成绩的20%。
六、参考资料1. 《中国历史大事记》2. 《乾隆年间的社会变迁》3. 《乾隆帝的治国理政》七、备注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取得优异成绩。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乾隆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分析乾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
3. 探讨乾隆盛世的持续时间和结束原因。
二、导学内容:
1. 乾隆时期的政治状况:乾隆时期是清朝的全盛时期,政治稳定,皇帝权力壮大,但也存在着官僚腐败、贪污现象;
2. 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乾隆时期的经济繁荣,国家财政充裕,但也存在着农民肩负加重、商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社会风气淳朴,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人口过剩、民生问题等社会矛盾。
三、导学问题:
1. 乾隆时期的政治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存在官僚腐败、贪污现象?
2. 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存在农民肩负加重、商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存在人口过剩、民生问题等社会矛盾?
四、导学步骤:
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乾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
3. 学生展开讨论,探讨乾隆盛世的持续时间和结束原因;
4. 学生撰写小结,总结乾隆盛世的危机因素和结束原因。
五、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深入了解乾隆盛世的真实面貌,认识到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从而对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分析能力,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乾隆盛世是清朝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也存在着许多危机和问题。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综合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二、作业目标1.了解乾隆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2.分析乾隆盛世时期存在的危机和问题。
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对清朝的影响以及历史意义。
三、作业内容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乾隆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包括乾隆帝的统治方式、社会阶层结构、经济状况等。
2.学生分组讨论乾隆盛世时期存在的危机和问题,如财政危机、民生问题、统治危机等,并整理出相关资料和观点。
3.学生撰写小组报告,分析乾隆盛世时期的危机对清朝的影响,包括政治动荡、社会骚乱、经济崩溃等方面,并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对清朝的历史意义。
四、作业形式1.教室讨论:学生在教室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钻研效果和观点。
2.小组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告,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和分析结论。
3.课外阅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乾隆盛世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五、评判方式1.教室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等。
2.小组报告:评判小组的钻研深度、分析透彻度和表达清晰度。
3.作业效果:评判学生的作业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奇特见解和深入分析。
六、作业要求1.认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乾隆盛世时期的历史背景。
2.积极参与讨论,与同砚合作,共同完成小组报告。
3.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时间安排1.第一周: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乾隆盛世时期的历史背景。
2.第二周:学生分组讨论乾隆盛世的危机和问题,整理资料。
3.第三周:学生完成小组报告,进行展示和讨论。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乾隆盛世的危机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4.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5.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
教学难点:透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第一个正式访华的英国公使,曾两次觐见乾隆皇帝。
此后,他扬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船“将不会立即沉没”,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何以会透过乾隆盛世辉煌的表象发出如此预言?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反思乾隆盛世中潜藏的危机,进一步探讨中国近代前夜落伍的原因。
【新课教学】(一)、回望“盛世余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乾隆盛世的背景和特点;
2. 探讨乾隆盛世中存在的危机因素;
3. 分析乾隆盛世的兴盛与衰落。
导学内容:
1. 乾隆盛世的背景和特点;
2. 乾隆盛世中存在的危机因素;
3. 乾隆盛世的兴盛与衰落。
导学步骤:
一、乾隆盛世的背景和特点
1. 请同砚们简要介绍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
2. 乾隆盛世的特点有哪些?请同砚们列举并讨论。
二、乾隆盛世中存在的危机因素
1. 请同砚们思考在乾隆盛世中存在哪些危机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2. 乾隆盛世中的危机因素对国家和社会有何影响?请同砚们展开讨论。
三、乾隆盛世的兴盛与衰落
1. 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同砚们总结;
2. 乾隆盛世为何最终走向衰落?请同砚们分析并讨论。
四、思考与展望
1. 乾隆盛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迪?
2.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兴盛与衰落的干系?如何避免历史的重演?
导学案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乾隆盛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兴盛与衰落的干系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珍惜当下,为未来奋斗。